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城市书房发展历程

2020-08-12 01:16李炳呈
新阅读 2020年8期
关键词:温州书房图书馆

李炳呈

如果说公共阅读的繁荣是城市文化和精神气质的集中体现,那么城市书房则是凝聚温州这座城市文化气质的耀眼灯塔。这座灯塔点亮了遍布瓯江两岸的阅读灯火,满足了群众家门口的阅读需求,也为城市的精神图谱注入了更具广泛意义的文化和内涵。从第一家24小时自助服务城市书房在市区出现,到如今联结成网、灿若星河,遍及人流穿梭的大街小巷,城市书房以探路者的姿态走过了从先行先试到全面铺开,从政府主导到共建共享,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凝结生成“温州经验”,从地域公共文化服务形态到全国示范推广的不同发展阶段,植根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城市书房勇于创造,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公共文化服务新路径。

满足市民阅读需求的探索之路

阅读,一直是温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承续延绵的主命题。“伊洛微言持敬始,永嘉前辈读书多”,无论是在久远的过去还是激昂的当下,温州人民对阅读都有着执着深沉的热爱。2018年统计数据显示,温州市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6.74本/年,高于4.67本的全国人均阅读量。而作为全市阅读服务的主要阵地,温州市图书馆每年的借阅量和人流量也在全国同类图书馆中居于领先地位。

第一家城市书房的产生正是对市民强烈阅读需求的现实呼应。每天晚上图书馆闭馆音乐响起,总能看到一些读者沉浸书海不愿离去。在每年的读者见面会上和日常的意见反馈中,希望能延长图书馆开放时间的呼声不绝于耳。立足于市民的切实需求,温州一直在探索如何破解横亘在眼前的时间、空间、资源难题,充分整合有利资源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

2014,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开始试营24小时不打烊,读者反响强烈。这让温州市图书馆敏锐地联想到读者的诉求,能否打造一个24小时不间断服务的阅读场所?当时,图书馆前分馆一楼临街的场地正好处于空置状态,工作人员决定干脆做成24小时不打烊的城市书房,让市民随时都能找到一个精神休憩地。

24小时不打烊如何实现?如果安排专人值守无疑会增加运营成本,也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虑到人员、资金难题,第一家城市书房探索性地采用了全自助服务,书房内摆放有自助办证机、自助借还机等先进电子设备,市民只要在门禁系统上刷读者证或者身份证就能进入。进入书房可以自主实现书目检索、图书借还等阅读服务,也能在书房里阅览学习,这让24小时不打烊的构想真正得以落地,也为后续的全面铺开明确了方向。

临街的地理位置,圆拱形的落地橱窗,精致古朴的内部装修,第一家城市书房一经推出就吸引了市民的注意,没过多久就成为周边居民阅读学习的打卡地,甚至还有读者大老远赶来借书自习,几十个阅览座位经常是一座难求。

科学规划、突破创新的发展阶段

首家城市书房在2014年建成开放后,由于社会效益显著,深受市民欢迎和喜爱,这种24小时开放、无人值守和读者自我管理的图书馆新模式迅速铺开,如雨后春笋般在市区各地生根发芽、拔节生长。市民纷纷通过各种途径要求在自家附近建设城市书房。随后,菱藕社区、东瓯智库、市行政中心、景山社区等地的城市书房纷纷建成,大量的书房建设项目接续上马。在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建设者们坚持“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探索出了科学有效的建设和管理方法,不断推动城市书房实现新的发展。

引入标准化体系,实现科学统一管理。如果说单一城市书房的建设可以采用差异化的方式,那么规模化的道路决定了标准化体系的必然性。城市书房从建设开始,就引入了标准化管理,经过不断地探索完善,形成了一整套“七个统一”建设管理标准化体系。即统一选址标准、统一装修标准、统一标识设计,统一调配机制、统一信息系统、统一服务规范、统一监管机制。通过落实标准化体系,快速、高效、高质推进城市书房体系建设和读者服务工作。统一选址标准是指城市书房的位置一定要在一楼临街人流量大、面积150—300平方米、附近要有门卫和公共洗手间;统一装修标准指所有城市书房临街一面都设置落地玻璃、规定了阅览座位与书架的配比;城市书房的标识系统全部统一、图书调配统一由市图书馆负责,每星期更新一次图书;市图书馆设立统一的读者投诉电话,受理所有城市书房的问题;所有城市书房的监控都接入市图书馆中控室,由专人24小时监管,发现安全问题,及时通知相关书房的安全责任人,确保公共阅读空间的安全。在此基础上,注册“城市书房”商标,获得“城市书房布局结构”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制定全国首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地方标准《城市书房服务规范》,构建城市书房服务标准体系,以科学规范的服务秩序,优质的服务提升读者满意度。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全民共建共享。大量的建设需求单靠政府的力量难以满足,众筹合作、共建共享是城市书房发展的必由之路。城市书房项目突破监管体制束缚,前所未有地吸引了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在城市书房选址布局阶段,面向社会公开招募符合条件的企业、社区、社会团体申报建设,提供场地或承担书房的装修与日常维护,变“要我建”为“我要建”;建设前期,面向社会广泛公开征集意见,参与确定装修方案;日常运营与管理,则整合公共文化单位、企业、社会团体、街道社区、志愿者等多方社会力量共同运行,实现服务效益最大化。全市88家城市书房中,由社会力量无偿提供场地、参与运行管理的就有79家。社会力量的引入改变了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由文化部门“唱独角戏”的局面,开创了“共建、共享、共赢”的公共文化服务新局面。

构建“城市书网”模式,完善“15分钟阅读圈”。在城市书房成功实践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不均衡不充分问题,温州积极推进以城市书房为主体的“城市书网”公共图书馆现代服务模式建设,形成以城市书房、城市书巴、书香门“递”、城市知网为主要架构的阅读服务体系,构建以市、县图书馆为总馆,城市书房、百姓书屋为分馆的总分馆建设“温州经验”,推动完善都市“15分钟阅读圈”。城市书房建设在前期选址上突出科学性,根据服务人口密度科学选址布局,星罗棋布地分散到城市的街区、创意园区、商场、公园等地,打破了原有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筑“大而全”但布点不足的旧格局,力求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领域全覆盖,同时,率先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改革,在农村开展农家书屋的提档升级工作,建设百姓书屋,有效解決了基层百姓读书难问题;城市书巴以改装完善的大巴车开展图书流动服务,通过定点定时的“公交路线式”服务和灵活机动的“订制路线式”服务模式,科学规划运行线路,开展“进社区、进校园、进弱势群体集居地”的“三进”特色服务,消除公共文化服务盲点,弥补公共图书馆、城市书房布局上的空白点;书香门“递”通过“线上点单、线下配送”的方式,让市民无须往返公共图书馆就可以享受图书快递到家的便捷,解决了特殊人群的借阅需求;“城市知网”以“掌上温图”APP和微信订阅为基础,实现电子书在线阅读、数字资源库检索、“我的图书馆”查询续借等功能,满足读者线上阅读及服务需要,使“人人享有”“时时享有”图书馆成为现实。“城市书网”织就了一张覆盖全民的阅读网络,有效促成了“15分钟阅读圈”不断完善,为市民阅读提供极大便利,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让市民普遍均等地享受图书馆基本服务权益得到保障。

结对读书会联盟,营造多元文化空间。2017年,由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发起,市图书馆牵头,吸纳106家单位、民间读书会成立了温州读书会联盟,致力于培育和聚合民间阅读力量,为全市各种民间阅读组织建机制、搭平台,促使全民阅读活动制度化、常态化、普及化。读书会联盟结对城市书房,针对不同社会群体推出“每月专题读书会”栏目,在全市各城市书房里开展沙龙、朗读、阅读分享等活动。在联盟的引领下,温州各类读书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类阅读活动生机蓬勃,使城市书房成为一个全市性的各方力量聚合、文化活动多元、静态动态结合、线上线下融合的公共多元文化空间。

深化治理结构改革,保障书房高效推进。2014年,市图书馆推进体制创新,全面深化改革,探索法人治理改革之路。同年6月组建成立第一届理事会,10月入选文化和旅游部试点单位。2017年,作为国家文化体制改革样板,入境央视大型政论专题片,并入选《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激发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积极性,理事会成员以“社会人”和“理事”的双重身份对图书馆的内部管理和业务发展积极出谋划策,搭建图书馆与社会的沟通桥梁,使城市书房建设拥有了坚强的保障。在城市书房推进过程中,理事会参与书房选址,每年的建设名单通过理事会议充分讨论后进行公示,理事会成员还利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力,为城市书房寻找合适的建设地点和优秀的公益设计师。与此同时,城市书房项目的成功,也促进了理事们参与图书馆事务的积极性,两个项目相得益彰,推进了图书馆事业的全面发展。

在持续的实践中走向成熟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温州城市书房发展到今天,在持续的实践中走向成熟,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实现了从1到88的变化。作为24小时不打烊的知识共享、信息交流、互动阅读的崭新空间,城市书房已然成为温州的文化地标,引领了国内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发展方向。先后入镜中宣部专题政论片《将改革进行到底》、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朝闻天下”栏目,多次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等媒体聚焦报道。曾获“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浙江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十大创新项目”等荣誉,以城市书房为特色分馆推进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工作被文化和旅游部誉为公共文化领域重点改革的“温州样本”。在新的历史时期,城市书房围绕“精细化管理、品质化发展”目标,在社会化参与、标准化建设、主题化发展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走向了成熟的发展阶段。

社會化参与不断深化。今年4月,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温州市财政局联合印发《温州市城市书房扶持补助办法》,规定了建成通过验收的城市书房一次性给予20万元建设补助资金,对运行满一年的城市书房进行星级评定给予相应补贴,并建立城市书房退出机制,对于连续三年考核不合格的予以退出,不再予以资金补助。以该办法的出台为标志,城市书房社会化参与程度在不断深化中迈入新的阶段,全民共建共享氛围不断浓厚。

标准化建设不断完善。2017年,城市书房标准化先后被列入省市两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均以高分通过验收。今年2月,城市书房作为全省唯一的公共文化领域项目入选第六批国家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作为标准化建设的重点工作,城市书房服务规范在探索中不断完善提升,在发布全国首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地方标准《城市书房服务规范》(DB3303/T64—2017)基础上,于2019年1月推出《城市书房服务规范》省级地方标准(DB33/T2181—2019),厘清了政府和社会力量的责任和权利,规范了城市书房的建设和运行,为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了行业管理依据,为全省乃至全国城区的场馆型自助图书馆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主题化发展不断推进。今年,围绕城市书房品质化提升工作,温州对原有的部分城市书房进行提档升级,融入特色主题,相继推出南塘街、世纪公园、智慧谷三家主题城市书房,其中,南塘街城市书房位于南塘夜游景区,以文旅融合为主题,致力于打造“可游览、可观赏、可休闲、可阅览”的景观式主题书房,开放不久就吸引了大批市民前往参观阅览。世纪公园和智慧谷城市书房则围绕非遗主题进行场馆布置,设置了乐清细纹刻纸和瑞安东源木活字印刷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场体验,深受市民喜爱。

下一步,温州城市书房建设将持续在品质和标准上精准发力,进一步深化城市书房内涵,融入地方文化,形成主题特色,实现文旅融合,探索“城市书房+书店”“城市书房+酒店”“城市书房+文化礼堂”等建设模式,持续引领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提档升级。同时进一步规范常态管理,从设施设备、服务资源、服务内容、服务效能、服务管理、服务监督与反馈等方面,通过标准化程序和流程予以固化,形成制度和政策性的安排,力求打造更具文化内涵、更多主题特色、更好阅读体验的城市公共阅读空间。

作者单位:温州市图书馆

猜你喜欢
温州书房图书馆
把自己关进书房
我的书房
好玩的温州乐园
图书馆
温州模式已经成为明日黄花?
温馨家园之我的小书房
大师们的书房
去图书馆
“民营制造业之都”的“跑路”效应
“民营制造业之都”的“跑路”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