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探究三部曲:关注、探究、交流

2020-08-10 04:38王昊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14期
关键词:关注科学探究交流

王昊

摘要:文章结合《指南》要求,围绕《蚕豆种植记》的主题科学探究活动,以“关注、探究、交流”为着眼点,讨论了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应该关注和重点考究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了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的职责要求和活动的目的意义,以期为提高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效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科学探究;关注;探究;交流

一、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关注幼儿想法

种植活动的核心是让幼儿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可爱的孩子们通过亲自播种、亲眼观察记录,亲身体验收获,初步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养成爱劳动、与同伴合作等品质,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关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案例:我们的种植准备

在我们班级准备种植蚕豆前,我事先发放一张《关于蚕豆》的问题征集表,从中可以了解到他们对蚕豆感兴趣的一些问题:

关于蚕豆,我知道……蚕豆是一种蔬菜,蚕豆像花生一样外面有壳,蚕豆是种在地上的,蚕豆是椭圆形的,蚕豆的叶子跟猫耳朵差不多,蚕豆可以当菜吃,绿色的,蚕豆都是春天的时候吃的,蚕豆是绿色的,头上有一条黑线,蚕豆的花像蝴蝶花,蚕豆是在五、六月份成熟的,蚕豆属于草本植物,蚕豆可以吃,但是多吃会放屁。

关于蚕豆,我想知道……蚕豆在什么季节结果的?蚕豆为什么会有的大有的小?蚕豆为什么会有的大有的小?为什么蚕豆外面有一层衣服?蚕豆为什么会有一条黑眉毛?蚕豆的花是什么颜色的?蚕豆从播种到成熟要多长时间?蚕豆为什么一整个冬天都好好的,没被冻死呢?为什么蚕豆有两层壳?蚕豆为什么不能生吃?一般一个豆荚里会有几粒豆子?为什么叫蚕豆?蚕豆叶子为什么像小兔子的耳朵?什么季节种蚕豆比较适合?蚕豆喜欢在怎么样的环境里生长?蚕豆的茎为什么是细细长长的?为什么蚕豆里面会有豆子?蚕豆吃了有什么好处?哪些人不能多吃蚕豆?

在《关于蚕豆》的问题征集表中,教师把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分成一个个可操作,可实施,可探究的内容,给幼儿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选择或者想法的机会。教师充分关注幼儿的想法,这样事先有计划,有准备,再进行实践观察活动,会让幼儿的自主探究更有品质更有深度,体现蚕豆种植活动的真正教育价值。

二、以活动为载体,探究细节调整计划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应创设支持和鼓励幼儿探索的活动氛围,提供一些材料和方法鼓励幼儿通过探究活动来验证自己的观点,从而发展幼儿的科学能力,培养幼儿的科学品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常常会有事先设计好活动计划和目标,有时往往致使教师难以灵活开展活动。

案例:我们在种植过程中的分歧

在班级里种植了一些蚕豆,我提出了两个问题:现在我要将蚕豆宝宝种在土里,该怎樣放?为什么呢?A说:“应该把“黑色眉毛”向上插在土里,因为好喝水。 B说:“要把“黑色眉毛”向上种……,接下来,我让幼儿按照自选的方法种植蚕豆。过了几天后,当有些蚕豆开始发芽时,我又问:“黑色眉毛”插在土里的蚕豆宝宝能发芽吗? 我想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得出这样种植是“不会发芽”这一结论。但是有的幼儿说:“过几天,再观察一下可能就会发芽”、 “多浇点水,它就能发芽”。看见她们争论起来,我便将孩子们分成两个不同观点的小组,让他们讨论交流起来,并在一个纸杯中用两种方法种植了蚕豆。过了几天,孩子们惊奇地发现:两种种植方法的蚕豆都发芽了。

我在开展教学活动常常会有事先设计好活动计划和目标的情况,这时往往就会难以灵活开展活动。 就像在案例中,原本想引导幼儿得出“黑色眉毛向下种的蚕豆不会发芽”这一结论,但不少幼儿却持相反观点。面对这一突发的事件,我将幼儿分成正方和反方两组引导幼儿就这一问题展开了辩论。通过辩论和此后的事实证明,教师的结论是错误的。

三、以交流为手段,深入探究关注要点

对幼儿在活动中的一些偶发性问题或行为,教师要予以关注和支持,及时抓住机会通过交流活动来推进幼儿的探究进程。交流活动是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集体交流活动中,教师应将个别幼儿有意义的发现转化为集体关注的问题,将个体的经验转化为集体的收获。

案例:蚕豆怎么倒下去了?

天气越来越热,蚕豆越长越大。一天早上,张智涵说:“天这么热,我们快去看看蚕豆是不是渴了。”我们来到了种植地里,远远地看到我们班种植的蚕豆都倒了下来。小朋友们都在那说:“天气太热了,蚕豆都热死了,怎么办呢?”但是细心的幼儿却叫道,“你们看啊!蚕豆荚长得好大啊!蚕豆没有死,肯定是长得豆荚太重了,所以都“弯下了腰”,孩子们听到后,开心地拍着手说,我们的蚕豆要生“宝宝”啦!

我们把蚕豆上的豆荚采了回去,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想要看一看自己种植的蚕豆长什么样子,有的孩子看到了说:“为什么有的蚕豆荚长一点,有的会短一点呢?”,大家摸了一下蚕豆的“肚子”,笑着说:“有的是“双胞胎”,有的我觉得是“三胞胎”啊!”这时候有的幼儿又问了:“蚕豆的宝宝是长什么样子的呢?是不是跟我们种的种子一样呢?”我对幼儿说:“要不我们剥开来看一看好吗?”剥开一看,孩子们说:“太像了,”但是还是有细心的孩子来问我:“那为什么这个蚕豆宝宝的眉毛是绿色的,不是黑色的呢?”在之前发放的问题征集表,有些孩子就已经去了解了蚕豆的相关知识,就有孩子说:“我知道,那是因为蚕豆“年纪”大了,所以它们的“眉毛”会变黑。有些孩子不太相信,我就让孩子们过几天在去观察一下这些蚕豆。

在个别幼儿提出的“蚕豆怎么倒下去”的话题中,教师适时地提供了幼儿交流的机会,将个别幼儿的关注点进行集中和提炼,将大部分幼儿的思维集中于正在探索的“蚕豆”活动之中。 这可以帮助幼儿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法,拓展幼儿的理解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兴趣。

《指南》中科学探究领域的颁布与实施,对我们教师而言:从观念到行为上的触动与改变是巨大的。我们更加关注科学探究活动的程序设计,关注孩子的探究过程,关注孩子已有的经验,为幼儿原有经验与新经验之间架构桥梁;关注幼儿科学活动的特点,并以此及时地调整优化指导策略,引领孩子们亲历科学探究的整个历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做科学”。

猜你喜欢
关注科学探究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存在的几个偏差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奥朗德“关注”锦江增持雅高
美国宗教自由报告“关注”中国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