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启发式教学法的教育对白

2020-08-10 11:59廖婧琳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14期
关键词: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孔子

摘要:作为以师生互动形式展开的启发式教学法,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和苏格拉底“产婆术”各自开创了中西方启发式教育之先河。聆听两位圣贤的隔岸对话,会发现二者不乏异曲同工之处,但亦因其文化背景的差异,存在各自的教育内涵。

关键词:孔子;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产婆术

引言

启发式教学不同于灌输注入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育目的及其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作为实现教育理想的宝贵财富,被中西方教育学界奉为圭臬。其源头需追溯到古代教育巨匠——“万世师表”孔子的启发式教学与“众师之师”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两位圣贤关于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先声,在和而不同的音调中构成了中西方的教育对白。

一、孔子的“愤悱启发”

生于春秋末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同样也是世界上最早倡导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愤悱启发”源自《论语述而》,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其中“愤”“悱”作为“启”“发”之充分必要条件,是学生主动思考与学习的动力。因此,“愤悱”状态的启发与教育心理学中学习动机与求知欲的激发存在相同意蕴。

根据朱熹在《论语集注》中的解释,教师的启发必须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朱熹以方形为例,说明如果学生不能根据一个角类推出其余三角的样子,那么表示他未曾动脑思考,或现阶段的发展水平不足以接受,教师便暂不必多讲,否则就是包办和硬灌的“高控”教学,难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思考习惯的目的。

二、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西方的启发式教学理论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他在哲学研究与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步骤组成的“苏格拉底法”。这种启发式教学法采取师生一问一答的形式,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知识的接生者”,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发现与认识真理,而非强行灌输知识。整个过程宛如助产婆帮助孕妇顺利产下腹中的胎儿,因而得名“产婆术”。

丹麦哲学家克尔恺郭尔将“产婆术”归纳为两条基本规则:先是通过讥讽不断追问和反证,使“自以为知者知其不知”,发现原有认识的矛盾与局限,萌生对问题的再思考;再是以助产术步步诱导其归纳出结论,柏拉图的著作中,以逻辑鲜明、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特点,成为西方启发式教学法的历史渊源,也为行为主义、建构主义等心理流派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三、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教学法比较

1.相似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教育目的

两位教育家皆生逢乱世,并力图于乱中求治。孔子生于社会动荡,礼乐崩坏的春秋时期,希望通过感化性说教使教育伦理政治化,从而自上而下施行“仁政”,恢复周礼。因此,孔子的启发式教学从“学而优则仕”的教育目的出发,侧重于诱导学生掌握固定的知识并指导行动,使人人达到“仁”的既定境界,这使孔子的启发教育偏重于“温故知新”。而苏格拉底身处同样动荡的城邦分治、雅典民主政治走向衰落的古风时期,但他坚持着“知识即美德”哲学观的理论基础,渴望建立以哲人为王的理想国,使所有人回忆起心中本质不变的美德,将教育伦理本质化。基于此的“产婆术”并不限于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更侧重于激发学生的思索与探究的欲望,从而达到“认识真理”的目的。

2.互动的“问答”教学,不同的问答模式

启发式教学与“产婆术”同作为以一问一答的师生互动形式开展的教学,教师不曾直接告知问题的结论,而是诱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教师通过主动连续发问,引导学生重视问题,自知其无知,不得不深入思考,探求真理,是“从无疑到有疑”的激励过程。

3.共同的启发教学,不同的启发思维

孔苏二者主张的启发式教学法皆是“启”大于“问”,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思路的启发与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将西周先贤之見作为一般的社会概念,从抽象到具体进行启发诱导,培养弟子“举一反三”的演绎推理能力与“叩其两端”的辩证思维。而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立足于智者派的怀疑论,重在从具体的、特殊的问题中归纳综合出一般的、抽象的思想,鼓励学生从熟知的具体事物和现象出发,分析背后蕴藏的一般原则,试图从人之特殊归纳出对社会安定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

4.民主的师生关系,不同的教师角色

启发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人格与知识上的沟通交流,尊重学生的思维结果,致力于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营造师生间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因此先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后有苏氏弟子直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体现了二者“教学相长”的平等师生观。

虽然孔苏在教学中自称无知而展开对话,但孔子承认自己“生而无知,学而知之”,实则在教学中无可避免地以“学成者”身份高居于学生,虽教学过程“循循善诱”,教育本质却不外乎“博文约礼”。自称为“智慧的产婆”帮助“真理出世”的苏格拉底,从承认别人比自己知道更多的假设出发,主动开启对话,教学不同于传统的门徒制,而更强调摈弃礼节约束,教师于学生中间参与问题的探讨,减少了权威的压迫感,使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思想观点。学生一味地否定自己,肯定教师,久而久之难免丧失自信和主动性,对长远的学习发展造成影响。

5.不同范围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

孔子强调“学思行并重”,要求弟子广读诗书、勤于思考,并学以致用,因此在教学使注重提问教学与系统知识传授的结合。“产婆术”是一种以逻辑推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提问教学。苏格拉底以“人生而知之”,将教师定义为“知识的产婆”,助使学生与自我对话,领悟出早已存于心中的美德。这对学生本身的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更适用于年龄稍大的教育对象。

结语

细听两位先哲的教育对白,孔子的“愤悱启发”是东方启发式教育的精华所在,而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也开创了西方启发式教育的先河。二者教学形式相似,教育内涵不同,各有其闪光点和局限。今天的我们回望源头,能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教学法中发现:启发式的教学艺术从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与完美经验,也并不存在固定模式的教学程序。欲将经典教育台词走进现实,需要教师不断注入新兴时代的精神,更好地促进当前东西方教育文化泉流的交汇。

作者简介

廖婧琳(1999.6——)女,福建南平人,大学本科在读,从事学前教育领域研究。

猜你喜欢
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孔子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说话前,请用这三个筛子过滤一遍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运筹学》教学模式探讨
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故事两则)
苏格拉底的遗憾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苏格拉底的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