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与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比研究①

2020-08-05 06:46赵明成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摘除术孔镜椎板

赵明成

(濮阳市中医院骨三科,河南 濮阳 457600)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骨科常见、多发疾病,为引起腰腿疼的主要原因[1]。目前,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相关数据显示,20%左右的患者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需行手术治疗[2]。传统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虽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但存在创伤大、出血多等不足。随着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椎间孔镜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本研究选取我院9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比经皮椎间孔镜下、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01~2018-07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4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A组(n=47)与B组(n=47)。A组女20例,男27例,年龄19~63岁,平均(33.57±6.21)岁;B组女19例,男28例,年龄18~65岁,平均(34.15±6.30)岁。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均经X线片、磁共振成像(MRI)等确诊;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承诺书;无明显的椎体不稳。(2)排除标准:多节段病变;腰椎结核。

1.3 方法

1.3.1 A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俯卧位,G型臂下确认棘突正中线、病变间隙,并通过影像学资料(X线片等)确认穿刺的方向、距离、角度等。L4/L5、L5/S1穿刺点分别在正中线旁开11~14cm、12~15cm,角度分别为10~30°、20~45°。常规消毒铺单,局部浸润麻醉(1%利多卡因),穿刺,理想位置:棘突中央(正位)、椎体间隙后1/3(侧位),透视满意后将针芯拔出,注入适量亚甲蓝注射液。置入导丝,将穿刺针拔出,将皮肤、深部筋膜切开,插入各工作套管(透视下确保其位于理想位置),与吸引冲洗、显像系统连接。将内镜插入,清除脂肪物质、絮状物质,射频止血。找到病变髓核组织(已染色),抓钳抓取。再次探查、清除神经根周围,可清晰显示硬膜(不断搏动)、神经根充分减压时停止。拔出工作套管,全层缝合。

1.3.2 B组:给予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俯卧位,全麻,确认病变节段,常规消毒铺单。行正中切开(相应节段,2~3cm),逐层切开,将软组织、肌肉剥离,使椎板暴露。行椎板开窗(椎板钳等器械),探查相应神经根、突出髓核(神经剥离子保护),取出突出髓核。无活动性出血后,放置负压引流,逐层缝合切口。

1.4 观察指标

(1)疗效。(2)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3)术前、术后3个月以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估两组疼痛程度,疼痛程度与VAS评分呈反比。

1.5 疗效标准

症状完全改善,不影响工作、生活为优;存在轻微症状,不影响工作、生活为良;症状有所好转,一定程度影响工作、生活为可;未达到上述标准为差。将优、良计入优良率。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疗效

两组优良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n=47,n(%)]

2.2 围术期指标

A组出血量低于B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短于B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围术期指标对比

2.3 VAS评分

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VAS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见表3。

表3 两组VAS评分对分)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长期劳作过程中由不稳、退变、纤维环撕裂等引起,临床表现为腰腿疼、下肢麻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传统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采用后正中切口,可最大程度维护脊柱稳定性,且直视下显露充分、减压彻底,其临床效果已得到广大医师的肯定[4]。但切口较大,术中需对部分椎旁肌进行剥离,且需对部分黄韧带、椎板进行切除,一定程度破坏脊柱稳定性。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优良率及术前、术后3个月VAS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表明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可有效缓解疼痛,疗效显著。与椎板开窗减压相比,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具有较大技术优势:(1)侧后方入路,防止对神经根、椎管造成干扰,且无需咬除椎板及对椎旁韧带、肌肉进行剥离,不影响脊柱稳定性;(2)切口小,出血量少(可控制在30mL以下),逐层进入,视野清晰、宽广,可有效减少医源性损伤发生,且解剖位置安全,很少处理血管、硬脊膜等损伤;(3)采用局麻的麻醉方式,术中可与患者保持互动,不易引起血管、神经损伤,且患者依从性较好;(4)正后方入路,避免椎间孔小、髂嵴高等的限制,适应证广;(5)术后基本无切口感染、软组织黏连等并发症发生[5,6]。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出血量低于B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短于B组(P<0.05)。表明与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相比,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综上可知,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可有效缓解疼痛,疗效显著,但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为微创术式,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摘除术孔镜椎板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基于振动信号融合的手术机器人椎板磨削剩余厚度识别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应用于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椎板螺钉在胸椎内固定中的临床应用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对单节段DLSS术后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MRI图像结合JOA评分对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评估
高龄患者白内障摘除术的安全性及手术疗效分析
揭开腰椎间孔镜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