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思维与模式在科学总结性评估中的运用与研究

2020-08-06 14:39俞芳张加洋顾赢
新课程·上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科学产品

俞芳 张加洋 顾赢

摘 要:知识产品化指利用产品的思维和模式,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模块进行产品构建,促进知识内化、完善知识结构的过程,各项学习技能在知识产品化的过程中交叉,提供了相应维度去评价科学能力。以《代代相传的生命》《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光和颜色》为例,通过确定产品主题、产品形式,到产品落地、产品评价等四个过程,解释了“产品”思维在实践中的运用,从而论述了产品模式作为一般教学评价的补充和拓展,在总结性评估中所起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产品思维;总结性评估;科学

一、研究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了构建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三项核心任务分别为:(1)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2)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3)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但是传统教育模式下由于受现行教育观念和目标,课程结构和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等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教师对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仍存在缺陷,评价方式略显单薄,而这主要体现在:(1)评价内容上,过多关注科学知识,忽略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的考查;(2)评级标准上,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3)评价方式上,以传统的纸质考试为主,过多地注重量化的结果。这样的评价体系极大程度上制约学生发展和课堂多样性呈现,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我们在科学总结性评估中渗透“产品”思维与模式的评价方式作为新的教学尝试,并结合具体实践做出思考。

二、“知识产品化”的实例与评价标准

“知识产品化”指把产品的背景放到了知识体系中,学生以所学知识模块为基础,构建有形或无形的载体来使知识产品化。从而促进知识内化的完整性并促进科学技能的提升。例如,我们将《代代相传的生命》《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和《光和颜色》三块内容,从产品形式、产品角色、产品理念三个维度进行了知识产品的设计(表1),并增加“产品设计”的评价模块,用以下评价标准来评价产品。(1)产品的设计是否很好地运用了所考核的知识点;(2)产品的设计在形式、设计、科学性方面的创新程度;(3)产品是否贴近于生活实际;(4)产品是否节约资源,是否有利于社会;(5)产品是否体现了合作关系。细化的考核细则见表2。

在“知识产品化”的评价体系中,不同于目前热门的项目制学习(PBL),项目制学习突出问题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它需要重构我们目前包括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学习方式等在内的整个体系。而在该评价体系下,产品化的过程只是对常规教学内容完成后的一个补充,将知识转变为实践的过程。

三、“知识产品化”案例研究与思考

(一)重实践,让科学课堂有了生气

实践是“知识产品化”评价的基点。评价作为一种反馈—矫正系统,用于教学过程的每一步骤上判断过程的有效性,实施过程中,重视学生动手实践,将知识系统化。

案例一:《制作创意灯具》

要求:教师通過任务布置和基础材料的给予,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制作灯具。

教师以学生所学的知识为支点,以学生的实践和协作为手段,运用联想触动、感官刺激等方法不断地丰富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输出能力,将所学知识系统化。而学生向他人展示自己小组的设计原理,推销自己小组的成果过程中,也不断吸收了别的小组的思路,产生新的改进方案。评价过程中,灯具设计过程,侧重评价对光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灯具的制作过程,侧重评价小组的协作和动手能力。评价形式的改变,促使每个学生积极展示、使吸收知识的途径发生了变化,课堂生机盎然!(如图1)

(二)促生成,让课堂内容有了意义

生成是“知识产品化”评价的一大亮点。实施过程中,以知识促发展,以反思促互动,以互动促讨论,以讨论促生成独特的思维感悟,让课堂内容不仅仅停留在纸笔上,更是促进了其实际的应用。

案例二:制作《生理小册子》

要求:教师通过分析《代代相传的生命》,以“生殖和发育”为主线进行产品设计。

我们在教学楼展示了《生理小册子》,深受学生喜爱。整理绘制、思考观察是对学生知识的丰富和深化的过程。在学生交流体验感悟过程中,体验的生长性得到体现,甚至其中有部分是课本未提及但后续补充的内容,在互动中学生分享了知识,碰撞了思想。而最重要的则是将所知所学呈现在众人视野中,而这份呈现并不仅仅是展示,更多的是为低学段的学生提供了知识的来源。这份生成让学生的认识有了意义!

(三)巧融合,让项目化学习有了落点

融合是“知识产品化”评价中的又一灵魂所在。STEAM教育是一种注重过程和实践,强调跨学科知识迁移与交流协作、整合多学科知识的教学方式。日本广岛大学的Kageyama教授指出,相关STEAM教育的两种哲学观点是“整合”和“制作”,制作的重要意义就在于整合知识。而将“知识产品化”也是基于这个初衷。将知识的学习不仅停留在书面表达上、公式演算上,更多的是进行知识间融合。在学习制作过程中,学生可能受自身知识累积、技能掌握、生活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在制作过程中的某些信息会流失。因此,在产品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可进行适时的指导,设置科学合理的学习活动,最终促成知识的融合。

例如,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中,要求学生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声音的音调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是不同的。而这些对声音特性的了解,在课堂中,从日常生活现象出发获得。后期的评价也仅停留在对书面知识的反复上,通过提供塑料管、叶片、水杯等材料,根据学生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自行改造和调试,最后进行乐曲的编制与合奏。融合在课堂中让项目化学习有了落点,也让科学知识不断夯实。

四、“知识产品化”后期预想

本文的“产品”概念是利用产品化的思维,将科学模块知识物化成一个“产品”,这个产品既可以是具体的实物,如小发明、宣传册等,又可以是一种形式,如宣讲会、歌曲等,这种模式是对传统教学评价的补充和扩展,加深学生知识形成性过程。在知识产品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更深入地理解知识背后的联系和框架,也会通过不同的途径去扩展知识板块的范围,从而获得更完整的知识体系。

而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如何制定结合知识内容的产品主题,如何合理地规划产品落地的时间,如何制定针对产品的合理的评价方案,这是我们必须解决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也是需要后期不断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杨国荣.初中科学教学评价的现状和策略[J].理论研究,2016(10):161-162.

[2]范文翔,张一春.STEAM教育:发展、内涵与可能路径[J].现代教育技术,2018(3):99-105.

[3]江丰光.连接正式与非正式学习的 STEM 教育:第 四届 STEM 国际教育大会述评[J].电化教育研究,2017(2):53-61.

编辑 王亚青

猜你喜欢
科学产品
从灵感出发,邂逅好产品
点击科学
点击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拒绝平凡,如何让你的产品变“有趣”?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科学拔牙
新产品
下一个酷产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