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疗效

2020-08-12 02:08沙彦娟雍晓婷
中华养生保健 2020年12期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神经功能

沙彦娟 雍晓婷

摘 要:目的  探讨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宁夏银川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期周围性面瘫86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采用常规西医法的44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资料归为对照组,将采用常规西医法+针灸法的42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资料归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和H-B面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评分比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能够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灸;神经功能

中圖分类号:R2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0)-12-0010-02

当患者面部表情肌功能发生障碍时,称之为周围性面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或Bell麻痹是其在西医中的别称[1]。该病患者会有眼睑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等表现,给其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目前,临床常采用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该病,但患者会出现恶心、不安等不良反应,治疗效果不佳。而针灸疗法通过针刺相应穴位,能够疏风清热、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及其预后等[2]。基于此,本研究采用针灸法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医治,观察其临床疗效。具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在银川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期周围性面瘫86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采用常规西医法的44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资料归为对照组,将采用常规西医法+针灸法的42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资料归为观察组。对照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21~66岁,平均年龄(34.68±10.42)岁;病程1.0~4.0d,平均病程(2.20±1.11)d。观察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34.13±10.32)岁;病程1.0~3.3d,平均病程(2.13±1.09)d。对照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

中医满足《针灸治疗学》[3]中正气不足证候诊断标准,主症:口角歪斜,闭眼无力,漏白;次症:少气懒言,头晕目弦;舌脉:舌淡红,苔白薄,脉沉细弱。西医满足《神经病学》[4]中诊断标准。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满足上述诊断标准;②多单侧发病;③急性起病,有受风病史,在数小时或数天达到高峰;④临床资料完全。

排除标准:①由其他疾病引起面神经麻痹;②伴有严重心脑血管、肾等疾病者;③伴有心理、精神异常者。

1.4  方法

1.4.1  对照组

对照组进行常规西医治疗:地塞米松(吉林省银诺克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0097)治疗,10mg/次,1次/d,静脉滴注5d停用;泛昔洛韦(海南卓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101)治疗,口服,0.25g/d,3次/d;7d 后停用;同时,将舒血宁注射液(通化谷红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2026295)20mL溶于0.9%氯化钠溶液250mL中,1次/d,静脉滴注,连续治疗14d。

1.4.2  观察组

观察组进行常规西医治疗+针灸治疗,常规西医治疗同对照组;针灸治疗具体措施:患者采取仰卧位,取患者面部取健侧穴位,同时取头部及体穴双侧穴位,并对穴位处皮肤进行常规消毒。采用华佗牌不锈钢毫针(0.3mm×70.0mm)针刺风池、翳风、颊车、地仓、合谷、太冲、足三里等穴位。头面部穴位刺入距离均为15mm左右,针刺深度为45mm,采用手法为捻转平补平泻,留针25min,1次/2d,治疗14d。

1.5  评价指标

①临床疗效:依照《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5]判定临床效果。痊愈:患者面部肌肉完全恢复正常,无不适感觉;显效:患者面部肌肉运动明显好转,无不适感。好转:患者面部肌肉运动有所改善,出现进食障碍。无效:症状未改变。总有效率=(痊愈+显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②H-B面神经功能评分: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14d后,采用H-B面神经功能分级评分系统[6]评定患者面神经功能,该系统评分总分0~5分,分数越高,面神经功能越弱。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H-B面神经功能评分

治疗后,观察组H-B面神经功能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临床研究显示,病毒感染是周围性面瘫的发病的主要原因,当机体内的疱疹病毒被激活,会引发面部神经管变态反应,诱发面神经病。目前,该病的药物干预治疗尚无法获得肯定的效果,从远期治疗来说,其效果不佳,具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而祖国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瘫在“口眼歪斜”“口僻”等范围,正气不足、络脉空虚等为面瘫的病因病机,经络被风寒或风热侵入,会引起患者阻滞气血、失养经脉。因此,治疗该病应以疏风清热,通络解痉,调和气血为主。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且H-B面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针灸应用于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能够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地塞米松能够消除面神经水肿,可抗炎,抗毒,能够改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泛昔洛韦能够阻碍病毒DNA聚合酶的活性,达到抗毒的作用;舒血寧注射液可以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受体,且其成分银杏叶能够对神经细胞活性起保护作用,能够修复患者受损的神经系统,改善其神经功能。但该些药物长期使用,患者会出现恶心、不安等不良反应。而针灸治疗取患者面部取健侧穴位,同时取头部及体穴双侧穴位。主要针刺风池、翳风、地仓、合谷、颊车、太冲、足三里等穴位,具体作用有:针刺风池、翳风穴具有祛风止痛的作用;颊车、地仓穴在阳明范围,能够达到推动经气、理气止痛的效果;合谷穴是四总穴之一,能疏风清热,止痛;做为肝经的原穴,太冲可起到疏肝行气活血的效果。针刺足三里穴,能够理气活血,扶正培元。因此,针刺上述穴位可达疏风清热,通络解痉,调和气血的作用,使筋脉收放自如,疾病发展趋势得到减缓,进一步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同时,现代医学中认为面神经缺血水肿、受压迫是引发该病的主要病理,而针刺能够渗出炎症,使面部水肿情况得到减轻,进而加速炎症的淋巴和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对受损面神经和面肌的营养状况起改善作用。

综上所述,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针灸法的临床效果较好,可以提高患者面神经功能。

参考文献

[1]唐南淋,史佳,冯琦钒,等.巨刺法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9,28(8):1324-1326.

[2]王庆梅.针灸联合中药内服熏洗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对肌电图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23):3814-3815.

[3]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69-71.

[4]贾建平,陈生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39-341.

[5]王蔚文.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381-381.

[6]陈凤业.浅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后遗症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9,35(4):36-39.

猜你喜欢
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神经功能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急诊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干预化护理方式分析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壮医药线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臭氧治疗对急性期脑梗塞血清谷氨酸浓度的影响研究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应用
西药加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