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域特色文明礼仪教育途径的探究

2020-08-13 06:50叶见喜
广东教育·综合 2020年7期
关键词:文明礼仪家风礼仪

叶见喜

“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是一个人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一个人生存、交往的基础。学校是青少年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阵地。文明礼仪教育只有结合校域特点和区域资源,顺应新时代发展趋势,真正让教育落地、生根,才能更好地提升文明礼仪教育实效,切实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一、构建校本课程,完善育人体系

文明礼仪校本课程的构建,应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着力,使文明礼仪课程不断向横向拓宽和纵向拓深发展,形成序列化、系列化的文明礼仪课程。

1. 制定课程目标

制定校本课程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文明礼仪教育就有了方向和依据。有了教育目标的指引,学生能更好地了解什么是文明礼仪以及学习文明礼仪的意义,通过学习文明礼仪规范知识,做到知礼、懂礼、用礼,培养良好的文明礼貌行为,提升文明素养。

2. 设置课程内容

文明礼仪教育课程内容涵盖理论知识的学习,校内、校外如何待人处事,礼仪歌、礼仪操等特色礼仪项目的编排和学习,创设、组织体验各种形式和不同内容的文明礼仪实践活动,感受文明礼仪的内涵和魅力。

3. 开展评价活动

学校应探索有效的评价方式和内容,全面、客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评价活动,进一步激励学生。制定《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评价手册》,以其为依据开展评价活动。家庭评价也是以学校制定的评价手册为依据,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反馈学生在進行文明礼仪学习后各方面的表现。

二、融合学科教学,渗透文明礼仪

文明礼仪教育要注重与学科相融合,有机融入学科教学课堂。语文、道德与法治、体育等学科有着丰富的文明礼仪育人素材,教育者应结合学科特点,遵循知识学习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运用教材知识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语文课上,应注重语文学科人文性特点,在学习过程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如学习有关祖国大好河山、优美景色时渗透爱护环境意识;学习描写动植物的文章时渗透关爱生命意识;学习人类文明的内容时教育学生懂得尊重历史和先辈的智慧,珍惜劳动成果,与爱家乡、爱祖国教育联系起来。

道德与法治课上,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遵纪守法、爱护环境、尊重他人,和睦相处;在美术、音乐学科教学中,将文明礼仪教育与美育有机结合,渗透以美载德、寓美于德的文明意识;在体育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注重集队礼仪训练。

三、丰富特色活动,拓展育人渠道

文明礼仪教育要以活动为载体,创设多元校园体验活动,丰富活动内容,拓宽育人渠道。体验活动要紧扣学生年龄特点,结合学校实际,既要有面向全体的校级主题活动,也要有学段专题活动,学校、年级活动两个层面同步进行,做到点、面教育相结合。

1. 校级主题活动

“小龙狮”好习惯行动家校活动。以“每日说好三句话”“每日做好学校三件事”“每日做好家中三件事”为行动内容,以每周为单位,教师和家长分别对学生在校和在家的文明礼仪行为进行督促、评价。

“美化家校、爱护环境、关爱生命”主题活动。每学年定期开展“花满家校 美化环境”活动,评选十佳班级,十佳阳台,培养学生爱花、养花、护花的良好生活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环境、关爱生命等文明精神品质。

“炼家训 写家书 扬家风”家风建设活动。讲文明、懂礼仪是良好家风的体现,学校把家风建设与文明礼仪教育相融合,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亲子制作家训书签,父母给孩子写家书,讲家风故事,好家风读书分享会,好家风主题班会等宣扬好家风,让学生在文明礼仪好家风浸润中成长。

升旗育人平台展示教育成果。充分利用升旗礼育人平台展示班级文明礼仪风采。各班级在升旗礼上向全校展示班名、班训、班歌,展示主题文明礼仪教育风采和成果,把升旗礼与班级文化,与文明礼仪教育结合起来。

“父母课堂”树良好形象。家长是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家长良好的文明礼仪素养是培养学生文明礼仪的重要保障。学校组织开展“家长驻校日”“家长大讲堂”“亲子活动”等父母课堂实践活动,给自己的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2. 各年级段主题活动

文明礼仪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各年段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有一定的差异,所以体验活动的主题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进行设计,因材施教。

低年级蒙学养正:唱童谣,讲故事,习礼仪。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通过唱歌谣、讲故事的方式学习文明礼仪,学生更乐于接受,更容易理解,效果会更好。学生从歌谣、故事中懂得了基本的礼节规范,从小播下文明的种子。在学唱的基础上,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组织学生与家长收集礼仪童谣、礼仪故事,与家长创编礼仪歌谣、童谣等,一起深化、提升文明礼仪素养。

中年级明礼力行:存文明礼仪,取快乐自信。文明礼仪好习惯成长存折活动要求学生人手一本“存折”,存入文明礼仪行为。存入内容分为尊师礼仪、交往礼仪、课间礼仪、课堂礼仪四个内容,每个重点内容又进行了细化,每两个月评价一个重点内容。学校是好习惯银行“总行”,各班设“支行”,班主任是“支行长”,学生都是“储户”。学生的每一次文明礼仪行为,由学生个人、小组长、教师作出评价后,量化成1至3个“文明金币”存入账户,每月结算一次,学生也可以用一定数量的“文明金币”,换取当一天班长等奖励。用激励形式进行道德教育,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孩子参与的热情和兴趣得到激发,文明礼仪好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高年级扬帆启航:礼仪打卡,文明永伴。每周设定一个文明礼仪主题,以一周一打卡的形式践行文明礼仪,鼓励学生将学校里学到的文明礼仪知识学以致用,将知识内化为行动。打卡形式分两种,第一种是周记见成长,让孩子以周记的形式回顾一周中自己在该文明礼仪主题方面所做的成长事迹和生活感受;第二种是微信打卡,让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家长观察自己孩子的行为是否符合该周的文明要求,请家长用手机拍照记录,并在朋友圈里每周打卡一次。此活动采用阶梯式记录评价,每周设定一礼仪主题,阶梯式记录,学生每达标一项,就登上一个台阶,学期末,将评选出“礼仪登顶少年”,给予奖励,旨在激励孩子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文明礼仪教育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突破口之一,具有校域特色文明礼仪教育途径的探究能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德道观念,形成良好的校风,是凸显校域特色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有力举措。

猜你喜欢
文明礼仪家风礼仪
文明礼仪润童心 养成教育伴成长
勤劳节俭传家风
提倡文明礼仪 弘扬社会公德
家风伴我成长
幽默好家风(二)
家风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
文明礼仪的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