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策略探析

2020-08-13 07:29朱姮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实用性文本情境

朱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这一学习任务群有如下描述:“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炼本任务群的关键词,我们不难发现,这一任务群是最贴近“生活”,最能展现语文的“工具性”特征的。现行的各版本的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也是将实用性的文章列为必修的专题。比如苏教版高中教材,从必修一到必修五,安排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任务分别有朗诵、演讲、讨论、辩论、访谈,等等。在苏教版高中教材“必修四”中设置了“在演讲厅”这一板块教学,并且《我有一个梦想》《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也属于演讲类文本。可见,教材编写者对“演讲类文本”的重视。而我也认为演讲是最贴近学生、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最实用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文本。因此,我以演讲类文本为例,探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策略,以期更好地发挥其实用价值。

一、创建“语文味”的实践活动

浙江师范大学蔡伟教授说:“语文的本体就是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语文教育必须走在‘语文的路上,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演讲是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手势等进行的;在阅读或倾听演讲类文本过程中又有对文意的体会(品语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活动”只是一种形式,获得“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语文活动的目的。因此,在实用性的文本教学过程中,老师应从“语文”出发,坚持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创建有“语文味”的实践活動。嘉兴一中的薛慧老师在《我有一个梦想》的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出示课文第三段)说一说第三段的成功之处。

生:运用了比喻、对比,更形象,更直观、生动。

师:(删除“100年后的今天”语句)对比原文朗读,有怎样的感受?

生1:现象还没有改变。

生2:更显黑人的凄惨。

师:(删除“备受”“仍然”等词)对比原文朗读,有怎样的感受?

生1:感受更强烈,感同身受。

生2:调动起了情绪,情感更深。

师:演讲稿除了有直观感,还有力量感,什么词能呈现力量。

根据所学,请学生修改周一国旗下演讲的演讲稿《保护环境,珍惜地球》。

请同学上台演讲你的修改稿,力求更直观打动听众,有力度震撼听众。

从以上的教学片段中,我们不难发现,薛老师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始终围绕着语言文字训练,从让学生通过比较体悟演讲词的特点,到根据所学修改演讲稿,再到上台演讲修改稿,始终都是让学生在品味语言。由品文本语言到学文本语言,到运用语言,自始至终她都没有抛开“语言建构与运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有这样的阐述:“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与审美品质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早在1963年发表的《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一文中就指出:“撇开语言文字训练进行语文教学,这是一种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从活动的内容来看,如果撇开了语言文字训练,就不能成为语文课。我们在设计活动时,要坚持为“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中心任务服务的目标,既把握好活动的吸引力,也要让活动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

二、创设“学生化”的任务情境

“实用性文本”因其本身的文本特点,更适合给学生创设任务活动。在创设任务活动时,我们往往会更注重创设真实的体验情境,却忽视“学生化”的任务情境。所谓“学生化”的任务情境,就是指以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为基础,贴近学生,符合学生个性爱好的任务情境。而只有这样的任务情境,才更能说是真实的。活动任务成功的关键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够有效地吸收和运用。

教师在设计“活动任务”之前要研究学生的知识起点、能力水平,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要走进学生的生活,了解这段时间的生活状况,以求更贴近学生,让学生在完成活动任务时更“真实”。例如演讲类文本就应该贴合学生实际参与过的事或将要参与的活动,海盐元济高级中学的俞老师在《在演讲厅》的教学中,设计如下活动环节:同学们前几天刚刚参加过高一30公里远足,途中同学们都已经筋疲力尽,士气低下。请你以“我们即将胜利”为开头写一小段演讲词,激励大家的士气。这个活动不但考虑到了真实情境,是学生刚刚参加过的活动,还贴近了学生生活,路途过半,学生精疲力尽,让学生有话可说,学生完成的效果特别好。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有的时候,了解学情比绞尽脑汁想“活动”更重要。教师应依据学情组织学生参与活动体验,而不是随意组合。活动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激活学生沉睡的经验,而非“逼上梁山”,强行参与。

三、整合“全员化”的活动资源

特级教师、浙江省语文教研员黄华伟指出:“‘学习任务讲求‘全员参与,每个学生都有活干,不会有‘旁观者,做好做坏是另一回事,但大家都动手去做了,都开始去思考了。” 整合“全员化”的活动资源,要求教者注重全员参与,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可做。

由于个性、兴趣等的不同,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度会有所不同,学生有的喜欢表演,有的喜欢点评,有的喜欢写,有的喜欢说。例如,嘉兴市语文名师曹爱琴老师设计的一堂整合《不自由,毋宁死》和《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比赛课,整节课的演讲活动由学生全程安排,自主策划,主持人、评委、计分员都由学生担任,演讲朗诵的内容也由学生自选,教师没有介入。在任务开展过程中,教师始终坐在后面,以观摩者的身份验收之前的教学效果,学生成了真正的主角,每个学生都有任务,他们的参与热情很高,体验也很深刻。从学生的课后感言来看,他们对演讲的兴趣明显增强了。演讲比赛这一活动任务,突破了单篇的藩篱,让学生在自主的语文实践中学会了学习,提高了语文核心素养。

当然,这个案例中最大的特色是学生在老师指导后,自行设定的“评分规则表”,在设计“评分规则表”这一任务中,全体学生一起交流,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整合,完成了核心任务,达成了总体的核心素养的目标,提高了自己的能力。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全员参与”了,每个人都能动起来,在这一任务中真正做到了“全员化”。

四、组织“有指导”的学习活动

演讲类文本相比其他文本更适合开展活动任务,教者也更喜欢在文本教学中让学生活动,体现生本思想,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但这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退到一边,让学生自己随意活动。课堂上教师要激励学生、鼓励学生,组织好活动过程,必要时还要给学生以应有的指导。比方说,上文提到的演讲比赛课虽没有老师参与,但在比赛前教师做了充足的指导:教学《我有一个梦想》《不自由,毋宁死》两篇课文,通过文本研习,明确“演讲稿”的基本特征,明确“演讲”的基本要素。可以说这些教学准备工作,促进了学生演讲比赛的成功举行。

杜威在《思維与教学》一书中写道:“教师在旧式教学里是独裁之王,在新式教学里是无用之物。但在事实上,他应该是一个社会集团(儿童与青年的学问的集团)的领导者。他的领导,不以地位,而以他的渊博知识和成熟的经验。若说儿童享有自由以后,教师便应逊位而退处无权,那是愚笨的话。”因此,教者在学生开展学习活动过程中,要有恰当指导,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例如,我就《奥林匹克精神》一文设计的演讲活动任务有如下指导:

1.看注解。在过去的5年内,世界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世界经历了一场劫难,人们在经历了这场劫难后聚会到洛桑庆祝奥林匹克运动恢复25周年,当时大家该是怎样一种心情?想象一下,当时瑞士洛桑的会场中该是怎样一番情景?

2.出示关于顾拜旦资料。体会这样一个为奥林匹克运动奉献一生的人,在当时的情景下阐述自己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该是怎样一种情感?

3.结合自己的体验,小组成员切磋交流,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尝试演讲。

〔出示注意点:讲(主):语气、语调、语速、重音、停顿…… 演(辅):手势、表情、视线、身姿…… 〕

4.学生分小组进行演练,推选同学上台展示。

情境创设词:1919年,瑞士的洛桑金色演讲厅内,正在举行庆祝奥林匹克运动恢复25周年的纪念大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奥运创始人顾拜旦走上了演讲台,开始了他最为经典的一次演说。

5.演讲后围绕讲和演两方面。组织评点(自评、他评)。

整个演讲体验活动,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并没有撒手不管,在演讲前注重了情感的创设,从会场情境到演讲者心情,都提供资料对学生进行引导;在体验演讲时,也出示了前面所学的演讲方法,为学生提供指导,使活动任务目的明确;在演讲后,也注重学生学习任务的指向性,要求学生从讲和演两个方面进行自评和他评。

演讲类文本的活动任务,其实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要有渊博而熟练的语文专业知识和技巧,还要随时把控学生活动,要注意学生的语言表达、体态表现等等,以便判断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水平。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熟练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生活化的知识和技巧,这样才能有效、适时地在活动中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导。可以说,演讲类文本的教学更体现了“大语文”“语文生活化”的特点。教师必须充分备课,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往往不再受课文的拘束,教师在教课前要认真考虑学生有什么旧经验可以利用,如何使新旧教材联系起来等等。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应着力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可见,语文课担负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任,创设主动、生动、互动的语文学习局面,切实作一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工作,“注重语文应用、审美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有个性的发展”,这应当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执着追求。事实上,演讲类文本教学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学平台,当我们与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时,往往就是语文课收获的开始。

[作者通联:浙江嘉兴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实用性文本情境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