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孝”文化在助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作用

2020-08-13 07:19王锦霞
卷宗 2020年14期
关键词:孝道层次和谐

王锦霞

摘 要:孝道,为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财富和传统美德,在璀璨的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也是东西方文明的一个明显区别。西方人子女到了十八岁便独立,老和子两代义务割裂,亲情淡薄,随之便衍生出一系列的社会和制度问题。我们的民族是一个最重孝的民族,老子两代人立起的这个孝字,上下一体,两代连心,正是因为“孝”文化的一脉相传,同根同源的族群情感的纽带,才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割裂,老子两代的亲情才会绵延不绝,我们的文化才会传承不断,我们的民族才会生生不息。

关键词:孝道;文化;层次;和谐

1 小孝孝用于亲,家为国之本

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一个族群的传承绵延,靠的是亲情维系。孝亲赡养老,是孝道的第一层次,是成就中孝和大孝的基础。有联语:“祖宗功德深似海,父母恩情重如山”。正是这样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得孝道和感恩成为国人永不磨灭的心灵印记。

小孝以家为基点,目标是养身治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和谐有赖于家庭和谐。子女孝养父母,天经地义。孝敬父母,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满足父母的吃喝需要,不令其有所缺乏。再进一步,就是能与父母同体同心,想父母所想,爱父母所爱,敬父母所敬,遵从父母命令,顺应父母意愿行事,使亲人心里安宁快乐,让父母心生欢喜。孔子曾经明确教导学生,孝是德之根,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予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

南怀瑾大师在《论语别裁》中,讲述了金圣叹给儿子的一封信,大意是咱们是撞来的,所以彼此之间没有交情可谈。 自古圣贤把道传,孝道成为百善先。祖先论孝,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典册,对我们今天行孝道,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副二十四孝图,谱写了一首首感天动地、荡气回肠的孝歌。一部《孝经》经典,成为国人行孝的行为规范;一首《父母恩重难报经》,唤起多少赤子的孝心情怀;一曲《劝孝歌》,唱遍了华夏大地,令那些不孝之子们幡然醒悟。

水滴石穿,榜样的力量无穷。农村有句俗语:房檐滴水窝窝照。《劝孝歌》云:孝字正心心能正,孝字修身身能端。孝字齐家家能好,孝字治国国能安。天下儿孙尽学孝,一孝就是太平年。孝道文化复兴之日,必是家庭社会和谐之时。

2 中孝孝集体,集体是安命之本

中孝的目标是成就事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中孝以小孝为基础。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听话,在家听父母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在单位听领导的话,在社会上听国家的话。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在报效国家的同时,事业有成,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心的体现,是孝的高级目标。

一个孝子,在事业上必然会有成就。汉代选拔官吏,“孝廉”是首先要考察的科目之一,以至到了明、清两代,成为对举人的称呼。

康熙年间的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邓钟岳有则批文曰:鹁鸽呼雏,乌鸦反哺,仁也;鹿得草而鸣其群,蜂见花而聚其众,义也;羊羔跪乳,马不欺母,礼也;蜘蛛罗网以为食,蝼蚁塞穴以避水,智也;鸡非晓而不鸣,燕非舍而不至,信也。禽兽尚有五常,人为万物之灵,岂无一得乎! 孝道是我们民族的独有优势,也是我们自古就长期领先西方的法宝之一。中西有不同的文化语境,行为方式自然不同,虽然不能简单地以对错而论,但二者是可以比较的。一个人生存于世,需要物质和精神支撑,大多要依附于某一集体单位或集体组织,集体主义亦因此而生。有了集体,个人才有收入来源,精神上才有归属感,并进而生出荣誉感。

孝集体,是人生的应有之义。集体,是由个体组成的一种组织形式团体,分社会性质团体和国家机构性质的团体,拥有共同价值、共同活动目的、共同的任务。每一个个体,都是依托集体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并获得自己生存的经济和精神来源。

就所有制的角度而论,私营企业为私人所有,集体性质的团体的各种收益归集体收有,故集体更多的是指公属性的集体。中孝的道,就是行在为公的道上。天下为公,是中华民族永恒的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所在。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一个显著差别,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西方人重利轻义,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体系的核心是追求利己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主张个人从属于社会,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团、民族和国家利益的一种思想理论,是一种精神,最高标准是一切言论和行动符合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

履行中孝,首先要求每一个集体成员,要有强烈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在一个集体里,个体的一切言论和行动都必须以这个社会的集体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集体离开了个体,或者个体离开了集体,都将不复存在。其次是要坚持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自觉地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在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的新形势下,集体的一些改革举措,不可避免地会触动个人利益,撬动个人的奶酪。只有把集体利益始终置于个人利益之上,才能保证集体利益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才能使得集体的后厨,不断满足个体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个体和集体都能保持良性的发展势头。再次,就是要坚决反对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倾向,要兼顾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在保证社会集体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保证和满足成员的个人利益。当三者之间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要自觉地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为保护国家和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

3 大孝养志忠于国,国是立身之本

两千年的帝制社会,“以孝治天下”成为治国纲领。早在西周王朝,就进行尊老敬贤的教化,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要恪守君臣、父子、长幼之道:在家孝顺父母,至亲至爱;在社会上尊老敬老,选贤举能;在国家则忠于君王,报效朝廷。秦代以后,官修正史上都立有《孝义传》,就是表彰孝子,让他们青史留名。汉王朝提倡“以孝治天下”,孝开始走上政治舞台。

孝道的构成是一种等边三角形的金字塔结构。家为基点,靠集体立命,靠国家安身。从家为起始点,顺时针运转,成为一个和谐稳定的金三角。社会主义是举国一盘棋,神州是一家。正是我们有了这样的社会制度,才能每每在发生重大灾难时,才能做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真正做到全民族的团结。这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无法做到的,把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新形势下,各人大孝报国的岗位不同,但其基本要求是一致的。

首先是要有爱国情怀,报国之志。国是我们的立身之地,不需要更多的大道理,国家是我们的生身父母,在发展前进过程中,会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可能满足不了我们一时的需求,但自古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爱国是我们做人的良心,人不能一边享受国家的供养福利,一边骂爹骂娘。其次,是要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爱岗是敬业的基石,敬业就是要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全心全意,善始善终,这是职业道德的要求,是爱岗的升华。人人都能爱岗敬业,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是百业兴旺的繁荣景象。再次是要有报国之行,无私奉献。报国是大孝,自古忠孝难两全,古时岳母刺字,岳飞精忠报国,为千古咏唱的典范。“忠于国”要求一个人有更大的格局,更高尚的思想境界。当今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牛将逐步退出耕作,但我们一直提倡的“老黄牛”精神。

参考文献

[1]陈登原.国史旧闻:第1卷[M].北京:中華书局,2000:29.

[2]骆郁廷.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战略[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05).

猜你喜欢
孝道层次和谐
数学作业多元评价促学生发展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尽孝而亲不待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绝对“孝道”有悖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