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的名优绿茶

2020-08-06 14:31陈荣冰
茶道 2020年4期
关键词:武平名茶鲜叶

陈荣冰

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国家—级评茶师、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茶叶科技工作者。从事茶叶科研、教学工作40多年,主持选育出春兰、丹桂、瑞香、九龙袍、春闺等五个国家级、省级优良茶树新品种。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大奖。

福建地理条件优越,生态环境得天独厚,自古就是最适宜茶叶种植和生产的地区。福建绿茶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名优绿茶,如南安石亭绿、宁德天山绿茶、武平绿茶、霞浦元宵茶、周宁官司茶与罗源七境堂绿茶等,在海内外久负盛誉。本文拟简介福建的名优绿茶深厚的特色文化内涵与优异的品质特征,通过广泛的交流与宣传,不断提高其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一、南安石亭绿

南安石亭绿,主产于南安市丰洲乡桃源村。村内莲花峰与九日山对峙,九日山上有晋代石刻“莲花荼(茶)襟,太元丙子”(公元376年),这是南安产茶历史悠久的见证。明代正德丙寅(公元1506年),莲花峰之麓建成一座石亭,所产的茶叶也因此称为“石亭茶”。相传宋代末期,九日山延福寺的僧人净业,在莲花峰发现茶丛,悉心培育,采制成茶,作为供佛之用或馈赠香客之珍品。清代道光年间,当时该寺的主持复本禅师带茶进京,进献道光皇帝,备受赞赏,并获御赐“上品莲花”。道光之后,茶叶产量骤增,产品以诗山、金淘、码头为集散地经由厦门远销东南亚的菲律宾、新加坡、马来亚、印尼、缅甸等和港、澳、台等地。

随着茶产业的发展,莲花峰下的茶园发展至周边几十个山头,茶树品种有白石莲、石观音、红梅品等。采一芽二叶初展,鲜叶经过摊放,下锅杀青,杀青适度时起锅初揉,成条后复炒2-3分钟,再起锅复揉,待条索紧结后解块,摊放,并拣去黄片及夹杂物。再用余火快炒,近足干后,起锅筛簸,弃去末片,最后过锅复干。南安石亭绿属于曲条形炒青绿茶,品质优异。其外形紧结重实,色泽银灰带绿,汤色碧绿,叶底嫩绿;常呈现有杏仁香、绿豆香、兰花香。以其“三绿三香”驰名中外,独具特色。1952年石亭绿被农业部定为历史名茶

二、宁德天山绿茶

天山绿茶,主产于福建省宁德市天山一带。在唐代就是腊面贡茶的产地。元明以前,天山茶区已有饼茶,作为官府拜贺的礼品。天山土层深厚肥沃,茶叶自然品质极好。明、清生产的成品茶的花色名目繁多,其中以雷鸣、雀舌、珍眉、瓜子若茶最为名贵,炒绿“芽茶被列为贡品。

天山绿茶原产地原来多是天山菜茶,上世纪70年代引种福云新品种、福大与梅占等。传统的“天山绿茶”(烘青)贡品、上品、珍品的鲜叶原料采摘非常精细,以幼嫩单芽为主,大宗的采摘一芽二三叶。初制工艺为“一凉、一炒、二揉、二焙”,即茶青摊凉后,投入高温铁锅中杀青。待茶香透发后起锅,用双手搓团,推动滚揉,中间解块再揉成条。在温锅中复炒整形,初焙(毛火)火温应高于复焙(足火),复焙用微火,以充分发挥色、香、味。1950年后改制烘青,逐步采用机械加工,改制后的工艺为:凉青一杀青一揉捻一烘焙。现代天山绿茶多由炒青改为烘青或半烘炒绿茶,外形有扁形、针形、螺形与条形等,香气清雅似珠兰花香,滋味醉厚,回甘似鲜榄,且耐冲泡。天山绿茶系列产品,先后获得中国农业博览会的两个金奖。以其为原料所窨制的茉莉花茶被列为全国名茶,如天山银毫等茉莉花茶就在1990年获国家优质产品金奖。

三、武平绿茶

武平具有十分宜茶的生态环境。据《武平县志》记载:“武平茶产制始于东汉末年(约公元200年)。”到明代,武平炒青技术已较为成熟,始被纳为贡品,到清代提升为特贡,此时武平茶也迅速向周围地带传播,并在潮州、赣州、梅州等地相继出现了许多历史名茶。

武平绿茶制作在传统炒青工艺基础上改革创新。鲜叶在杀青前均进行适当的摊放,有效促进了茶叶品质的提高。主要的品质特征:外形紧结匀整、色泽银灰润绿:具有板栗香、豆香或花香:汤色黄绿明亮,滋味浓醇爽口、耐冲泡。其成品茶主要有四大类别:即条形的梁野炒绿,珠形的梁野翠珠,扁形的梁野翠芽和螺形的梁野雪螺。1983年以来,武平绿茶连年荣获国家和省级名茶评比奖项,是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驰名商标品牌。

四、霞浦元宵茶

霞浦自晋朝就开始茶叶生产,成为唐代茶叶的主要产区。霞浦元宵茶是采用霞浦县崇儒乡“春分茶”群体品种及其单株育种法育成的“霞浦元宵茶”品种鲜叶,于“春分”前后,應用传统的制作工艺流程(鲜叶采摘-晾青-杀青-理条压扁-辉锅),精心制作形成的扁形炒青绿茶,品质优异,外形优美,色泽银绿隐翠,香气高锐,似板栗香,滋味醇厚,回甘鲜爽,叶底黄绿明亮。制成的曲条形绿茶,是窨制茉莉花茶的优质原料。

五、周宁官司云雾茶

官司云雾茶是我省历史名茶之一,因其产地在周宁浦源官司村而得名。据《周宁县志》等史料记载,明朝万历八年(1580年),官司村开始种植有性群体种茶树。清光绪年间,周宁商人携带官司云雾茶前往福州,外国茶商品饮之后,对其优异品质赞叹不已,官司云雾茶从此饮誉四方。1946年,官司云雾茶获得巴拿马博览会银奖。官司云雾茶的采制工艺:在清明前后,采摘当地群体品种-官司茶的-芽-叶或-芽二叶鲜叶,摊放6-8小时,即可杀青,杀青叶下机后及时摊凉。干燥,分为炒二青、三青、辉干三个程序,炒二青现改为烘二青,以烘代炒。叶温度降至常温时,风车去朴片和筛未,然后装箱。官司云雾茶的主要特征:外形条索紧细、浑圆光滑呈银灰绿,香气高锐持久、显栗香,滋味甘醇鲜爽,汤色嫩绿、清澈明亮,叶底翠绿、匀称柔软。2010年6月14日申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2002年,获国际名茶金奖;2007年7月,获福建省名茶奖。

六、罗源七境堂绿茶

七境堂绿茶,主产于福建省罗源县西兰乡云雾缭绕的高山上,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七境是七个自然村,并入部分白塔、飞竹、霍口的茶叶,所产的绿茶称七境堂绿茶。唐朝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对其“香高、口爽、色翠、耐泡”四绝特点作过详细的记载,明清时期七境堂绿茶被当作贡品。七境堂绿茶采用当地菜茶、福安大白茶、福云6号等良种,采摘一芽一叶,经过摊放、杀青、揉捻、炒干四道工序。高温杀青,杀匀杀透,趁温揉捻,揉紧茶条。高温毛炒,散发水分,定色定形。锅温先高后低进行足炒。以清明至谷雨问采制的七境堂绿茶品质最好。七境堂绿绿茶,条索紧结细秀,稍弯曲,色泽油绿稍灰,自然花香浓郁持久,汤色嫩绿鲜亮,滋味滑爽,饮之齿颊留香。用以窨制茉莉花茶,吸香力强,成品香高耐泡。为福建省历史悠久的地方名茶。

福建省除了上述名优绿茶外,还有龙岩的斜背茶、武夷山的八角亭龙须茶、永安的云峰毛锋、大田的大仙峰毫茶、清流的莲花银丝、闽清的莲峰大毫、福州的云峰螺毫、雪峰白毛猴、福安的方山玉叶、福清的石竹春毫、宁德的龟山白玉与松溪绿茶等名优绿茶。经常在省内外茶叶评比中获得名优茶奖,深受茶叶消费者的喜爱。

猜你喜欢
武平名茶鲜叶
Walking on Fire
All Is Well
崂山茶加工工艺研究
《海外文摘》在京召开“尹武平散文研讨会”
浅谈贵州的历史名茶
北京春茶节安徽名茶推介会暨中信太平观止杯斗茶大赛评审工作总结
话题互动
鲜叶治病有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