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社区学习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2020-08-06 19:20马赫
文存阅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建设路径互联网时代

摘要:互联网时代社区学习文化具有场域的聚合与交互、学习的广义与延展、动机的多元与内化、资源的突破与开放等四元特征;学习的社区学习建设路径可从建立与完善社区学习制度保障、构建各层次横向贯通纵向衔接的学习资源集合、营造良好的社区学习环境、激发社区学习者自我效能感四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社区学习文化;建设路径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现代科研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它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以智慧资源为依托。知识经济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的素质成了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终身学习成了人们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必然要求,成了人们应对世界快速发展及各种挑战的需要。现代社会里,人民的生活基本上都在自己所处的社区内进行,特定相同社会区域与具有一定共同意识的社会成员所构成的社区更容易满足终身学习文化提出的要求,更容易实现终身学习文化的目标与任务。成熟的“互联网+”时代社区学习文化的形成将有助于推动全社会终身学习文化的建设。

一、互联网时代社区学习文化的四元特征

(一)场域的聚合与互动

最早从社会理论角度频繁使用“社区”一词是出自1887年斐迪南·腾尼斯所著的德语版《Gemeinschaft and Gesellschaft》 (此书被译英文时,为《Community and Society》,中文被译为《社区与社会》)。滕尼斯将Gemeinschaft解释为一种由同质人口组成的具有价值观念一致、关系密切、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富有人情味的社会群体。20世纪30年代初,费孝通等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学生在系统介绍和引入西方社会学经典著作的过程中,将美国社会学家帕克的论文集中出现的英文Community这个词翻译成中文的“社区”,并逐渐成为中国社会学的通用术语。目前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社区是指特定的空间内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特质和心理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一定意义上说,社区成员之间有更多的认同感,在生活态度、社会规范等方面容易达成相同的认识与行为,为社区学习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学习的广义与延展

社区学习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学习包括在社区中的所有活动和情境中,包括有意识学习和无意识学习、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社区学习的本质是“终身学习”,即不仅有人生命长度纵向维度的考虑,也有生活横向维度的考量。社区学习中的“学习”与传统意义上学校教育意义上的学习有一定不同,不仅包括教授知识、技能,同时强调要懂得对于不同的事物采取不同的方式处理,这就需要完全遵照学习者的需求尽可能提供符合其自身特点及学习需求的学习工具及技术,也就是说“学习”具有更为广泛的内涵,包含了社会、经济、(人的)个性、政治、文化以及教育。社区学习的功能绝非受限于“社区”,个人发展是社区发展乃至国家发展的基础,个人素质和生活质量的额提高必然会增强其社区公民意识与社区的认同感,有意义的学习转化为为服务社区、促进社区发展的动力,对培育国民文化素养、人力资本提升基础上的产业升级、城市化进程、乃至一国竞争力的提升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

(三)动机的多元与内化

通过调查问卷与访谈调查,大致可以将社区学习主体分为三类:一是社区青少年群体,具有实现社会化、提升人格和心理品质的需求。学习目标是自我认识、自我接受、自我协调、自我成长。二是社区老年群体,其学习需求是正确认识生理上的变化、参与社会活动,保持与年轻人共同成人的态度,保持自省和对生活的新鲜感,学习目标是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三是社区中青年群体,具有实现上升流动、改变生活和命运、提升生命价值的需求。学习上呈现出明显的实用性及功利性特点。总体而言,学习目标涵盖三个层面:一是满足人的基本学习需要;二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与生活质量;三是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促进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

(四)资源的突破与开放

互联网时代网络学习成为主要方式之一。网络沟通了社区的学习资源,能够充分挖掘社区内蕴藏的显性资源与隐性资源,使得学习资源能够数字化与显性化。网络改变了传统社区被动的学习形式,增加了社区学习的参与渠道,加速推进了社区学习的主体转移,提供了自由、轻松的氛围与环境,不受外部强制规范,能充分调动与发挥社区成员的主观能动性。

二、互联网时代社区学习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一)建立与完善社区学习制度保障

一是厘清党委、政府部门、社区组织、社区军委会、社区学校与社区居民各自在社区学习制度建设中的权责与义务。二是建设完善“党政统筹领导、社会各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学习管理体制;三是建设和完善社区学习保障条件制度;政府要保障对社区学习持续性、以需求为导向的资金投入,不断改善社区学习环境。四是建立和完善社区学习检查评价制度,健全数字化学习先行区与实验社区的评选与表彰制度。

(二)构建各层次横向贯通纵向衔接的学习资源集合

通过“互联网+”思维与数字技术改变传统学习理念与格局,充分利用现有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即社区学校、社区学院、社区学习点资源平台,搭建各种学习机会之间有机联系的“立交桥”,建立多方位多站点的横向多级网络学习点,加强与科教、文体、法律、卫生、环保等社会资源之间的衔接与沟通。凭借数字化优势将社区学习支持服务网络延伸到各社区学习点、睦邻学习点等,搭建智能、高效、便捷的社区学习者交流平台。

(三)营造良好的社区学习环境

一是加强各类社区学习文化的实体、载体、地域空间的建设,如社区内的“科普角”“宣传栏”,学习走廊与橱窗、新闻媒体宣传学习等;二是加强社区学习物质产品的设置与展示,如特色学习景观、雕塑、社区学习成果展览、手工艺品、摄影作品、书画作品、特色教材等。

(四)激发社区学习者自我效能感

一是提高社区学习者的社区治理参与度,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做好居民学习需求调研工作,让社区居民充分参与到社区教育与学习活动项目设计、开发、组织和实践中,使得学习活动立足于学习者的自主性与学习需求,尊重不同学习者的认知方式与特点,达成社区学习者之间共同认可并为之奋斗的目标,不断提升社区全体成员的社区学习的精神境界;二是整合社区优势人力资源,建设邻里互助学习会,学习型楼组,学习型志愿者队伍,以公益服务为宗旨,使社区学习者不仅成为一定学习意识与能力的自主学习者更成为导学者、助学者与示范者。三是通过先进个人与学习小组的社区学习理念的宣传,潜移默化带动社区全员学习积极性,引導社区成员树立终身学习的远景目标与价值准则。

参考文献:

[1]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杨树雨.中国学习文化与学习型社会建设探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3]陈廷柱.何谓“学习社会”—国外专家的若干见解[J]比较教育研究2003(10): 14-18.

[4]陈乃林,赵瑶珍.试论社区教育向社区学习转型的必然性与现实性[J].终身教育研究,2017(3):42-48

[5]张韵.“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学习方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7,(1):50-17.

[6]曾文婕,宁欢,谈丰铭.我国学习文化研究二十年:成就与展望[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5):50-60.

作者简介:

马赫(1992年-),女,内蒙古呼伦贝尔人,硕士,实习研究员,研究方向:成人教育、远程教育。

基金项目: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广州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终身学习文化建设》;国家开放大学2016年度科研课题《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终身学习文化建设--以广州市为例》;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7年“羊城青年学人”项目《‘互联网+视域下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教育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猜你喜欢
建设路径互联网时代
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路径分析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试论《弟子规》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浅析媒体融合下的“正和博弈”
浅议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
行业特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