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围生期危险因素关系的回顾性分析

2020-08-10 08:58黄颖璇李微廖惠映刘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21期
关键词:回顾性分析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

黄颖璇 李微 廖惠映 刘玲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围生期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20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 检测其血清胆红素, 研究产妇年龄、分娩方式、体重下降情况、母乳情况、产妇孕期妊娠综合征、1 min Apgar评分、胎儿是否发生宫内窘迫等围生期因素, 与早产儿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结果 不同产妇年龄、分娩方式、体重下降率、母乳情况、产妇孕期妊娠综合征、1 min Apgar评分、胎儿宫内窘迫情况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剖宫产、体重下降>10%、母乳不足、胎儿宫内窘迫是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在临床治疗中, 要时刻注意产妇年龄、分娩方式、体重下降情况、母乳情况、产妇孕期妊娠综合征、胎儿宫内窘迫等原因, 对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有警示作用, 减少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 在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与治疗上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围生期;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1.015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yperbilirubinemia and perinatal risk factors in preterm infants   HUANG Ying-xuan, LI Wei, LIAO Hui-ying, et al.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 Foshan 52831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and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yperbilirubinemia and perinatal risk factors in preterm infants. Methods   There were 200 preterm infants as study subjects, and their serum bilirubin was detect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yperbilirubinemia and perinatal factors such as maternal age, delivery methods, weight loss, breast milk, maternal pregnancy syndrome, 1 min Apgar score, and whether the fetus had intrauterine distress in preterm infants was studied. Results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aternal age, delivery methods, weight loss, breast milk, maternal pregnancy syndrome, 1 min Apgar score, intrauterine distress (P<0.05). Multiple perinatal risk factors showed that advanced age, cesarean section, weight loss >10%, insufficient breast milk, and intrauterine distress were the risk factors of hyperbilirubinemia in preterm infants (P<0.05). Conclusion   In clinical treatment, 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maternal age, delivery methods, weight loss, breast milk, maternal pregnancy syndrome, intrauterine distress, which have a warning effect on the occurrence of hyperbilirubinemia in preterm infants, and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hyperbilirubinemia in preterm infant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yperbilirubinemia in preterm infants.

【Key words】 Preterm infants; Hyperbilirubinemia; Perinatal; Risk factor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指婴儿出生时胎龄<37足周, 因婴儿体内有胆红素聚集, 造成巩膜、皮肤或其他器官出现黄染的情况[1]。是新生儿的常见病, 可由多种原因造成, 且发病率较高[2]。因为早产儿器官与系统还未发育完全, 尤其是血脑屏障与肝酶系统, 容易合并早产儿胆红素脑病, 对早产儿的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甚至对早产儿的生命造成威胁, 因此及早对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早产儿进行预防与治疗成为新生儿科的首要任务[3]。溶血症、母乳性黄疸、感染、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病、围生期危险因素是导致早产儿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 其中导致早产儿患有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最高的是围生期危险因素[4]。围生期因素包括胎儿宫内窘迫、产妇孕期妊娠综合征、分娩过程中出現难产、窒息、应用催产素及出现颅内出血、缺血缺氧性脑病等并发症[5]。本文探究了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围生期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定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20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女71例, 男 129例;体重2~3 kg, 平均体重(2.98±

0.15)kg;胎龄34~36周, 平均胎龄(35.43±1.36)周。血清总胆红素>15 mg/dl(256.5 μmol/L), 且日龄的总胆红素含量≥“光疗”或“考虑光疗”值。200例早产儿中高胆红素血症61例, 发生率为30.50%。

1. 2 方法 记录早产儿产妇年龄、分娩方式、体重下降情况、母乳情况、分娩过程中是否发生胎膜早破、羊水污染、脐带绕颈等情况, 详细记录产妇孕期妊娠综合征、血糖、1 min Apgar评分、血细胞比容、胎儿是否发生宫内窘迫、新生儿第1次喝奶时间、第1次排便时间、胆红素含量等。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围生期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不同产妇年龄、分娩方式、体重下降率、母乳情

况、产妇孕期妊娠综合征、1 min Apgar评分、胎儿宫内窘迫情况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围生期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剖宫产、体重下降>10%、母乳不足、胎儿宫内窘迫是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

3 讨论

经调查发现[6], 全球每年出生的新生儿中患有高胆红素血症或新生儿黄疸的人数占总新生儿数的60%~

80%。在本院2017~2019年间出生的200例早产儿中, 检测其血清胆红素, 共有61例早产儿患有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 其发生率高达30.50%。目前临床中将新生儿黄疸分为病理性与生理性黄疸, 而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准确的诊断标准来划分生理性黄疸与非生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是指胆红素神经因高间接胆红素含量增多而受损;生理性黄疸是指胆红素与血清没有完全结合, 导致非结合胆红素含量增多, 又因新生儿的个别系统还未发育完全, 所以新生儿体内会存留大量的一过性非结合胆红素。临床中常通过日龄、出生体重、胎龄等值来诊断早产儿高胆红素血

症。有研究发现[7], 病理性黄疸与多种肝胆疾病存在一定的联系, 可出现在先天性胆管炎、肝炎、遗传代谢性疾病、胆管堵塞等疾病。所以本文探讨了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围生期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本研究中显示, 不同产妇年龄、分娩方式、体重下降率、母乳情况、产妇孕期妊娠综合征、1 min Apgar评分、胎儿宫内窘迫情况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剖宫产、体重下降>10%、母乳不足、胎儿宫内窘迫是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P<0.05)。剖宫产一直都是分娩过程中的危险因素, 因为在剖宫产的手术中需对孕妇进行麻醉, 麻醉药会对新生儿的消化系统造成影响, 减慢胃肠的蠕动, 使肝肠循环内的胆红素增多。而麻醉药还可透过胎盘屏障, 参与血液循环, 使其红细胞细胞膜的通透性增高, 而经剖宫产出生的婴儿的呼吸系统还未发育完全, 会破坏大量的红细胞, 造成胆红素的含量增多, 从而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增高。由本次实验可知围生期危险因素还包括宫内窘迫, 宫内窘迫会导致新生儿出现缺氧的现象, 而缺氧会导致肝脏代谢胆红素的能力降低, 使新生兒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增高。本次实验还发现母乳不足也是围生期危险因素, 根据其他研究报告, 发现母乳不足与围生期危险因素并无明显的关联, 但如果母乳不足会导致体重严重减轻, 从而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增高。这提示了如果尽早的对高龄、剖宫产、体重下降>10%、母乳不足、胎儿宫内窘迫进行预防与治疗, 可以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 在临床治疗中, 要时刻注意产妇年龄、分娩方式、体重下降情况、母乳情况、产妇孕期妊娠综合征、胎儿宫内窘迫等原因, 及早的避免或预防高龄产妇、剖宫产、体重下降>10%、母乳不足、胎儿宫内窘迫, 可防止因新生儿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未发育完善, 使体内胆红素含量增加, 也避免因奶水不足而导致的体重降低或在分娩过程中出现胎儿宫内窘迫等, 对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有警示作用, 减少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 并在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与治疗上有重要意义, 提高孕妇与早产儿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叶丹妮. 533 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特点分析. 安徽医药, 2013, 18(4):653-655.

[2] 倪志超, 陈杰, 梁卫东, 等.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依从性及护理干预. 北京医学, 2017, 39(1):111-112.

[3] 李峥, 谭华清, 庞兴甫, 等.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处理及危险因素分析.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6, 44(1):87-89.

[4] 姚丽萍, 田佳.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构成随时间变迁分析. 中国妇幼保健, 2016, 31(21):4456-4459.

[5] 阿日贡高娃, 白小丽. 蒙古族和汉族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 中国妇幼保健, 2017, 32(11):2372-2374.

[6]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中华儿科杂志, 2014, 52(10):745-748.

[7] 刘冲, 云惠聪. 1127例住院新生儿疾病谱分析. 中国病案, 2016, 17(9):84-87.

[收稿日期:2020-03-19]

猜你喜欢
回顾性分析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
婴儿抚触护理法对早产儿呼吸及睡眠的临床观察
强化母乳喂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
早产儿喂养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总结
高原地区736例消化性溃疡临床特点分析
重度口腔颌面部外伤治疗状况综述研究
妈咪爱和思密达联合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换血治疗对52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疗效分析
102例口腔扁平苔藓临床治疗回顾性分析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围产期危险因素调查
血清中NSE及S100B蛋白检测对预测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胆红素脑损伤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