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与“十三五”规划思路

2020-08-10 08:49胡志英
经济研究导刊 2020年18期
关键词:宏观经济十三五

胡志英

摘 要:新形势下,“十三五”规划已经到了落幕的时刻,“十四五”规划即将呈现在大家的视野中。“十四五”期间,外部的环境将会更加复杂,不确定性与挑战性将会更多。另外,我国正处于转型的最佳时期,经济结构优化,转型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俗话说得好:“行百里者半九十。”各个地区或者是部门想要夯实发展基础,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就需要秉承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想,合理地规划“十三五”的后续工作,为“十四五”规划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宏观经济;“十三五”;规划思路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18-0006-02

一、问题的提出

从目前的形势上看,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编制之年。2019年11月25日,在研究部署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编制专题会议上,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把握发展的机遇,将困难挑战分析透彻,立足国情,坚持发展为一要务,保持合理区间,提高质量发展[1]。以人民为中心,实事求是,共同预期。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围绕短板,促进升级。看清形势、适应趋势、发挥优势,运用辩证的思维,谋划发展[2]。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在不脱离实际的情况下,强化建设目标,并为下一步发展指明方向。因此,本文主要是针对党中央的精神,对“十三五”期间的宏观经济波动态势实施探究,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延伸基础。“十三五”规划最大的特点是收官规划。以2020年为时间节点的发展规划,远不止全面建成小康这一个目标。放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来观察,如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地方“十三五”规划的编制思路是什么,哪些是关键点?这成为目前形势下,需要探究的重点。

二、“十三五”期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

1.目前经济形势。2020年正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以 2020 年为时间节点的发展规划,远不止全面建成小康这一个。“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告诉了市场、企业和社会,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是什么?实现路径是什么?“十三五”期间,是2016—2020年,在这个时间段当中,宏观经济的波动态势呈现了一个显著的特征。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已经进入了高速换挡的时期,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常态。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呈现了将近10%的增长速度。从经济增长波动的角度看,已经经历了三次上升与回落[3]。首次上升的时间是1982—1984年,在1981年的时候,GDP增长率开始下降了5.2%,但是到了1984年,急剧上升了15.2%。第二次上升是1991—1992年,1990年的时候GDP增长率下降到了3.8%,但是到了1992年急剧上升了14.2%。三次上升是在2000—2007年,在1999年底的时候,GDP增长率下降了7.6%,到了2007年的时候上升了14.2%。2015年反弹了7%的低谷,到了2020年第一季度,我国GDP增长为1.2%。2016年属于宏观经济调整年,已经连续8年处于下行的趋势。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GDP季度增长呈现了一个V的造型,到了2016年之后,呈现了平稳的发展趋势,具体(见下图)。

2. 2016—2020年至未来。从“十三五”期间经济发展的走势上看,我国经济面临的压力较大,很多地方还存在调整不到位的问题。例如房地产行业,从房地产调整的角度看,还处于不到位的地步。在投资的过程中,不少人不愿意投资太多,只有在政策的刺激下,才可以适度地反弹,保持持续性。2020年在全球性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发展形势下滑。房地产的库存量与农业产品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一旦出现库存量较大的情况,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就很难消耗[4]。其次,制造业的调整还处于不到位的境地。在2017年的时候,开始走下行,导致2018年的经济十分困难。在周期往复的情况下,经济发展只有经历了长久的调整,才可以得到转型,根据这样的趋势,在2016—2023年才可以走完此轮的经济调整。

3.经济调整的主要原因分析。从一定程度上看,影响我国经济深度调整的原因存在很多种类型。第一,周期的影响。不是短期的周期影响,而是一个中长期的周期影响。在这个阶段上出现了新的变化,也就是常态化的变化。第二,外部环境的影响。在2008年的经济发展之后,受新的发展阶段与外部的环境影响,都呈现了不一样的状况。在2015年的时候,全球经济的复苏情况比预想的效果要差了很多。仅仅在2015年的时候,就出现了3次的负增长。在2020年是“十三五”计划的收官之年,在全球大形势影响下,一路走平,继续守下限[5]。第三,發展阶段的变化。此部分的影响,也是最为重点的部分。新常态的第一特征,就是增长速度从高速向着中高速的方向实施转变。在不同的人那里,看法也不尽相同。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动力转换属于新常态的第二和第三个特征。从目前的形势看,我国的经济还没有调整到位,在转型成功之后,速度也会进一步趋缓。

三、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与“十三五”规划思路探究

1.“十三五”规划在写法上有重大创新。从一定程度上看,“十三五”规划的主要特征,就是使用一个系统性的理念,也就是战略性的布局。也就是说,形成理念—战略—政策的发展模式。过去的规划文本都是板块状,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等这些模块性的问题实施构建框架[6]。但是,“十三五”是“不一样的”,不管是时间节点上的问题,还是面临的问题,都是在重大战略基础上开始实施的。有效地将概念与理念相互结合起来,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理念的基础上,提升一个开放性的创新点。通过五个理念来代替主题主线,对发展内涵实施系统性的总结。“十三五”规划把“发展”的概念提升到了精准的境地,让“五个发展”成为核心,成为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基础。

2.“十三五”规划的其他重要亮点。第一,“十三五”规划属于一个开放性的发展概念。也就是说,在开放性的基础上奔向更高的几个层次,展现一个包容性的“世界语言”。在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满足共享性,强调共赢与分享。十九大之后,中国经济就进入了更高的一个发展时代。开放性的发展,主要就是在互利共赢的视角上,丰富内涵,形成一个概括性的思路。中国的企业不仅需要“走出去”,还需要加强产业合作,将国外的内容引进来。第三方产能合作,不仅可以加强产能合作,还可以实现双向的开放。不仅需要向美国和日本开放,还需要向亚欧的腹地、欧洲等国家实施有效的开放。开放更加倾向的是服务业的开放重点,与此同时,也展现的是一种开放性的思维与结构调整。这样不仅加大了制造业的发展,也提高了合作性。第二,向贫困全面宣战的亮点。从整体的角度上看,“十三五”规划主要是为了解决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问题,并向着均衡的方向发展。在“十三五”末期,要基本消灭成片地区的贫困问题,但是相对贫困的问题还是难以避免的。第三,民生方面的目标更加远大。也就是说,在教育、养老、保险、健康等内容上,展现“十三五”规划一个亮点,普及中高等教育,努力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本大国的方向实施延伸。第四,需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原则,保持稳中求进。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进行经济发展的引领与细致的规划。第五,属于创新发展的路径。也就是说,需要在理论创新、体制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的基础上,拓展发展新空间,借国际的力量来发展壮大自己。第六,协调发展的战略路径。主要解决乡与区域结构的协调发展、四化同步发展,以及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等。

随着社会的进步,“十三五”规划在解决温饱,解决小康之后,就需要协调两个文明,最终达到军民融合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满足创新发展和经济稳定的相互结合,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相互融合,形成巨大的合力,并完成产业的升级。“十四五”规划即将到来,只有汇集智力,深化改革,保持稳中求进,这样才可以扎实地做好“十三五”规划的后续工作,为“十四五”规划的到来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克强主持召开研究部署“十四五”规划编制专题会议[EB/OL].中国政府网,2019-11-26.

[2]  胡立君,石军伟,谢伟丽.“十三五”时期中国产业发展研究——2015年《中国工业经济》青年学者论坛观点综述[J].中国工业经济,2018,(12).

[3]  王欣.“十三五”时期中国工业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第四届中国工业发展论坛”观点综述[J].中国工业经济,2019,(2).

[4]  吕铁,贺俊.“十三五”中国工业发展的新形势与政策调整[J].学习与探索,2018,(6).

[5]  平萍.第四届中国工业发展论坛在河北保定举行[J].区域经济评论,2018,(2).

[6]  孙芳.技术、国际贸易与中国工业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变[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6).

[责任编辑 文 娇]

猜你喜欢
宏观经济十三五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