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文化建设的高度培植社团的生命力

2020-08-06 14:35邝卫华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88期
关键词:艺术团语言艺术社团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论断,将“美育”置于重要地位。美育是通过一定的审美活动,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塑造美的人格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教育的情境中感受美所带来的心灵的愉悦与舒展,培养学生高雅的趣味,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新城小学“激情鸟美诵社团”正是基于美育背景下开展的特色发展之路。

广州市从化区街口街新城小学地处从化中心城区,2016年学校凭借“竞秀教育”被评为广州市义务教育特色学校。学校确立了“诗书竞秀,四艺明德”为核心得办学理念,旨在培育出“仁义双修、智勇双全、礼乐双馨”的百艺美少年。

一、扎根学校文化,孕育美诵社团的精神

(一)“竞秀教育”引领四艺发展

学校根据地域和自身发展的优势,确立了以“诗书竞秀,四艺明德”为核心的办学理念,以“诗书礼乐”新四艺为总体的发展目标,旨在努力培育出“仁义双修、智勇双全、礼乐双馨”的百艺美少年。被批准为广州市义务教育特色学校。

(二)雄厚师资,推动整体发展

学校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达100%,教师队伍学科结构合理。近十年来,学校教学质量年年一等奖,曾三次以总分第一获得从化区教学质量一等奖。

(三)多彩活动,促成社团发展

学校十分重视艺术教育,目前有13个校级大型艺术社团,定期举行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艺术实践活动,并多次获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奖项。

二、依托精细化的管理,培育美诵社团持久的生长力

(一)诗意化——美化环境,催生美诵情怀

优雅的校园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学校成为师生群体的诗意栖居地。新城小学立足“诗情”,突出“画意”,注重体验性、生活化、场景化的原则,从环境建设入手,利用校道、连廊、小广场、露台等空间,建设一系列的生活化场景、立体化雕塑、信息化设备,形成浓厚的诗礼立体环境文化,使一草一木、一景一角都融入诗礼的元素,起到教育人、启迪人的作用。为此,学校在校园西侧建造“诗礼文化”广场,广场包含“全民K诗”一条街、“全民K歌”一条街、“配音剧场”“童话剧场”“名著剧场”“寓言剧场”“小品剧场”“诗词擂台”“鹿鸣诗吧”“兰竹画斋”;校门改造成“小荷竞秀门”,校道改造成荷韵大道、建成了“音韵连廊”,校园中庭建设了曲径通幽的荷园;过厅有三维的理念墙;西厅是“荷美展厅”,东二楼有“草房子书吧”,东楼梯是“小红帽童话街”。漫步在语言艺术街,流连于荷花绽放的曲径小桥,谁都有吟诗一首、狂奏一曲的冲动。这生动有趣的生活化场景吸引着每一位学生,这浓厚的文化氛围,时刻浸润、启迪着学生的心灵和思想。

(二)目标化——实施目标管理,夯实美诵的基础

1.管理目标

普及广。面向全体,重视普及,立足课堂,立足社团,面向全体,重视普及,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

品牌精。在普及的基础上探求我校艺术教育的亮点,创新艺术工作“十·四模式——十艺见通,四艺见精”模式,建构“十·四模式”项目的有效载体,组建学生社团,丰富校园文化,形成富有“四艺竞秀”文化的艺术教育品牌。

校园美。创建具有曲径通幽、诗情画意、诗香弥漫、乐韵流淌的校园文化。

氛围浓。如法国文学家席勒所描绘的一个春光明媚、繁花盛开的“美的王国”,使校园成为学生心灵诗意的栖居。

评价实。建立、健全艺术教育教學规范体系,完善教师绩效评价机制。

教材优。加强美诵育人、戏剧育人、礼乐育人的校本教材和课程的编撰工作,力求完善创新,提高质量。

活动丰。通过竞赛与展示的方式,积极参加各项展示活动,以创建广州市高水平艺术团为契机,促进学校艺术教育与美育工作的有效推进。定期举办全校性的一系列学生的美育项目比赛、展示活动。

交流广。创造一批高品质的诵读类、戏剧类、民乐类节目,积极参与市、省、国家、国际级高层次的文化交流活动。

人才优。关注每一位学生,把百分之六十的学生培养成为朗诵、戏剧表演、民乐、礼仪的能手标兵,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师资强。关注美育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发展,继续落实“高端人才培养计划”的策略。立足教师,优化研修方式,打造一支具有全面艺术教育素质的教师队伍,充实学校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二)技术目标

我们以美为出发点,通过强化节奏、重音等九大元素的训练,使学生产出音色美、韵律美、意境美的高品质美诵作品。通过强化美化语音、停连、语气等九大元素的训练,使学生在技巧和艺术水平上占领高位,从而产出音色美、韵律美、力度美、立体美、画面美、意境美、仪态美的高品质美诵作品。

(三)标识化——站在文化建设的高度,培育美诵文化

大力培育先进的社团文化,推动社团发展上层次、上水平。使社团文化具有“自愿、自觉、自主”,以及拼搏、进取、竞争、创新、奉献、民主精神,形成的信念的不懈追求。培育社团文化对于促进社团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社团向高层次高品位发展。

精神口号:“自觉、自主、拼搏、创新”

(四)常态化——在日常盛宴的滋养下,涵养美诵的生命力

我们建构的“美诵盛宴”:早餐——对诗式问候、早读练声;午餐——对诗式问候、午读练声;放学路上——对诗、诵诗、说诗;晚宴——录制美诵作品;家庭日——周末家庭诗会,使学生在如一日三餐般的训练中做到声美、情美、韵美。

(五)信息化——利用新媒体资源,使美诵作品高效便捷

我们把美诵与新媒体APP高度融合,全校上线“小领读”班圈25个,1125人,作品70498个。在新媒体APP“小领读”建圈打卡,上传作品,大胆地在巨大的数据平台上进行展示交流。全校上线间班圈25个,1125人,作品70498个。有9个班的458人坚持做到每天在班的微信群里发送作品进行互学互评。

(六)品牌化——站在运营的高度,打造美诵的品牌

对于社团的建设我们坚持品牌化运作,凝练社团项目特色与亮点,在内容、形式上开拓创新、抓人眼球,给人以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努力把年度语言艺术专场活动“声动童心”打造成故事性、情景化、诗韵齐鸣的特色,从节目的内容、质量、编排形式,到舞台设计等都体现高层次、高规格。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共鸣,产生品牌的效应。

(七)全员化——校长带头引领,师生全员全科开展美诵

邝卫华校长作为美诵团的领头羊,每天坚持上线“全民K诗”发布美诵作品,引领全校师生上线“小领读”打卡发布美诵作品。每天上学放学站在校门口以对诗式问候与学生共建“美诵盛宴”。在疫情期间,每天早晨,以“诗”在微信群“远行的孩子”里,对滞留武汉的孩子道出最动人的问候,引领他们萌发精神动力,战胜内在的惶恐与寂寞。

(八)实践化——在社会实践中历练成长

1.引领带动。在艺术团日常训练、节目排练、比赛取得好成绩,每天鼓励学生在校道LED竞秀舞台或者艺术街三国舞台表演;每周升旗仪式开辟微展示给予艺术团表演的舞台;每周三小荷广播站给予艺术团展示的机会;每学期开学典礼给予艺术团展示的机会,每年六一节、元旦举行举行新年诗会和儿童戏剧年会。总能带给全校师生满满的艺术享受和精神能量。因此,带动更多人参与艺术团,参与训练和表演,欣喜地带动了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

2.辐射示范。在结对帮扶和对其他学校与地区的示范、辐射效果显著。我校的研究成果在贵州省毕节市第二实验小学、广州市增城区挂绿小学、广州市联星小学等学校实践,惠及十余个班级,十余名教师、四百余名学生。联盟内教师普遍对这一研究持认可态度。认为这一研究强有力地把大家凝聚在了一起,并带动了一批研究型教师成长起来,尤其对农村教师、青年教师的帮助最大。

3.承担任务。近几年来,我校主动承办了从化区乃至广州市的大型活动,分别有广州市智慧阅读项目从化区试点学校阅读成果展、从化区首届阅读文化节开幕式、从化区第十三届中小学生书信文化节启动仪式。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奉献了一台台精彩的精彩纷呈的演出,学生们说学逗唱演,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首届的中小学阅读文化节和广州市智慧阅读项目从化区试点学校的阅读成果展,我们全体师生人人是观众,人人也是演员,千人齐诵,千人齐唱,千人手同做语操,精心的策划,精彩的演出,精美的画面,带给与会者视觉、听觉和心灵的震撼。这几项大型的活动在新浪等点击量达到,2020年邝卫华校长承担了宣传部新花城直播的思政课《走读长征万里行》,并在广州日报刊登。疫情期间,我校承担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之“抖音传爱”的活动,我们发动师生家长一起拍摄防疫宣传主题的抖音作品,为一线防疫人员加油打气,传播正能力,获得我区宣传部的好评。

4.专场演出,精彩纷呈。为艺术团搭建舞台,每天鼓励学生在校道LED竞秀舞台或者艺术街三国舞台表演;每周升旗仪式开辟微展示给予艺术团表演的舞台;每周三小荷广播站给予艺术团展示的机会;每学期开学典礼给予艺术团展示的机会,每年六一节、元旦举行举行新年诗会和儿童戏剧年会。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为学生艺术成果展示搭建了平台,有力地推动艺术团的发展。

5.社会实践,体现价值。艺术团每年有计划的开展开展服务社会活动,戏剧组和“激情美诵”组分别分别走进凤凰村,走进新城市广场,走进凤仪路社区、走进河滨公园进行表演,向社区群众赠送和宣讲作品,并进行交流互动。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社团发展的领域。比如,参与小金钟、夏青杯等大型语言艺术赛事活动,与部分企事业单位展开合作,走进医院、地铁站、街道、社区、特殊儿童康复中心、敬老院、社会公益宣传活动等,进一步提升活动的质量和内涵,增强社团的生命力。

6.交流活动,广泛深入。丰富的实践交流活动促进了美诵社团的创新与发展。美诵团参加国际儿童电影节配音和交流,走进进华农珠江学院交流。每周国旗下微展示,每学期开学典礼、每年六一节、元旦举行的新年音乐会民乐专场等活动,给予了社团成员展示的机会,为学生艺术成果展示搭建了平台,有力地推动“糖果屋剧社社”、演讲与主持普及班、英语阅读与演讲普及班的发展。美诵团每年还有计划地开展服务社会活动,走进新城广场、凤仪路社区、河滨公园等地进行表演。其中,参与了从化区禁毒宣传活动,向社区群众宣传禁毒知识,并进行交流互动。参加从化区春节社区文艺表演,走进了华农珠江学院进行交流。美诵社团组织团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艺术比赛、演出。今年有30多人参加了小金钟小主持大赛。

三、夯实保障体系,滋养美诵社团旺盛的生命力

(一)经费投入有保障

争取属地镇街的支持,2019年6月,街口街道办支持了美诵项目专项经费10万元。学校每年有2万元左右的艺术教育经费投入到语言艺术团的发展中,并为社团添置了较为充足的器材设备,现有语言艺术街一条、朗读亭3个、鹿鸣诗吧一个,三国剧场一个。

(二)专用室场充裕

学校有满足日常教学活动、符合专业要求的场地,能够满足语言艺术团日常教学和活动的需要。学校高度重视,2019年向教育局申请经费80多万打造建成了一条1000多平方的语言艺术街,2018年斥资8万建设了一间鹿鸣诗吧。

(三)教师配备完善

而为了更好发展我校的“语言艺术”的品牌特色,我们设置了由邝校长亲自担任语言艺术专任教师,另外抽调一位音乐老师作为专任教师。并想法设法提高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素养,以壮大师资队伍,是语言艺术普及的力度和效度達到更高的水平。此外我们和省朗诵协会合作,聘请了求上语言艺术学院的专业教师来学校进行主页指导。和课外托管机构合作外聘了2位专业的老师为学生们进行更专业的指导。团队教师待遇高、队伍稳定,师德高尚、乐于奉献。

(四)教师专业水平高

新城小学语言艺术师资力量雄厚,人才结构优化,分别有分别有广东省朗协语言艺术专业人才朱登盼,有从化区教育发展中心语文和德育教研员。还聘请了理论导师华南师范大学博士后佐璜作为技术顾问。学校有8位教师参加过三期中国传媒大学举办的语言艺术培训班,邝卫华校长和谢俏联两位教师在2017年被评为第十三届国际儿童电影节配音演员指导老师。校长邝卫华是省朗诵协会会员、广东省书香校园推广人。她每天坚持上“全民K诗”录制发布诵读作品,并引领全校师生一千多人全部上线“小领读”打卡录制上传朗诵作品。教学中,邝校长以“情感体验”为纽带,以“美”为境界,通过情智互动、人际互动,在开放的活动和情境中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邝校长有激情、有资源、有能力,出色地做好“激情美诵”的项目,引领学校实现声动羊城、人人都是小小朗诵家的梦想。

(五)教师科研力量强

2016年广州市十一五规划课题“‘新四艺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为新城小学注入新的活力,如明灯,使新城小学找到出口,找到发展的方向;2018年广州市“全脑理论下立体式智慧阅读”课题的立项,夯实了新城小学做“新四艺教育”的基础。“戏剧教育”和“美诵育人”的课题研究体系确立和完善,兼有广东省戏剧协会和广东省朗诵协会的合作,使学校走美育发展的路线越来越明朗,越来越有信心。特别是邝卫华校长亲自撰写的“‘美诵育人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课题研究体系非常完善,有口号设计,有标识,专著《激情美诵》已经送审,准备出版。我们有决心,并有能力把学校的语言艺术,把“激情美诵”做成标签式的文化特色。

我们一直把语言艺术项目作为特色品牌,把它置于科研的高度,融合脑科学、美学等多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全员普及、精英培养、日常化、信息化、社会化为目标,从目标体系、动态化主题场景、策略体系、操练范式、课堂模式、与新媒体融合的路径等全位进行规划。通过建构精英“声动羊城”“糖果屋剧社”等社团,总结了一套行之高效的范式,已产出一批精英诵读者,并产出较高质量的“美诵”和戏剧作品,初步逐步做到声动从化、声动广州。这个项目如同美好的“精神种子”安静地撒播在孩子纯净的心灵,滋养嗷嗷待哺的生命,培植了学生“会思、会诵、会说、会演”“四会”多元智能;历练了学生“善歌、善乐、善演、善鼓”“四善”的艺术情趣。深入地对学生的身心加以浸潤,重塑,升华,促使其健康、和谐地发展,培育出“仁义双修、智勇双全、礼乐双馨”的百艺美少年。

猜你喜欢
艺术团语言艺术社团
巧用语言艺术生动小学数学课堂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舞台上的意外
新理念下数学教学的语言艺术
高职院校大学生艺术团建设的改革与探讨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视听语言
社团少年
街头巨偶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