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状态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PVP术后继发骨折的影响

2020-08-10 09:23欧阳智华于小华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终板压缩性骨盆

李 耿 欧阳智华 于小华

作者单位:423000 湖南 郴州,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慢性疼痛、活动受限[1],严重者还可造成局部椎体后凸畸形而影响心肺功能[2]。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主要方法,能够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缓解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然而临床实践证实,PVP术后易继发骨折,发生率达12.4%~21.7%,约占所有椎体继发骨折的55.2%[3]。部分研究学者认为,PVP虽能恢复骨折椎体高度,但无法彻底恢复脊柱-骨盆矢状面的平衡状态,这可能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PVP术后继发骨折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笔者通过对比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PVP术后继发与未继发骨折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探讨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状态对此类患者PVP术后继发骨折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90例行PV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出现继发骨折将其分为继发组 (26例)与非继发组 (64例),继发组男性11例、女性15例,年龄 (45.76±19.28)岁,体重指数 (24.18±1.86)kg/m2;非继发组男性34例、女性30例,年龄 (43.58±18.21)岁,体重指数 (24.47±1.34)kg/m2。两组患者性别分布情况对比采用卡方检验,χ2=0.865,P=0.35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年龄及体重指数对比采用t检验, t=0.506、 0.828, P=0.614、 0.410, 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断标准[4],且行PVP治疗;病历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相对完整;随访时间在1年以上;无脊髓压迫综合征及自发性腰背疼痛。排除标准:合并有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椎体多节断骨折;腰椎退变性侧凸导致的矢状面失衡;长期服用激素及肿瘤导致的骨折。

2 方法

2.1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PVP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术后患者取自然站立位,通过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脊柱参数:矢状面偏移距离 (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S1后上角与C7铅垂线 (C7PL,经C7中点与水平面垂直的直线)的距离;胸椎后凸角 (thoracic kyphosis,TK),T4上终板与T12下终板延长线夹角;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S1上终板与L1上终板延长线夹角。骨盆参数:骶骨倾斜角 (sacral slope,SS),S1上终板与水平线夹角;骨盆倾斜角 (pelvic tilt,PT),S1上终板中点和股骨头中心连线与垂线的夹角;骨盆入射角 (pelvic incidence,PI),S1上终板垂线与股骨头中心和S1上终板中点连线的夹角。

2.2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 ±s)表示,采用t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继发组患者 SVA明显长于非继发组 (P<0.05),TK明显大于非继发组 (P<0.05),LL、SS、PT、PI明显小于非继发组 (P均<0.05),详见表1。

4 讨论

脊柱-骨盆矢状面维持平衡可使机体通过最小耗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姿势,减少运动或站立应力对脊柱的冲击和震荡。部分研究显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PVP术后继发骨折可能与脊柱骨盆矢状面失衡有关[5],如LL减小、SVA增长可造成躯体明显前倾,进而导致脊柱应力增加而易出现骨折[6];若PVP未能完全纠正压缩性椎体后凸畸形,则TK角度增加、代偿LL丢失,可导致躯干前倾能力减弱而诱发骨折[7]。

表1 两组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对比 (±s)Table 1 Comparison of spine-pelvic sagittal balance parameters between two groups(±s)

表1 两组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对比 (±s)Table 1 Comparison of spine-pelvic sagittal balance parameters between two groups(±s)

组别Group例数Number of cases SVA (mm) TK (°) LL (°) SS (°) PT (°) PI(°)继发组Secondary fracture group 26 25.45±22.46 48.02±12.25 34.52±11.52 22.84±6.56 21.01±5.56 45.96±8.18非继发组Non secondary fracture group 64 5.12±19.87 39.41±11.22 43.58±9.57 27.86±6.12 23.98±5.15 51.59±9.16 t值t value 4.236 3.213 3.834 3.455 2.423 2.722 P值P value 0.000 0.002 0.000 0.001 0.017 0.008

SVA可反映脊柱矢状面整体平衡状况,其数值越大表示正平衡越强,躯干处于前倾状态;TK可反映脊柱屈曲程度,其过小或过大,表示脊柱屈曲度减小或增大;LL是维持脊柱矢状面平衡的重要指标,机体可通过改变LL的大小使躯干前倾或后倾时维持平衡,若LL丢失可使躯干前倾,SVA正平衡;SS可反映骨盆后旋引起脊柱后倾的情况,角度越大表示代偿躯干前倾的能力越强;PT可反映骨盆代偿躯干前倾的能力,角度越大表示骨盆向后旋转的幅度越大;PI可反映骨盆解剖学形态,不受姿势影响,在PT相同的情况下,PI越大,SS越大。本研究结果显示,继发组患者SVA明显长于非继发组 (P<0.05),TK明显大于非继发组(P<0.05), LL、 SS、 PT、 PI明显小于非继发组(P均<0.05)。可见,与非继发组相比,继发组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状态较差,躯干前倾程度较大,且代偿前倾能力较弱,故脊柱应力加大,易出现骨折。与邓乐章等[8]研究显示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状态不佳可增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PVP术后继发骨折发生率的结果相一致。为此,临床应重视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对脊柱手术的影响,术前应根据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及其联动关系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如LL=PT±9、LL+TK+PT≤45°是矢状面平衡最为理想的状态;术后应根据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指导患者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骨折的发生。

综上所述,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状态越差,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PVP术后继发骨折的风险越高,术前及术后均应高度重视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以指导防治方案,提高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终板压缩性骨盆
CT参数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情的价值
腰痛,不可忽视终板炎
经皮终板复位螺钉技术在A3型胸腰椎骨折经皮内固定术的应用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微创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中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CONTENTS
患了压缩性骨折怎么办?
痛经,当心是骨盆歪
6岁儿童骨盆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翘臀”腰疼,警惕骨盆前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