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药七味红花卡擦散治疗乙肝的临床疗效探讨

2020-08-10 02:57白央
智慧健康 2020年17期
关键词:藏药乙型肝炎红花

白央

(西藏自治区藏医医院,西藏 拉萨 850000)

0 引言

藏医药学中认为急慢性肝炎以及胆囊炎均属于“肝热、胆热”的范畴,此病的发生主要由于毒素侵入肝脏中所造成的一系列热性肝病[1]。肝病的发生主要由于毒热以及瘟热造成肝脏出现损伤,从而引发赤巴功能出现紊乱,导致热性赤巴进入血液中造成木布病发生[2]。因此,胆热、肝热出现的原因是因培根、赤巴以及隆三个因素造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整理我院于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180例乙肝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患者所采取的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90例);对照组男50例,女40例,年龄18~65岁,平均(48.65±15.68)岁;观察组男52例,女38例,年龄18~65岁,平均(48.98±15.3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符合随机分组对比研究标准。所有患者经相关检查诊断均以确诊,符合《四部医典》[3]中对乙型肝炎相关的诊断标准;患者均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恩替卡韦治疗,每天1次,每次0.5 mg。

观察组应用藏药七味红花卡擦散治疗,口服:每天早晚2次,1次1包。药方中包括有:西红花、红花、石灰华、印度獐牙菜、麻黄、诃子(去核)、绿绒篙以及巴力噶。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采用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维度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判,治疗后,患者乙肝肝功能指标情况改善程度>60%,且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则为显效;患者乙肝肝功能指标情况改善程度在40%~60%,且各临床症状基本改善则为有效;患者乙肝肝功能指标情况改善程度<40%,且各临床症状无显著改善则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以(%)表示计数资料,并通过卡方进行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并通过t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3%(84/90)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1.11%(64/9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3 讨论

藏医学认为乙型肝炎的发病原因多因疫毒侵入,毒邪客于肝脏中,从而导致培根、赤巴以及隆失调,造成血气不畅、气滞血液,从而引发乙型肝炎[4]。相关文献指出,藏药25味松石丸、琼阿、7味红花散、9味牛黄丸以及13味红花丸等均具有凉血化瘀、补肝益肾、清热利湿、疏肝利胆的功效,对于治疗乙型肝炎均有着很好的效果[5]。其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同时能使人体免疫力提高,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症状[6]。

七味红花卡擦散作为藏医治疗乙型肝炎的主要疗方,其始于藏医经典医著《四部医典》,此医典中详细记载了七味红花卡擦散的配方以及主治功能[7]。方中包括:西红花、红花、石灰华、印度獐牙菜、麻黄、诃子(去核)、绿绒篙以及巴力噶[8]。红花、獐牙菜以及绿绒篙具有清肝凉血、活血益肺、清热解毒的作用;麻黄则有着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作用;西红花则有着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的作用;石灰华则清热补肺,利于多种肺热病;诃子则能调和诸药,达到清热消炎、保肝退黄的功效[9]。同时,此方对于治疗因劳伤所导致的肝血增盛、肝肿大、食欲不振以及巩膜黄染均有着极好的效果[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3%(84/90)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1.11%(64/90),P<0.05。

综上所述,给予乙肝患者应用藏药七味红花卡擦散治疗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肝功能恢复,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藏药乙型肝炎红花
色季拉山濒危藏药植物资源状况与保护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关系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郑瑞丹:重视询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癌家族史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红花榜
红花榜
藏药独一味药理药效和临床使用
红花榜
红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