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里的 历史瞬间

2020-08-12 08:24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邓小平毛泽东

20世纪,是一个战火纷飞的世纪。可无论国际国内形势如何变,中国人过年的心情是不会变的。为了回家过年,平日体面的大师们顾不上面子,纷纷抢票、挤火车、占座,一路囧途;不能回家过年的将士们,则在战场上、行军途中辞旧迎新,大年三十趴在山上设伏,用手榴弹擀饺子皮……而新中国的领袖们,从战争年代走来,历经磨难,不忘初心,在春节期间劳碌如寻常。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拥有超过4000年的历史。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推行历法改革,曾几度废除农历,规定不过春节。然而农历春节时,民间热闹异常,甚至连各军政机关和学校,对公历“表面上尚能遵用”,而商业结算、发付工资等一般社会生活均沿用农历。最后,政府不得不宣告仍沿用农历。可见春节在中国人心中的根深蒂固!

春节是全国上下阖家团聚的日子。不管千难万难,回家过年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最朴素最美好的心愿。正如作家李同愈在《平浦列车》里所描述的那样:“拉车的也好、做伙计的也好、做工的也好,既然大家都有一个家在乡下,一到残年,就本能地想回家去。”当年因为战争,铁路不通,冰心打电话给旅行社定船票,说:“无论如何,我是走定了,即使是猪圈,是狗窝,只要能把我渡过海去!”

如冰心等人,尚可千里迢迢赶回家过年。而身处战争中的将士们,却没有选择。当节日与战争迎头相撞时,军人的选择,只有时刻握紧手中冰冷的钢枪,战斗于生死之间。

1979年2月17日,春节和元宵节刚过不久,中国军队发起对越自卫反击战,第一批参战部队共7个军22个师36万人,并有参战民兵、民工70余万人。3月1日攻克凉山,控制了越北地区诸多重镇,形成了威逼河内的态势。

1986年1月28日,距离农历小年仅有三天。为稳定老山地区八里河东山对越防御作战态势,打击越军嚣张气焰,26军步兵第138师412团5连,加强组成了180人的突击队,奉命对越军盘踞的黄泥埧52号、55号阵地出击拔点作战,大胜而归。

胜仗遇春节,扬我国威,喜上加喜,是因为遇到了一个日渐强盛的新中国。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人民军队的春节可谓是异常艰难的:1929年底红四军主力进抵大柏地山区时,向老百姓打欠条借吃的才能过年;1935年春节,红军经过血战,在大年三十的傍晚撤至四川叙永县石厢子,警卫员好不容易弄来一碗腊肉,被毛泽东送给了伤员;还有无数牺牲在战场上的英雄烈士们,再也没有机会回家过年,与亲人团聚……

战争冷酷,和平不易。春节又至,当我们尽情享受和平年代的喜庆祥和之时,不妨回眸历史,从老一辈革命军人身上感受那四海为家、一家不圆万家圆的牺牲奉献精神和乐观主义豪气!

和平时期,每逢过年,中国的老百姓大多都选择回家过年。但对于为建设繁荣富强的新中国而殚精竭虑的领导人们而言,过年却与平常并无多大区别。毛泽东深居简出,过年不喜欢参加团拜会,大多让周恩来代理;周恩来和家人一起过年的机会不多;邓小平的春节与改革开放联系在一起;胡耀邦大年三十值夜班,多个春节下乡考察,开创了国家领导人春节下基层访问、给群众拜年的工作先例……直至今日,当我们过年回家,阖家看《新闻联播》的时候,仍能看到国家领导人下乡考察,与老乡们在一起过年的情景。领导人们的春节,和平时一样忙碌!★

为了回家过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民国春运:“人在囧途”

“提起左脚把袜带搭好,踏下却已失去了原有的立足地。

踏在那儿是人家的脚背;踏在这儿又是人家的脚背。

我懊悔爷娘给我多生了一只脚,以致没有摆处……”

每逢春节,春运是人们躲不过的一关。春运一词是改革开放后才出现的。可事实上民国时期同样有春运这个问题。与现在让人“神伤”的春运相比,民国时期的春运更加惊心动魄,人们为了回家过年,不得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那时候的故乡,是人们魂牵梦绕的归宿,回故乡则是“人在囧途”。

“买票的时候,气力稍微虚弱一点的人,就有性命之虞”

在民国,买火车票的场景一般是这样的:低矮的售票窗口,售票口外围着一道木栅栏。栅栏外是焦急等待的旅客,一个个伸长脖子盯着那个小孔。突然,小孔打开了,售票时间到了,大伙儿一拥而上,你推我挤,争着把钱往孔里塞,乱作一团。

有人感叹:“上了火车站,若是时间匆促了些,你想挤上去买一张票,至少要抱了头破血流的大决心,方能买得到。假使你是一个孕妇,或者抱了一个襁褓婴儿,除了求哪一位仗义的好汉代你买,别无他法。”梁实秋说得更直接:“买票的时候,气力稍微虚弱一点的人,就有性命之虞。”因为“那时尚无排队的习惯,全凭力气挤进挤出”。

由于头等、二等车厢的票价高得离谱,大多数人只坐得起便宜的三等车厢。1935年,衡山人刘揆一坐火车回家,看到武汉到长沙路段的头等车厢空无一人,“就是二等车厢,我也是独霸一整个房间”。1923年,郁达夫从上海乘火车到杭州,找到一个人很少的窗口买了张票。正自鸣得意,结果发现居然是一张二等座,把接下来的膳宿费都一次性“报销”了。而郭沫若,即便是在声名显赫后,出行也只是偶尔坐一趟火车,而且回回都是末等座,“不知头、二等车里究竟什么样”。

“七七事变”后,坐火车回家更是成了一件“低概率”事件,文学家胡风曾说:“现在上海是水陆交通完全断绝,除了军事运输以外,昨天沪杭车还通,不过挤得要命,又在车站上等几天都挤不上车子的。”长江轮船在1937年船价涨了两三倍,“而且还买不到手,非提前一星期预定不可”。

于是,全面抗战开始后,人们坐火车几乎天天经历“春运”。这种状況直接催生了两个新生事物,一是假火车票,二是黄牛党。假火车票这时候刚刚出现,影响有限。黄牛党问题却已相当严重。有人统计,光广九火车站就有近300名黄牛党。政府出动了大量宪兵、警察、便衣打击倒票。粤汉铁路局还出台奖励措施,规定举报一个黄牛党奖励10万元。然而,无论如何打击,黄牛党依然络绎不绝。

买到了票,不一定能准时搭上火车,因为火车晚点惊人。1931年,银行家陈光甫乘车从郑州到武汉,车足足晚了28个小时才到达。见识过欧美先进列车技术的他,在日记里大发牢骚:“特别快车而迟刻如此,为世界所罕闻,我国铁路无过人之点,独腐败甲于天下,噫!”

“拥挤!拥挤!三等车变成五层楼了!”

渡过重重难关上了车之后,也不让人省心。叶圣陶在《记佩弦来沪》中记载了一件趣事:朱自清与众好友在火车站留恋不舍,依依惜别。这时,不知道谁说了一句“早点去占个座位吧”,朱自清听罢,“转身径去,头也不回”。让儒雅风度的朱自清头也不回的原因便是民国火车不对号入座,火车票票面上只有站点、票价和车厢等级等信息,没有座位号,三等车的乘客们只有自己上车抢座。

巴金曾描述上车抢座的情形:“当你三次(指买票、检票、上车)从争先恐后的人群中杀出一条血路之后,一面喘着气,一面像老鹰抓小鸡一样目光炯炯地寻找车上的空位;看见那边有空,赶紧一屁股坐下。”这种先到先得的制度导致乘车秩序极为混乱,为了抢占到座位,旅客们争先恐后,你推我撞,苦不堪言。

丰子恺曾回忆:“不说车厢社会里的琐碎的事,但看各人的座位,已经使人惊叹了。同是买一张票的,有的人不客气地躺着,一个人占有了五六个人的位置。看见找寻座位的人来了,把头向着里,故作鼾声,或者装作病人,或者举手指点那边,对他们说:‘前面很空,前面很空。”

作家程瞻庐的描述就显得夸张和恐怖了:

拥挤!拥挤!三等车变成五层楼了!最高一层的搭客,兵士居多,踞坐车顶;其次,高卧两旁搁板上,放行李杂物的搁板;其次,坐椅靠上,三等车间之靠背;其次,坐椅上;最下一层,坐地板上。因为拥挤的缘故,我左脚上的袜带脱了,使一个金鸡独立势,提起左脚,把袜带搭好了,然后踏下,却已失去了原有的立足地;原来我左脚的地盘已被他人占去了。踏在那儿,是人家的脚背;踏在这儿,又是人家的脚背。我懊悔爷娘给我多生了一只脚,以致没有摆处……

此外,民国运行的机车大都是蒸汽机车,烧煤是必不可少的,于是衍生出了恼人的副产品——煤灰。巴金在散文《三等车中》写自己坐火车时“对面一位乘客整夜开窗,风就对着我吹,煤灰堆满了我的脸”。

“我有点点不快乐处,便是路上恐怕太久了点”

1929年12月14日,农历十一月十四,离春节还有一个多月,冰心准备从北京(1928年至1949年,“北京”改称“北平”。为行文统一,本文均用“北京”一词)回上海和家人一起过年。从北京到上海,坐火车要花两天两夜,不过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的心目中,这个速度已经是他们引以为豪的最快纪录了。1922年6月,北大教授吴虞从北京去汉口,在火车上过了两天零一夜,他下车时居然感叹道:“两千四百六十里,此时即到,可谓神速矣!”

冰心在12月18日下午4时50分坐上火车,到了晚上7时才到天津。第二天下午2时半顺利登上一艘直达上海的轮船“顺天”号,但直到当天夜里10时,“顺天”号轮船才缓缓开动。12月22日下午6时,轮船终于停靠在上海浦东,冰心这一路上仅乘轮船就用去68个小时。

从北京到上海,换乘还算少的。1919年底,鲁迅回绍兴老家的行程是这样的:

一、凌晨启程,雇人力车去北京前门车站,挤上了去天津的火车,当天下午抵达天津。

二、在天津換乘津浦列车,一天一夜以后抵达浦口。

三、在浦口雇人力车来到码头,坐上轮渡,渡过长江,又雇人力车去南京火车站。

四、在南京火车站挤上开往上海的火车,一天以后抵达上海。

五、在上海找了家旅馆睡了一夜,第二天凌晨雇人力车去车站,挤上去杭州的火车,中午抵达杭州。

六、在杭州找了家旅馆,一边休息一边打电话订船票,又经过一天一夜,终于把船票拿到手,然后又在旅馆等船。

七、一天后,雇人力车去钱塘江码头,坐上了去绍兴的轮船,一天后船只抵达绍兴。

八、下船,雇轿,坐着轿回到绍兴老家。

沈从文的回家之路更长。1934年1月7日,沈从文因母亲生病而选择回家过年。那是他到北京之后第一次回家乡湘西。沈从文从北平坐火车到了长沙,转车去常德、到桃源,此间花去5天;接着,他从桃源坐船到浦市,在船上呆了7天,到家还得走陆路,他又坐了2天的轿子才到凤凰,其间花去近半个月的时间。一路上,他坐火车、汽车、乘轮船、轿子,把近代古代的交通工具都用了个遍。而现在,从北京到湘西,乘坐高铁只需约7个小时即可到达。

一个女工想攒够从北京去成都的单程路费,得努力三年半

民国时,很多人选择不回家过年。1934年之前,在北京教书的沈从文从不回老家过年。他在给大哥写的信中说:“苦难处并不是别的,只是无那么一笔钱罢了,只怕路上用钱多,超过了我们的预算,回不来可不好!”

北大教授吴虞在北京住了5年,每年春节都不回家。1922年夏,他鼓起勇气回了一趟老家,途中花了25天,连船费带车费再加上饭钱和住旅馆的费用,总共用去200块大洋!

200块大洋是多少钱?郁达夫在《春风沉醉的晚上》中提到过,一个在上海卷烟厂上班的女工,全年不休息,每天工作10个小时,刨除伙食费,一个月只能挣到5块大洋,如果她想攒够从北京去成都的单程路费,得努力3年半。

不过广大农民工不愿意留在城里过年,是因为很多人从事的是季节性工作,冬天如果太冷,工地会停工,工厂会停工,工钱自然也会停发,这时候如果还留在城市,只能坐吃山空,还不如揣着攒了一年的血汗钱返乡与妻儿团聚,待到来年开春再回城上工。

为了解决农民工的春运问题,1933年夏,北宁铁路局制定《中华国有铁路北宁、沈海、吉海各路联络运送移民之办法》,其中规定:

每年自11月15日起至翌年1月15日止,由吉海线之烟筒山、吉林两站发售至北宁线之北平、天津、营口三站移民“还乡优待票”。在发售上述优待票期間,如有必要,北平、吉林间应即开行运送移民直通列车。移民减价优待票照普通三等票价减去七成,其眷属妇女六十岁以上之老人及四岁以上十二岁未满之小儿再照上项减半。

1936年春节,京沪铁路局针对上海“工厂林立、劳工众盛”的特殊情况,加开“劳工车”,并派工作人员去工厂里张贴和散发加开列车的时刻表。与此同时,像同乡会这样的民间组织也在帮助无钱买票的老乡……

没有什么能比呼啸的飞机、高铁和火车,赐予我们一个更为实在的现代。如今的春运在交通工具的多样性、售票方式的先进性、票价的优惠度等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

(责编/陈小婷 责校/袁栋梁 来源/《民国作家挤火车》,许懿/文,《视野》2019年第7期;《民国名人的“春运”之路》,沈参/文,《人民周刊》2017年第3期等)

名家笔下的春节

梁实秋:愿在哪一天过年就在哪一天过年

梁实秋在《过年》里写道:

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除夕要守岁,不过十二点不能睡觉……炕桌上呼卢喝雉,没有孩子的份。压岁钱不是白拿,要叩头如捣蒜。大厅上供着祖先的影像,长辈指点曰:“这是你的曾祖父,曾祖母,高祖父,高祖母……”

初一特别起得早……见人就得请安,口说:“新喜。”日上三竿,骡子轿车已经套好,跟班的捧着拜匣,奉命到几家最亲近的人家拜年去也。如果运气好,人家“挡驾”,最好不过,递进一张帖子,掉头就走。否则一声“请”,便得升堂入室,至少要朝上磕三个头,才算礼成。这个差事我当过好几次,从心坎儿觉得窝囊。

民国前一两年,我的祖父母相继去世,家里由我父亲领导,在家庭生活方式上作维新运动,革除了许多旧习,包括过年的仪式在内。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我父亲说:“我愿在哪一天过年就在哪一天过年,何必跟着大家起哄?”

民国元年初,大总统袁世凯唆使曹锟驻禄米仓部队兵变,大掠平津,那一天正是阴历正月十二。从此每个新年我心里就有一个驱不散的阴影。大家都说恭贺新禧,我不知喜从何来。

许钦文:藕要叫做偶偶凑凑,死说作“老了”

许钦文在《过年恨》里写道:

小孩子过年,本来高高兴兴,是可以快乐的。但我自幼,每到过年,总感觉到遗恨,就因为是言论不自由。

一到过年时节,说话就时刻受人干涉:平常说惯的话不能照样再说,什么杀,什么死,这一类字样不能提到,连声音相像的也要避忌。还要说起好听的话来,什么长生果,什么八宝菜;藕要叫做偶偶凑凑,熟的叫做有富。明明是一个人死了,在平常是说得很痛快的,死了,说死了就是;到了过年时节,像《彷徨》中的《祝福》上所写,要改口说作“老了”。这实在是虚伪,我不佩服……

老舍:把嘴巴一揩,不祥的话都等于放屁

老舍在《北京的春节》里写道:

年底这一天,是准备通夜不眠的,店里早已经摆出风灯,插上岁烛。吃年夜饭的时候,把所有的碗筷都拿出来,预祝来年人丁兴旺。吃饭碗数,不可成单,必须成双。如果吃三碗,必须再盛一次,哪怕盛一点点也好,总之要凑成双数。吃饭时母亲分送压岁钱,用红纸包好,我全部用以买花炮。

吃过年夜饭,还有一出滑稽戏呢。这叫“毛糙纸揩洼”。“洼”就是屁股。一个人拿一张糙纸,把另一个人的嘴揩一揩。意思是说:你这嘴巴是屁股,你过去一年中所说的不祥的话,例如“要死”之类的,都等于放屁……哪怕你是极小心的人,也总会被揩。有时其人出前门去了,大家就不提防他。岂知道他绕了个圈子,悄悄地从后门进来,终于被揩去了。

胡适:每年除夕我家中总有一大群讨债的人

胡适在《四十自述》里写道:

每年除夕我家中总有一大群讨债的人,每人一盏灯笼,坐在大厅上不肯去。大哥早已避出去了。大厅的两排椅子上满满的都是灯笼和债主。我母亲走进走出,料理年夜饭,谢灶神,压岁钱等事,只当作不曾看见这一群人。到了近半夜,快要“封门”了,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央一位邻居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开发一点儿钱。做好做歹的,这一群讨债的才一个一个提着灯笼走出去。一会儿,大哥敲门回来了……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

(责编/陈小婷 责校/袁栋梁 来源/《名家笔下的春节》,晚综/文,《晚晴》2019年第2期)

“万家团圆日,将士备战时”战火新春:人民军队是怎样过年的?

第二天是大年初一,红军继续设伏。

忽然,风雨交替,红军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

浑身冰凉,冷透筋骨,直打哆嗦

战争年代,能赶回家过年而“人在囧途”一场,也是幸福的。对军人而言,回家过年却是一种奢侈,在战争时期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军不可一日无备,这“一日”,也包括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因此,军营里的春节,不止有“年味”,更有“战味”;不止有“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欢欣,还有“年年马上见春风”的豪情。正所谓:“万家团圆日,将士备战时。”

1929年春节,红军打欠条收集百姓食物过年,吃饱了打刘士毅

1929年2月9日,除夕,红四军主力进抵瑞金城北的大柏地山区,驻扎在前村。官兵们身上只有两件单衣,饥肠辘辘地经受着寒风细雨。而身后的“追剿”军第15旅旅长刘士毅部穷追不舍。虽然艰苦,但毛泽东交代军需处长范树德:一定想办法搞到酒菜,让战士们吃上一餐年饭。

当时,前村的群众听说有支几千人的队伍开过来了,纷纷躲避上山。红四军于是以连队为伙食单位,严格执行先过秤算价再打欠条的手续,把群众家的食物收集起来,还杀了几头猪,众人忙碌到午后2时,终于吃上了一顿久违的饭菜,还喝了米酒,算是过了年。毛泽东对吃得高兴的战士们说:“大家过了好年,吃饱了打刘士毅!”

大柏地附近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十余里长的峡谷,是个打伏击的理想场所。时任红28团3连连长的粟裕曾回忆:“这天正是农历除夕,我们闯到土豪家,把土豪準备的年夜饭吃了个精光。吃饱喝足以后,我们离开大柏地,埋伏在石板道两旁山上的树林里。朱德同志安排一些人挑着担子停在道上,装作掉队的人员,要他们见到敌人就向埋伏区里跑。”但一直等到下午,敌人也没有来。第二天是大年初一,红军继续设伏。忽然,风雨交替,红军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浑身冰凉,冷透筋骨,直打哆嗦,但他们依旧趴在凉气袭人的泥地和山石上,严阵以待。

下午3时许,刘士毅旅2个团被红军诱进了口袋阵。东、西两侧伏兵立即向后迂回出击,紧紧扎住“袋口”,然后发起猛攻。尽管红四军自下井冈山以来连战不利,弹药匮乏,身心疲惫,但全体指战员抱定必胜之心,“用树枝石块,空枪与敌在血泊中挣扎”。朱德带队冲在前头,就连平时很少摸枪的毛泽东也提枪带着警卫排向敌军阵地冲锋。鏖战至次日正午,歼灭刘士毅旅2个团大部,大获全胜。

大柏地之战,红四军绝地反击,取得下井冈山以来的第一次大捷,为新春佳节平添了不少欢乐。亲历此战的陈毅称此役“为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

同年5月,从闽西回师的红四军再次路过大柏地,向民众兑现了所欠的款项,只多给,不少付。有的人遗失了欠条,说出数目,红军照样付款。大柏地的群众高兴地说:“红军与国民党军队根本不一样,借条兑现,说话算数。”

1935年春节,许多红军指战员在行军途中辞旧迎新

1935年1月下旬,春节将至,红军队伍中却笼罩着低沉的气息。红军的前方是沿长江设防的川军,身后是追击而来的国民党中央军。红军与参与追堵的国民党军之间的力量对比极为悬殊,为3万:40万。隆冬时节,缺弹少衣,冰冷的雨水浸湿战士们单薄的衣衫。即便不打仗,红军的日子都很艰难。

1月20日,中革军委下达《关于渡江的作战计划》,旨在使红军能够悄然过江,摆脱围追堵截。29日拂晓,红军从土城的多个渡口迅速渡过赤水河。“四渡赤水”的序幕就此拉开。这时,离春节还有6天。

其实,随军委纵队行动的干部休养连自元旦以来就在筹备春节联欢会,连节目单和观众都列出来了,毛泽东也是观众之一。然而,渡过赤水河后疲惫不堪的红军再次笼罩在失败的情绪中。2月3日除夕晚上8时,随中央纵队行动的干部休养连在寒风细雨中跋涉70多里山路,才从风水桥到达四川叙永县石厢子。许多红军指战员是在行军途中辞旧迎新的,干部休养连也没有心思搞什么春节联欢会了。

除夕的夜幕降临,中央纵队的各个炊事班也开始忙着做“年夜饭”。红军到石厢子后没收了当地民愤极大的彭姓、周姓两家土豪的粮食、财物和年货。这些东西先由穷苦乡亲分享,再由没收委员会根据需求分配。驻守在离石厢子十多里的红一军团将吴桥镇团总吴联山家的肥猪杀了,特意挑选精华部分送到中央纵队。负责中革军委首长伙食的军委三科炊事班做出了“丰盛”的年夜饭,有腊肉、红烧肉、卤水大肠……做好后分送到各位领导人住处。毛泽东则显得比其他人“特殊”——多了一份辣椒,却把腊肉送给了伤员。穷苦的群众则集中在坝子上吃了一顿“开心饭”。

中央领导们的心思当然不在年夜饭上,匆匆吃完年夜饭就集中到一起开会,研究中央红军的行动方针、中央苏区的问题、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分工等等。从傍晚开到大年初一凌晨,中央领导们以通宵会议完成了除夕“守岁”。

与毛泽东的心境不同的是,蒋介石似乎迎来了“剿共”以来难得愉悦的春节。大年初六,他得意地下达《重行悬示匪军各匪首擒斩赏格》:“(一)朱德、毛泽东、徐向前,生擒者奖十万元,献首级者各奖八万元……”

2月5日,大年初二,中央纵队到达云南威信县水田寨附近名叫“鸡鸣三省”的地方。中央政治局常委进行分工,博古交出了装有文件、材料、公章等象征着中央最高“权力”的几副挑子。6日,大年初四,中央红军到达扎西镇,并在这里停下了一路向西的脚步。因为是春节期间,各部队负责民运和筹粮的干部们四处奔走,试图尽可能地让官兵们吃上一顿饱饭。7日,大年初五,中央政治局在大河滩召开会议,正式通过张闻天起草的《遵义会议决议》……

18日至20日,元宵节的花灯高高挂起,毛泽东挥师二渡赤水。随后,取桐梓、夺娄山关、重占遵义城,5天内歼灭和击溃蒋介石嫡系吴奇伟部2个师另8个团。这是红军长征以来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

1943年春节,“从来没有见过军队给老百姓拜年、请老百姓吃饭的事,这还是第一次哩”

1943年2月1日,八路军留守兵团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公布了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个《拥政爱民公约》。自此,在军地双方的相互推动和配合下,拥政爱民、拥军优抗的群众运动在陕甘宁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时值新春佳节,有的部队组织了新年军民同乐晚会,大家欢聚一堂,热闹非凡,关系融洽。各地驻军领导亲自带领干部战士向当地政府和居民拜年,给抗属和群众发放贺年卡和慰问品、写春联,邀请邻近党政机关人员及居民家长来部队驻地聚餐。在部队送给群众的贺年片上,一面印着“恭贺新禧”4个字,一面印着“拥政爱民十大公约”;在送给抗属的贺年片上则写着:“你们的儿子、兄弟出门抗日,我们就像你们的子弟一样,有什么事情要做的话,我们一定尽力帮助。”群众都说:“从来没有见过军队给老百姓拜年、请老百姓吃饭的事,这还是第一次哩!”

有的部队还组成检查组,挨家访问,开展清查旧案和赔偿还物活动,将历年借用群众的东西,不分大小,一一登记。原物还在的,归还原物,已损坏或遗失的,则以实物或现金按价赔偿。八路军385旅建的几个盐池,在生产中曾发生与群众争利等行为。在清查旧案中,旅政委甘渭汉亲自带着有关同志登门向当地政府和群众赔礼道歉,并赔偿了损失。老百姓称赞道:“想不到天下还有这样好的军队。”陇东地区的乡绅也钦佩地说:“真是出乎意料,老百姓做梦也想不到有这样的事。”

与此同时,陕甘宁边区各级政府和群众也开展了大规模的拥军优抗活动。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亲临南泥湾,慰问在那里生产劳动的官兵。许多政府机关给部队赠送锦旗、慰问品,开展慰问演出;给抗日军人家属、烈属送年礼,贴春联,请吃饭;许多老百姓也带着子女,穿着新衣服,到部队拜年;有的商人还举行义卖……《毛泽东年谱》记载:“2月5日,农历正月初一,延安群众敲锣打鼓,扭起秧歌,到毛泽东住处拜年。毛泽东看新秧歌剧《兄妹开荒》演出时,称赞说:这还像个为工农兵大众服务的样子。毛泽东在同前来拜年的干部和群众代表谈话时,问大家能不能做到‘耕三余一,并指出在大生产运动中主要是把劳动力组织起来,搞变工互助。”

双拥运动极大地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使边区军民达到了空前的团结,有效地保障了对敌斗争与生产运动的胜利。

1944年除夕,钢八连为保护乡亲们的生命财产,牺牲了24名战士

在抗日战争时期,处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之中的沂蒙革命根据地,老百姓想度过一个安全的、不受日本侵略的春节,非常不易。

1944年1月24日,又到了大年除夕。位于沂蒙山区的临沭县沭河西岸朱村的老百姓,永远忘不了這一天。令他们难忘的,不是盼望已久的春节到来了,而是驻守在沭河东岸的八路军,在关键时刻打退了驻地日伪军的侵略,挽救了老百姓的生命、保护了他们并不丰厚的财产,保障他们安全度过了一个传统的盛大节日。

这天拂晓,李庄、大哨等地据点的日伪军500余人,向朱村等地扑来。敌人很快开进了朱村,顿时枪声大作。驻守在沭河东岸的八路军115师3营8连听到枪声后,连长鄢思甲立即命令全连紧急集合。他斩钉截铁地说:“枪声就是命令,我们不能让老百姓过鬼门关。”八路军火速奔向朱村投入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战斗。

战斗中,连长鄢思甲虽身负重伤,但仍坚持指挥战斗。下午2点多,经过6个多小时的激战,鬼子在增援部队的掩护下扔下30多具尸体狼狈逃窜,8连取得了胜利,但也有24位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战役结束后,乡亲们回到村里,看见家里的年货、家什样样完好无损,不禁百感交集,热泪盈眶。他们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英勇保卫下,才度过了一个安全的、盼望已久的春节。

战后不久,朱村群众深怀感恩之心,把一面绣了“钢八连”三个字的锦旗送到连队。从此,“钢八连”的名字传开。同时,此地也是“枪声就是命令”这个富有哲理口号的发源地。本村老百姓不忘恩人,为了谢恩而流传下来一个传统,每到年关自发地去祭奠当年牺牲的八路军战士。

1945年春节,爱挑节日打仗的军长干掉了“胶东一霸”

聂凤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7军首任军长,麾下官兵都知道:“越是敌兵要休息的时候,聂军长就越可能叫他们打仗。我们的敌人好多都是在过年过节的好日子丢城丢命的!”其实,聂凤智挑节日打仗的爱好,早在当团长的时候就有了。栽在聂凤智这个特殊爱好下的“倒霉蛋”不少,“胶东一霸”赵保原就是其中一个。

在汉奸堆里,赵保原名气不大,但在“资历”上很有优势。他原是军阀张宗昌的跟班,“九一八事变”后投靠日本人,后来又转投蒋介石。他仗着后台硬,为虎作伥。许世友则用“三个最”定位他:“在胶东时间最长,作恶最多,危害最大。”

1945年2月11日,教训赵保原的人出现了——胶东军区第5旅13团团长、人称“黑虎”的聂凤智。

这一天是除夕。21时许,赵保原正在莱阳万第老巢和部下推杯换盏,突然听到枪声大作。不过,他并不是太慌。他的部队全系日式装备,又在此经营多年,防御工事十分完备,仅外围高地上大大小小的碉堡就有77个,内线还有壕沟、鹿砦、铁丝网、围墙等多层防线。在他看来,“土八路”来攻,简直是鸡蛋碰石头。

当年的交通员徐世安在80岁高龄时仍对那一天的战事记忆犹新:“那天,司令部里灯红酒绿,中心据点戏台上还有唱戏的,士兵们围坐了黑压压的一大片。听到警报声后,赵保原的部下仓皇投入战斗。”

一打起来,赵保原才发现“土八路”的厉害,赶紧向日本人求救。但他这种三天两头倒戈的人,连日本人也看不起,没搭理。最后,他只好丢下部队逃命。八路军乘胜进击,连续作战8天,共歼敌1.2万余人,收复莱阳。

事后,侥幸逃得一命的赵保原说:“没想到八路这么缺德,大年三十搞决战!”聂凤智则说:“兵法曰:奇者,出敌不意也。就是要打他个措手不及!”赵保原这次侥幸溜了,但逃得过初一,逃不过十五,一年多后被击毙,聂凤智还去参观过他的尸体。

聂凤智爱挑节日打仗,他的对手也挑节日偷袭他。1946年底的农历春节,山东军区第5师15团的官兵们正准备欢度日本投降后的第一个春节。突然,师长聂凤智打来电话,命令立即赶到塔耳堡退敌。原来,青岛的李弥第8军企图趁除夕偷袭,打通胶济线,直逼胶东根据地。军令如山倒。大家赶紧丢下刚下锅的饺子,火速行军,成功退敌。回营后,聂凤智又给弟兄们“补”了饺子。多年后,当年的第15团团长官俊亭对此事依然记忆犹新:“那顿胜利后的饺子味道真美!后来,每当我吃年夜饺子时,都会想起那顿不寻常的饺子,想起老师长聂凤智。”

1949年正月初六,解放军隆重进入北平

1949年1月22日,国民党军开始陆续撤离北平城,到指定地点听候改编。解放军原本计划于29日进入北平接防,但考虑到这天正巧是农历正月初一,为了不打扰北平市民过年,决定推迟两天,由第41军担任警备北平的任务,进城与傅作义军交接防务。41军政委莫文骅回忆:

就在我们准备进城的时候,总部来电,称傅作义的部队撤离时,为了给市民留下好印象,尽量约束部队不搞破坏活动。我接到电话后,即对参谋长李福泽等人说,“好哇,他们预先给我们敲了警钟,立即通报各师,要求部队以更加严明的政策、纪律,让北平市民认识我们解放军。”

进城前,121师买来白布,扯成崭新的背包带和绑腿,分发给每名战士。战士们想出一种新的打背包方法,用竹棍绑成一个五星架,把背包往上一搁,既方便又美观。122师也是一派繁忙景象,烙高粱面饼的,买青菜的,打油的,称盐的,准备马草的,好不热闹。123师抓紧时间进行礼节教育,战士们演习走方队,操正步,干部则练习骑马入城。官兵们表示:我们进城要走出军威来,让人们看看我们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

2月3日,农历正月初六,天空格外晴朗,人民解放军举行了隆重的入城式。一家外国通讯社当天发出的电稿是:“中国解放军入城,规模空前未有,士气十分高涨,装备异常精良,实为一支强大的有战斗力的部队。”

1953年春节,“锅碗瓢盆协奏团”去坑道口慰问演出

1953年底,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第140师驻守在朝鲜临津江西岸马良山一线阵地,执行防御作战任务。

还有一个星期就要过春节了,140师后方指挥部的王德民、杨兆富、尹纯志等几个干事商量如何来庆祝胜利,欢度新春佳节。最终,大家决定组织一个小演唱队,搞台晚会,以表现志愿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很快,一个由干事、文化教员、会计等十几名男女同志组成的演唱队成立了。杨兆富曾当过师宣传队的分队长,算是“业内人士”,便自告奋勇担任演唱队的导演兼指挥。可是演唱队除了1架手风琴、1把胡琴和4个口琴外,再没有其他乐器了。在战火纷飞的山沟里,到哪里去找乐器呢?大家就开动脑筋,就地取材,寻找代用品。于是,酒瓶、饭锅、洗脸盆、饭碗都变成了“乐器”。

保衛干事高玉坤提议:“在朝鲜,文工团被称为‘协奏团。过年了,我们慰问战友,演唱队干脆就叫‘锅碗瓢盆协奏团吧。”大伙儿齐声称赞。

2月13日,农历大年三十。“锅碗瓢盆协奏团”获批前往十几里外的师前方指挥部注乙洞慰问演出。王德民回忆:机关的同志都知道了,组织干事王家凯还在坑道口等着我们。进入坑道和同志们互相问候一番,马上就要开饭了,我和王家凯、高玉坤去伙房打饭。伙房安置在山坡上的一片杉树林中,已有几人在等着打饭,就在这时,只听“哐”的一声,一发炮弹打塌了杉树枝搭的棚子,一头扎进饭锅里。大家赶快卧倒,等了好半天也没爆炸,原来是个哑弹。高玉坤笑着说:“我们还没完成任务,马克思不同意我们到他那里去报到。”

演出安排在晚上。下午,炊事班特意准备了白面和肉馅,大家一齐动手包饺子。没有擀面杖,就用酒瓶子、炮弹壳代替。大家一边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一边把敌人打的炮弹当“爆竹”听。

晚上,“锅碗瓢盆协奏团”在师作战室旁边的一个“大厅”里演出。师长黎原、政委赵平等领导也亲临现场观看这场别开生面的除夕晚会。尽管演出的场地和器材都十分简陋,节目也不是很多,但个个精彩,既有合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也有独唱朝鲜民歌《阿里郎》、苏联歌曲《喀秋莎》,还有广东民乐《步步高》等。台上演得格外卖力,台下笑语欢声,演出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1979年春节,用手榴弹擀饺子皮,在战场上吃饺子

1979年2月17日,开始于新春的战争,前前后后打了近十年。

某参战老兵回忆:“1986年1月28日,我‘1.28拔点作战结束后,离农历小年不到三天了。对方的民间风俗和传统节日,和我们大体相同,春节同样是他们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由于在‘1.28拔点作战中吃了我军的亏,敌军怀恨在心,天天越界袭扰我军官兵。为防止敌军利用春节对我发动突然袭击,我军先行对敌进行了炮击,对一线阵地进行了人员和弹药补充,加紧构筑工事。这个年过得很紧张……”

有意思的是,敌军也有在大年初一讨彩头、讨吉利的习俗,春节前夕对方炮兵向我军阵地打来宣传弹,有这样的宣传语:“大年初一不杀生,你们打炮我们没有还击,你们不要打了,年初一大家冲冲喜!”

于是,解放军在严密警戒的前提下,在阵地上开展了写春联、贴春联活动,炊事班忙着做饭、包饺子,干部与战士会餐,还致祝酒词等。很多老兵回忆,那时他们还打开收音机,收听来自北京的春节联欢晚会,与家人同在春晚中相聚相思,“猫耳洞里的饺子是一生中吃过的最好吃的饺子”。

空降兵某军政治部主任李应魁少将回忆:

那时,参战的官兵们大多来自北方,有过春节吃水饺的习惯,不吃水饺就好像没过年,好像也觉得不吉利。那时,市面上可没有速冻饺子卖,要吃水饺需要自己动手,但我们又没有包饺子的工具。天下事难不倒革命战士,官兵们就用小凳子、行军锅盖、教练手榴弹、匕首、伞刀等做包饺子的工具,尤其是用教练手榴弹擀饺子皮,那真是一绝。战士们用手榴弹在面团儿上轻轻一压,再用手榴弹轻轻滚几下,一块水饺皮就擀好了。擀饺子皮的工具多种多样,水饺也包得形形色色,很有军营特色。

1985年春节和1986年春节,李应魁都是在前线度过的。他说:“连续两年春节没有与父母和妻女在一起,我有些愧疚。但那两个春节,是我一生中最值得纪念、最值得骄傲的春节。”

“我们没有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只是有幸生活在和平的国家”

21世纪对于中国而言是和平的,但对于世界而言并非如此。据中国维和官兵娄亮亮回忆:

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我经过层层考核选拔,随中国第三批赴马里维和部队执行为期1年的联合国维和任务。

非洲马里是联合国维和任务区中武装冲突最激烈、恐怖袭击最频繁的任务区之一,我们前往的加奥更是处于马里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极端恐怖组织对峙的中间地带。穿梭在火线边缘维和执勤,我亲眼看到当地的贫穷落后,看到百姓的生活疾苦,也认识到在这里维和执勤,就意味着与死神和危险较量。

2016年除夕夜,我与战友在维和营地的掩体中全副武装值守。当晚11时50分左右,联马团(联合国驻马里多层面综合稳定特派团)中国警卫分队作战值班室,突然收到军情速报:“恐怖分子可能在凌晨对加奥展开大规模袭击行动!”

我所在的中国维和警卫营区远离联马团东战区加奥主营地,营区相对孤立,与当地村庄仅有一墙之隔,恐怖分子极易混杂在当地平民间,相对难以分辨。作为保卫联马团东战区司令部和民事机构人员的维和武装力量,预警就是防卫命令,我们迅速启动“突发情况超常应对预案”,保持24小时待命的备战状态。

突如其来的恐袭预警,让我与战友顿感首次在异国他乡度过的春节真是没有一点“年味”,而是充满了火药味和硝烟味。由于我们反应迅速、有效应对,这场危机得到了化解,但是预警并没有解除。从那时起,恐怖预警愈加频繁。

“恐怖分子不会给你留下喘息放松的时间,袭击预警就是防卫命令!”农历大年初一,指挥部下达了提升营区防卫等级为最高等级的命令,并安排快反力量展开武装巡逻。巡逻过程中,我们经常要经过村庄和街区,路上的行人车辆很多,而恐怖分子极有可能隐藏其中,很难分辨,这就要求我们随时做好战斗准备,有效应对突发情况。

当天,我与战友从步战车的天窗探出身子,密切关注着巡逻路周边的情况,搜索、排查营区周边的可疑车辆和人员,最大限度确保所担负维和任务区周边的安全。所幸,这一次的武装巡逻之旅顺利结束。结束了一天的警戒防卫任务,我和战友的迷彩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衣服上留下一圈圈的汗渍印迹。时值春节,这种年味是酸爽的,也是刻骨铭心的。

年味淡了,战味浓了。一直等到那次恐袭预警解除前,我与战友在夜里都是“和衣而睡,枕枪而眠”,随时做好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准备。“我们没有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只是有幸生活在和平的国家。”那个春节,身处非洲的战乱地区,我对中国军人的价值有了更深刻、更真切的认识——和平,就是军人存在的最大价值。

对军人来说,军旅人生中只有“两个日子”:打仗的日子和准备打仗的日子。纵使脱下军装多年,对许多老兵来说,那些在军营里度过的春节,依然是人生中最难忘的。那时,国就是家。★

(责编/陈小婷 责校/袁栋梁 来源/《战争年代,他们这样过春节》,张社卿、李涛/文,《解放军报》2015年2月21日;《八路军在沂蒙抗日根据地过春节》,孙玉华、孙运广/文,《学习时报》2019年2月1日;《透视历史“谜”雾:节日战争意在出奇制胜》,许述、董小林/文,《解放军报》2016年2月17日;《中央红军在长征路上如何过春节》,肖石忠、梅常伟、孙杰/文,新华网2016年9月16日;《那年,我在军营过春节,不止有年味更有战味》,曹春江、李应魁等人口述,付盛怀、韩立建等人整理,《解放军报》2019年2月9日)

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胡耀邦如何过春节领袖们的春节

1952年春节,毛泽东戴口罩登黄鹤楼。一个小孩

认出了他,惊喜地喊:“毛主席!毛主席!”

顿时人群涌动,毛泽东说:“真是下不了的黄鹤楼。”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在这家人团聚、访亲拜友的欢乐时节,中国昔日领袖级人物辞旧迎新之际留下的许多佳话和轶闻,至今让人津津乐道。

毛泽东的七个新年:与平时没什么两样

曾在中央警卫团担任武装警卫员20多年的毛尚元回忆说:“主席的年过得很简单。他很少有时间出来娱乐。最多有时候跟周围的人聊聊天。深居简出,有团拜会的时候,也多是周总理代表……过年对于他来说,与平时没什么两样。”

1934年,在苏区度过的最后一个春节

1934年2月13日,除夕佳节来临。尽管战争局势险恶,沙洲坝的军民仍旧沉浸在节日的氛围中。上午10时,贺子珍带着儿子毛毛在大樟树下玩。毛毛是贺子珍所生的第二个孩子,已经3岁了,正是会讲话到处乱跑的时候,活泼可爱。毛泽东对这个孩子十分喜欢,给这个排行第五的儿子取名为毛岸红。

毛泽东从房间里走出来,从妻子手里接过毛毛,又是绕着大樟树互相追逐,又是让小孩夹着竹杆“骑马”,尽情玩耍了一个多小时,直到贺子珍来叫父子俩去机关食堂吃年夜饭,毛泽东才抱着毛毛进屋。

春节里与小儿嬉戏玩耍,在毛泽东忙碌奔波的一生里很是难得,这也是他在苏区过的最后一个春节。

1940年春节:被长枪连请去吃年饭,敬酒改为敬肉

1940年春节前夕,管理中央首长生活的同志扛着猪肉来到组建不久的长枪连:“昨天小灶杀了一口猪,这是毛主席叫送给你们过年的。”实际上,当时的中央首长平素也见不到荤。于是,在连队里开会的讨论中,不知是谁说了句:“请毛主席吃年饭。”大伙不约而同地都说好,并将任务交给了连指导员张久厚。

张久厚请毛泽东吃年夜饭,毛泽东推辞,张久厚坚决说“不去不行”。毛泽东笑道:“你们这不是请客,是在下命令。看来,我只好服从了。”又说:“光请我一个不好,能不能给我点权力,让我帮你们多请几位怎样?”张久厚以笑作答。

除夕过午3时多,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来到了长枪连。进窑洞落座后,毛泽东问:“我们这张桌上的饭菜是不是和大家一样?”他环视了一下,说:“我们不能特殊。搞特殊,人家嘴里不说,可心里有意见,那就不好了。”稍停,又道:“我们常讲同甘共苦,共产党人说得到做得到,言行一致群众才信服。”开饭后,没有酒,大家热情地向毛泽东敬肉。他一看就笑了,说:“这么大块的红烧肉,我还是第一次见。你们存心不让客人吃呀。”一排长便夹起三两重的一块肉吃下去。毛泽东见状,说:“你厉害,比不过你,我认输了。”

大家一个劲地给毛泽东敬肉。他看了看周围,说:“能者多吃,互相帮助。”说着,用筷子把肉分开,放到周恩来碗里一块,自己吃了一小块,说:“怎么样,这回行了吧?”

1949年春节,与警卫员共庆北平解放,请斯大林特使吃红烧鱼

1949年1月29日是正月初一,厨房给毛泽东做了几样他最爱吃的菜,有辣子鸡、米粉肉等,又弄来一大瓶青岛葡萄酒,摆在毛泽东办公室那张小八仙桌上。

毛泽东有些累,但又很兴奋。共产党胜局已定,国民党在败局面前提出和谈。为粉碎其假和谈阴谋,毛泽东连日写就的1949年新年献辞《将革命进行到底》引起了强烈反响。前几日,又連续写了几篇文章和信件,手稿还堆在办公桌上,下一步就是打过长江去了,毛泽东专心致志地看着全国作战形势图,若有所思。

警卫员马武义轻声叫道:“主席,今天过年呢,我们给你搞了几个菜。”毛泽东转过身说:“好吧。今天是双喜临门呀。你看北平那个黄旗也拔掉了,该庆祝庆祝!”这时,马武义才知道,北平和平解放了。

毛泽东说着坐到饭桌旁,一看都是他最爱吃的菜,谈兴就更浓了,说:“三年前那位蒋公胃口可大着哩,他吃掉了我们的张家口,之后又吃掉了我们的延安,还吃了我们大片大片的根据地,他吃得又肥又大,连跑都跑不动了……现在该是我们大口大口地吃他们的时候了!”说着毛泽东左手拿过一个饭盒,右手往饭盒里夹菜,一会儿就夹了大半盒子,把饭盒连同只喝了一杯的葡萄酒递给马武义,说:“这酒和菜你拿去和值班警卫员用,咱们共同庆祝北平解放。”

1月31日,正月初三,斯大林特使、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一行四人来到了西柏坡,为毛泽东访苏等事宜举行会谈。有关方面早已备好了丰盛的酒菜。据毛泽东警卫李银桥回忆:苏联人带来许多罐头食品,还有酒,拿出来摆了一桌子,挺洋气,挺花哨。米高扬穿戴也很好,圆领皮大衣,圆筒皮帽子,威风得很,而毛泽东的衣袖上赫然补了块补丁。西柏坡当时除了养的猪和鸡,没有其他高级食品,随后从滹沱河里捕了鱼,做了红烧鱼、溜鱼片款待客人。

苏联人酒量惊人,米高扬用玻璃杯喝酒,就像喝凉水一样,大半杯子一口气就能灌下去。毛泽东沾酒就脸红,朱德当时有喉炎不能喝酒,任弼时高血压严重不能喝酒,刘少奇只能用小盅喝一点儿白酒。周恩来算是能喝酒的了,也没像米高扬一样端起杯子咕咚咕咚地灌。

饭桌上的气氛是愉快的。但在李银桥看来,毛泽东不喜欢看苏联人大出风头,哪怕是在喝酒的问题上。不一会儿,毛泽东就招呼盛饭:“吃饭了,吃饭了,尝尝我们滹沱河里的鱼。”他还笑着说:“我相信,一个中药,一个中国菜,这将是中国对世界的两大贡献。”苏联翻译指着红烧鱼问:“这是新捞的活鱼吗?”他们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才肯动筷。一年后,毛泽东出访莫斯科,吩咐随行的厨师:“你们只能给我做活鱼吃。他们(苏联方面)要送来死鱼,就给他们扔回去。”

1953年春节,戴口罩游黄鹤楼被群众认出

1953年春节期间,毛泽东南下武汉,游龟山、蛇山,登黄鹤楼。出于安全考虑,毛泽东这时已不能随便到群众中去了,因为处处都可见到他的肖像,老百姓都认得他。安全部门一再坚持,毛泽东不得不妥协,最后戴着口罩与群众一同游春。

一个小孩竟认出了戴着口罩的毛澤东,惊喜地喊:“毛主席!毛主席!”人群立刻像潮水般涌来,刹那间,人挤人,挤成一团。罗瑞卿、李先念、王任重、杨奇清在外面保护,卫兵们在里面围绕着毛泽东,随着人潮流动。到处都是人,拥来拥去,出透几身汗,众人终于拥挤下山,来到江边,护送毛泽东登船。

登船后,毛泽东摘下口罩,回头向大家招手,顿时掌声雷动,欢呼声震天动地。罗瑞卿和杨奇清后来向中央政治局作了检查,说安全保卫工作没搞好。毛泽东毫无责怪的意思,只是说了句:“真是下不了的黄鹤楼。”

后来很多人回忆,每到春节,毛泽东首先想到的就是身边的工作人员,比如炊事员、警卫员、机要员、秘书、司机等。哪怕再忙,毛泽东都要亲自慰问,同他们握手,向他们拜年,而且总是说:“你们长年累月为我们服务,连春节也很少休息,你们辛苦了!”接着一个个嘘寒问暖,家里情况怎么样?生活上有没有困难?并请转达对他们家属的节日问候和祝贺。

1957年春节,颐年堂内宴请与会者吃肉末挂面

除了外出和慰问,忙于开会也是毛泽东过春节的一大特色。据多年负责中南海总特灶膳食管理工作的张宝昌回忆,1957年大年初一早上8时,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召开座谈会,40余位党外人士参加。

会议一开始,毛泽东就笑着对大家说:“今天过年,临时决定把各位请来开会,主要谈矛盾问题。可能大家还都没有吃早饭吧,这样,先吃碗肉末挂面,填饱肚子再开会。”

颐年堂地方不大,摆40多把椅子已显得很紧凑了,根本无法再加桌子,大家只能端着碗站着吃。40多人的一顿早餐,仅10分钟就解决了。这些被邀请到会的人怎么也没想到毛泽东会用如此简便省事、饭菜合一的面条来招待他们。

其实,毛泽东经常晚上在颐年堂开中央常委会议,因为时间过久,常委们的脑力和体力消耗较大,难免感觉饥饿。每到这个时候,毛泽东总会对周恩来、刘少奇等人说:该吃肉末面条了。厨房于是赶紧每人做一碗。首长们拿到面条很自然地坐在沙发上端着吃,吃得又快又香,之后或继续开会研究,或散会回家。

1962年春节,开国元首宴请末代皇帝溥仪

毛泽东晚年的生活秘书张玉凤描述:“主席也有不喜欢吃的东西,如面食。我们老家过年吃饺子主席就不理解,说饺子有什么好吃的?宁可吃糙米,也不吃饺子、馒头。”但毛泽东十分热爱辣子。

1962年新春佳节,毛泽东私人宴请末代皇帝溥仪,饭桌上就有辣子。毛泽东对溥仪说:“我们湖南人最喜欢吃辣椒,叫做‘没有辣椒不吃饭,所以每个湖南人身上都有辣椒味哩。”说着,他夹起一筷子青辣椒炒苦瓜,置于溥仪位前的小碟内,见他吃进嘴里,笑着问他:“味道怎么样啊?还不错吧!”溥仪辣出一脸热汗,忙不迭地说:“不错,不错。”毛泽东打趣说:“看来你这北方人,身上也有辣味哩!”他指了指陪客的仇鳌和程潜,继续对溥仪说道:“他们的辣味最重,不安分守己地当你的良民,起来造你的反,辛亥革命一闹,就把你这个皇帝老子撵下来了是不是?”

饭后,毛泽东要与溥仪等客人合影留念,大家非常高兴。毛主席见溥仪站在左边,就说:“客人应该站在右边嘛。”因为长期以来,中国以右为尊。毛泽东特意拉过溥仪,让他站在自己右侧,附着他的耳朵说:“我们两人可得照一张相哟!”于是,又重新站过来让摄影师再拍了一张照片。章士钊笑道:“这叫开国元首与末代皇帝。”说得大家都笑了。

1963年春节,“从今年春节开始,要还这笔欠了近50年的债”

1963年初,毛泽东向他的“英语教师”章含之说:“我还欠了你父亲一笔债没还呢。”章含之的父亲是章士钊。接着,毛泽东认真地说明了事情的来由。

原来,早在1920年,毛泽东为筹备党的成立、湖南革命运动以及一部分同志去欧洲勤工俭学,急需一笔数量较大的银款。当时在上海的毛泽东只好向老乡章士钊告急。章士钊当即在上海工商界名流中筹集了两万银元,全部交给了毛泽东。随后,毛泽东将此笔巨款一部分给了赴法勤工俭学的同志,一部分带到湖南开展革命活动。此后,毛泽东和章士钊一直没有中断联系。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前往重庆谈判,又一次与章士钊见面。毛泽东特意再次向其表示感谢。章士钊非常感动。谈判后期,毛泽东见到章士钊问他:“关于重庆谈判的事,你怎么看?”章士钊在手上写了一个“走”字,并小声说道:“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明确地表示蒋介石对和谈并没有诚意,重庆乃是虎穴之地,不可久留。毛泽东非常感谢章士钊对自己的关心。

这次,毛泽东要章含之转告她父亲:“从今年春节开始,要还这笔欠了近50年的债。一年还2000元。十年还完。”章含之回到家里把这事说了一遍。章士钊听了哈哈大笑,说:“确有此事,主席竟还记得。”可是,他们父女并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几天之后,毛泽东果然派秘书送来了2000元,并说,主席安排今后每年春节送上2000元。

对此,章士钊嘱咐章含之说:“告诉主席,不能收此厚赠。当时的银元是募集来的,自己也拿不出这笔巨款。”章含之将父亲说的话转告给毛泽东。毛泽东笑着说:“你也不懂,我这是用我的稿费给行老(章士钊字行严)一点生活补助啊。他给我们共产党的帮助,哪里是我能用人民币偿还得了的呢?我要是说明给他补助,他这位老先生的脾气我知道,是不会收的。所以我说是还债。你告诉他,我毛泽东说的,欠的账无论如何要还的。这个钱是从稿费中抽的。”从1963年春节起,毛泽东每逢春节初二这天,总是派秘书给章士钊送去2000元,直到1972年送满两万元。

1973年春节过后不久,毛泽东又认真地向章含之提出:“从今年开始还利息。50年的利息我也算不清应该多少。就这样还下去,行老只要健在,这个利息是要还下去的。”

周恩来的三顿年夜饭

周恩来生活俭朴,却是世人皆知的美食家。据其厨师王诗书、桂焕云回忆,“文革”前,每逢过年,周恩来和邓颖超必要请工作人员一道吃“团圆饭”。这时,周恩来和邓颖超都要亲自下厨,周恩来每次下厨必做的一道菜,就是红烧狮子头。

1958年春节,在朝鲜凭吊毛岸英

1958年2月14日,周恩来第一次正式率团访问朝鲜。周恩来此行肩负着重大的使命,他要会见朝鲜的最高领导人金日成,商谈中国人民志愿军撤出朝鲜的问题。

2月17日是大年三十,周恩来一行来到刚建成一年的桧仓陵园。桧仓陵园在朝鲜平壤以东100公里外,是一座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包括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在内的134名志愿军烈士长眠于此。那天天降大雪,同行的有陈毅元帅与粟裕大将。周恩来走到毛岸英墓前时,静默良久,右臂有伤的他用左手抚摸着毛岸英的墓碑,哽咽无语。

最后,周恩来感慨地对陈毅说:“岸英的牺牲,对党,尤其对主席,都是一个无法挽回的损失。”

2月18日正值春节大年初一,周恩来与金日成叫上了随行的陈毅等相聚,在融洽的氣氛中一起过了春节。就是在那次春节酒宴上,双方达成一致,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出朝鲜。

2月19日大年初二,这一天上午,周恩来和金日成分别代表本国政府签署了联合声明,正式宣布中国人民志愿军10月全部撤出朝鲜。

1960年春节,与演员联欢唱歌扭秧歌

1960年的春节,周恩来和邓颖超、李先念、陈毅、王震等一起来到首都剧场的三楼宴会厅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演职员们一起过年。

那天,剧院只准备了一些茶水、糖果和职工自己蘸的冰糖葫芦。陈毅吃了一口便问:“你们是从哪里搞到这样好吃的东西啊?”剧院的演员们解释说,这是有关部门为剧场特批的白糖和红果,做好以后在演出休息时卖给观众吃,每一张戏票只能够买两串冰糖葫芦。陈毅听了哈哈大笑:“我晓得了,观众是为了吃到冰糖葫芦才来看戏的!”大家都跟着笑了起来。然而,周恩来却没有笑,他看了看大家轻声说:“这是说明粮食不够吃,肚子里空,群众饿啊!”一句话说得大家都停止了笑。

周恩来从家里带来了一些酒和花生米分别摆在休息室的各个桌子上,请大家吃,可是面对这些当时很珍贵的食品,大家始终没有动。后来,一个青年女演员鼓足勇气伸手抓了一小把花生米,一旁的老演员赶快用胳膊碰碰她,青年演员顿时涨红了脸,急忙把花生米又送回盘子里。女演员的手被周恩来的手一下子给挡住了。他说:“年轻人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要多吃一些嘛,花生米就是留下来让大家吃的。”

晚会开始后,周恩来和邓颖超跳起了第一个“慢三步”舞。跳了一轮舞以后,他挥起手说:“你们请小超大姐来一个节目嘛!”有人问:“有吗?”周恩来答:“她有!她有!”在人们连续的掌声中,邓颖超有些不好意思地站了起来,说:“好吧,我会唱京戏《武家坡》。可谁和我配唱呢?”演员狄辛马上走到前面说:“我可以配唱。”紧接着,在演员朱旭的胡琴伴奏下,邓颖超唱老生薛平贵,狄辛唱青衣王宝钏,戏便“开锣”了。

京戏唱完以后,邓颖超没有坐下,紧跟着说:“我来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的老伴儿周恩来会唱《洪湖水浪打浪》。大家欢迎不欢迎啊?”人们异口同声地喊:“欢迎!”周恩来摇头说:“看来不唱是不行了嘛。”于是,他走到话筒前边,抱着双臂,左手还在轻轻地打着节拍,非常认真地唱了起来……唱完以后,周恩来的兴致不减,向着王震大喊着:“王胡子,快过来嘛!”同时,又招手把曹禺和欧阳山尊都叫了过去,并且宣布:“现在我们再唱一支歌《南泥湾》!”

歌声停止以后,陈毅抢先一步走下舞池,用四川话高喊着:“下一个节目是扭秧歌!”接着,锣鼓响起,周恩来和陈毅各带领一队人马扭起东北大秧歌来,而且,还扭出了“二龍戏珠”“盘八字”“龙摆尾”等等花样。

1961年春节,年夜饭是小米稀饭和包子

周恩来身边的工作人员最盼过春节,一临近春节,暗暗喜悦,因为辛苦一年的总理,只有春节时才能充分睡两觉。然而,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能和家人一起过年的机会不多。周恩来的侄子周保章1961年曾在西花厅和周恩来、邓颖超过过一次除夕,真实记录了总理吃年夜饭的情况:

大年三十,总理家也和老百姓家一样,要吃个团圆饭。七伯把北京市的亲属接过来,像周恩寿伯伯一家。另外,七伯还把总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包括秘书、卫士、医务人员、工作人员连同他们的家属都请来,有三四十人,光是大圆桌,摆了三大桌,一个桌不止坐十个人,小孩都围在茶几上。

到了吃团圆饭的时间,桌上光有碟子、碗筷,其他什么都没有。我当时很诧异,心想:总理那么忙,要节约总理的时间,应该先上凉菜,热菜先不要上,把酒斟好,总理一到,再上热菜,马上就可以开始了。但是一直没有动静,都这么坐着,看着桌上的碟子、碗筷什么的。

过了一会儿,我正纳闷的时候,卫士通知说总理到了。七伯从车里出来了,从后厅的侧门进来的,这一进来就跟变戏法似的,工作人员哗地来了,他们拿来两样东西,小米稀饭和包子。就这两样东西,上得也很快,小米稀饭是大盆装的,包子也是大盆大碗端上来的。这时候,七妈向七伯会心地一看,七伯就站起来了。七伯说话很简单:“今天年三十,请大家一块来吃个团圆饭,感谢大家。”我知道这是对着工作人员说的,感谢大家一年的辛勤劳动。

他说了以后,又往七妈那一看,七妈也会心一笑。七妈站起来说:“今天是除夕,总理请大家来吃团圆饭,不设酒,不摆菜,总理请大家吃包子,喝小米稀饭。为什么呢?中国革命是靠小米加步枪取得胜利的,小米对中国革命立下了功,我们在欢乐的时候,不能忘了小米,不能忘了小米那个年代。小米那个年代是什么年代?艰苦奋斗,英勇杀敌、不怕流血牺牲的年代,所以还是要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为什么能吃到肉包子,因为有共产党毛主席领导我们翻身做了主人,推翻了三座大山,成立了新中国,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我们今天才能吃到肉包子,所以我们不能忘了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恩情。”七妈讲完以后,大家都开始鼓掌,很热烈地鼓掌。

大年初一的午饭,是七伯、七妈和我三个人一起吃的。午饭时间一到,我往桌上一看,摆放一个小碟子,盛了四个窝窝头。我心想:“大年初一怎么吃窝头?”我拿着筷子去夹窝窝头。七妈把我的筷子一拨,说:“保章,这是我和你伯伯吃的,那边有大米饭,你吃大米饭。”

邓小平的七个春节:

春天的故事从这里讲起

邓小平逝世于1997年春节后的第12天,按照中国人的习俗,没有过正月十五,还没有过完年。回顾邓小平波澜壮阔的一生,春节是观察他内心情怀的一扇独特的窗口。让我们从邓小平的七个春节中,看看春天的故事从哪里讲起……

1970年,南方的春节好“冷”

1969年,邓小平一家被下放到江西省新建县的原福州军区南昌陆军步兵学校。在这里,他度过了三年多的谪居生活。小女儿毛毛(邓榕)后来谈起在江西度过的第一个春节时,记忆犹新的一个感受就是“冷”。她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回忆道:

没有节日的鞭炮,过年的喧闹,我们一家人同样高高兴兴地吃了年夜饭,安安静静地送走了1969年,迎来了1970年。进入三九后,南方的冬天真正来临了。南方的冬天可真冷啊。这种冷,不是北方那种漫天白雪、北风呼啸、滴水成冰的痛痛快快的冷,而是一种阴湿的、透骨寒心的、室内室外一样的、无以缓解的冷……我们没有别的办法,就是多穿再多穿。只有爸爸和我们不同。他对付寒冷的办法是“以冷制冷”,每天坚持用冷水擦澡。其实,他从年轻的时候起,在战争年代,就一直保持着冷水洗澡的习惯。年轻的时候,是提着一桶水,一下子从头浇下来。现在快七十岁了,不能再用冷水浇了,就改用毛巾浸上冷水擦。每次他都使劲地擦,把身上擦得红红的。擦完之后,不但周身发热,而且精神爽朗。他说:“我冬天洗冷水澡,就不怕冷,大家都来试试。爸爸自己洗冷水澡,我们不反对,但是要让我们洗,我们可没有这个胆量。

1月初,邓小平的小儿子飞飞回来了。飞飞向家人描述他看到的由“文革”引发的乱象,大家目瞪口呆。平日话就不多的邓小平却认真而严肃地说了一句:“你们知道,你们说的都是一些很坏的议论!”南方的春节虽冷,邓小平却仍在思考着党和国家的命运,保持着一颗炽热的心。

1979年,大年初一,在访美的专机上用热水杯煮饺子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27天之后,也就是1月28日,大年初一,当时任中国副总理的邓小平访问美国。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首次访美,堪称一次破冰之旅。

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农历的大年初一一般是不出远门的,一家老少团聚,热热闹闹过年。邓小平把出访选择在中国的良辰吉日,表明他十分看重这次出访。有人说,他这是在为国家图个吉利。

大年初一,中国有吃饺子的习俗,也是合家团圆的日子。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还没有速冻饺子,飞机上也没有现代化的食品加热设备。邓小平大年初一肩负国家重要使命出访美国,能不能让他在飞机上吃上饺子呢?乘务长任德珍想出了一个绝招——热水杯里煮饺子!登机前,她专门请师傅为中国代表团赶包了一些猪肉白菜馅的水饺,经过煮熟、放凉,装在冰盒里带上飞机。

飞机平飞后,任德珍和王文英等乘务员一起用飞机上的烧水杯,一份一份地将水饺加热。任德珍她们还另外准备了冷切肠、油炸花生米和酸黄瓜等配餐小菜。当任德珍端着热腾腾的水饺和小菜来到客舱时,小平同志特别高兴:“飞机上还能吃饺子呀!我们今天就在天上过年了!”

由于气象原因,飞行并不顺利。专机从北京起飞,经停上海,取道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最终抵达美国首都华盛顿,总距离14343公里。任德珍看到已经75岁高龄的邓小平为国事奔忙,心里挺不安。一次上茶水,她一边倒茶一边说:“首长,很抱歉,今天我们的飞机很不顺利,几上几下。”她说到这里,想起邓小平“几上几下”的人生经历,忽然说不下去了。这时,邓小平夫人卓琳忍不住笑起来,诙谐地说:“是啊,我们小平同志就是一个冒险家。”小平同志没有做声,但从他和蔼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很开心。

1983年春节,在苏州、杭州考察论证“翻两番”

1983年2月6日,邓小平一行人抵达苏州,进行考察。2月7日,邓小平约见陪同考察的江苏省负责人江渭清、顾秀莲等。谈话一开始,邓小平就问:“到2000年,江苏能不能实现翻两番?”江苏的同志回答:就全省而言,用不了20年时间,就有把握实现翻两番。邓小平接着问方法,江苏的同志一一汇报……听了汇报,邓小平说:“看来,市场经济很重要!”

2月9日下午,邓小平离开苏州,前往浙江杭州考察,当晚下榻杭州刘庄。在刘庄,邓小平与浙江省委书记铁瑛、省长李丰平等人有一番类似的对话。邓小平很认真,在座的同志注意到他手上的烟灰都未顾上弹一下。

大年三十这天下午,邓小平和女儿邓楠及外孙女萌萌一起来到栖霞岭岳王庙参观。晚上,省领导遵循邓小平“不要宴请,吃顿年夜饭可以”的指示,在刘庄和卫士、服务员一起,与邓小平全家度过了简单而愉快的除夕之夜。

在岁末年初,许多杭州市民和外地游客在西子湖畔偶遇了邓小平,给他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记忆。

1984年春节,邓小平在深圳意味深长说:“都看清楚了”

1984年1月24日,邓小平和家人来到深圳。下午黄昏时分,他登上深圳国际商业大厦22层顶楼天台,凝望夕阳映照下正在崛起的深圳新城区。当时,60多幢18层以上的高楼大部分正在建设中,到处是吊机伸出的长长巨臂。已近黄昏,寒风袭人,80岁高龄的邓小平毫不在意。随行人员曾几次要为他披上大衣,都被他拒绝了。他扭头对时任深圳市委书记的梁湘意味深长地说:“都看清楚了。”他后来在北京就说:“这次我到深圳一看,给我的印象是一片兴旺发达。”

第二天,邓小平来到深圳河畔的小渔村,和当地渔民聊天,听村支书说1983年村民人均收入达2300元,家家都是万元户,他有些不信,跑到一家渔民家里去验证。这家人楼房气派、装修精致,还有电视机等家电,主人说月收入在四五百元。女儿邓榕大声告诉他:“老爷子,比你工资还高呢!”邓小平放心了。

1月26日,他挥毫泼墨,为特区的争论一锤定音:“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春节,凌晨,当欢乐的第一声爆竹呼啸着在深圳的夜空中炸响时,全城立刻沉浸在一片喜庆和欢乐之中。许多人见面的第一句话,竟不是“拜年”“恭喜”,而是兴奋地说:“题了,他题了!”小平的这份厚礼,使深圳人的春节过得何等快乐,何等踏实!

2月1日除夕,邓小平和老战友王震、杨尚昆在广州过年,与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一起参加春节联欢。正月初六,他赴厦门特区继续考察,所见所闻令他欣喜,于是再次题词:“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考察回北京后,邓小平找几个中央领导人谈话,将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城市纳入开放范围。

1985年春節,邓小平再次出现在广州白天鹅宾馆。初三、初四他分别会见港澳知名人士霍英东和马万祺。在后来的政治研究著作中,邓小平这次露面被认为显示了他对改革开放路线的坚定支持。

1986年春节,邓小平回四川,却没有回老家广安看看。他说,我怕

1986年春节,邓小平回到家乡四川。在成都火车站,他向前来欢迎他的老乡们说:“我半个世纪都没有在自己的家乡过年了!这次可要多麻烦大家啊!年岁大了时时都想念家乡,俗话说落叶归根嘛!”

大年初二,邓小平等参观成都杜甫草堂、武侯祠。那天,风和日丽,游人很多,邓小平一出现,引起群众轰动。邓小平向群众挥手致意,人们鼓掌祝他健康长寿,场面壮观。群众中,有一对中年夫妇要求见一见邓小平,他们自称是郊县农村来的,改革开放后办乡镇企业,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他们一定要向邓小平说几句心里话,以表达感谢之情。在杜甫草堂的休息室里,邓小平会见了他们。

2月13日,正月初五,邓小平在下榻的成都金牛宾馆接见了故乡广安县委的代表。一见面,邓小平就笑逐颜开地说:“好啊!今天终于见到家乡的‘父母官了。”和大家一一握手时,邓小平问起了他们的姓名,连声说:“好啊,你们年轻,有文化,有希望。”并嘱咐他们:“一定要把广安建设好!”道别时,广安县委书记罗国兴提出,请小平回家乡看看,小平回答:“请你们回去代我们向家乡人民问好。”下午3时,邓小平安排卓琳跟他们再次座谈。座谈结束后,罗国兴再次向卓琳提出请小平回家乡看看的要求,卓琳回答:“我们回到了成都,就等于回到了家。”

邓小平为什么到了四川不回家?原邓小平故里管理局局长马福回忆,1988年6月,自贡灯展在北京北海公园举行。邓小平坐在游船上,带着小孙子泛舟观灯,在一旁采访的一位记者问小平:这么多年,您就没想过回家乡看看吗?邓小平摇头说:我怕。毛毛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披露:“我们姊妹几个都很想回家乡看看,跟他要求过好多次,可他就是不让,他自己不回也就罢了,也不让我们回去。后来父亲告诉我,我们一回去,就会兴师动众,骚扰地方。”

1988年春节,上海甲肝大流行,邓小平主动和演员握手

1988年春节期间,上海甲肝病猖獗,患者很多。工作人员跟邓小平请示,说上海正在闹“毛蚶病”,是不是过一阵再去。邓小平果断地说:“我要和上海人民共同过春节,毛蚶病有什么了不起啊。”

得知邓小平要来上海过年,上海春节联欢会筹备小组严肃地宣布了一条纪律:演员就在舞台与后台活动,不要到台前去,更不要与场内的领导接触和握手——这是为了防止甲肝病的传染。

几天后,联欢会完美结束,全体演员谢幕。原本没有首长上台接见演员的安排,可谁也没有想到,演出结束后,邓小平站了起来,主动向台上走去。当时上海人人自危,都怕被传染甲肝,即使熟人见了面,也都不握手,最多拱手作个揖。可邓小平不顾这些,他主动与站在前排的演员一一握手,对演员们的辛苦工作表示慰问。在走到表演杂技的小演员、上海马戏学校学生金恣面前时,邓小平还俯下身,在小姑娘的脸蛋上亲吻了一下。全场顿时响起一片热烈而响亮的掌声。

1992年春节,在上海连夜整理审定“南巡谈话”

1990年,邓小平在上海过春节。大年初一上午,朱镕基等上海市领导到邓小平下榻的宾馆给他拜年,并汇报浦东开发的前期准备。邓小平说:“浦东开发晚了,但还来得及,上海市委、市政府应该给中央报告。”朱镕基说:“开发建设的报告不理想,不敢报。”邓小平说:“不用怕,报嘛。”

1991年,邓小平再次在上海过春节。这个春节他过得一点儿也不轻松。1989年下半年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治理整顿”后,工业增长迅速回落,市场持续疲软。邓小平在上海密集视察,连续发表讲话:“开发浦东,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他对陪同的上海市委书记朱镕基说:“我们说上海开发晚了,要努力干啊!”

1992年,邓小平仍在上海过春节。在上海期间,警卫官兵发现邓小平的办公室、会客厅和卧室的灯火常常彻夜通明——他在连夜整理审定后来的“南巡谈话”。十五元宵夜,邓小平在上海中百一店三楼参观完柜台,正准备上电梯,忽然看见近处还有一个文化用品柜台,便饶有兴致地踅了过来,买了四盒中华牌铅笔、四块艺术橡皮,毛毛付了钱。在下楼的电梯里,毛毛对邓小平说:“老爷子,这可是您建国以来第二次亲自到商场买东西。”

1994年大年初一,邓小平最后一次与上海各界人士欢聚一堂。据大女儿邓林回忆,1994年,邓小平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行走都困难,但还是在上海参加春节团拜会,还说:“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回京那天,他特地把吴邦国和黄菊等年轻干部叫上火车,嘱咐:“你们要抓住20世纪的尾巴,这是上海的最后一次机遇啊!”

胡耀邦过春节:

自他开始,春节下基层的工作方式,逐渐

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工作制度延续下来

1984年的春节晚会结束时,胡耀邦的秘书打电话给春晚导演黄一鹤:“胡总书记看了张明敏唱的《我的中国心》,非常感动,要求你们马上复制一盘录像带……”中央电视台马上照办。黄一鹤后来得知,胡耀邦这一宿没睡,他带领全家人把《我的中国心》给学会了。

团圆饭吃五爪抓饭

1965年,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孙文虎跟胡耀邦到陕西参加农村“四清”运动,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

春节假期,工作队员一起回西安,在宝鸡休整过节,胡耀邦给我留下了两件永远不可忘记的故事。

一件是胡耀邦做形势报告时,在谈到红与专的关系时,他说现在国内大报小报都在争论红与专的关系,有人认为先红后专,就是说只有红才能专。胡耀邦不同意这种说法,他用男女关系来做对比,说红与专的关系如男与女的关系一样,既有独立、又有相辅,男女结合才有世界,但不能说有男才有女,母生男就是男,生女就是女,红与专结合起来才能为国家和民族作更大的贡献……

另一件是年三十吃年夜饭。大约下午五六点钟,在宝鸡一间礼堂里吃晚饭,当工作队员都到齐了,胡耀邦站起来笑着对大家说:“今天吃团圆饭,我宣布两条纪律:一条是今天吃的饭叫五爪抓饭,南方出身的工作队员,习惯用筷子吃饭,但今晚用筷子就没有饭吃。”说完,他掩起衣袖,展开五指,抓一把饭就吃,引起全场大笑;接着,他宣布另一条:晚饭后都去跳舞。这更引起哈哈大笑,全场鼓掌。

大年三十值夜班

胡耀邦任中央主席和总书记期间,经历了6个春节,其中有4个是在基层同群众一起度过的。

胡耀邦所到之处往往不是大中城市、富庶之地,而是“老少边穷”地区。他深入矿山井下、穷僻山乡、牧民帐篷、边防哨卡,一头扎進老百姓中间,同他们拉家常、议致富、话未来。自胡耀邦开始,这种春节下到基层访问、给群众拜年的工作方式,逐渐作为一项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工作制度延续了下来。

1981年的2月4日是大年三十。中央书记处需要有领导同志值班,胡耀邦说:“大家辛苦一年啦,都要回家和老婆孩子团聚,值班的事就由我来吧。”虽然大家与他争了一番,让他也回家过年,可他说什么也不肯,说:“服从安排,争也无用。”就这样,他让别的同志都回家了,自己在勤政殿值班守夜。秘书梁金泉说:“本来是大年五更,值班就趁机休息一下吧,可他不,还是材料、文件铺了一大堆,伏案工作到深夜,谁劝也不行,凌晨4时多才躺下睡着。”

下乡考察,除夕之夜发高烧

1986年2月8日是农历大年三十。胡耀邦一大早来到黔西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向各族教师拜年并和他们座谈。接着,他又兴致勃勃地赶到布依族山寨乌拉村看望农民,并到布依族农民黄维刚家做客。黄维刚按照布依族接待贵客的习俗,把一个炖熟的鸡头夹放在胡耀邦的碗里。就这样,胡耀邦和黄维刚全家有说有笑地吃了顿团圆年饭。

随后,胡耀邦又乘汽车沿山路行驶一百多公里,赶到黔桂交界处的天生桥水电站工地,向春节期间坚持施工的建设者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当晚,胡耀邦在武警水电建设部队招待所一间简陋的平房中住下。

不久,他开始发烧,体温升到38.7度。事实上,从午后开始,胡耀邦就感到身体不适。不过,他依旧情绪饱满地参加各项活动。

除夕之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在四周响个不停,但大家没有心思过年。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温家宝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一直守候着他。2月9日,初一早晨,胡耀邦的体温达到39度。这里远离昆明、贵阳、南宁等大城市,附近又没有医院,大家都很着急。好在经过随行医生的治疗,胡耀邦到晚上开始退烧,大家的心才放了下来。

2月10日上午,身体稍稍恢复的胡耀邦不顾大家的劝阻,坚持前往广西百色。经过320多公里的山路颠簸,胡耀邦于晚上6点多到了百色。胡耀邦参观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旧址,并与百色地区8个县的县委书记座谈……每次回到住地,胡耀邦总是等着听温家宝的汇报。14日和15日,胡耀邦经钦州前往北海市,先后考察了北海港和防城港的港口建设。2月16日,胡耀邦又折回南宁,与三路考察访问组人员会合。接着,他用两天半的时间听取了考察访问组和云南、广西、贵州的汇报。

2月19日下午,胡耀邦根据自己13天沿途调查的思考并结合有关汇报,在干部大会上作了即席讲话。1986年2月20日下午,胡耀邦率领考察访问组回到北京,结束了历时半个多月的西南贫困地区之行。★

(责编/陈小婷 责校/袁栋梁 来源/《领袖们的春节》,刘火雄、曜歌、吕峥等/文,《文史参考》2011年第3期;《回眸1949年:毛泽东在西柏坡过的特殊春节》,王彦红/文,《中国档案报》2015年2月13日;《邓小平的8个春节,春天的故事从这里讲起……》,于雅倩/文,《解放军报》2018年2月19日)

习近平的春节足迹

习近平的春节足迹

习近平的春节总是忙碌的。纪录片《忠贞——习仲勋的夫人齐心》记录了2001年春节习近平由于无法回家,通过电话向母亲齐心拜年的场景:一听电话那头的习近平遗憾不能与父母一起过年,齐心便在这头叮嘱:“喂,儿子啊,你好吧。今年回不来啊,那好,好,好,我给你说儿子,你这么多工作,工作需要,妈妈听了还挺高兴的,关键还不在于你来不来,只要你把工作做好了,就是对爸爸妈妈最大的孝心,这就是对家庭负责,也对你自己负责,这都一致的……”

“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自2013年以来,每年春节前夕,习近平都会到基层去,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

2013年,甘肃

2013年2月,陇原大地,天寒地冻。大山深处的甘肃省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提前耍起了社火,扭起了秧歌,一派喜气洋洋。

“这么多年了,今年这个年过得最幸福。”村民们高兴地说,“谁能想到,年前总书记能到我们这么偏僻的乡村来,给我们提前拜年!连家里好多年货都是他给我们办的。”

总书记送给甘肃贫困山村的年货清单:

每户2袋面、2桶油、20斤猪肉、1床棉被、4副春联、3斤水果糖、3斤大板瓜子,给学生发放书包、文具盒、词典各1个。

收到年货的447户群众说,这是他们最幸福的一个春节。

2014年,内蒙古

2013年底,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1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赴内蒙古调研。他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来到地处边陲的兴安盟阿尔山市。在困难职工家中,察地窖,摸火墙,看年货,坐炕头……他和牧民拉家常。“小孩上学远不远?”“看病、购物方便不方便?”“家里养了多少只羊、多少匹马?”“收入怎么样?”他问得很细。在冬季那达慕上,他还同牧民们一起,观摔跤,看赛马,听长调,赏歌舞。

2015年,陕西

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回到阔别40年的陕西省梁家河村看望村民。

按照中国人的习俗,成家立业的游子回乡,自然不能两手空空,也不好孤身一人。习近平不但自己掏钱给全村置办了年货,还带来了夫人彭丽媛。他一口陕北方言向大家介绍:“这是我的婆姨。”

大家笑了,谁也没跟谁客套,石玉兴对习近平说:“咱俩一起入的党。”习近平连连点头:“知道,知道。”老支书梁玉明说:“你先活动下,我回去准备饭。”口气还跟招呼当年的知青一样。这顿饭也简单,习近平和当年的“小伙伴们”围坐在一起,吃起油糕、羊肉、鸡肉、酸菜、饸饹、南瓜……都是地道的陕北农家饭。

梁玉明本来准备了小米、红枣、苹果等特产,打算送给习近平,但习近平沒收。“他说这不能要,我一听就明白了,中央有规定。”土特产不能要,但习近平也没空手而归。高彩梅送给他自己做的礼物——三双绣花鞋垫。“他最喜欢我家的鞋垫了,一有机会我就让人给他捎几双,这次给他的鞋垫里专门绣了‘常回家看看,希望他常回来。还送给彭丽媛一双‘幸福好运。”这份礼物彭丽媛收下了,但给了高彩梅200块钱。

习近平还特地去看了那口沼气池,这是1975年他在这里当知青时领着村民建的,基本上解决了村民烧饭、照明的问题。40年后,沼气池旁的窑洞外墙上,是一幅褪色的宣传画,上面写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习近平招呼大家在这里合影,他说:“这画也40年了。”

2016年,江西

2016年春节前夕,习近平继2006年、2008年后第三次登上了井冈山。在井冈山,习近平乘车沿着山路辗转来到黄洋界脚下的茅坪乡神山村,红军烈士后代左秀发一家正在准备年货。总书记来到他家门前,拿起木槌,同村民一起打糍粑。

在神山村,习近平走进村党支部,拿起台账和村居改造的设计图认真察看,不时询问。在社区书画室里,一位小朋友写下一个“福”字送给习近平:“习爷爷,我把它送给您,祝您身体健康,新年快乐!”习近平高兴地收下了,并说:“谢谢,我也祝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017年,河北

2017年春节前夕,习近平在河北省考察时,看到村民炸的江米条,就与村民聊起了过年的小吃。有这样一段对话:

习近平:“这个是你们买的吧?”

村民:“自己炸的。”

习近平:“这个是自己炸的吗?我刚才刚说完,我比较爱吃江米条。尝尝。”

村民:“江米条,小的时候过年吃。”

习近平:“我现在每年过年了,在街上买点江米条,还有一个叫炸排叉,你们叫什么,就是那个炸的叶子?”

村民:“炸麻叶。”

习近平:“然后现在我们也不自己做了,就到街上买两斤回来,但是油大,平常也不让多吃,反正过节的时候吃一点。”

在村民徐学海家,得知徐学海之前因心脏病手术负债4万多元,并且不能再干重活,习近平安慰他好好养病,嘱咐当地干部深入研究因病致贫问题,采取及时有效的帮扶措施。习近平还和徐学海家人一起炸年糕。

2018年,四川

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驱车2个多小时,从西昌市来到位于大凉山深处的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解放乡火普村,走进彝族贫困群众家中,看实情、问冷暖、听心声,同当地干部群众共商精准脱贫之策。

离开大凉山,习近平又马不停蹄地赶到10年前的汶川特大地震震中地——四川省汶川縣映秀镇。在一家制茶坊,他了解发展茶产业带动群众致富的情况,还亲自操作打酥油茶。在村民开办的饭店,他拿起筷子体验炸酥肉。他还体验了磨豆花,他转动磨盘,笑着说:“很练臂力啊,真是越磨越带劲。”

2019年,北京

2019年2月1日,农历腊月二十七,习近平又出发了,这一次的地点就在北京。

上午,习近平首先来到北京市公安局考察调研,看望公安干警,并视频连线一线执勤民警。习近平看望慰问的第二站,是前门东区的草厂四条胡同。在胡同的40号院,朱茂锦老人一家正聚在一起包饺子,和乐融融。让老人没想到的是,今年包饺子的队伍里,加入了总书记这位“惊喜嘉宾”……

中午,习近平乘车返回途中,特意走进位于前门石头胡同的快递服务点和小吃店,看望仍在工作的“快递小哥”和餐饮工作者。

下午,习近平来到位于石景山首钢园区的北京冬奥会组委会。三年后的2月4日,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正式开幕……就在这次考察的前一天,习近平刚刚会见了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巴赫说,“北京冬奥会筹备工作务实高效,充满活力”,“将一个从前的钢铁厂改建成冬奥组委办公地和冬奥训练场馆,非常不可思议”。习近平说:“我们一定会积极努力,为世界呈现一届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冬奥会。”

和每个人一样,习近平的春节饱含着对长辈的敬重、对家庭的顾念和对老友的真情,但不一样的是,作为大国的领导人,习近平时时不忘工作和人民,兢兢业业。正如他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所说的那样:“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当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

(责编/陈小婷 责校/袁栋梁 来源/《图文故事|习近平的春节祝福@了哪些人》,朱基钗、王卓伦等/文,新华网2019年2月4日;《习近平的春节》,无名氏/文,《中国日报》2018年2月21日;《习近平用陕北方言介绍妻子彭丽媛:这是我的婆姨》,马玲玲、关飞等/文,新华网2015年2月14日)

猜你喜欢
邓小平毛泽东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刘文西笔下的毛泽东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邓小平承认:林彪比他更能理解毛泽东的意图
红色读物
邓小平“怕”回老家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
邓小平总书记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