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构建研究

2020-08-07 05:35冯淼
价值工程 2020年22期
关键词:体系构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

摘要:作为组织科学管理的有效工具,管理会计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已有一定程度的应用。为了不断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本文建立在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制度进行回顾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发展现状,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环节进行分析,并最终提出构建由预算管理、内部控制、业绩考核、内部报告、员工培养、信息化系统六部分组成的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

Abstract: As an effective tool for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accounting has been applied to a certain extent in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in China. In order to continuously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based on the review of the management accounting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of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nagement accounting of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which is composed of budget management, internal contro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ternal report, staff training and information system.

關键词:管理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体系构建

Key words: management accounting;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system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22-0084-02

0  引言

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日常管理体系中是较新的一项,但是它不仅是现代企业进行科学管理的有效工具,更是管理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为企业内部经营决策提供管理信息和战略支持。它聚焦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并影响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微观企业生产经营的实践不断促进管理会计理论的丰富与发展。自二十世纪初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提出以来,国外管理会计理论发展历经效率时代、效益时代、反思时代、主题转变的过度时代四个阶段,国内的管理会计理论则依照我国运行的经济体制分为改革开放前后两阶段,这些理论成果都为如今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我国行政管理单位具有无生产收入,受国家经费开支支持、不实行积极核算、非物质生产等特性,因而构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时应兼顾这类组织特性与我国国情。

1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的基础

1.1 公共经济学理论发展  通过近六十年的发展,如今的公共经济学更为强调理论上的严谨性与基于实践经验的实证研究,研究内容上在既有政府的税收收入与支出问题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到了政府对其他公共部门经济管理的职,从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方面入手加强这一职能。这一学科对“信息”的注重与强调在实践中对应着需要将信息放在重要位置,并将它贯穿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构建与运行的全过程中。

1.2 国家法律法规的完善  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首次颁发实行,现行《会计法》为1999年经重新修订后于2000年7月份开始施行的国家性法律,它对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工作人员、法律责任等方面行为与实践进行规范。此外,2006年2月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职责、权限、程序与法律责任做出规定,2018年12月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对预算管理职权、收支范围、预算编制、预算审查和批准、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决算、监督和法律责任做出相应规定。这些法律法规能够有效规范政府行为,强化审计与预算约束。对以上方面的管理与监督能够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内部管理制度,推动单位内部管理效率提升。这些法律法规不仅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建立与运行的保障,也为体系的不断优化提供了强大动力。

1.3 管理实践层面的积淀  理论与保障层面的发展既来源于生产与经营实践,也需要放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因而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实践现状的把握与分析不能离开单位管理会计实践的积淀。近些年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风险的防治与控制、单位财务规划的制定、政务公开与平台建设、资金绩效的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在运行阶段的把控上更注重事前预测与事中控制。但管理会计在实践层面的运行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除上文提及的对管理会计认识欠缺与应用程度不高外,财务管理参与单位战略发展管理程度低,单位风险识别、评估与防范管理体系完善性有待提高等问题都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体系建设需要重点考虑的现实基础。

2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环节

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环节的考察与分析是会计体系构建与管理会计技术方法应用的基础,依照事前、事中与事后的阶段性划分可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分为事前预测与决策环节、事中规划与控制环节、事后分析与评价环节,一个管理会计的事后分析与评价环节也为下一个管理会计循环中事前预测与决策提供依据,符合管理学理论中PDCA循环。这三个环节的主要目的决定了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需要依照环节内容的具体需要选取对应技术与方法。

一是事前预测与决策环节。预测与决策环节的主要内容为结合活动特点、历史数据、宏观与微观环境方面信息的考察对单位常规职能活动进行目标成本、专项产品服务成本与收入预测,除本单位的历史信息外还可借助专业咨询公司等服务,确定成本与收入预测数据。移动平均法、时间函数法、因素分析法、增长趋势预测法、方案比选法都是本阶段管理会计可选用的技术方法。

二是事中规划与控制环节。事中规划与控制环节主要内容为根据预测与决策环节测算出的职能活动目标成本、专项成本与预期收入进行预算资金的供给规划,并以事中分析的方法发现活动成本控制缺陷以进行成本优化,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本阶段进行供给规划的预算资金有财政预算拨款与社会融资两方面来源。同时在进行预算资金供给规划与控制时,可采用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预算管理控制与责任中心控制制度等方法。

三是事后分析与评价环节。事后分析与评价环节的主要内容为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所生产的公共产品与服务合规合格,并分析单位产出與资金消耗之间的关系,分析的主要方面为经济分析、效率分析、效益分析与公平分析,评价主要内容为成果产出与绩效管理目标的相符程度,考察行政事业单位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对社会及社会公众的影响。因此在进行事后分析与评价环节可采用效益指标法与绩效评价标准法进行,如设定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指标或公众满意度指标,依照预先计划、行业通行、历史通行、支出定额、资产配置等标准对实际产出进行分析与评价。

3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构建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异质性明显,但依然需要积淀深厚的高效管理理论作为先导支持,才能进行管理系统的稳固建设。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要借鉴企业管理会计系统,还要结合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特点进行,从而扬长避短。既有研究普遍认同从预算、控制、评价、报告四方面进行管理会计体系构建,这一体系构建的各部分内容与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会计三大环节相符,是基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流程的构建体系,通过预算将各体系中的部分联通。此外,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与工作实践也对管理会计体系提出要求。

该体系的第一部分为预算管理系统。它是整个管理会计体系构建的基础,这一系统以全面预算编制作为统领。在信息化办公不断发展的今天,行政事业单位可运用办公平台、政务平台等方式对主要业务成果进行收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与分析。由于明确部门与岗位职责是预算管理系统的重点之一,它能够使各部门经济责任得以明确,并让他们能够把执行岗位职责过程中的面对重要问题时,能够快速及时的向所属管理部门反馈,根据反馈结果,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最终问题得以解决。

第二部分为内部控制系统。除前文提及的对预算管制的全过程化外,管理会计体系建立也需要强有力的内部控制系统。这一系统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合理配置单位拥有的资源,提高单位支出收益,提高财务部门的执行力,强化所有的财务管理措施,最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能力与效率。这一系统运行的基本原理为对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与成果进行统一调配,信息反馈可从经费支出和预算项目两个方面进行成果考察工作。由于预算管理中的经费管理通常采用定额管理办法,所以管理会计中内部控制系统建设的关键问题在于项目支出管控。

第三部分为业绩评价系统。业绩评价系统能够依照部门与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对其进行嘉奖或惩罚,从而提升他们的工作参与度,强化或修正其未来工作方法与工作状态,提升并改善单位内部工作氛围,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效率,同时激发在管理工作中的激情与创造力,这一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业绩评价系统的建立首先需要设立科学、标准、人性的评价指标,在单位全部门培养员工的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并定期开展业绩评价工作,保证评价指标的完整实施,提升员工对于业绩评价的认同度,从而在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有效的激励管理。

第四部分为内部报告系统。在一般组织中,内部报告系统建立的目的是保障信息在决策层、管理层与执行层通行,减少信息噪音与行政事业单位层层审批可能导致的决策滞后现象,提升决策层所需信息的时效性。同样管理会计也需要获取相关信息,并筛选出有效信息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信息反馈,这便能综合系统的体现出内部报告的作用。在特地某一时期内单位的资金运作情况通常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报告的主要指标,它以会计信息沟通起预算制定、预算执行、执行成果等预算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管理会计决策制定的基础依据。

第五部分为员工培养系统。除不断吸纳外部管理会计人才外,单位内部会计人员专业知识与基本素养的能力也影响着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应用情况。管理会计的有效运行需要会计人员算管结合。除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培训、行业交流、委托培养等方式外,鼓励会计员工参与单位决策也是提升会计从业者业务能力与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更能激励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发现问题,在组织目标的指引下不断探索财务问题解决措施,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效率与水平。

第六部分为信息化系统。如今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逐渐走进各个工作领域并占据较大应用空间,其中当然也渗入到了财务管理的工作。信息化系统建设首先需要搭建管理会计智能平台,并将单位财务工作真真正正的放在平台上运行。采用云平台方式进行系统搭建能够构建人、计算机和数据三合一的开放性、动态性智能系统,利用这一系统上的数据,行政事业单位能够更好地制定组织目标、激励政策,从而降低单位开支与运营成本,提升单位内部控制能力,最终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冬梅,杨丽美,罗宇洁.内控视角下的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应用研究[J].管理观察,2017(10):131-133.

[2]孙永红.探析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04):9-10.

[3]乐婷.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应用研究[J].审计与理财,2016(02):38-41.

[4]郭安明.浅谈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建设[J].财经界(学术版),2015(02):197.

[5]刘永泽,况玉书.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构建[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4,28(02):28-34.

作者简介:冯淼(1975-),女,辽宁盘锦人,盘锦市财政事务服务中心高级会计师,本科,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财务管理。

猜你喜欢
体系构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
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研究
如何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