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佳芸的闪亮作文本

2020-08-14 09:53
广东第二课堂·小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火苗鱼竿玻璃杯

学校:广州市番禺区石岗小学

年级:四年级

学名:韦佳芸

小名:大大

年龄:10岁

形象特点:文静、做事一丝不苟

我喜欢

食物:石榴

颜色:粉色

动物:兔子

音乐:儿歌

课程:美术

业余爱好:画画、写作

我最讨厌:没有

梦想的职业:画家

最大的愿望:走遍祖国大好河山

会吸水的杯子

今天,我在妈妈的手机里看见了一个小实验,名字叫:会吸水的杯子。我反复看了好几次,觉得太有趣、太神奇了。为什么杯子会吸水呢?为了解除我心中的疑惑,我决定亲自做一做这个小实验。

我首先准备好实验用的材料:一支蜡烛、一个打火机、一个比蜡烛要高一些的透明玻璃杯子和一个平底盘子。

准备好所有的实验材料,就要正式開始实验了。首先用打火机把蜡烛点燃,接着在盘子中间滴上几滴蜡,然后把蜡烛固定在盘子的中间。准备好这些之后,就往盘子里倒入一些水。最后一步最关键,我小心翼翼地把玻璃杯倒扣在燃烧的蜡烛上,一直扣到盘底。我有些紧张,手都在抖,差一点就把蜡烛碰倒了。扣好杯子后,我趴在桌子上,双手托着下巴,眼睛死死盯着水杯里的状况。神奇的一幕出现了,火苗慢慢变小,水却慢慢地被吸到玻璃杯里面去了。真是太好玩了,因此我又试了好几回。

即便我做了这个小实验,知道杯子确实能吸水,可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杯子会吸水。为了找到答案,我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原来,杯子中的氧气被火苗燃烧完后,火苗自然就熄灭了,然后杯里的气压变小,盘子里的水就会被压进杯子里去了。

这真是开心的一天,因为我收获了很多。我不仅独自完成了一个小实验,还知道了其中的原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用自己的双眼发现身边的事。其实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用心学习,就可以收获更多的课外小知识。

钓  鱼

周日的下午,阳光明媚,爸爸如约带着我们一起去海鸥岛钓鱼。

当我们到达目的地时,夕阳已经被海面遮住半张脸了,但还是有好多人在那里钓鱼。我们找了好一会儿才找到一处合适的地方,那里有绿油油的草地,可以让我们在那儿玩耍,草地上还零零星星地散布着黄的、紫的、粉的小野花。夕阳照在蓝蓝的海面上,海面竟然变得金光闪闪的,真是太美了。

爸爸把所有的钓鱼用具都拿了过来,再把全部的钓竿一字排开。我一直跟在爸爸屁股后面,饶有兴趣地看着爸爸忙碌。上钩、挂鱼饵、放线,然后甩一个漂亮的抛竿,远处的海面上被砸出一个水花。当爸爸把所有的鱼竿都抛好后,我马上就问:“爸爸,什么时候才有鱼上钩呀?”爸爸说:“不能急,钓鱼考验的就是耐心,要慢慢等。”

我和妹妹在海边看了好半天,一会儿动动这根鱼竿,一会儿动动那根鱼竿,却一点收获都没有。妹妹气得直跺脚:“爸爸!爸爸!怎么还是没有鱼上钩呀?”爸爸笑着说:“那是因为你们一直在摇鱼竿,鱼儿都被吓跑了呀!”于是,我们都不再摇鱼竿,安静地坐在草地上,目不转睛地盯着鱼竿,等待着鱼儿上钩。

也不知过了多久,我突然发现有一根鱼竿动了,赶紧喊爸爸:“爸爸!快!快!有鱼上钩了!”爸爸一个箭步跑过去,一手握住鱼竿,一手快速地收线,不一会儿就看见一条大鱼在水面“扑通扑通”地挣扎着。这时,妈妈飞快地跑过来,用渔网帮着把大鱼捞了上来。我和妹妹围着大鱼看,都开心地跳了起来。

指导老师 陈灏生

阳光姐姐伍美珍点评

佳芸同学写作文非常讲究写作顺序和条理,她在记叙事情时,总是一步一步交代得非常清楚。例如《会吸水的杯子》一文,在描写实验过程时,她用“首先”“准备好这些之后”“最后一步”三处关键词句,清晰地为我们写明了实验的三个步骤。

从《钓鱼》这篇作文中,我们还可以向佳芸同学学习段落之间如何做到“过渡自然”的写法,分别读一读第二至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过渡句吧,这些句子既能联系上文,也能自然地引出下文内容。写好过渡句,可以让文章内容联系得更加紧密,也让读者读起来更加顺利流畅 。

本栏责任编辑 张家瑜

猜你喜欢
火苗鱼竿玻璃杯
年轻的火苗
糟糕!小火苗不见啦!
一束火苗
自己去买
在玻璃杯中制造“落日”
穿越玻璃杯
有会飞的鱼吗?
愿者上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