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孩也要“说”

2020-08-13 10:17陆增准
锦绣·下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小猴子桃子篮子

陆增准

“说”,是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提高学生“说”的能力,也就是语言表达能力,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一种重要手段。在新课程标准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让学生说“算理”,说“过程”,说“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达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所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多下功夫,加强学生“说”的训练。使学生通过“说”,练出口才,练出胆量,更练出智慧,练出本领来。

我们知道,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的思维过程,要借助于语言来进行;人的思维结果,要靠语言来表述,通过语言的磨炼,又促进思维的进一步发展。那么,在农村学校的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想“说”,敢“说”,能“说”?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下面是笔者的一些经验与做法,希望能起到一种互相探讨,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创“说”

创“说”,就是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说”,敢“说”,能“说”,会“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关键在于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把自己“溶入”课堂教学活动中,首先得激发学生的兴趣,精心设计把学生引入情境,在强大的兴趣引逗下,始终让学生有一种哑巴也想说话的境界。

实践证明,学生对所学内容越感兴趣,其参与的意识就越强烈,其思维也就越活跃。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采用多种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跟老师走,自觉地“说”出口,甚至能脱口而出。

如笔者在教学“0的认识”时,先由“西游记”中孙悟空看管王母娘娘蟠桃园时的故事情景,指出孙悟空非常喜欢吃桃子,所以直到现在孙悟空的子子孙孙们(小猴子们)也非常非常地喜欢吃桃子。就在学生情趣高涨的时候,师引出了小猴子吃桃子的第一幅图,向学生说:你看,小猴子又要吃桃子了,你知道盘子里有几个桃子吗?用数字几来表示?学生回答后,师再出示第二幅图,引导学生说:小猴子吃了一个桃子,还剩一个桃子,就用数字1来表示。师接着再出示第三幅图,向学生说:现在,小猴子把所有的桃子都怎么样了?小猴子真喜欢吃桃子,一下子就把所有的桃子都吃完了,现在,盘子里一个桃子也没有了,谁知道,应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从而引出了认识“0”的知识。然后再让学生把几幅图连在一起说,用数字几来表示。让学生在说中体会数,认识数,感数。学生在如此情趣高涨的情境中体会、学习、认识知识,达到了一种创“说”的目的,又起到了一种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引“说”

引“说”,就是引导学生想“说”,敢“说”、能“说”更会“说”。在农村小学中,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要让他们“说”,可真是不容易,城市里的小孩,可能没上学都会“说”的一些简单的话,甚至能脱口而出的话,在农村小学生中并不见得就能“说”会“说”,特别是像语言表达能力差的这种学生,更不见得能“说”得出口。所以作为老師,特别是农村小学的教师,就都要时时处处引导学生“说”,始终让学生想“说”,敢“说”,能“说”,会“说”。

如笔者在教学同样多的时候,我先出示一只小猴子,问:这是什么?喜欢吗?你知道小猴子最爱吃什么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再出示一个大桃子。师说明:这就是小猴子最喜欢吃的大桃子了,一只小猴子一天吃一个大桃子。谁来说说,动物园里有三只小猴子,它们一天要吃几个大桃子。师先摆出三只小猴子,然后根据学生回答,师再摆出与小猴子对齐的三个桃子,告诉学生:一只小猴子对一个大桃子,都对齐了,我们就说“小猴子和大桃子同样多”,让学生跟着说。让学生在不断地练“说”过程中,学生就会慢慢体会了“同样多”的含义,使老师在不知不觉的教学中达到了自己的教学目标。

又如,在教学“6和7的认识”中,师先引导学生看主题图,问学生画的是什么?我们知道,小学生对劳动场景都有一种很熟悉的感情。当他们看到如此画面时,就禁不住想“说”了。这时师接着引导:小朋友们是在干什么?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增加了劳动知识,又得到了思想教育。然后师再引导学生数一数有几位小朋友在参加劳动,用数字几来表示,除了有六个小朋友,你还发现了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的。然后让学生连在一起说一说,看谁说得最好。接着再引导说7,认识7,这就是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再用准确、简炼的语言,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思维过程有条理地、完整地表达出来。

三、带“说”

带“说”,就是由老师带领着学生“说”。农村的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有自己的方言,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并已成了习惯,要让他们再用汉语思维,用普通话说出来,可不容易。特别是一些条理性、知识性更强的话语,学生即使想到了,想出来了,也说不出来,也会变得哑口无言。这就需要做为老师的要带领学生“说”了,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渐地在自己的思维过程中有条理,比较完整地说出来,并得以提高学生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笔者在教学第二册的图画应用题时,出示苹果图,问学生图上画的是什么?谁最爱吃苹果?你喜欢吃苹果吗?再转入主题“苹果真多,装了满满的一篮,外边还有几个,你知道一共有几个苹果吗?(10个),那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呢?同学们都懂得一共有10个苹果,为了说得更清楚我们就说‘篮子里的苹果和篮子外的苹果一共有10个,篮子外边有几个(3个),那我们就说:‘篮子外边有3个,你知道这道题问的是什么吗?(篮子里有几个苹果?)。所以这幅图我们就可以说:篮子里的苹果和篮子外边的苹果一共有10个,篮子外边有3个苹果,篮子里面有几个苹果?让最爱吃苹果的学生跟老师说,再全班一起来说,个别说,同桌互说。在同学们越“说”越兴奋的时候,师再出示铅笔图,让学生在兴奋中接着同桌互“说”这幅图的意思。师再让说得好的学生领着其他的同学的“说”,这样,在老师有技巧的带“说”下,逐步地提高了学生的想“说”,敢“说”,能“说”,会“说”的能力,教师也达到了自己带“说”的目的。

四、领“说”

领“说”,就是由“说”得较好的学生带领着其他同学“说”。我们知道,一年级儿童的语言总是滞后于思维。农村的小孩更不用说了,由于用方言思维,大部分学生想说都说不出来,这就要由比较会“说”的学生带领他们“说”,在学生的不断领“说”下,才能全面提高全班的“说”的能力,从而逐步提高他们的语言思维能力。如在教学第一册认识几何图形中,让学生在对几个立体图形“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后,让比较会“说”的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的面都是平平的,圆柱有两个平平的面,球没有平平的面”等这些立体几何图形,再让这些同学带领其他同学说,并在“说”中慢慢理解它的含义,在学生们都理解了他们“说”的意思后,师再补充这些图形的其它特点:如圆柱体的两个平平的面是圆形,而且大小一样等。这样,有了学生的领“说”,对于如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才有了逐渐会“说”的能力,从而可以全面提高整个班级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才得到全面的发展。

五、练“说”

练“说”,就是让学生自己与同桌或小组练习“说”、模仿“说”的过程中想“说”,敢“说”、能“说”,要会“说”,可以“说”。在农村小学中,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要让他们“说”,可真是不容易,可能城市里的小孩能脱口而出的一些话语或习惯用语,但在农村小学生中特别是像一年级的小学生中并不见得就能“说”会“说”。所以作为老师,特别是农村小学的教师,就要时时处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说”,带领学生“说”,讓学生自己练习“说”,模仿别人“说”,从而才能慢慢提高学生的思维联贯性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关于练“说”的实例,在前面笔者提到的创“说”,引“说”,带“说”和领“说”的很多实例中,都或多或少地讲到提过,在这里就不多讲了。但是,我们要明白:这个让学生自己练习“说”、模仿“说”的练习内容,不要以为可有可无,能在农村小学中提高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才是重中之重。特别是在农村里低年级的小学生和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在老师的带着学生“说”,学生领着其他学生“说”的情况下,再让学生自己练习“说”,模仿“说”是必要的,更是必行的。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只有不断地在练习“说”、模仿“说”中才能逐步提高,才能有新的发展。

农村的学生,他们有自己的方言,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交流特点,这些都已成了习惯,现在要让他们采用汉语思维,用普通话说出来,可不容易,特别是像一些条理性、知识性更强的话语。我们知道:只有学生思维条理清晰,知识运用准确,这才是数学学科的“说”。所以有些内容,学生即使想到了,想出来了,也会有表达不出来的现象。同时我们也要知道,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农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不要奢望他们一蹴而就,如新生竹笋,日新月异,不久就能说出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口条理清晰的数学口语等等,这是不现实的。所以,作为学生的引领者,只有要时时处处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渐地在自己的思维过程中有条理地,比较完整地说出来,并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了这点,这才是我们需要的,也才是我们最大的功绩。

猜你喜欢
小猴子桃子篮子
桃子
桃子
篮子
木桶和篮子
小猴子
小猴子
两个篮子
等我回来再骗你
送你一箱桃子
我把秋天装进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