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香凌梅壶”的仿生工艺之美

2020-08-06 08:38吴旭辰
山东陶瓷 2020年3期
关键词:筋纹器纹线壶盖

吴旭辰

图1 寒香凌梅壶

茶壶在中国是十分常见的一种容器,对于有着悠久饮茶文明的中国来说,拥有一件做工精美,包含文化、文学气息的茶壶是人们所追求的。明朝正德年间,随着中国制陶技艺的成熟与茶道文化的传播,紫砂壶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事实上早在千余年前的三国时期紫砂壶就已出现。宋代书法家米芾曾作《满庭芳·咏茶》一词细致描写了煮茶流程,其中“轻涛起,香生玉乳,雪溅紫瓯圆”中的“紫瓯圆”便是紫砂壶,可见在宋朝时期人们对紫砂壶已有所关注。明朝之后,紫砂壶在造型、装饰上有了极大突破,制壶名家辈出,自此之后便形成紫砂壶制作的潮流,直至今天紫砂壶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艺术品当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紫砂壶主要是由线面构造而成,从轮廓上看主要分为圆形与方形两种,从装饰类型上可分为光器、花器与筋纹器三种,后两者常以仿生效果强而闻名,尤其是筋纹器仿造自然瓜果、花卉时能达到仿生艺术效果,图1“寒香凌梅壶”表面线纹构造清晰,就可以看作是一件筋纹器作品。

仿花制壶是紫砂壶艺术的一个传统,尤其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一些花卉具有重要象征意义,能够使壶具有深刻的精神内涵,“寒香凌梅壶”就是仿梅花花朵制成。手工艺人用大气古朴的棕红色泥料打造出一朵盛开的紫砂梅花,在高温烧制下,表面呈现红润亮丽光泽,既体现了紫砂壶艺术之精湛神奇,又塑造出一朵如寒雾笼罩的盛开梅花,有利于表现梅花品格以凸显壶之气质。

壶身呈扁圆形,这种极扁的壶身与经典仿古壶或扁壶有相似之处,体现圆器紫砂壶之丰富变化。宽阔饱满的壶身十分端正,在曲度适中的弧面中间可见边缘流畅的清晰线条,使壶身于圆润之中包含棱角,象征梅花坚贞的品格。壶底部的壶脚隐于中部,壶身底部与桌面形成一定的空间,使壶身更加轻灵,在造型与气质上奠定梅花这一艺术主题。

壶身两侧弧度优美的把手、壶嘴与壶身如同一体打造而成,无论是相接处的细腻处理,还是二者与壶身形成的角度,都使紫砂壶的结构感更加突出。壶身中部是圆形的壶盖,其大小与壶身构成比例,形成分明均衡的层次。壶钮造型也比较简单,用于表现梅花花蕊,使梅花造型更加完整。

从基本造型上看,此壶主要通过简单线条构造而成,尤其讲究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与空间感,从造型上完成对紫砂壶实用性与艺术主题的表达。壶的各处纹线也是此壶中艺术特点最为鲜明的部分,按照一定规律排列整齐的纹线,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几何思维与手工艺人对自然的细心观察。

“寒香凌梅壶”壶身以中部为标准形成对称,上下由圆形纹线构成的花瓣包裹边缘,每一片花瓣都是饱满均等的,将壶身进行精准的分割,每片花瓣都带有一些突出感,使这一设计的视觉效果与触感更加强烈。与壶身花瓣相对应的是壶盖部分,这一部分是更加典型的筋纹器设计,手工艺人运用工具在壶盖上勒出均匀的筋纹,与壶身花瓣对称,使壶盖也变为饱满的花朵。壶钮上同样有这种设计,由此使壶身产生结构上的统一感。

在整齐交错的纹线之中,使此壶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欣赏角度,从壶钮处欣赏全壶,像是一朵盛开的梅花,梅花花瓣丰满圆润,迎寒绽放,极具自然生命力。梅花在中国有“岁寒三友”之称,于寒冬腊月绽放,不畏风雪冰霜,散发出宜人香气,因此便有“寒香凌梅”之称。中国人将梅花看作是忠贞坚毅、不屈不挠的高尚品格的象征,常将之用于文化艺术创作之中,是对梅花所象征的品格的认可。

“寒香凌梅壶”运用圆器与筋纹器结合的方式表现出一种仿生之美。在制作时手工艺人所用工艺技法繁多,除了基础的打泥片、打身筒之外,最难的当属这些复杂的纹线,手工艺人要对壶身空间有整体把握,在制作每条纹线时都要保证利落流畅,才能使壶的精神、气质凝聚于壶中,将紫砂壶艺术之美与“寒香凌梅”之美融合起来表现,最终指向仿生工艺美的表达。

综上所述,“寒香凌梅壶”以梅花为艺术主题,手工艺人本着对紫砂壶制作工艺的掌握与对梅花文化内涵的了解,制作出一件傲雪盛开的紫砂寒梅,将这一花卉与紫砂壶艺术的气质表现出来,其根本仍在于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这是紫砂壶艺术发展的重要根基,是未来紫砂壶艺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猜你喜欢
筋纹器纹线壶盖
同一人不同年龄段的指纹特征信息变化
螺旋水纹线铣削加工方法研究
伪造的情书
浅谈紫砂筋纹器“清趣”的制作工艺和造型艺术
香雾空蒙高海棠——浅析“高海棠壶”的筋纹器之美与花之韵
浅谈筋纹器的发展
现场手印中指头部位印痕的分析研究
浅谈“502”胶熏显汗潜手印的差异分析
紫砂筋纹的艺术魅力
制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