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云”驾雾正当时浙江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进入“数字”时代

2020-08-12 09:19阴文亮
今日科技 2020年7期
关键词:线下浙江科技

本刊记者 阴文亮

在全球疫情笼罩下,科技创新是选择在“孤岛”内故步自封,抑或是逆流而上,拥抱世界?无情的新冠病毒阻挡不了国际合作的脚步。

将镜头聚焦“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的浙江,不难发现,国际科技合作交流腾上“云”端,热络异常,曾经天空中繁忙的航线被数字通道所取代,浙江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进入“数字”时代,一场场围绕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建设协和律动的精准技术合作“云对接”以“浙”里为节点,精准连接全世界,推动浙江省企业和高校院所更有效地对接海外创新资源。在浙江省科技厅的指导下,浙江省级层面以平均一个月一两场的速度开展国际“云”技术对接活动。截至目前,已举办日本、新加坡、芬兰、澳大利亚专场,在线浏览量已突破10万人次。预计今年还将举办奥地利、新西兰、俄罗斯等多场精彩纷呈的国际“云”端科技专场对接活动。

壮志凌“云” 底气何来

自疫情发生以来,浙江缘何成为我国最早一批开展技术“云”对接的省份,究其内里,有其内在的必然性——

浙江吹响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的冲锋号。前不久召开的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建设高素质强大人才队伍,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的决定》。《决定》指出,“要围绕三大科创高地全力建设全球创新策源地,推进高层次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对为集聚全球创新资源的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充分发挥浙江数字经济有优势。早在2003年,浙江省就启动了“数字浙江”建设。2017年,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来抓。2018年,全省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制定实施。可以说,各行各业都能找到数字经济的影子。

内在技术需求旺盛。持续半年的疫情不仅没有阻挡住民营经济活跃、创业创新氛围浓厚、文化包容开放的浙江追求科技创新迭变的步伐,反而让这块民营经济发达的土地获得了涅槃重生的机遇和发展。

浙江科技对外合作时久根深。浙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近年来与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体系,营造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良好合作氛围,科技合作“朋友圈”日益扩大。

毋庸置疑,国际科技合作在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浙江省科技厅探索运用数字化解决方案,分领域分国别组织举办浙江全球科技精准合作“云对接”系列活动。聚焦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等重点领域,通过线上路演和网络直播等形式,开展线上技术对接,为浙江省企业搭建全球精准合作的平台。

叱咤风“云” 通达五洲

“我们非常荣幸地与浙江企业展开云端交流。”在“云对接”杭州主会场,来自日本和新加坡的项目代表分别隔着浩渺的东海与南海,透过演播中心的电子屏幕,同浙江省内的参会嘉宾展开了别有韵味的线上技术合作交流。

日本“云对接”活动汇集了日本和新加坡两国正处在孵化、科研开发乃至已完成部分融资等各个阶段的9个科研项目,项目涉及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领域,浙江企业、科研单位可根据自身发展需求获得海外合作机遇。

“这是世界首个预测排泄时机的智能设备,目前有融资需求,也寻求可以做产品测试的养老服务机构,我们需要有潜力的合作伙伴来帮助拓展中国市场。”日本TripleWJapan的中西敦士在“云端”向浙江企业推介起他们的科研项目。该项目着力于世界范围内先进的AI/医疗器械领域,已完成B轮融资,目前正是开展国际合作的良好契机。

据了解,参会的项目中,亦不乏已获得海外世界级科研院校认证的尖端项目。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FathomX公司创始人冯梦凌滔滔不绝地推介起他的种子项目。冯梦凌表示:“尽管该项目尚处在孵化初期,但FathomX影像AI助手,已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种子投资。”雄厚的科研力量后盾,加上广阔的市场前景,国内合作者藉此将取得开拓市场的先机。

由中国科技部国际合作司、芬兰国家商务促进局主办的“中国-芬兰高技术领域线上对接会暨江苏、浙江、安徽和广东线下专场活动”在杭州之江实验室举行。

会议采用线上+线下“双线融合”的形式,主会场设在之江实验室,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湖北、广东和陕西10省市科技部门组织当地代表在线参会,江苏、浙江、安徽和广东4个省份另设线下分会场,浙江金华科技大市场、墨西哥中国中心等多家机构也集中组织了线下参会。

中芬两国39个创新技术和成果进行了在线路演,为观众们端出了一场“科技盛宴”:芬兰Avaintec公司基于人工智能的医疗应用服务项目、宇速通UROS应用于液体质量监测等领域的全球物联网解决方案和智能连接技术、中国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公司面向新能源消纳的钒电池储能系统项目、江苏智道工程公司关于膜技术在过程工业中的应用、浙江大学的电气城镇综合能源电力系统项目等,均具有较高的创新型先进性和广阔的产业前景,充分展示了两国的科技创新风采。作为国内领军型数字经济创新平台,之江实验室多个研发团队也在线推介了创新研究成果,包括面向人体健康领域的多维类人智能感知研究项目、智能低空载人飞行器等,受到了参会人员的高度关注。

“高、新、奇”是澳大利亚生命健康专场的特点。澳方代表在线展示了消毒追踪传感器项目、显微内镜技术项目、家庭式激光诊疗技术、辐射传感器技术等10个项目。这些推介项目因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广阔的产业前景,受到了参会代表的高度关注。

在对接会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郑敏、澳大利亚彼得·杜赫提传染病与免疫研究所彼得·雷维尔教授,分别就新冠肺炎病毒检测、疫苗研究和抗病毒方面的项目进展,以及与中国目前的合作情况及未来的科技合作机遇等方面,与在线嘉宾作了经验分享和交流。

耕“云”播雨 落地生根

在局外人眼里,技术“云对接”没有线下面对面来得自然、亲切、直接,原以为只是非常时期的应急之举,实则不然。省科技厅国际科技合作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技术“云对接”好处很多,不仅节省了时间和费用成本,真实效果也可圈可点,即使疫情过后,这样的形式也不会取消,而是成为新常态。

作为联结浙江企业、高校院所、科研机构以及政府部门与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桥梁,省科技交流和人才服务中心与欧美、日韩、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地区)的100多个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机制。对于“云对接”带来的好处,中心主任张要武表示,相较传统线下技术对接方式,“云”端合作有效弥补了线下单一模式的缺陷,打破了时空界隔,还为精准对接在技术层面提供了预热空间,省厅向各地市下发通知,中心也主动联络服务单位,将有对接意向的企业和科研院所相关人员加入到专门微信或钉钉群里,便于形成长效的跟踪服务和精准对接。

对接活动是否成功,参与人数是重要的评判标准之一。浙江省技术“云对接”无疑让参与的受众最大化。这得益于运用数字化解决方案打破常规、有效赋能,以更加开放、便捷的在线平台吸纳更多的科技管理部门、科研人员、企业家、行业中介等参与到交流对接中来。由于对接活动采用线上直播平台的形式向全省企业开放,受众还能实时留言互动。据统计,仅澳大利亚生命健康专场在线浏览量就达6万人次。出席对接会的芬兰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何朗明表示,传统的对接活动只限少数公司参与,很高兴看到各省市中方企业都能参与本次线上活动。

以往许多企业认为国际技术交流活动高大上,望而却步,再加上一来一去要一周时间,企业和科研院所参与积极性并不高。如今科技对接合作进入“云”端,参与其中的企业和科研院所反而感觉接地气了,更方便参与。此外,传统线下对接会,不仅参与人数有限,活动内容还无法共享,“云对接”由于采用数字化技术,专门设置了回看链接,可以方便有意向但没能第一时间观看的受众随时观看。

“可筛选、有针对性”是技术“云”对接开展前未知的一大好处,以前到国外进行科技对接活动,对方路演的科技项目不一定是适合我方的,“云”对接则可以避免这一现象,为方便对接顺利进行,外方会提前将路演PPT发给中方,进行翻译等工作,同时可以进行项目筛选,这样更有针对性。

线上线下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云端交流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拨“云”见日,线下“成婚”。云端对接相当于“相亲会”的双方看对了眼,要想真正联姻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深入相处交流,派员到意向企业走访调研,再将双方单独拉到一个群继续“头脑摩擦”,如有火花迸出,接下来“谈婚论嫁”也就水到渠成了。

事实证明,技术“云”对接极大地拓宽了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相关人士认为,“云”对接的潜力远不止此,今后在国际技术合作领域,它不仅要常态化,其他工作也可利用此方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国际人才引进工作,也探索考虑开展网上沙龙活动,将外国专家和国内企业、科研院所邀请到“云”端,以轻松愉悦的沙龙形式,透彻地聊,交心地谈,拉近彼此心与心的距离,共同进步,合作共赢。

未来,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将乘着建设“创新强省”的东风,响遏行“云”,打造全球科技精准合作升级版,为浙江省“重要窗口”建设增添一抹炫彩的虹。

猜你喜欢
线下浙江科技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