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贵州省三都县畜牧业发展的建议

2020-08-13 07:29周如军王世美
科学种养 2020年8期
关键词:三都县畜产品龙头企业

周如军 王世美

改革开放以来,三都县上下紧紧围绕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以生态畜牧业发展为抓手,大力推广科学养殖技术,在畜禽良种、科学饲养、疫病防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三都县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加大,畜牧业迅猛发展,但养殖规模化、产业化和效益方面还相对滞后,与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为加快三都县畜牧业发展,我们对三都县畜牧业优势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仅供参考。

一、畜牧业发展优势

1. 自然生态环境优美

三都县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工矿企业少,环境无污染,发展畜产业条件优越,是发展生态、产生绿色畜产品的绝佳之地。

2. 群众养猪基础良好

畜禽养殖是三都县广大农户的传统养殖项目,过去农村家家户户都养殖畜禽,农户对养殖的基本技术已掌握,有的还具有丰富的养殖实践经验,这为发展畜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3. 产业体系初步成型

经过多年的发展,一是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基本形成,建成了香猪原种场、三元仔猪繁育场、努比亚种羊场、生态鸽种场、柳源鸡扩繁场等畜禽繁育场9个。二是标准化生产初具规模,目前建成标准化生猪育肥场54个、标准化养羊场6个、标准化蛋鸡场2个、标准化养牛场3个,家庭农场242个。三是动物防疫体系较为健全,县、镇、村三级防疫体系覆盖全县。四是畜产品加工厂正在兴建。五是“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在不断扩大,畜牧产业化已具雏形。

4. 组织体系不断健全

为加快三都县畜牧产业发展,一是充分利用脱贫攻坚网格化管理体系,形成“三级书记”抓产业工作机制,实行战区属地负总责,网格管理到农户,层层明确目标任务,逐级压实工作责任,将畜牧产业发展工作落实到村、到人、到养殖场。二是充分利用县领导领衔产业革命工作机制,分别成立了由县领导领衔的三都县生猪产业、生态家禽产业、“水家桑羊”产业、生态牛产业专班,统筹推进畜牧产业发展。三是严格落实县领导包镇、镇(部门)领导包村、村领导包片,网格员包养殖场的工作体系,对生猪复养、生态禽发展等重点工作进行挂牌督战,定期调度,切实解决畜牧产业项目无人抓、抓不实等问题。

二、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科学饲养水平不高

一是饲养管理粗放。农村沿用传统习惯饲养畜禽的现象仍很普遍,没有按照科学养殖的要求来修建圈舍、配制饲料,养殖科技含量低。二是不重视品种选育。没有按照选优去劣的要求留种,导致畜禽个体越来越小,特别是养牛业,影响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三是防疫意识不强。对“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动物疫病防治方针认识不足,“轻防重治”的思想依然存在,对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接种、消毒灭源、无害化处理认识不到位,操作不规范,疫病传播存在风险隐患。

2. 生产经营产业化水平低

对龙头企业、养殖专业合作社等主体培育力度不够,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低。近几年来,三都县虽引进了一些养殖企业,发展了一批合作社,但散、小、弱的问题比较突出,尤其缺少加工、流通一体化综合实力强的龙头企业。畜禽养殖仍以千家万户散养方式为主体,规模化水平低,不能有效形成“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畜产品市场竞争乏力,产销衔接不畅,直接影响养殖户的效益,制约了畜牧业的快速稳步发展。

3. 品牌意识不强

三都县的特色畜牧业资源丰富,有巫不香猪、尧吕黑猪、柳源香鸡等地方特色品种,产品质量优,有些还注册了商标。其中,巫不香猪是三都县地方品种,被贵州省政府评为“贵州省十大特色优质畜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定证书”“有机转换认证证书”等。由于品牌意识不强,畜产品精深加工滞后,绝大部分畜产品是以原材料出售,资源优势、品牌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

4. 发展畜禽规模养殖选址难

目前,县内规模化养殖场选址已成为制约三都县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由于用地难、用地成本高、手续办理烦琐,导致龙头企业引进难,进驻企业发展扩大生产难,从而制约了企业、产业的发展。

5. 糞污治理滞后

据调查了解,目前县内所有规模养殖场基本上没有落实粪污消纳土地,种养脱节,没有对粪污进行有效利用,影响了畜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对策建议

1. 加大科技人才培训力度

群众是产业发展主体,只有提高广大群众的科技素质,才能提高养殖的科技含量,推动畜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迈进。因此,必须加大农村科技人才培训力度,加强与贵州大学、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以县职业技术学校、县规模化养殖企业为载体,建立产、学、研基地,通过举办专题培训讲座或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培养一批养殖能手,为畜牧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2. 加大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培育

农业产业涉及生产、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能否实现产业化,产业能否做大做强,关键在龙头企业。要打破过去就生产抓生产,就基地抓基地的单一做法,从生产、加工、销售通盘考虑,要以加强龙头企业建设为重点,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实践证明,近几年来,三都县养猪、养羊产业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下一步要加大对现有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帮助企业发展壮大,要引进实力强的龙头企业,全力推进龙头企业发展,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的产业化模式,健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提升畜牧产业化发展组织水平,推动三都县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3. 强化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品种是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目前三都县虽然建立了瘦肉型三元仔猪繁育场、种羊场、香猪原种场、生态鸽养殖场、柳源鸡扩繁场等,但这些畜禽良种场有的规模小,有的繁育生产管理不规范,其供种能力和质量有待提高。下一步要加强与畜牧兽医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强品种培育和开发利用的研究,提升育种技术和供种质量,为发展畜牧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4. 抓好畜牧业基地建设

三都县畜牧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低,不利于动物疫病防治和“公司+合作社+农户”产业化生产合作模式的管理及服务。要实现三都县畜牧产业在数量、质量和效益上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在养殖规模、转变生产方式上取得突破。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建立标准化、科技含量高的规模养殖场、家庭农场来推动产业发展。

5.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①加强质量监管

加大畜产品生产、流通、屠宰等重点环节监督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查处生产、销售、使用假劣兽药、饲料及添加剂等违法行为,确保产品质量。

②抓好品牌申报

积极支持和引导畜牧养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生产经营主体开展品牌申报,尽快打造一批优势明显、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畜产品品牌。

③加强产品宣传和市场开拓

通过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制作广告牌等形式广泛宣传产品品牌,同时,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产品品牌推介力度,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国内农产品展销和推介等活动,不断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增强山区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后劲。

6. 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进一步完善县、镇、村三级动物疫病防治服务体系,确保人员在岗开展好服务工作。加强畜产品安全生产监管,加快县级畜产品检测中心建设,把好入市畜产品质量关,提高产品质量信誉度。健全信息网络系统和管理体系,为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提供双向服务,促进产品销售。

7. 加强粪污资源化利用

发展畜牧产业与环境保护,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促进。畜禽粪污利用得好,就可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反之,就对环境保护造成污染。三都县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粪污治理对发展畜牧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必須高度重视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当前畜禽粪污治理主要采取干湿分离,固体堆积发酵还田利用,液体通过沼气池、化粪池处理排放,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较低。其主要原因是粪污处理工艺落后,不便于运输和使用。为提高粪污资源化利用,一是建设有机肥加工厂,对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进行加工处理和包装,生产有机肥用于种植业,走种养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二是给予政策支持,对使用有机肥的企业和农户,由县财政给予资金补助,鼓励种植企业和农户积极使用有机肥,推动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第一作者简介:周如军,高级畜牧师,长期从事畜牧兽医工作,先后获贵州省第四届科技兴农人才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贵州省农业丰收二等奖、贵州亚农科技扶贫贡献奖。联系地址: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 邮编:558100。

猜你喜欢
三都县畜产品龙头企业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三都县举办“阳光校园·我们是好伙伴”演讲比赛
三都县山地高效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2016年湖南省新认定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名单
2016年10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
三都县举办纪念毛泽东诞辰123周年文艺晚会
少数民族村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路径选择——以贵州省三都县都江镇怎雷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