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服务与旅游融合发展中的PPP模式运用研究

2020-08-09 08:49徐莉莉黄少伟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产业融合

徐莉莉 黄少伟

摘  要:中国城市化第一阶段已经结束,经济从生产型投资开始转向消费型投资增长阶段,单位土地所能产生的现金流成为新阶段政府关注的主要指标,盘活固定资产成为产生现金流的重要手段。产业融合运营经济模式通过盘活国家公共资源实现持续性的现金流,进而在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方面形成了良性循环的财税闭环。本文通过阐述运输服务与旅游融合发展现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继而对PPP模式的概念、特征、类型以及使用领域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探索运游融合发展中PPP模式运用的可行性。得出结论,运游融合发展中PPP模式的运用是现实所需,并且PPP模式的运用有利于旅游融合新业态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产业融合;PPP;大众旅游;财税闭环

基金项目:2018年肇庆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8011410)。

一、运输服务与旅游融合发展现状

(一)运游融合研究现状

1、运输服务业与旅游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0世纪80年代,旅游交通的滞后严重阻碍了国内旅游事业的发展。汪正元提出其交通的特征及发展方向,应立足于国情。王宇倩在研究中指出交通是影响旅游活动的重要因素,并积极倡导部门间的组合与协作。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学术界对于运输服务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关注度及研究度也在持续升温。2017年,交通运输部、国家旅游局、国家铁路局等六部委正式发布《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政策,交通运输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开始走向规范化。

2、运游融合改变合作与竞争状态

传统观念中,旅游业的发展主要靠自身的景区景点资源,运输服务业的主营业务是以货运和客运为主,而运游融合新业态的诞生结束了这种“各自为政”局面。方悦通过分析交通网络格局演变发展对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提出交通发展对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变化的影响,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各个地区恶性竞争局面因运输服务业的融入转变为共同发展局面。旅游集散中心取代了客运枢纽站,一站式线上运营服务不断刷新着游客的体验感。运游融合为两大产业在合作共赢的道路上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

(二)运游融合发展现存问题

1、综合交通枢纽与旅游客运换乘衔接不足。

目前,就运游融合业态的发展现状来分析,部分区域重要景区景点的公路为二级以下公路,通行能力上远未达到满足正常的旅游出行需求标准, 导致综合交通枢纽与旅游客运换乘衔接的不足。因此,随着运游融合业态不断深入发展,传统的客运枢纽势必被旅游集散中心取而代之,后者将为游客打造出“快进漫游”的全新旅途体验。

2、运输服务业与旅游业发展不平衡

彭志敏等通过分析中国各省域两业融合发展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演变,指出“中国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的发展并不平衡, 两者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偏低”。从空间分布协调度的高低顺序来看,首先是经济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其次是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最后是西部地区。由于运输服务业的发展不能与旅游业齐头并进,从而制約了后者的进一步发展,如何形成二者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状态,运游融合业态应运而生。

3、运输服务业与旅游业“双能”专业人才缺失

颠覆传统的两大产业“各自为政”,各自培养所需专业人才的模式,运游融合新专业、新学科的开展迫在眉睫,因为运游融合新业态除了涉及跨部门、跨产业协同问题,更涉及跨专业的现实问题。一个新业态是否能够可持续地发展并壮大,一定少不了专业人才的支撑。

(三)运游融合发展趋势

1、运游融合是大众旅游时代的必然产物

随着新中产阶级的崛起,相较于传统观念上对物质生活的追求,精神世界的夯实正成为新生代对生活追求的目标。个性化、特色化的旅游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产品无疑对于交通的便捷性、通达性要求极高,单凭旅游业自身发展无法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增强旅游交通供给能力,整合运输服务与旅游资源是必然趋势也是发展之道。

2、运游融合是运输服务业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进入21世纪,随着共享经济思潮、线上支付等现象的涌现,各行各业都在重新审视自身的经营之道,在改变中谋求突破。解决社会公共资源产能过剩,有效利用闲置产能是运输服务业面临的发展瓶颈。而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来说,旅途中的舒适感、便捷感、通达感逐渐成为游客评价产品的重要指标。近年来,一站式服务产品融合模式的出现并不是偶然,可以说它是保障两大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PPP模式的发展实践

(一)PPP模式的概念

PPP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缩写,通常被称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广义上的PPP泛指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起的各种合作关系,而狭义上的PPP则可以理解为一系列项目融资模式的总称。

(二)PPP模式的特征

1、伙伴关系

PPP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即多方参与,合作共赢,与其它关系相比, 项目目标的一致性显示出它的独特之处。政府部门之所以和社会资本合作并形成伙伴关系, 其核心关键是在某个具体项目上, 以最少的资源, 实现最多的产品或服务。

2、利益共享

作为伙伴关系的基础之一,利益共享能够增强合作各方主体对彼此的信心。资源的价值在于其可以转换成彼此的生产要素。政府部门在合作中提供其在公共资源上的话语权;私营部门在合作中提供其资金灵活、财力雄厚且丰富的项目建设即管理经验;咨询机构在合作中提供其丰富的项目咨询及合同谈判的实战经验;金融机构在合作中提供其融资及后续资金管理的优势。由此可见,多元化的参与主体在整个PPP项目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各自的最优资源效应,从而实现利益共享。

3、风险分担

作为PPP模式中最后一个特征,风险分担也是保证PPP项目顺利落地并持续发展下去的重要一环。区别于其他交易形式,政府部门与私人资本在PPP模式下的合作,是政府部门尽可能大地承担自己有优势方面的伴生风险, 如政策、法律和最低需求风险等,而项目设计、建设、融资、运营维护等商业风险则交由社会资本方去承担,从而达到项目整体风险的最小化宗旨。从管理的角度分析,政府部门所分担的需求风险可有效控制私人资本在PPP项目中的经营风险。同时,私人部门所分担的商业风险也正是政府部门的管理层需要加以避免的“道德风险”易发领域。

(三)PPP模式的主要类型

PPP模式的类型根据公共部门与企业参与程度等的不同, 可以分成多种模式, 如TOT、BOT等, 对于一些特殊的公共基础设施,政府以一定費用委托私人部门代为提供服务的模式类型也比较普遍,如服务外包、管理外包,并且合同期限不大于5年。另外,按照政府所承担风险从大到小排序, PPP模式的主要类型有BBO、BOO、BOT、BTO、BLOT、LDO等;按合作双方的角色分类,PPP模式可分为政府主导型、共同协商型、私人主导型;按适用对象分类,包括适用于已有设施、适用于扩建已有设施以及适用于新建已有设施。

(四)PPP模式的适用领域

就我国目前PPP项目而言,从数量比例大小来看,主要分布在能源、水务和污水处理、交通运输以及通信;从价值比例高低来看,主要分布在交通运输、能源、通信以及水务和污水处理四大领域。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回应民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最直接表现,因此,交通运输以及通信领域在PPP项目上的实践和验证将成为主旋律。另外,自然资源领域的开发实际上也非常适合采用PPP模式,但由于国家政策的限制,此类项目数量相对较少。

三、运游融合发展中PPP模式的运用探索

(一)运游融合发展中PPP模式的政策引导

2015年5月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通过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供给侧,在改善民生中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交通运输服务业与旅游业作为其涵盖范围,通过协同合作、融合发展为地方经济乃至整个经济大环境提供发展新动能,在政策的鼓励和引导下,PPP模式有利于运游融合在发展过程中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其中。

(二)运游融合发展中PPP模式的运用是现实所需

众所周知,我国除了一些被国内外游客所熟知的名胜风景区外,仍有许多名胜风景区有待开发,尤其是乡村旅游胜地、红色旅游等特色景区,由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有限,错失了发展机会。与此同时,运游融合新业态中涉及到运输与旅游的国有资源参与其中,这要求参与主体明确各自角色,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挥各自作用,而PPP模式的运用在其良好的法律、政策背景下都将助力解决运游融合发展中所面临的上述现实问题。

(三)PPP模式的运用有利于运游融合新业态可持续发展

运游融合的发展除了涉及到运输服务与旅游业两大领域,还涉及到政府资源及运营权的委托、企业运营及被委托等多方主体跨部门、跨行业合作现状。由于国情需要,我国将私人资本范围除原有的纯私有资本扩大到社会资本, 包括除本级政府所属的融资平台公司及其他控股国有企业以外的国有企业。正是在这种特有的PPP模式运用下,如图一所示,社会资本通过这一新业态,产生消费现金流,间接地通过缴纳税收缓解了政府财政压力,公开透明的产业运营平台将有利于避免企业偷税、漏税行为。同时,通过政府为企业向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备书的形式更好的鼓励各企业积极缴税,提升企业信用度,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财税闭环。

四、结语

运输服务业与旅游业作为重要的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融合发展是针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选择。PPP模式如果可以大批量复制于产业融合发展中,无疑会缓解各地方政府由于财政压力导致的民生建设滞后的现状。另外,由于我国产业运营型PPP模式的选择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诸多监管不透明、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汪正元.论我国旅游交通的几个特性及其发展方向[J].旅游学刊,1989(03):31-36.

[2]梅青,王宇倩.交通对旅游的影响及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05(02):83-86.

[3]方悦. 交通发展对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8.

[4]彭志敏,吴群琪.中国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融合态势的区域差异及空间格局演变[J].技术经济,2017,36(12):63-71.

作者简介:

徐莉莉(1983.04-),女,汉族,吉林延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全域旅游、公共管理。

通讯作者:

黄少伟(1979.05-),男,汉族,广东肇庆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数字经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

猜你喜欢
产业融合
美食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美食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