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增强CT 扫描及MRI 在评估肝癌介入治疗疗效中的应用比较

2020-08-13 12:49李道平朱灵巧刘鹏媛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4期
关键词:门脉造影剂影像学

李道平,朱灵巧,刘鹏媛

(方城县中医院,河南 方城 473200)

0 引言

当前对早期肝癌患者多采用手术来达到治疗目的,但是因多数肝癌患者的发病前期均由乙肝和肝硬化延伸,导致患者的身体状况较差,同时病灶在不同叶段并依靠于大血管,导致外科手术切除无价值[1]。在目前介入手术的应用中,虽然达到一定效果,但是介入治疗需要长期多次处理,同时在治疗进行中需要反复对治疗效果评定,才能达到最终价值[2]。目前影像学技术不断应用,通过影像学的帮助来达到治疗结果的有效性,已经成为研究重点。因此文章纳入180 例行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评定CEUS、增强CT 扫描以及MRI 检查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入2014 年11 月至2016 年11 月我院收治行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180 例。入选原则:①经过病理检查确诊为肝癌[3];②一个结节直径≤5 厘米;③肝功能评定在A-B级,凝血酶原时间<25 秒;④本次研究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依据:①合并静脉血栓;②合并静脉曲张;③合并心脑血管病症;④药物过敏;存在介入禁忌症。180 例患者中,男女比值为112:68,年龄37-77 岁,平均(55.77±10.12)岁。

1.2 方法。CEUS 检查:设定频率为3-5 MHz,机械指数设定在0.10-0.11,造影中,深度,焦点均为一致。予以肘静脉团注1.5 mL 造影剂,应用5 mL 生理盐水冲洗管,分别在动脉期阶段(≤30 s),门脉期阶段(31-120 s),延迟阶段(120-360 s)检查病灶,延迟阶段全肝扫描,关注低增强范围,疑似病灶则再次进行检查。增强CT 扫描处理:碘海醇作为造影剂,扫描层厚在1-2 mm,重建5 mm,增强CT 扫描速度在0.27 s/r,CT 平扫完成由肘静脉经过高压注射器,注射大约100 mL 的碘海醇,注射速率在每秒3.0 mL,动脉期40 s,门脉期70 s 以及平衡期120 s 扫描。MRI 检查,选取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器处理,予以基础,DWI 和LAVA 增强扫描检查处理,增强扫描过程中经患者肘静脉注射莫迪司0.2 mL/kg,速率为每秒2 mL,分别在动脉期(30 s)、门脉阶段(70 s),延迟(1 min)以及60 min 扫描处理。

1.3 观察标准。记录三种检查形式的得出结果和准确率以及符合率,判定三种检查的结局。

1.4 统计学处理。将180 例患者数据纳入SPSS 18.0 for windows 软件中统计,计数资料在临床中用率形式表达,计算结果以χ2形式呈现,数据P<0.05 判定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介入治疗前CEUS 检查结果。治疗前180 例予以CEUS 检查,病灶检出240 个(190 个病灶动脉期均匀增强,50 个病灶为动脉期不均匀强化),造影剂快速进出,门脉期造影剂廓清,动脉呈现为球状包围,主要表现为轻度以及弥漫性增强。

2.2 CEUS、增强CT 检查和MRI 检查与DSA 检查的一致性分析。180 例经过介入栓塞术治疗后30 日,经过CEUS 检查150 个病灶残留(阳性),80 个病灶阴性,另外有10 个病灶没有确定。阳性病灶主要呈现为高增强或者等增强强化多见,包含周围环形增强,结节型增强,92 个病灶呈现为动脉相高增强信号,40 个病灶为动脉相增强和门脉相和延迟,18 个病灶为动脉相高增强,门脉相和延迟相等增强信号;阴性病灶为黑洞征;未出现造影剂填充情况,同时和周围组织具有显著区别,另外10 例病灶因影像学反应不清楚,无法准确判定是否出现肿瘤病灶残留。介入治疗后30 日,经过增强CT 扫描检查有116 个残留病灶,动脉期阶段显著强化,80 个病灶动脉期没有显著强化,算为阴性,24 个病灶影像不清楚,无法精准判定病灶是否残留。介入治疗后30 日,经过MRI 检查分析,130 个病灶出现动脉期显著强化,肿瘤细胞仍有残留,算为阳性,90 个病灶没有动脉期强化情况,因此记录为阴性,同时有20 个病灶影像学检查不清楚没有判断。介入治疗后予以DSA 检查,结果为152 个病灶依然残留,判定为阳性,74 个病灶为阴性,同时有14 个病灶无法有效判定。其中CEUS 和DSA 判定肝癌介入治疗的一致性均较高,增强CT 和MRI 以及DSA 检查结果较差。

2.3 CEUS、增强CT 扫描和MRI 诊断介入治疗阳性病灶的效率分析。介入治疗后30 日依据DSA 检查数据,CEUS 以及增强CT 扫描和MRI 诊断介入灵敏度见表1。结果证实CE US 诊断介入治疗灵敏度、假阴性率和总符合率优于CT 以及MRI。

表1 CEUS、增强CT 扫描和MRI 诊断介入治疗阳性病灶的效率

3 讨论

当前对肝癌患者多采取综合治疗形式,因肝癌患者早期无明显的临床反应,所以一般在患者确诊时已经到达晚期阶段,所以采取微创治疗为患者首要选择形式[4],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介入治疗作为患者选取的主要治疗方法,在早期中,已经证明介入治疗的有效性,但是经过一次治疗无法完全消灭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在残留状态中不断增长,所以需要多次予以重复介入治疗或者联合消融方法[5]。

在目前临床最为多见的检查方式为增强CT 扫描,MRI检查和CEUS 处理。但是关于何种影像学方法评定肝癌患者的效果更为精准[6],目前依然有一定的争议性。但是在早期分析中就有数据判定DSA 可以作为肝脏病变诊断的金标准。所以本文将其作为金标准,和其他三种形式对比。本文结果中证实,CEUS 诊断介入治疗灵敏度98.7%、假阴性率2.70%和总符合率95.00% 优于CT(76.3%、48.65%、66.7%)以及MRI(85.6%、29.73%、82.5%)。结果说明增强CT 扫描容易受到自身限制,导致病灶受到干扰,同时价格较为昂贵;MRI 检查出现的伪影较多;CEUS 检查能够清楚呈现,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综合上述结论,肝癌介入治疗中联合超声造影检查具有更为优质的效果。

猜你喜欢
门脉造影剂影像学
2022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专题介绍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肪分数与门脉血流动力学的MRI研究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B 超在肝硬化患者门脉血管直径测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