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史穗:董德白茶 懂得健康

2020-08-13 06:59耿国彪
绿色中国·B 2020年1期
关键词:福鼎制茶铁观音

耿国彪

“海者,闽人之田也”。自古以来,福建便与海有着不解之缘。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无数商贾携带着香料、药物和奇珍异宝来到这里,又将中国精美绝伦的丝绸、瓷器、茶叶等远销海外。

明清时期,随着沙埕港的兴起,福鼎茶叶就作为一种重要商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那时侯白毫银针被海外茶人视为奇货,往往用作“镇店之宝”。

出生于清朝咸丰辛亥年的董庆邦从小种茶为生,董氏家族生晒茶叶技术闻名四邻八乡。自福建福鼎点头柏柳村发现福鼎大白茶这个新的茶叶品类开始,点头玉瑶岗董氏家族已经走过了近160年的历史。而由董德骏经营的“董德”茶行百年前名扬东南亚,如今已成为福建董德茶业有限公司,由第五代传承人董史穗掌门。

创业维艰 缘起铁观音

福鼎作为中国白茶的核心产区,一直以来都有着“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的说法。而出生于制茶世家的董史穗,自小便在不断与茶“打交道”的环境中成长,他人生中的首次创业更是从茶开始。

1995年,年仅16岁的董史穗瞒着父母跟着村里人前往省城福州售卖茶叶。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在这偌大的城市里愣是被董史穗渐渐摸出门道,做起了茶业生意。两年的时间不仅让他尝到了甜头,更坚定决心回到家里开始潜心学习手工制作螺茶、虾针等品种,以此可以在当地卖个好价钱。2000年,逐渐有了少量积蓄的董史穗开始与姑姑合作售卖茶叶,他将当时的全部家当——一批价值5万元的茶叶赊与姑姑售卖。却不曾料到人心不古,前往浙江省的姑姑却被当地不良茶商骗个精光。这给了本来踌躇满志,准备创业的董史穗当头一击。

董史穗向来是一个不服输的人,人跌倒了自然是要站起来。日子依然要过,于是董史穗孤身一人来到北京、山东等地。他苦苦找了几个月也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2001年董史穗辗转至山西阳泉经营接手了急于脱身转行创业的姨丈的茶叶店。虽然董史穗早在16岁就开始了自己创业,但是毕竟年纪轻轻,经验不足,再加上茶店地段不佳,生意难做,逼得董史穗低价转卖开了半年的店铺。2001年的冬天 ,董史穗搭乘着旧式的绿皮火车,伴着火车的轰鸣,从山西来到了山东济南第一茶市投奔在此开店的舅舅。初来乍到的董史穗,一边在舅舅的店里帮忙,一边也在观察,他敏锐的发现:相较于自家目前主营的绿茶,铁观音的市场更加广阔,发展前景更好。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思考,他首次与家人提议转变经营策略——主营铁观音,然而传统的家人并不赞同。虽然转型做铁观音的想法没有得到家人的支持,董史穗卻有幸在此收获自己的爱情,遇到了自己的挚爱许亚真。2002年春天回家过年的董史穗大意丢了行李,身无分文的他甚至买不起新年新衣。屋漏偏逢连夜雨,董史穗接到女友电话得知在福州被人抢了包,他只得把身上仅有的一条金项链拿到当铺当了两千多元,才把女友从福州接回来。

2003年元宵节,董史穗再次向家人提议转型主营铁观音仍然遭到了家人的反对。董史穗无奈只能打着结婚需要“老婆本”的名义向家里人死缠烂打要来了七万元当做创业资金。凭着去年到济南对茶叶市场的了解,以及自己敏锐的商业嗅觉,当时年轻气盛的董史穗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决定:闯荡山东售卖铁观音茶叶。

第一家属于董史穗自己的店铺终于开张了。在济南张庄路茶叶批发市场,董史穗带着女友挑选了一处位置相对较好的店铺,进行简单的装修之后便卖起了安溪铁观音茶叶。万事开头难,初时由于缺少本钱,董史穗无法囤货,只得少量进货,快速出货回笼资金再投入进货如此循环。最终董史穗凭借着勤劳的汗水加上“以质为本,诚信待客”的经营理念在市场里建立起良好的口碑。客户们的口口相传让董史穗的生意得以迅速发展——从一斤一斤的出售,再到数十斤、上百斤,到后来成为了市场内首个不是安溪人却把生意做到最大的铁观音茶商。于齐鲁大地,董史穗彰显身手,终于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04年6月,董史穗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客户自己前往铁观音产地安溪县采购茶叶了。敏锐的嗅觉让董史穗产生了危机,同时也让他发现了商机——必须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生产基地。董史穗将济南的店铺交代给家人打理,而自己带着女友来到了铁观音的原产地——安溪,开始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二次创业。办厂、开店、经营,董史穗一步一个脚印开启了自己铁观音“千担王”的传奇之旅。

两年时间的努力和拼搏,董史穗不仅在中国茶都有了自己的店面,并由金茗春茶行改名为安溪县董德茶业有限公司,这也给他后来生意的发展壮大起到了如虎添翼的作用。

2006年,董史穗与女友结束爱情长跑,步入婚姻的殿堂。董史穗与他的爱人不仅在感情上琴瑟和弦,在生意场上更是亲蜜无间的伙伴。两人相识并共同经营茶叶生意多年,凭借着人缘地缘关系,董史穗在安溪的生意越做越大,最多时承包了13个茶厂。

“薄利多销、诚信经营”是董史穗赢得市场和客户的密码,家族制茶技艺的传承和个人与生俱来的人格魅力是他的制胜法宝。这个来自农村的青年在创业成长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艰难地跋涉着。功夫不负有心人。2008年10月,董史穗被安溪县茶业协会和茶都管委会评为当年销售“千担王”,而实际上,董史穗年销售茶叶已达数千担之多。

白茶界的“富士康”

自电商兴起以来,传统实体行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董德茶业也在其中。一直以来,董德茶业始终坚持传统的线下实体店销售模式,在这场由电商刮起的风暴中,董史穗知道必须走出一条属于董德自己的路。作为一个70后,董史穗并不具备娴熟的互联网营销技巧,对于新兴的电商认识也十分有限。但他始终知道自己最专业的事就是茶园管理、生产加工管理。此时恰逢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网+”行动计划,董史穗从中得到了启发——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既然并不擅长做互联网营销那就把这件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而董德就做好自己专业的事——生产与加工。

郭台铭是董史穗十分钦佩的一名企业家,而富士康的成功崛起与他的管理智慧息息相关。他对产品、质量、技术、管理、客户等基本面的坚持,是富士康越做越强、越做越大的原因所在。董史穗从这样的“富士康模式”中看到了富士康成功的奥秘,而这,也正是董史穗多年以来所坚持做的事。

董史穗根据自己多年的从业经验,兼之从富士康模式中得到灵感,提出了“高端品质定制”服务理念,董德茶业正式开始转型——打造福鼎白茶界的“富士康”。凭借着这几年来董德积攒的市场口碑,其高标准的产品质量很快就打动了合作企业,福建中石油、福建省博物院,由演员张光北代言的茶王赞品牌、由演员吴刚代言的白大师品牌等悉数成为董德茶业的战略合作伙伴,由董德茶业负责为其产品生产加工,把控产品质量。

董德茶业的定制服务包括茶叶定制、茶礼定制、私藏茶定制、生产加工服务等。定制服务一经推出,订单纷沓而至,而董德茶业更是实现了只专注于福鼎白茶的生产加工和产品质量把关,同合作伙伴真正实现“1+1>2”的经济效益。“富士康模式”为董德茶业带来新的机遇同时,董史穗始终不忘初心,他最专业的就是制好茶、做好茶,生产过程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争取把每个细节都做到极致。

致富不忘家乡情

乐善好施、乐心公益,这是董史穗的慈善情怀,也是董德茶业有限公司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核所在。作为福建省级龙头企业董德茶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不忘回报社会,为无数贫困对象送去温暖和希望,践行社会公益,建设美好社会。

自董史穗回乡以来一直坚持做慈善做公益,从帮助身边的人开始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逐渐影响和深化企业的公益理念。不仅自己身体力行地热衷于公益事业,还鼓励企业员工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在董史穗的组织与带领下,董德茶业的志愿小队每年都会慰问孤寡老人为他们送去温暖送上祝福;设立公益基金,专款专用,用于帮扶当地孤寡老人与困难学生。

近年来福鼎白茶成为福鼎市的全民产业,也成为了福鼎市精准扶贫的关键性产业。除了醉心于社会公共事务,董史穗的董德茶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联同周边村镇共同探索“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扶贫模式,做到对茶农生产的全部茶鲜叶实行订单、保价收购,茶农们没有茶叶卖难的顾虑,有效解决了村民就业问题,带动农民增收。

董史穗深知能够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也是作为省级龙头企业该有的企业担当与责任。随着企业不断发展,董史穗将带领企业不断探索村企合作扶贫模式,共同构建全面合作的产业发展平台,实现合作共赢。

现如今,董德茶厂的生产线上都是当地村民,在春茶季多至近200名员工在公司内务工。只要有村民来求职,公司都会根据村民的劳动技能和相关情况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随着福鼎白茶热度持续上涨,白茶市场行情持续走高,董德茶业也借势扩大市场占比,茶叶畅销全国。春茶季时,茶厂周边村民收入少则一两万、多则十多万,十分可观。

董史穗带领的董德茶业实实在在把茶产业的发展与扶贫工作结合起来,把“保茶农利益,促茶农增收”当做重要工作,一直以来,公司不轻易改变供应链,不对茶农压价,不向茶农打白条,茶农销售稳定,收入也随着量价同升而逐年增加。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多元化的经营模式促增收,董德茶业结合当地扶贫政策,为“兴茶惠民”探索出一条新道路,实现造福家乡的美好愿景。

茶利万家 德和天下

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自唐以来茶圣陆羽著《茶经》广为流传,饮茶风尚蔚然成风,上至王孙贵族,风流才子,下至黎民百姓,无不饮茶。而白茶的存在早有记载,《茶经》中引用隋代的《永嘉图经》:“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据陈椽、张天福等茶业专家考证,白茶山就是福鼎境内的太姥山。

“茶叶,如果没有文化,就是一片树叶。”福鼎市独一无二的生态环境成就福鼎白茶,而自古传承下来的制茶技艺又成就了如今白茶风靡全国的局面。在这个过程当中,福鼎白茶被赋予了独特的文化内涵。

福鼎白茶载于隋唐,兴于明清,盛于当世。作为中国六大茶类中唯一采用传统日晒工艺,不炒不揉、阳光萎凋、自然干燥制作而成的茶类,不仅最大程度上保留住茶叶原有的形态美,更未破坏茶叶内质,使白茶风味更近自然。明代田艺蘅《煮泉小品》中就有记载:“茶者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近自然,且断火气耳。况作人手器不洁,火候失宜,皆能损其香色也。生晒茶沦于瓯中,则旗枪舒畅,清翠鲜明,尤为可爱。”福鼎白茶的制作工艺看似简单,仅有萎凋和干燥,但其工艺的关键就在于制作过程中对于阳光和时间火候的把控。董史穗传承董氏家族160余年传统制茶技艺,遵循古法,推崇自然。于技艺之上追求极致,于品质之中尽善尽美。他始终认为天道酬勤,只有全身心投入制茶事业当中,深入挖掘茶的生物习性,配合对茶的生长环境的了解,才能够真正掌握白茶制作中的精髓,才能够制出一道好茶。

董史穗不忘祖训,制茶先做人。他坚信只有真正做到“茶利万家,德和天下”才算对得起生意伙伴对他的信任。“以德入茶”是董史穗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更是他坚持在做的事情。他说,只有把好茶叶源头的“质量关”,保证产品的品质,才敢谈文化,道传承。

封面人物小档案:

董史穗,福建省董德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担任福鼎市茶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点头镇茶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秉承“董德白茶,懂得健康”的制茶初心,努力做到以茶富民,以茶兴民,致力于推进福鼎白茶标准化建设发展,为助力福鼎白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福建省董德茶业有限公司不断创新,国内首创新概念白茶体验馆,实现全方位“深度体验,自助冲泡”。自成立以来,董德茶业凭借着“茶利万家,德和天下”的企业理念,先后被认定为“福鼎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宁德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质量,守信誉企业”、“爱心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企业”、“质量创新表现突出企业”、“乡村振兴贡献企业”,并获得“福鼎市白茶年度月评总决赛白毫银针金奖”、“第九届国际鼎承茶王赛白毫银针特别金奖”等多项奖励。董史穗家传的制茶技艺“玉瑶岗董家白茶传统制作技巧”于2019年被列入福鼎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猜你喜欢
福鼎制茶铁观音
中国传统制茶
陕西安康:小农制茶产业化 脱贫致富路渐宽
有一种好茶叫“铁观音 秋茶”
陕西安康:小农制茶产业化 脱贫致富路渐宽
木栅铁观音 百年闽台缘
福鼎茗洋村:红是我们的底色
PLC自动化技术在制茶中的应用
访铁观音博物馆
永顺園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
永顺园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