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神达逸 痴笔致远
——孔维克水墨艺术探微

2020-08-06 15:55李晓辉
南风 2020年14期
关键词:维克水墨画家

文/ 李晓辉

孔维克

1956年生于山东省汶上县。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民革中央委员、民革中央画院院长、民革山东省委第十二届及十三届副主委、世界孔子后裔联谊会副会长、中国孔子基金会文化大使。中国美协六、七、八、九届理事,文化和旅游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清华大学人物画高研班导师、北京大学文化艺术研究所名誉所长、山东省文学艺术联合会第八届副主席、山东省中国画学会会长、山东省画院联盟主席、山东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二级岗)、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库高级评委、山东智库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纵观当代画坛,水墨艺术风格之变日盛,尤以形式出新为潮流,笔墨的外延更趋自由、综合。虽然艺术创作中强调艺术作品必须要有鲜明的个性,却绝非沦为“变脸游戏”的借口,笔墨所承载的内涵不应该有“面具”之嫌。我们知道,传统绘画的用笔和用墨,同时具备了表现具象和抽象的功能,具象和抽象是两种审美样式,却发轫于笔墨形式的演进。如今,形式中的笔墨和笔墨中的形式,容易被画家们误解为现代与传统的分野。前一个形式在笔者看来更趋近于盲目追求一种视觉符号的时尚性,换言之是以牺牲内容挑逗视觉快感为核心的把式,而后一个形式则体现了传统笔墨中“以形媚道”的文化承载。“以形写神论”一直是中国画水墨艺术的乾坤之理(尤其是水墨画),然知易行难,非才学丰赡、画格高雅、乘物游心者不能悟得,远非单纯玩弄把式可至。

对于画面中由笔墨形神所构建的审美意境,元朝黄公望在《写山水诀》中有言在先:“作画大要,去邪、甜、俗、赖四个字。”谓之何意?笔者私以为甜则腻(韵致不丰),俗则鄙(理趣不高),赖则堕(精神不毛),甜、俗、赖至极则为邪(形神不正)。这些是与良好的道德和艺术修养相左的一种感应存在。也从反面意指,作画之要,实则在“清、雅、朴、正”四个字。好的作品,笔墨形神自然流动着一股清气、正气,画面通达雅慧,自然坦荡,传统与现代琴瑟和鸣,境界与趣味相得益彰,这当然是艺术创作的一种理想状态,却不容置疑地几乎容纳了画家在从事创作中的所有艺术修为。

以此为镜,可得水墨艺术清雅朴正、形神玄妙的画家少之又少。孔维克先生能在当代一众画家中脱颖而出,凸显他独特的艺术个性,走出一条省察独立的绘画之路,更显珍贵。在通览和细品过孔维克先生的水墨作品后,其艺术大观方隐隐成像。

与美院新生写生示范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任何画家的创作都有其圭臬,若观画时脱离画家艺术创作的心境,便不能完全深入体会作品之妙。笔者观孔维克先生的作品,无论巨幅大幛,或盈尺小品,窃盖可将其水墨创作的艺术心源提炼为“三心二逸”。其“三心”为“初心、儒心(文心)、痴心”,二逸为“清逸、沉逸”。虽难免有管窥蠡测之嫌,但对从此角度切入一位深具综合性和全面性艺术修养的水墨大家而言,还是有着别样的意义。

初心肇始,几乎是每个艺术家从艺的原点,但初心易得也易失,当今艺术之路人头攒动、熙熙攘攘,追名逐利者众,潜心习艺者寡。在这条高山仰止的道路上,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精神,不被泥沙俱下所裹挟,不为物欲横流所迷惑,低谷中沉淀,沉淀中前行,始终初心不改者抱朴而成,孔维克先生无疑当属寡者。在先生的自述中可知其习艺之路并非坦途,早年常与漂泊坎坷作伴,其艺术理念也是在动荡的求知环境中不断掘进。他自幼习画,自3岁拾笔至今,从未放下,年幼时因出身问题饱受歧视,但仍充满热忱地专注做好一件事——画画,因为“画画是自由的,使我少了许多歧视,多了很多夸奖。你投入多少功夫就能得到多少回报”。画画像一束光,照亮了画家晦暗的生活,现实中的磨砺亦使画家的初心更加坚定。也正因如此,孔维克先生转益多师、博采众长,在向传统借道的同时,很早便树立了他从事艺术创作的科学定位——“一个画家要以历史的回溯与传承为经,以当代及世界的学术视野为纬,从而找到自己位置的交叉点,确定自己的艺术坐标”。从孔维克先生的作品《乡会图卷》《沐》可以看到画家对生活和时代气息的敏感把握,到《杏坛讲学》及《公车上书》《孔子周游列国图》可以触及画家关于人物画的历史使命的思考,再到《抗战老兵》《孙中山肖像》等作品,画家对人物内心的刻画又充分融入了丰沛的个人及民族情感,而古典小品和乡土风情系列作品使我们看到了人物画变形的妙义,以及画家营造出的文人画趣味,都指向了其深厚的美学造诣。可以这么说,画家的初心作为艺术精神的内在驱动,策动了作品的思变和内涵的深化。

戏曲人物——西厢记 68cm×68cm

读过孔维克画作的同行均有一种感受:孔维克先生的画不论题材、内容,总是有一种掩不住的文气和品格——这就离不开其艺术心境中的儒心。在孔维克先生的画中儒心映照着文心。也许是文脉之故,画家生于至圣故里,沐于诗书底蕴很浓的耕读之家。家族学养、门风熏陶和勤奋学习使他兼有深厚的传统学养和强烈的现代意识。正如老一辈画家杨之光所说,“中国画是学养的载体,中国画的研习、评论和鉴赏都很重视技术层面以外的东西”。这就离不开读书和思考的修习。古人论诗“诗有别才,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不可极其致”。画画跟作诗有异曲同工之处,均在于文化修养的积累。在创作间隙,孔维克先生一直保持着阅读古书典籍、研习书法艺术的习惯。这令他的水墨创作集诗书画印于一体,可以看到,其画面艺术手法、构图经营,意境烘托、文辞书影、钤印之所,皆韵心独具极为讲究,富于美感和儒风。在题材上,画家所钟情的孔子系列、古典小品系列以及历史人物和乡土风情系列,都与作者这种文化意识上的先天基因不谋而合,这些都是属于孔维克先生独有的画面范式和精神指向。当代书画评论家陈传席先生曾说过:“艺术家创造的是精神,精神出自精神,又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孔维克先生自己也说:一个艺术家在各行各业中只是一个小角色,一个人在大千社会中要有大担当。小角色要尽心尽力去演绎,大担当要勤勤恳恳为众生。言近而旨远,孔维克先生的水墨艺术学贯东西,又不失传统笔墨的骨气和美意,在强调儒家文化担当精神的同时,虚心学百家所长,渐渐自成一格,使他的画面集文化内涵、思想深度、美学价值、历史望远、现实显微、东西融汇,和而不同,是一种高度凝练下的文化大同的精神。

心学宗师——为王阳明先生造像 (中华文明美术创作工程签约作品)360cm×180cm 2016年

采莲图 68cm×68cm

孔维克先生是一位异常勤奋的画家,甚至可以用“画痴”形容。在笔者看来,画笔甚至已经成为他身体乃至精神延伸的一部分,他习惯用画笔记录生活和思想,绘画在他那里宛如一种常人的生活习惯,借由绘画思考、观察,数十年如一日,在旁人那里是旗帜、标杆,而这只是他50多年来的艺术态度,他日常所画速写数不胜数,且有每一幅速写必题体悟的习惯,这也令其积累了丰厚的感性素材和艺术实践。印象中,每次采风,孔维克先生都极为珍惜,笔不离手,一进入画境便忘我如痴,哪怕遇到恶劣天气,也如与大千盛景有契约一般,照画不误,如此“痴情”于绘画,不禁让人想起恽寿平在《南田画跋》中说的“作画须有解衣盘礴旁若无人意(的精神)”——借此刻苦钻研,其绘画功力和艺术敏锐度能常年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准就不足为奇了。

除去上述赘言的“三心”,孔维克绘画作品中还渗透着“清逸和沉逸”的品质。北宋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中把画家和作品分为“逸、神、妙、能”四格,并附云:画之逸格,最难其俦。逸有逸情,关乎修为和境界。朱耷草草墨笔,白眼看人,是逸;石涛诗情画意,时法我变,是逸;黄宾虹浓墨华兹,笔有担当,也是逸。当代画家程大利先生也对“逸”做过现代性的解读,笔者读来受教,程先生认为逸应该指向三个方面:不象(不泥物象)、自由(忠于情感)、出尘(内省达观)。笔者还觉得,这三个方面恰恰是两种逸的表现:不象和自由应归于清逸,出尘则归于沉逸,除此,清逸还应该包含一丝雅趣和微甘,沉逸还应该有一种愚智。孔维克先生创作的古典小品和乡土风情系列给我的第一感受就是清逸,古典小品中的人物或取材自寓言传说,或取材自名臣雅士,抑或取材自传统文人高洁的审美情趣。画面中的人物与配景情思契合,礼气浑然,人物多凝神冥思,轻怅沉吟,画中诗书、酒器、琴案、石竹及典型植物的细节也起着烘托主题的作用,但烘托之妙在于点到为止,画面处理得节制精简、超然脱俗。饶有趣味的是作品中通过墨的浓淡干湿营造出的虚空间的联想性似有时空串联之感。而乡土风情系列则将画家的艺术性情和艺术创新展露无遗,视角上,画家运用管窥之术的视角效果,嫁接在现代构成的语境中,达到了一种鲜明、特异的画面效果。人物意象形变风趣,富于童真,点、皴、染笔法穿插及民间元素小调营造的乡村风物之气扑面,最精彩的是焦、浓墨韵与泥玩颜色的配合,现代感中裹藏着传统底蕴的营养。这两个系列的作品总体给人以雅逸婉转、清谐有味的视觉享受。

陆羽品茗 68cm×68cm

除此,孔维克先生创作的孔子系列和山水画则给人以“沉逸”之感。由于题材和史传的缘故,孔子的大儒形象几乎深植人心,涉猎此题材的画家不乏其人,但个人觉得,真正将孔子形象“平视和仰视”有机结合,形神合一表现得令人信服的画家似乎只有孔维克先生,而画家在创作这个系列作品时,根据对主题的体会和感受,进行了手法多变,追求不同艺术效果(如平面装饰、连环画白描、兼工带写、写意人物、版画风格等)的尝试。《杏坛讲学》《孔子周游列国》《孔子与弟子72贤图》等作品在严谨的历史构架的基础上,从为学、游艺、师徒、行教的独立篇幅将典型意义上的孔子赋予了立体的生活化表达,可以看到,画面中孔子的个人形象并未美化,样貌极为普通平凡,其中窄眼阔脸面容皴皱,拿审美来说甚至有点丑,可整体营造出来的既是一位智善老者,也是一位现实中的老大爷:虽含睛如豆,但目光如慧,虽皱面龙钟,但宅心仁厚,可以看到画家对这位先祖的描绘也秉持着现实主义的态度。应该说孔子系列组画从整体文化气质到个体人物的精神气场,从多样的艺术手法到开放的创作心态,从雍容大气的历史遥想到朴实沉静的人文修养,在画品上都达到了“沉逸”的境界。

孟良崮主峰大崮顶上写生

与南非的小朋友们

“中国画·画中国—走进新疆采风写生团”喀什高台民居写生

我们的艺术是为人民大众的——为德州袁桥乡老百姓修路募集善款公益笔会

孔维克先生的山水画,创作数量虽有限,但每幅作品都在强调地域文化下的精神风貌。笔下的香港系列、云南系列、江苏系列、新疆系列、四川系列匠心独运,笔墨感染力很强,画家能犀利地刺探到一座座城市的心思,一处处景色的人文气质和自然之法,挥毫之处胸中块垒大道至简,蕴藏着画家心源中“山水形变”的应许之地。孔维克先生近年来更多地尝试个性化水墨表现写生创作,却一直沿袭着自宗炳以来“应会感神,神超理得”的创作精神,所谓耳目所习,得之于心,应之于手,物我融通,心凝神释。墨象即是世象,孔维克的水墨艺术已渐渐浮现朴素的哲学意识的影像,“沉逸”的境界也是自然而然了。

如同一条河流同时舔舐着两岸,孔维克的水墨艺术在东方意蕴和西方写实的完美结合中形神达逸,给人一种美学上的“彼岸之瞰”,其艺术的河流,源远流长,这离不开他的痴笔行游,正如他案头镇尺上的一副自撰联所书“六尺画案容天地,一支柔毫写春秋”,宛如看到生活的河,艺术的流,水情墨韵一扁舟。

公车上书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签约作品)308cm×600cm 2009年

孙中山先生在青岛 (山东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签约作品)310cm×600cm 2013年

习射图 220cm×91cm 杏坛讲学 220cm×143cm 古乐图 220cm×91cm (获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1994年-2004年

香凝如故 (纪念何香凝先生诞辰140周年暨首届香凝如故全国美术作品展特邀作品)200cm×200cm 2018年

咱与国旗合个影 (首届风雨同舟暨庆祝建国60周年全国美展特邀作品)195cm×258cm 2019年

猜你喜欢
维克水墨画家
我体内的DNA好好的,怎么就需要修复了
水墨
酷炫小画家
你很快就会长高
泼尽水墨是生平
当代水墨邀请展
水墨青花
心如折纸
自杀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