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充其源 才能畅其流

2020-08-06 14:28谢廉
考试周刊 2020年67期
关键词:高三历史教学策略

摘 要: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扣本依纲,讲读结合,深化历史基础知识,兼顾全面,强化记忆,为第二轮、第三轮的复习效果和复习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是提升学生高考成绩的关键。文章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就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的教学策略展开探究,以期能够抛砖引玉。

关键词: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学策略

高中历史学科有着规律性强、知识复杂等特点,而高三历史的第一轮复习则是衔接学生之前所学知识与复习备考的桥梁。每个学生只有在第一轮复习中稳扎稳打,脚踏实地,才能够真正提升自身的历史基础知识。因此,教师在第一轮历史复习的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了解学情、分点深入、突破瓶颈,激发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高效地完成复习任务。

一、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课堂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无论是教学新课和复习课,都应当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第一轮复习课不仅是历史知识的复习,更是知识点的延伸与拓展。因此,教师在进行第一轮历史复习教学设计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鼓励学生多思考,注重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不仅巩固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还能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二)训练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即在历史、辩证两大唯物主义的引导下,确立历史学科与教学的独特思维方式,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关键因素。高中历史教师在第一轮复习时就要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历史的思维方法,并在掌握思维方法的基础之上,独立地思考和解决相关历史问题,从而提升自身的历史学习能力。

(三)备考要有针对性

高三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学生能够在高考中取得一个好成绩,所以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复习时,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在了解和掌握学生思维特点与知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多层次、多角度地展开复习。另外,作为高三教师,还应当加强对高考历史问题的研究,把握考试命题的规律,提升复习的深度和广度,为第二轮和第三轮的复习奠定基础。

二、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

(一)采用“小通史”+“大专题”的复习模式

现行高中各版本教材都是按照专题模块编写,高考的《考试说明》也是按照通史体例编写。因此,在高中历史第一轮复习的过程中,采用“小通史”+“大专题”复习教学模式,可有效地提升复习的有效性。“小通史”即是从整体上构建通史结构,打破教材中专题模块的顺序。“大专题”则是从教材专题模块出发,按照教材内容对知识进行逐一梳理,使学生能够学有所依。比如在带领学生复习中国古代史的内容时,教师便可以按照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着三个方面展开全面的复习。如此,不仅以专题的形式复习了教材中中国古代史的知识,还在时空观念的引导下对基本历史史实进行了树立,帮助学生构建了立体的历史知识网络体系,使学生对历史知识脉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二)夯实基础,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与掌握

从历年的高考试卷来看,其主要考查的就是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高中历史的第一轮复习的关键就是要加强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识记。没有记忆就没有知识与能力,也就谈不上运用知识的能力,但这里所说的记忆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死记硬背。

首先,在第一轮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教材中的重点进行精讲,从培养学生的历史能力出发,带动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复习巩固。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来看,日益注重对于历史概念、历史知识结构和发展线索的考查。所以,在第一轮的复习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准确地掌握相关的历史概念,明晰历史发展的脉络,明确不同时代历史发展的特征,构建立体的单元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并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师要对历史习题进行精编,引导学生进行适量训练,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在复习完一个单元或者模块的内容之后,教师要为学生精选一些典型且综合性较强的习题,包括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使学生在对习题的分析和解读之中强化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实现基础知识和解题能力的共同提升。

最后,对于学生的复习测试情况,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讲评。由于高三学生复习时间紧张且各种测试较多,教师在讲评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要在综合学生日常复习表现和测试的基础上,对学生在审题、结题的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及在思路和方法上存在的缺陷加以指导,加强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巩固,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提升解题能力。

(三)注重对学生心理的关注

高三学生承受着家庭、学校与社会的重重压力,在复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因为复习效果不佳或者测试成绩不理想而失去继续复习的信心,进而产生厌学的情绪。尤其是历史学科的复习,很多内容都建立在学生对于基础知识记忆的基础之上。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经常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到他们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地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带领他们走出复习的困境。此外,教师还应当根据学生复习的情况,合理调整复习的进度,避免学生因跟不上复习的进度,而放弃第一轮的复习。最后,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注与关怀,以增加他们不断复习的信心。

三、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以问题为引导,开展合作探究学习

“学习金字塔理论”用数字说明了学习者采用不同学习方式在以后学习中的有效性,其中讲授、阅读、视听结合、示范的学习方式,学习的效率仅能够达到5 % ,10 % ,20 % ,30 % ,而讨论、实践练习、教授他人或者即时应用则可以达到50 % ,75 % ,90 % 。这就告诉我们,要想提升学生第一轮历史复习的效率,就要引导学生在认识和了解史实的基础上,由浅入深地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于相关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并通过分析、合作、探究去解决问题。比如在复习太平天国所颁布的政策和文件时,我们便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都是太平天国所颁布的反封建的纲领性文件,那么是不是可以说二者之间存在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為什么?”这样,学生要想很好地回答这一问题,就要对这两个纲领性文件的主要内容展开分析与探究,找出二者之间的异同。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协作来进行共同的探究,比如有的同学负责收集这两个文件产生的背景,有的同学负责调查文件的经济主张、群众基础、产生作用等。然后在对这些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找出二者之间的异同。这样,通过思考与探究,不仅能够使学生很轻松地便回答出这一问题,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整个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解。

(二)突出主干知识,梳理基本史实

帮助学生对学过的历史知识加以总结、归纳,使学生所学的历史知识更加要点化、系统化和结构化,夯实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是高中历史第一轮复习的重点内容,也是复习教学的主要目的。历史主干知识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任务、基本概念、阶段特征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总线索,是对社会文明演进过程的反应,更是高考命题时考虑的主要依据。因此,抓住主干知识,树立基本史实,帮助学生构建起历史学习内容中知识网络,是高中历史第一轮复习的重要内容。然后引导学生从横向对每一个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产生的重要意义加以分析和总结,使主干知识网络化。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复习效果,还有助于学生历史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找准切入点,适度拓展复习内容

虽然在第一轮复習中,复习的重点主要围绕基础知识的树立与总结。但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复习的有效性,对复习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也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对知识进行一定的拓展,才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能够突破历史学科的时空范围,与其他学科、当前社会现实联结起来,比如与社会热点的统合,与地理、政治学科的融合等等。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价值与现实意义,同时这也是高考考核的重点内容。

首先,与社会热点的融合。比如在进行有关经济全球化、当今政治格局多极化发展的知识点复习时,教师便可以结合当前中美持续升级的贸易战争进行分析。分别让学生结合当前中美的实际情况,如果中美在经济贸易方面持续对峙下去,对于中美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对于美国提出的无理要求和单方面施压,我们应当如何应对?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同时认识到历史学习的重要意义。

其次,与地理、政治等的融合。比如在教学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时,教师便可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体现出当地的特色,既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也能够增强学生对于家乡文化自信。以成都为例,这里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天府之国”“蜀中江南”,孕育出了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张仪,培养了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等等。在加深学生对于成都历史文化了解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总结

总之,高中历史第一轮复习作为第二轮、第三轮复习的“源”和“流”,不仅复习任务最重,时间最长,且关系到学生高考的成败。高中历史教师应当精心探索,勤学多思,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做好第一轮复习,为后两轮的复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蕾.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课教学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

[2]张海娥.例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24):21-22.

[3]刘和生.关于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的实践性认识[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16):56-57.

作者简介:

谢廉,四川省成都市,三原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高三历史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利用高考试题,提升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能效比”
应用唯物史观,构建知识体系
论高三历史科备考的学法指导及学法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