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肺康复方案对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心理状态、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

2020-08-13 09:01马金鹏保成英马秀英
海军医学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总分量表康复

马金鹏,保成英,马秀英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病理生理学机制为持续的、进展性的气流受限,其发生发展与呼吸道的慢性炎症相关[1]。由于高原地区气候特殊,低氧状态下,COPD患者具有病情重、并发症多等特点[2]。该病可以预防与治疗,但是目前尚无法完全治愈,患者常因感染、天气变化等原因诱发急性加重而住院,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对患者健康、经济等各方面都可造成一定伤害[3]。目前临床治疗目的以减缓疾病发展进程、控制症状和提高运动耐力为主[4]。肺康复是一种较为新兴的干预理念,其已经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COPD全球倡议提出将肺康复作为COPD的一线非药物干预方法[5]。但传统的肺康复方案内容复杂,实施困难,对患者依从性要求较高,本研究通过设计简易肺康复方案对COPD稳定期的患者进行干预,观察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收治的COPD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简易肺康复方案进行干预。最终对照组2例患者出现急性加重住院治疗,观察组1例由于无法坚持康复方案而终止,1例因失访而排除,最终2组各38例患者完成研究。2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高原地区常住人口,年龄18~85岁;(2)符合COPD诊断标准[6],气流受限严重程度为轻度或中度,长期使用支气管扩张剂;(3)经治疗后病情稳定,即气短、咳痰、咳嗽等症状较为稳定或轻微,CAT量表评分在10分以下,C反应蛋白、白细胞等检验指标感染提示好转,血气分析未见氧分压降低或二氧化碳潴留。排除标准:(1)合并呼吸功能衰竭;(2)合并精神障碍,不能配合接受治疗;(3)合并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严重疾病;(4)合并肿瘤、免疫系统疾病;(5)进行家庭氧疗的患者。

1.3 方法

2组患者均由副高级职称专科医师依据指南的指导下进行常规抗感染、祛痰、平喘等治疗,护理人员给予健康宣教和排痰指导。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简易肺康复方案,包括医院内的自我护理能力锻炼、健康知识学习及出院后的功能锻炼两部分。

1.3.1 医院内康复方案 (1)由科室护理人员定期组织自我效能感提升培训班,以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为目的,进行自我管理课程,课程内容包括疾病的相关知识,如COPD的病因、影响因素、病情演变、预后转归以及生活相关常识。同时在培训班课堂上可进行病友之间的交流讨论,解决遇到的问题,分享成功的经验。(2)定期组织康复运动训练培训,主要教授患者相关肺康复运动训练的方法和技巧,包括缩唇呼吸、腹式呼吸以及呼吸操,并组织患者进行初步练习,针对年老或学习能力较差的患者应予以额外的指导,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确保每位患者能够掌握相关的训练方法。主要训练内容:①腹式呼吸:用鼻慢慢吸气,横膈下沉,腹部相应隆起,然后用口徐徐呼气,呼气时腹部内收,频率7~10次/min。②阻力训练:选取气球或其他容器,深吸气后含住气球进气口,尽力将肺内气体吹入气球内,3~5 min/次,3~4次/d。(3)个体化指导,根据每位患者面临的不同问题,鼓励并协助患者根据自身存在的问题制定康复目标和计划,如对于吸烟的患者,帮助其了解吸烟的危害,引导患者作出戒烟的决定,并制定戒烟的计划。

1.3.2 出院后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参照院内学习的锻炼方法,包括腹式呼吸、人工呼吸阻力训练以及单臂上举训练,配合下肢运动,如步行1 000~2 000步/d,每天2次,每次10~15 min。记录每天的吸烟喝酒、锻炼情况、用药状况和气促、咳嗽等症状情况。

出院后随访3个月,每周2次电话随访,督促患者坚持锻炼,询问患者病情,针对患者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计划。

1.4 观察指标

1.4.1 心理情况的评价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7](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8](HAMD)评分比较2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程度,分值越高提示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HAMA共包含14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法:0分代表无症状;1分:轻;2分:中等;3分:重;4分:极重。按照我国量表协作组提供的资料:可能为严重焦虑:总分≥29分;肯定有明显焦虑:总分≥21分;肯定有焦虑:总分 ≥14分;可能有焦虑:总分 ≥7分;没有焦虑症状:总分小于7分。HAMD共包含17个项目,共56分,总分< 7分:正常; 总分7~17分:可能有抑郁症;总分17~24分:肯定有抑郁症;总分>24分:严重抑郁症。

1.4.2 自我护理能力 护理干预前以及干预3个月后复诊时发放改良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9](ESCA)进行调查,对COPD患者近7 d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健康知识掌握、定期复诊、自我护理、自我责任感以及自我定位等5个方面,包括50个项目,每个项目评分0~4分,评分越高代表自我管理能力越强。

1.4.3 生活质量评价 采用圣乔治亚呼吸问卷(SGRQ)[10]中文简化版调查2组患者近3个月生存质量,内容包括3个部分:症状、活动和社会心理影响。每部分的分值0~100,阳性项目的总分与权重计算量表总评分,分值越低提示生活质量越好。

1.4.4 肺功能 分别在干预前和疗程结束第1天同一时间使用捷斯特HI-801多功能台式肺功能测试仪对患者的肺功能进行检测,主要观察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评估

护理干预3个月后,2组患者HAMA和HAMD评分明显下降,且观察者评分降低较多,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观察组护理前后HAMA和HAMD评分比较(分,x±s)

2.2 自我护理能力

2组患者的ESCA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且干预后,观察组评分升高较多,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照组与观察组护理前后ESCA评分对比(分,x±s)

2.3 生活质量评分

2组患者护理后SGRQ评分明显下降,且观察组降低较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对照组与观察组护理前后SGRQ评分比较(分,x±s)

2.4 肺功能检测结果比较

如表5所示,干预后FEV1、FVC、FEV1/FVC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升高较多,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对照组与观察组护理前后肺功能对比(分,x±s)

3 讨论

COPD主要由于肺的换气和通气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低氧血症,严重者甚至导致呼吸功能衰竭,且该病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升高[11]。主要治疗目的包括防止急性加重、阻止病情的恶化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12],护理工作的质量对患者的恢复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肺康复理念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于多种肺部疾病,并取得较好的效果[13]。本研究对高原地区COPD稳定期患者实施简易肺康复方案,观察干预效果。

国外研究显示[14],多数慢性疾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尤其以焦虑和抑郁最为常见。其中导致焦虑情绪的原因多是患者对相关疾病的了解不足,短期内的治疗效果达不到患者内心的期望值[15]。本研究2组干预3个月后,患者HAMA和HAMD评分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降低较多。究其原因,观察组系统地讲解了COPD相关的内容,患者对疾病更加了解,同时听取了患者自身的意见,病友之间互相交流,与普通宣教相比,观察组的方法更贴近患者的实际,是一种双向的探讨与交流沟通,患者更容易接受,能改善其心理状态。

对于COPD患者,稳定期的家庭康复状态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16],且出院后,患者及其家庭处于疾病康复的主导地位。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ES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SGR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主要是由于观察组有个体化的制定康复锻炼计划,能够有效提升自理能力与生存质量。

肺功能是诊断和评估COPD患者病情的重要辅助检查,能够较好的体现患者肺部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2组患者FEV1、FVC、FEV1/FVC均较前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简易肺康复方案能够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恢复,但部分研究显示康复干预前后的肺功能无明显差异[17],与本研究结果有出入,可能是由于康复方案、干预人群以及干预时间的不同所致。

猜你喜欢
总分量表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