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学分互换模式及其比较

2020-08-13 07:21徐来群
高教探索 2020年7期
关键词:美国比较欧洲

徐来群

摘 要:欧洲学分互换模式以欧洲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为动力,按学习成果授予学分,其运行机制包括信息包、学生申请表、学习协议、学生成绩单、文凭补充及相关管理机构6个关键组成部分。美国学分互换模式以学分互换中学分损失产生的政治、经济压力为动力,按课堂学习时间授予学分,其运行机制体现为三种类型的全州范围内的学分互换协议。二者都显示出在政府支持下,以契约形式签署学分互换协议,促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区域高等教育机构融合,实现学生自由流动,增强区域高等教育竞争力的共同特点。

关键词:欧洲;美国;学分互换模式;比较

学分作为学术界的货币,体现出知识等值、教育等值和教学服务等值的合法性,它像真实的货币一样,具有保值、积累、储存、流通和转换的功能与广泛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通过学分互换和积累,世界各国的学历和资格得以互认,从而实现学生和资格在学术市场上自由流通,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全球最具代表性的普通高校学分互换模式有两种:一种是以欧洲学分互换系统(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System,简称ECTS)为代表的以学术成果为特征的能力输出模式,具有统一性特点,能更好地兼顾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的学分互换;另一种是美国以课堂学习时间为基础的时间输入模式,具有多样性特征,能更好地适应地方分权的美国正规高等教育体系的学分互换,二者在政策背景、运行机制上各不相同。

一、欧洲学分互换模式

(一)欧洲学分互换模式的产生背景

随着欧盟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为形成欧洲统一高等教育市场,欧盟委员会先后实施伊拉斯谟计划(The Erasmus Program)、博洛尼亚宣言(The Bologna Declaration)等,同时建立欧洲学分互换系统作为执行博洛尼亚宣言的工具。欧洲学分互换模式主要实现以下政策目标:一是通过促进先前学习和经验的确认,鼓励更高层次高等教育完成率和终身学习社会的形成。二是在社会要求和教育项目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增强利益相关者的互动。三是通过实现学分在欧盟国家之间和高校之间的互换和积累,促进学生在欧洲的流动。

(二)欧洲学分互换模式的运行机制

欧洲学分互换模式建立在学生工作量和学习成果(The Learning Outcomes)的基础上。学生在学习结束之后,根据预先界定的能力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授予欧洲学分和成绩,是一种以能力输出为主要特征的学分互换模式。

欧洲学分互换模式的运行机制包括信息包(Information Package)或课程目录(Course Catalogue)、学生申请表(Student Application Form)、学习协议(The Learning Agreement)、学生成绩单(Transcript of Records)、文凭补充(Diploma Supplement)及相关管理机构6个关键组成部分。

全日制大学生每年学习工作量是60学分。由于欧洲国家的学士学位有三年制和四年制的区别,获得学士学位的学分也有所不同,总学分数为180~240,每年总学时为1500到1800小时,合每学分25~30小时。若获得硕士学位则还需要增加90~120学分,即1~2年的时间,博士学位需270~360个学分。[1]欧盟国家的普通高等教育按照这一总学分和学分对应的学习工作量标准分配课程及其对应学分。

1.信息包

信息包也称为课程目录,是欧洲学分互换模式中的重要文件,作为指导潜在伙伴和学生的纲要,帮助教师和学生在国外制定学习计划,提供合适的实践信息。信息包内容由各个大学自己决定,一般公布在大学网站或印刷成小册子以便学生查询。信息包需要用两种语言即本国语和英语表述,分为一般描述和课程目录。一般描述包括学校的具体信息,如学校概况、学院院系描述、项目入学条件、授予资格、教育目标等;还包括学生的相关信息,如医疗保险、住宿、学习生活设施、奖学金、饮食卫生、社团、社会实践等。课程目录主要包括接触的人物,怎样、何时、在哪里能够找到负责课程目录的人员,此外还包括课程学分分配结构、考试评价规则、学习年限、学期、学分、课程类别及等级、课程名称及代码、授课教师、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2]

2.学生申请表

学生一旦决定了学习院校及其相关的学习项目和单元之后,就需要填写欧洲学分互换申请表。申请表包括所有个人的必要信息,主要有姓名、出生年月、国籍、性别、学习层次和教育领域、有效联系方式等。申请表还包括学生转学之前学习的项目、课程、学分,转学过程中学习的内容以及转学后的相关信息。

3.学习协议

欧洲学分互换模式的运作核心在于缔结学习协议,即由跨校交流的学生与原在读学校及接收学校的教务等部门签署协议,表明三方都同意学生的学习计划。学习协议主要是明确转学后注册登记的学习项目和特定的课程单元数量,接收学校通过学习协议承诺为学生提供相关课程和学习成果的学分,包括课程单元、学习经历(清单、代码、学分情况),如果学习计划有变动也需要在协议中注明。派出学校承诺认可学生在协议高校的学习成果和学分;学生则承诺认真学习,按时完成相关课程单元的学习。[3]学习协议一般按照在国外每年全职学习60个学分安排学习工作量。

4.学生成绩单

学生成绩单是一张综合表格。由学生接收院校发送到学生派出院校,是学分认可的重要依据。它规范了学分认可的操作程序,有利于派出院校和接收院校形成共识,是学生学习进步和认可的证据。成绩单记录了学生所有的学习活动表现,主要列举学生在留学期间的课程名称、所在国家的学分、欧洲学分、分数等级,表明学生学习的工作量、成绩和等級。

成绩单主要采取常模参照评价(The Norm-referenced System),所有通过测试的学生按照降幂排名,然后把学生的成绩分成7个等级,A代表成绩最好的10%,B代表紧接着的25%,C代表接下来的30%,D代表接下来的25%,E代表最后的10%,FX和F代表不及格。由于欧洲学分采取常模参照系统评分,而欧洲国家大多采用标准参照系统(The Criterion-referenced System)评分,因此,接收院校会给派出高校和学生提供一个转换的表格,表明大学学分转换成欧洲学分的分数。

5.文凭补充

文凭补充主要是对学习者原始记录中的学习属性、水平、内容和状态的详细描述,目的是使欧洲学分互换模式更加透明,学生转学更加顺畅,主要包括文凭持有者的信息、文凭资格信息、文凭层次信息、内容和成绩信息、文凭功能信息、附加信息、文凭证明信息(谁颁发的、他们的名字、日期等)以及國家高等教育信息,是文凭认可的重要补充文件。

6.相关管理机构

欧洲学分互换模式成立了由欧盟委员会、欧洲学分转换系统咨询顾问、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高校学分互换工作办公室等组成的负责学分互换的管理机构,针对如何使用学分转换标准,如何对海外学生学分认可、累积和终身学习进行协调,确保欧洲学分互换系统的有效运行。欧盟委员会要求欧洲大学必须指定一名校级负责人——高校学分互换协调员,有的高校还在院系一级设置了这一岗位,承担学生的学分转换申请工作,为学生提供转学信息,同时承担相关咨询工作。

二、美国学分互换模式

与欧洲学分互换模式相比,美国学分互换模式是建立在学生课堂学习时间的基础上,通过输入学习时间确定学分的量,以学分绩点确定学习的质的一种学分互换模式。该模式具有较灵活的组织形式,类型也更加多样,较好地适应了美国联邦制教育管理体系和各州不同的高等教育系统治理模式。

(一)美国学分互换模式形成的时代背景

美国当前的学分互换模式形成主要是因为转学需求巨大、提高学生学士学位完成率等方面的动力,以及转学过程中学分损失导致学生、家长和社会承受巨大的时间和金钱浪费的压力,二者共同促进了美国各州高等教育系统积极制定相关转学学分互换政策,促进学生无缝隙转学。

1.学分互换动力

首先,美国有发达的转学和学分互认系统,涉及规模巨大的大学生群体。美国2000万在校大学生中只有41%的学生一直在同一所学校就读,59%的学生至少要在两个及以上学校就读,也就是大约1180万在校大学生需要转学一次,24%的学生即480万在校大学生可能在三所以上的高校就读。[4]巨大规模的学生转学,对学分互换有着旺盛的需求。

其次,尽管跨州学习得不到州政府的财政资助,美国跨州学习仍然有巨大的需求。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2004年的数据摘要(The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2004 Digest),有超过20%的学生到外州学习。最主要的跨州学生流动有三个地区:一是东北部地区,有相当多的知名私立大学位于这一区域,跨州的短途通勤是跨州学习的便利条件。第二个是南部的德克萨斯州和弗罗里达州,尽管两个州都没有较大比例的外州学生,但是由于绝对规模较大,这两个州仍然有数以万计的外州学生。第三个是加州,与德克萨斯州和弗罗里达州类似,尽管没有很高比例的外州学生就读,但是由于学生基数大,每年约有20000名外州大一新生到加州学习。[5]根据美国教育信息统计中心的数据,表1是前五名和后五名的外州学生比例的统计。

第三,促进经济增长。高等教育和经济研究院(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Economy)资深研究员安东尼·卡内瓦莱(Anthony Carnevale)认为人均教育年限每增加1年,国家的经济增长就会达到5%-15%。[6]学士学位毕业生将会获得更多的薪水、更稳定的工作和缴纳更多的税款。在加州,一位学士学位毕业生的年薪约51938美元,而协士学位的薪水约35843美元。在失业率方面,学士学位的优势比较明显,仅为6.1%,没有学士学位的失业率为8.8%。[7]美国劳工统计局(The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的研究显示,学士学位获得者比高中文凭获得者每年多为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贡献的税收大约是5900美元,一生能为联邦、地方和州政府贡献约17.7万美元的税收。[8]因此,美国前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呼吁提高学士学位大学生的毕业率,以此促进经济发展,保证社会稳定和充足的税收。

第四,节省开支。学生从社区学院转学到四年制大学,不仅为学生个人,而且为州政府节省一笔不小的开支。2001-2002年,加州州政府按照每生22634美元给加州大学系统拨款,加州州立大学系统是10191美元,加州社区学院是4560美元。仅学费这一项,在社区学院就读每年能为加州政府节省约19亿美元的教育经费。对社区学院的学生来说,完成2年的课程比在加州州立大学就读节省约11000美元,比在加州大学节省约36000美元。在社区学院就读,然后转学到加州四年制大学获得学士学位,能为全加州社区学院的学生节省约17亿美元的学杂费。[9]

2.学分互换压力

美国每年都有数百万学生在转学过程中损失学分,被迫重复选择之前学过的课程,造成学生获得学位的时间延迟,经济负担不断增加,导致转学学生比四年制本校学生更难获得学士学位。据统计,全美转学学生平均要损失13个学分。一般来讲,从公立高校转学到其他公立高校约损失12个学分;从私立非营利高校转学到公立高校约损失18个学分,转学到营利性高校要损失17~25个学分;从区域认证的高校转学到区域认证的高校约损失12个学分;从全国认证的高校转学到全国认证的高校损失达到16个学分。[10]

政府问责办公室(The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简称GAO)指出,大学阻碍学生转移学分给学生和纳税人带来沉重的财务负担。全美每年有超过70亿美元的学分不能帮助学生获得学位,因延期进入劳动力市场导致的税收减少高达60亿美元。每年因为过多的学分导致大学和政府、学生损失合计高达300亿美元。[11]

(二)美国学分互换模式的运行机制

美国因各州治理理事会的法律地位不同,对公立高等教育管理权也不同,形成了多种形式的学分互换运行机制,包括共同核心课程和通识教育包(Common Core Curricula and General Education Packages)、共同课程编码系统(Common Course Numbering System)、協士学位转学协议(Guaranteed Transfer Associates Degree)、反向转学协议(Reverse Credit Transfer)、全州学分互换指南(Statewide Articulation Guides and Websites)、学生奖励和激励(Student Incentives and Rewards)、转学数据报告(Transfer Data Reporting)等,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学分互换协议。[12]

1.以正式法律为基础的学分互换政策

以法律为基础的学分互换协议(The Formal and Legally-based Policies)是正式的州政府颁布的具有法律效力和强制力的院校之间的合作协议,使学生能够在一所高校完成项目,通过积累学分获得另一所高校的学士学位。这是一种要求最严格、学分互换效果最好的全州学分互换协议,但也是对大学学术自治和学术自由侵犯最多的一种学分互换政策。实施以法律为基础的学分互换政策的有弗罗里达州、伊利诺伊州、阿肯色等36个州。

2.全州系统的协调政策

全州系统的协调政策(The State System Policies)由州政府负责提供全州范围的转学政策的开发和执行,主要是保证转学学分可以应用到艺术学士学位或科学学士学位或者共同的通识教育课程,要求代表政府的州高等教育协调理事会(State Coordinating Boards)负起一定的责任,但是这些转学政策主要由各个大学自己决定,不具有法律强制力。高等教育协调理事会通常提供转学数据报告或转学学分互换指导纲要,为州政府、学生和家长提供咨询和建议,转学效率不高,但能够较好地保护大学的学术自由和学术自治。这样的州有夏威夷、肯塔基州等。

3.自愿学分互换协议

自愿学分互换协议(The Voluntary Agreements Between Individual Institutions or Systems)是三种学分互换协议中教师参与程度最深、最广,而且最能保证学术自治和学术自由的转学协议。全州的高等教育治理机构仅仅负责报告信息,没有影响州立大学决策的任何权力,如加州和密歇根州。自愿模式的学分互换协议是不同高校部门之间自愿达成合作协议,而不是被政府指导。他们在全州高校之间的教授会签署从课程到课程、院系到院系或者学院到学院的学分互换合作协议,用以代替立法的学分互换协议;建立跨部门的联合委员会作为学分互换工作联络机构,转学的过程主要采取以个人为基础的逐案转学(Case-by-Case Transfer)方式进行。

最大程度的参与和协商过程的多元化,保证大学学术自由和学术自治是这一模式的优点。缺点是自愿合作在沟通、财务、管理等方面存在困难,转学效率是三种模式中最低的一种,而且异常繁杂。如加州的109所社区学院、10个加州大学校区、23个加州州立大学校区,他们之间签署的学分互换协议多达3597个,[13]而且每年都要更新、审定,重新签署新的学分互换协议,程序较为繁琐。

三、两种学分互换模式比较

(一)两种学分互换模式的共同点

1.增强区域高等教育竞争力

不论是欧洲的学分互换模式,还是美国的全州学分互换协议,都基于建立一个统一的具有广泛兼容性的区域高等教育体系,通过学分的互换、积累功能实现高素质人力资本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提高本区域的高等教育竞争力,进而不断培养高素质的人力资本,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繁荣。欧洲学分互换模式则明确提出要提高区域高等教育的竞争力,以吸引和留住欧洲的优秀生源。

2.确立了能力输出模式和时间输入模式

欧洲的学分互换模式以工作量为基本单位,以包容性的学习成果为表现形式,对高等教育中的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需要的工作量和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描述,在常模参照的标准上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按照欧洲资格框架分别授予相关学位,是一种能力输出的学分互换模式,具有较广泛的兼容性和适应性,有利于终身学习社会的构建。

美国学分互换模式是用课堂学习时间衡量学习工作量,以学分绩点衡量学习质量的学分系统,更强调课堂上学生和教师互动中知识、技能的输入,学习成绩的评价建立在标准参照的基础上。教师享有较大的课程决定权,他们有权决定课程、项目、协士学位的等值性,形成了以时间输入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学分互换模式。时间输入模式更加关注正规的高等教育学分互换,忽视了其他形式学习经验的学分认可,不利于终身学习社会的建立。

不论是欧洲以学习成果为主的能力输出模式,还是美国以课堂学习时间为主的时间输入模式,都是具有深远影响的学分互换模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3.契约精神

欧洲学分互换模式要求学习者、接收高校和派出高校就学生学习的项目、课程的内容、学习成果、学习成绩评价、学分等方面签署协议,以契约的形式固定学习成果,并获得学习成果合法转移的法律强制力。

美国在课程等值、项目等值、学位等值方面的学分互换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形成了以法律为基础的全州学分互换模式、高校之间的自愿学分互换模式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指导模式。因此,无论是欧洲学分互换模式,还是美国学分互换模式,都显示出了协议的契约精神,明确了转出高校、学生和接收高校三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具有规范性特点。

4.政府支持

不论是欧洲学分互换模式,还是以多样性为特点的美国转学衔接协议,政府都通过立法或财政支持的方式对转学学生进行支持和鼓励。如欧洲委员会对欧洲终身学习计划的总预算达到69.7亿欧元,其中伊拉斯谟计划每年为欧洲大学生在他国学习3~12个月进行高达1.9亿欧元的资助。[14]新泽西州为协士学位平均绩点在3.0的学生提供转学奖学金,免除四年制大学的学费;加州的梦想法案(The California Dream Act)为那些没有相关文件支持的学生提供奖学金和财务援助,最高可以获得免除4年学费的奖励;印第安纳州为促进学生从社区学院转学到四年制大学,高等教育及自由选择奖励(The Higher Education and Freedom of Choice Awards)鼓励学生进入学院和大学就读。[15]

(二)两种学分互换模式的不同点

1.学分含义不同

欧洲学分互换模式是在工作量的基础上,以学习成果为最终表现形式,强调能力输出的学分互换模式。欧洲学分按照学习时间以25~30小时作为一个学分,这一过程不仅仅是学生的上课时间,而且还包括讨论课、实验课、社会实践、工作经历等多种学习经历。全日制大学生每年必须修满60个学分,获得学士学位需要180~240个学分。

美国学分由卡耐基基金会推动,按照每周上课1小时,连续学习15周作为一个学分的工作量,强调与教师的接触时间,作为高校学术评价的教学管理工具,是一种强调课堂学习的学分互换模式。为保证学习质量,后来引进了学分绩点制,衡量学生所学课程的好坏。一般来讲,学生只要满足大学要求的通识教育和主修专业共计120个学分,就可以获得学士学位。

总之,欧洲学分更强调学习的成果——各种能力;美国学分更强调在课堂上学生与教师互动学习的时间,以时间输入为基础。前者有利于促进终身学习社会的建立,后者更多关注正规的高等教育、学生学习成绩管理以及政府对教育的问责和拨款的途径。

2.特点不同

欧洲学分互换模式是基于欧盟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过程而建立的共同的欧洲高等教育区域,提高区域内的高等教育竞争力,形成欧洲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欧洲文化,迎接终身学习社会的挑战而创建的一种学分互换工具,具有统一性特点,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在欧盟内自由流动,形成一种欧洲的文化共识和身份认同,具有一定的政治性。

美国的学分互换模式更多的是因为当前美国大学生转学过程中出现的学分损失产生的经济和政治影响,联邦政府为提高学士学位毕业率的政治诉求,以及学分互换巨大的需求而形成。美国各州高等教育系统内的学分互换协议能够适应各州高等教育治理的传统、文化、法律基础的多样性,是美国教育分权制和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结合的产物,具有多样性特点。

3.运行机制不同

欧洲学分互换运行机制主要是设定欧洲学分大约为每年1500~1800个小时,按每学年60个学分设计,学分互换的关键文件包括信息包、学生申请表、学习协议、学生成绩单和文凭补充等。学习成果以常模参照为标准,按照优秀10%,良好25%,中等30%,尚可25%,及格10%的比例分配成绩。

美国学分互换模式主要以课程等值为基础,建立共同核心课程、共同课程统一编码系统、反向转学协议、协士学位转学协议等多种学分互换形式。学习成绩的评价主要建立在标准参照的基础上,同时结合学分绩点制,衡量课程和学习的质量。各州由于大学治理传统不同,采取了立法型学分互换协议、指导型学分互换协议和自愿型学分互换协议,能够很好地适应美国高等教育治理的现实。

总之,欧洲学分互换模式建立在学习成果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兼容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更有利于終身学习社会的建立。美国学分互换模式建立在时间输入的基础上,强调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时间,有助于正规学习成果的建立,较好地适应了社会和政府以及大学本身对学生的学习管理和评价,但不利于非正规学习成果的互换。因此,如果从建立终身教育制度的角度来看,以学习成果进行学分互换的欧洲模式更为可取;如果仅关注正规高等教育的学分互换,美国的学分互换模式更有优势。

参考文献:

[1]Barbara M Kehm.Quality in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The Influence of the Bologna Process [J].Change,2010,42(3):40-46.

[2]叶正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继续教育学习成果的认证及转换[M].北京: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58.

[3]杜社玲.韩国、欧洲学分银行实践及其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1:45.

[4]Amy Laitinen.Cracking the Credit Hour[J].New America Foundation and Education Sector,2012(9):7.

[5][14]Sean Junor and Alex Usher.Student Mobility & Credit Transfer:A National and Global Survey[J].The Educational Policy Institute,2008(6):13,7.

[6]Katherine Boswell.Bridges or Barriers? Public Policy and the Community College Transfer Function[J].Change,2004,36(6):22-29.

[7]Linda Barnes Tucker.Transfer and Articulation Issues Between California Community Colleges and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D].University of La Verne,2013:2-3.

[8]Runyan Lisam.Undergraduate Degree Completion:A Study of Time and Efficiency to Greece[D].The University of Missouri – Columbia,2011:9.

[9]Daniel T Bahner.Interactions Between Faculty and Latina and White Community College Transfer Students:A Mixed Methods Study[D].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2015:43.

[10]Sean Anthony Simone.Transferability of Postsecondary Credit Following Student Transfer or Coenrollment[J].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2014(8):34.

[11]Peter P Smith.You Cant Get There from Here:Five Ways to Clear Roadblocks for College Transfer Students[J].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2010,5(5):1150-1155.

[12]Timothy A Dupont.An Integrative Review of 2/4 Transfer Program[J].Journal of Service Science,2010,3(1):23-28.

[13]Duane D Short.Assessing Effectiveness and Economic Efficiency in California Community College Transfer Advising[D].The Northcentral University,2009:32.

[15]Jacob P K Gross,Matthew S Berr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e Policy Levers and Student Mobility[J].Research High Education,2016(57):1-27.

(責任编辑 陈春阳)

猜你喜欢
美国比较欧洲
欧洲之恐:欧洲可以迅速扑灭恐怖袭击,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同曲异调共流芳
中日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比较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复兴中的欧洲有轨电车
欧洲面临42年来罕见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