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在青少年群体内高流行性原因初探

2020-08-13 09:23陈仙烔
锦绣·下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青少年

摘 要: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词人。近年来,纳兰性德及其纳兰词在青少年群体中展现出高流行性、高热度、高引用性的特点,引申出“纳兰性德热”,并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此现象与纳兰性德的姓名家世、纳兰词白描易懂的特色、通俗畅销文学的推动、青少年主体追求情感的特质有一定关联。

关键词:纳兰性德;纳兰词;青少年;高流行性

青少年群体是基础教育的主体,在中国古代文学方向的语文教学之中,相比于纳兰性德仅有《长相思》(山一程)和《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两首词作被列为人教版语文新课程标准教科书的选读篇目,教科书更多选取李白、杜甫等主流文人的文学作品,以给予青少年群体文学阅读的丰富美感,从而引导青少年群体对文学的审美鉴赏能力。但是,近年来“纳兰性德热”兴起,青少年群体中热爱并阅读纳兰性德及其词作的现象间见层出,展现出高流行性、高引用性的特點,且保持较高热度。初探具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纳兰容若,家世极佳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取自《周易》“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其字容若,取自《千字文》“容止若思,言辞安定”。从直观观感出发,知识储备积累阶段的青少年群体容易对“纳兰容若”四字产生喜爱与触动,探究其名字背后深层的文学意蕴。

与纳兰性德同时期的文人多为饱经沧桑的汉族布衣文人,如阳羡词宗陈维崧,学习苏、辛豪放词,饱含感伤故国之情,抒发壮志难酬的悲壮襟怀;又如浙西词派朱彝尊,虽然投合文人学子由悲凉转入安逸的心态,歌颂欢愉之辞,但是也身逢易代,故国沧桑,提出词中十之一“言愁苦者”。纳兰性德是满洲正黄旗人,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的长子,家世背景使其无法体会明清两朝时代变化赋予的危苦。相对于他的汉族布衣好友,纳兰性德并不是站在历史宏观视角上的词人,作品中更多倾向于抒发自身的天然感叹,纯任感情在笔端流泻。纳兰性德的诗词格局虽没有陈、朱等人壮观,但在时代变迁下未经世事打磨的自然非常难能可贵,同时也容易使青少年群体感同身受。

二、白描诗词,通俗易懂

纵观中国古代主流文学体裁的流变,从赋至诗至词至曲至小说,是从文人到民间、从高阅读门槛到低阅读门槛的变化。唐时白居易的诗歌语言平易通俗,《墨客挥犀》里记载,白居易每作一首诗,都要向老媪念出,老媪若能听懂,则保留此句;若听不懂,则弃之不用。相较于常写晦涩诗作的李贺、李商隐等人,白居易作品阅读门槛确实更低,传播度确实更广。

纳兰性德同理,其生活于清朝,在创作字词的使用上,相较于唐宋中古汉语,则更加偏向近代汉语,与当下青少年群体使用的现代汉语更为接近,通俗易懂。其词作主要有三种主题,一为关乎自身命运的词,二为爱情词或称悼亡词,三为友情词。《采桑子·塞上咏雪花》写于随康熙皇帝北上时,纳兰性德在关外吟咏雪花,通过“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自比,象征自身轻灵天然却孤独的品格。悼亡词中的《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直抒胸臆表达纳兰性德的悲叹,通过“西风”、“残阳”等意象来烘托制造萧瑟凄凉的氛围。《金缕曲·简梁汾》中表示“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闲事”,相比于部分唐诗宋词,则显得更加白话,但同时含有一定的真挚情感,能够概括某一特殊环境的特殊心情,几乎不需要添加注释,独具感染力。这类词句,阅读门槛低、传播范围广、容易被记住、容易被使用,自然在青少年群体中盛行起来。

三、营销文学,固化形象

在基础教育教学当中,为了使青少年群体快速了解文人,把握文人与作品的关系,常用的方式为以词语概括其特征,如将李白与杜甫的诗作风格概括为“豪放飘逸”与“沉郁顿挫”。但是纳兰性德在教学过程中占有的篇幅较少,青少年群体不易在短期内理解纳兰性德的方方面面,这是因为在20世纪中后叶,纳兰性德及纳兰词并未被过于重视,学界部分学者囿于偏见将纳兰性德定义为“纨绔子弟”,认为其词很少涉及社会问题,风骨与深度不足,不易正确引导青少年群体对于文学文本的审美,故避而不谈,使大众缺乏对纳兰性德词作的深入了解。

直到21世纪,营销文学的兴起确立了纳兰性德的广泛市场,作家匪我思存2006年出版的言情小说《寂寞空庭春欲晚》首先重塑了纳兰性德的生平形象,添加表妹琳琅的角色,丰富了纳兰性德的感情经历。之后有安意如著《人生若只如初见》、苏缨等著《纳兰容若词传》等书为纳兰性德树碑立传,却考证不足,以赚取销量为目的大肆营销。青少年群体对搜寻正史记载暂有障碍,容易轻信营销文学塑造的纳兰性德形象,这使纳兰性德的“虚拟”形象深入人心,并固化青少年群体的认知。

再者,主流文人在教科书上的画像多为正襟危坐、面貌威严的长者。但纳兰性德生于1654年,卒于1685年,年仅三十一岁便离开人世,且在教科书上并无画像。小说《寂寞空庭春欲晚》后被拍摄为电视剧,在大部分青少年群体的认知中,纳兰性德的形象代表,为饰演纳兰性德的演员的面貌,更加增强了青少年群体对纳兰性德的热爱。

因此,李白杜甫等主流文人,由教科书先行定性,通过长年累月的基础教育教学扩大给不同群体,从而确定社会对主流文人的认知;而纳兰性德由营销文学先行定性,通过左右年轻青少年群体的认知,逐渐改变人们的看法,最后甚至开始影响课堂内容的走向。

综上所述,纳兰性德在青少年群体内为何产生高流行性,与纳兰性德的姓名家世、纳兰词白描易懂的特色、通俗畅销文学的推动、青少年主体追求情感的特质都有一定关联。他以及他的形象所包含的一切,都可以与青少年群体从情感上产生共鸣,是青少年群体一直在憧憬与梦想的美好。所以在基础教育教学之中,需要注意到目前逐渐发展的“纳兰性德热”,通过正确研读纳兰性德的作品,引导青少年群体正确的认知观念,从而提升青少年群体对于文学作品的审美,重新审视纳兰性德的真实形象。

参考文献

[1]张草纫.纳兰词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2]赵秀亭,冯统一.饮水词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版.

[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作者简介:

陈仙烔(1999—),女,汉族,安徽马鞍山,本科,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Amazing benefits of playing sports for teens 青少年运动的益处
Minor Offense
青少年一周饮食计划
偶像崇拜 与青少年成长
幸福感强的青少年更健康
2018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目录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全国首次青少年烟草调查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