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音乐专场及微视频激励对脑卒中后康复的影响

2020-08-13 07:15林献青何玉珍古晓琳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20期
关键词:运动功能微视频脑卒中

林献青 何玉珍 古晓琳

【摘要】 目的 探讨病房音乐专场及微视频激励对脑卒中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60例脑卒中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宣教和一般康复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病房音乐专场及微视频激励治疗。对比两组简式Fugl-Meye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巴塞尔指数(BI)评分;焦虑自评量(SAS)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FMA、BI评分分别为(97.51±2.16)、(71.15±2.03)分均高于对照组的(91.23±2.54)、(62.23±2.11)分, 差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期实施病房音乐专场及微视频激励可以提高患者的运动和生活能力, 改善情绪状况。

【关键词】 病房音乐专场;微视频;脑卒中;运动功能;情绪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0.079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 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1]。脑卒中患者极易出现悲观、焦虑、恐惧和抑郁等负性情绪, 而负性情绪的发生会在极大程度上加重病情, 形成恶性循环, 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音乐疗法和微视频激励是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音乐疗法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改善大脑机能, 整合其心理、生理情绪的变化 [3]。基于此, 本次研究特选取60例脑卒中患者, 分析音乐疗法和微视频激励在其预后康复中的效果和价值, 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6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 患者均行头部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观察组男18例, 女12例;年龄51~74岁, 平均年龄(63.47±4.16)岁;发病类型:脑梗死21例, 脑出血9例;文化程度:小学7例, 初中17例, 高中6例。对照组男17例, 女13例;年龄50~75岁, 平均年龄(63.51±4.51)岁;发病类型:脑梗死20例, 脑出血10例;文化程度:小学8例, 初中16例, 高中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 2. 1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4]中关于脑卒中的相关诊断标准;②脑卒中恢复期(包括脑梗死、脑出血患者, 一般发病3周以上);③意识清楚, 生命体征平稳;④患者知情同意;⑤入院时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50分。

1. 2. 2 排除标准 ①严重心、肺、肝、肾功能损害;②言语及意识障碍;③临床资料不全面或患者从医性差;④ 智力或听力缺陷;⑤拒绝参与者。

1. 3 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口头宣教并辅以一般康复治疗, 即:①定时调整患者的肢体摆放, 包括翻身、转体等, 防止压疮的发生;②床上移动训练;③关节活动训练;④坐立以及坐位平衡训练;⑤待患者恢复好转后, 由技师指导患者步行训练, 顺序依照减重步行训练→平衡杠内步行训练→助行器步行训练→独立步行训练进行;⑥作业训练, 内容包括滚筒、木钉板、简单工具操作等, 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家属协助患者训练;⑦日常生活训练包括用餐、穿脱衣服、个人卫生及关门窗、扫地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实施病房音乐专场及微视频激励, 具体方法如下。

1. 3. 1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选取本院临床经验丰富且责任心强的医护人员成立课题小组。包括主任(主任医师)1名、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1名、副护士长(副主任护师)1名、护士3名(主管护师2名、护士1名)、技师1名、主管医师(不固定)、责任护士(不固定), 明确各职责主要分工, 且各司其职。

1. 3. 2 音乐及微视频激励 音乐会前, 将开放式和集体参与的音乐会专场作为音乐治疗的主要形式, 邀请高校音乐系学生进行音乐与演奏, 音乐方式以独唱、合唱、钢琴、手风琴、吉他等为主, 在音乐会开始前, 课题研究小组成员需要利用访视的时间加强和患者、家属的沟通, 同时做好患者的病情评估以及兴趣爱好调查情况, 掌握患者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以及日常喜爱的曲目等, 包括流行音乐、古典民族音乐、革命红色歌曲和部分旋律优美以及节奏舒缓的音乐等。在患者欣赏音乐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的观察所有参与者情况, 并以手机录制患者开心的表情, 哪怕只是一个瞬间, 同时指导患者和患者、患者和医护、治疗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消除其内心的自卑感, 通过互相鼓励增强对抗疾病的信心, 并将患者互动情况拍摄、录制成为微视频, 在录制患者互动情况同时需要对音乐背景以及现场的盛况进行录制。在音乐会结束后, 选取具备影像编辑技巧的护士对视频或者照片进行再处理, 取其重要片段制作为5 min时长的微视频, 经科室主任审阅后, 以微信、QQ的方式私发给患者和家属。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评价:①以FMA量表[5]评价两组上下肢运动功能, 3级评分法, 满分100分, 得分越高表示功能恢复越好。②以BI对两组生活功能进行评定, 内容包括洗澡、进食、穿衣、修饰、如厕、大小便、行走、上下楼梯、床椅转移等, 4级评分法, 共计100分, 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能力越好。③以SAS量表和SDS量表评价两组情绪变化, 其中SDS评分≥60分表示中重度抑郁, 50~59分表示轻度;SAS≥30分表示存在焦虑倾向。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运动、生活功能对比 治疗前, 两组FMA、B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FMA、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SAS、SDS评分对比 治疗前, 两组SAS、SDS评分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 同样也是目前导致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 具有极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目前, 临床针对不同类型脑卒中其治疗方式存在较大差异且缺乏有效治疗方式, 大多数学者认为预防是治疗脑卒中最好的方式。但近几年, 有研究发现, 由于脑卒中涉及领域较广, 患者不仅会出现神经功能障碍, 甚至还会累及意识、运动和心理等功能[6]。而上述情况的出现导致脑卒中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无法有效的配合治疗, 或者因负性情绪的增长, 怀疑和不信任医护人员, 进而抵触治疗 [7]。

音乐治疗泛指治疗师以各类形式的音乐体验在治疗过程中为患者提供动力, 以此达到健康的目的。而微视频则是一种辅助方式, 其目的在于能够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以及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等[8]。本次研究结果中, 观察组运动、生活能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音乐能够刺激神经中枢, 对于改善人体大脑的技能以及初级皮脂层兴奋有着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 将病房音乐专场及微视频激励用于脑卒中康复中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洁, 马将, 韩振萍, 等. α波音乐对脑卒中后认知损害患者认知功能及ADL的影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5(18):1946-1948.

[2] 贾澄杰, 张一楠, 董新春, 等. 个体音乐治疗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影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8, 33(8):71-74.

[3] 谢立娟, 王建华, 田素斋, 等. 基于运动想象的康复指导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 22(26):3766.

[4]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8, 51(9):666.

[5] 李學军, 付金英, 朱兆凤, 等. 授权教育对脑卒中偏瘫伴心理障碍患者自我效能感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 22(11):1590-1593.

[6] 叶靓, 叶祥明, 陶丹红, 等. 音乐治疗对卒中后抑郁伴左侧基底节失语的康复效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7, 23(3):330-333.

[7] 屈菲, 闵瑜, 刘言薇, 等. 针刺配合体感音乐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效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6, 22(8):927-931.

[8] 赵秋云, 林强, 程凯, 等. 音乐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心理的影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7, 32(3):293-296.

[收稿日期:2020-04-23]

猜你喜欢
运动功能微视频脑卒中
运动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神经智力及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分析
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在改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
专题实践活动中的微视频教学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浅谈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慕课的应用
早期康复治疗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