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命奠基

2020-08-13 06:50许婉芝
广东教育·综合 2020年7期
关键词:江歌刘鑫生命

许婉芝

生命人格教育是我们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孩子人生中不可缺失的部分。如果人格扭曲了,学习再好,也不过如未夯实地基的高楼。基石不稳,如遇波折,生命之楼怎能不轰然坍塌?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综合表现为六大素养,其中之一就是“健康生活”。“健康生活”素养包括了健全人格、珍爱生命、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纵观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的培育已经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

一、评论社会热点,激浊扬清以健全人格

互联网时代,社会上略有点风吹草动都逃不过学生的眼睛,但学生的关注点有时候会有所偏颇。像“五未成年少女校园欺凌”,有些学生的关注点并未落在五少女欺凌同学被判刑上,而是出于好奇或因性格缺陷,重点关注了她们如何欺凌同学。难保某天同样的欺凌手法就被套用在其他受害者身上。在社会“新鲜事”层出不穷的今天,学校尤其要关注学生热议的事件,帮助学生剖析事件性质,纠正学生不当看法,引导学生抑恶扬善。

1. 开展每周时评

作为班主任,我经常“潜伏”在学生微信群里,“侦查”他们的思想动向,“窃取”他们关注的信息并结合该段时间社会的热点话题,有针对性地选取热点事件,在每周一的班会课上就该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

2017年11月上旬的一个周日,我发现学生群里有人发了一条链接《江歌刘鑫遇害事件始末》,学生痛骂者有,惋惜者有,然默不作声者众。我点开链接一看,立刻意识到这个是可供展开的话题。江歌为朋友刘鑫两肋插刀,刘鑫却在江歌处于生死关头时龟缩屋内。人性的善良与残忍发生冲突,围观学生一声不吭的却不在少数——究竟是不曾看到还是觉得事不关己?我迅速上网搜寻相关资料,确定将此案作为周一班会课的热议主题。

2. 引导班级舆论

对热点事件,学生的评价并不总是正面积极的。周一的班会课上,当我们谈到“江歌案”,谈到那个因保护朋友而身亡却被朋友抛弃的女孩,不少学生表示:“太可怕了,我再也不想那么善良了!”“我要学会保护自己。”对于这样的言论,我们不能否认它的正确性。但是,我想:“若谁也不愿意成为‘江歌,那么发展下去是不是就有可能成为‘刘鑫,甚至成为‘陈世峰?”于是我问学生:“大家都不想当‘江歌,那当我们遭遇危险需要求助时,谁来帮助我们?”众人沉默。

我趁势引导学生,保护自己是对的,但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要想方设法帮助别人。像江歌,接刘鑫时可以多请一两个男性朋友同行;再如怕扶摔倒老人被诬陷,也可先拍视频为证。让学生明白自我保护与善良仁爱是可以共存的。

3. 设置板报专栏

我在黑板报上开辟了一个专栏,每逢周会课热议之后,都会让学生就热点事件展开采访,对象是校长、法制校长、老师或家长,然后把采访对象中正面精辟的言论整理于专栏之上。如对于“江歌案”,有家长给出了这样的点评:“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珍宝,我们做家长的不愿意我们的儿女变成冷酷的‘刘鑫,但是我们更不舍得我们的孩子做‘江歌。我们希望可以如老师所说的,让孩子学会在这两者之间找平衡,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不失善意。”家长点评再次给了学生正确的人生指引,也给班级时评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点评热门事件“三部曲”的持续推进,消弭了恶劣事件在学生中带来的负面影响,弘扬了正面事件带来的积极风尚,达到了激浊扬清、健全人格的教育目的。

二、培养真正兴趣,充实生活促珍爱生命

2015年我带了一个班,偶然间发现一女生的手臂上有横七竖八的浅浅伤痕,我以为是不小心弄伤,问她怎么回事,她很坦然地告诉我:“我自己用刀片割的。”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翻起了惊涛骇浪,表面却装得若无其事,问她:“割的时候痛不痛?”她漫不经心地回答:“一点点痛,提醒自己我还活着。”

学生的自残,带给我关于生命教育的思索。早在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士就首次提出了生命教育概念,后台湾大学孙孝智教授总结所谓生命教育就是人生三问:“我为什么活着?我该怎么活着?我又如何能活出该活出的生命?”

上面所讲的事例并非个案,现在有些学生离开了手机和电脑,就喊无聊,就说活着没意思。周国平曾说:“孤独、寂寞和无聊是三种不同的境界,分别属于精神、感情和事务的层面。”学生们所说的无聊其实就是无事可干。可能有人会提出异议:现在的学生不提上各种兴趣班,每天光作业就一大堆,怎么可能会没事可干?但是,这些兴趣班真是学生兴趣所在?假使学生想学街舞,家长肯不肯?学生想学游戏,家长让不让?肯定被一票否决。学生想做的事不能做,不想做的事非得做,当然觉得无聊,感到空虚。

1. 开设多种兴趣课,“我的兴趣我做主”

为了转变学生心理,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学校开设了不少兴趣课,从书法到声乐、从舞蹈到猜谜、从电脑到剪纸……负责的老师——包括我在内,很多人都不够专业,专业知识也都不太高深,但这都不要紧,我们觉得要紧的是让学生入了门,学他们真正喜欢的东西,他们就能自己挖掘出更多更深的可能和未来。

我因之前到外地培训时听过某校的礼仪课,觉得颇有兴味,就大胆向学校建议開设礼仪班。我给学生示范男女生不同的站姿、坐姿、蹲姿,给学生讲文明就餐礼仪……其实我就仅有一点基础,不少知识是“现学现卖”,但不妨碍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他们纷纷效仿我的动作。还有一个学生到专门机构去学习,反过来还能指点我这个“半吊子”老师呢。

2. 搭建展示新平台,“我的风采我展现”

人都有表现自我的需求,学生学了本领,就希望有展示的空间。于是学校搭建了多彩的平台让学生展现自我: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学生一放学就迫不及待地关在舞蹈室里练舞,跑到操场上跳高……我们班也经常举行手抄报、灯谜大赛等活动,如在放学后进行的灯谜大赛,有时候把邻班的学生也吸引过来,人头攒动,可谓是里三层外三层。这些参加了兴趣班的学生课余既要做足准备,又要抽出时间来参赛,真是忙得不亦乐乎。

有了真正的兴趣,有了展示的平台,学生笑言:“我课余的时间都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业中,我觉得自己不再是读书机器,生命中除了学习不再只有分数。”我有了一点领悟:这时候的学生已经没有多余时间去迷茫“我为什么活着?我该怎样活着?”他们已经跳过“人生三问”的前两问,直达第三问:“我如何能活出我该活出的生命?”他们活得精彩、活得充实,当然会觉得青春张扬、生命可贵。

三、加强家校合力,长效教育享健康生活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苏霍姆林斯基对于家庭教育作过这样的论述。家庭,一向是教育的主场,也是学校教育的强有力辅助。学校的德育活动,若有家庭的支持,将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

1. 家长参与每周时评

我常邀部分家长到场旁观周会课开展的时评。据家长反馈,我总结了三点好处:旁观班会帮助家长即时了解学校教育动态,方便他们开展长效教育;家长倾听学生言论,直面孩子内心,有效消除代沟,顺畅交流;家长与子女就同一社会热点谈看法,令子女与他们产生情感共鸣。家长发表看法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发送微信及前文所提的学生采访。

2. 家长支持孩子发展兴趣

学校所开设兴趣班的种类、意义及学生报读名单,我都会通过微信群告知家长,也常拍下学生上兴趣课、独自训练、在校举办的各种“节”中的相片,有时候还制成视频发到家长群,让家长了解学生现状,告诉家长“不以成绩论英雄”“条条大道通罗马”。事实证明,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不少家长看到孩子的专注,看到孩子的笑容,最终还是理解并支持孩子培养兴趣,给孩子创造条件,让兴趣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3. 家长常与孩子共读

亲子共读,是近年来兴起的家庭教育的有效途徑,针对人群主要是幼童及其家长。但是,我向家长宣传,即使到了初中、高中,甚至到了大学,也应亲子共读。亲子共读不应该只是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是可以借由这样一条途径,融洽父母子女关系,沟通彼此思想观点,传递宝贵人生经验,共享亲子成长时光。

家校携手,让每个家长都成为我们教育的“同盟者”,我们的德育之路才能走得更平稳、更顺畅,也才能有更多的孩子过上健康生活。

陶行知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使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可见,“健康生活”是“核心素养”的基础,是“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奠基石。只有地基坚如磐石,生命之楼才能屹立不倒。

责任编辑 王思静 魏文琦

猜你喜欢
江歌刘鑫生命
红名单之活人墓
漂亮的外婆
刘鑫式冷漠,配得上一切指责
江歌案的不了局
当“江歌遇害案”变成“江歌刘鑫案”
刘鑫、叶满波、刘颖空间设计作品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