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阅读教学中文学人物特点的把握

2020-08-14 10:15周林芳
知识文库 2020年16期
关键词:哈尔船长文学作品

周林芳

文学人物即文学作品中的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本文着重对小学阅读教学中文学人物特点的把握进行探索与实践一一阅读教学中分析人物形象对提升思想境界、增强审美能力、提高作文水平的实际指导意义;阅读教学实践中对文学人物的把握方法:紧扣刻画人物的手法,感受形象;从语言文字入手,品位形象;以个性化方式,体验形象;以儿童的视角,审视形象。

小学阅读教学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语文课本为凭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可以说,为了使小学生能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书面语言,提高语文能力,阅读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文学作品以其形象性、情趣性强的特点在课内阅读课文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仅以苏教版教材为例,笔者做了一个粗略地统计:全套教科书共收录286篇课文,其中描写人物的课文约65篇,占选文的47.6%左右。

本文着重谈谈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对节选自文学作品的课文中文学人物形象分析的实际指导作用,以及对这些人物形象的艺术特点的把握。

1 阅读教学中文学人物形象分析的实际指导作用。

1.1 提升思想境界

文学作品是历史的反映,是生活画卷的描摹。它体现着作者关于人世、宇宙的思考,包含着作家独特的人生经验、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可以让学生从一定的深度认识生活,。而文学人物以其独特的魅力,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带领学生挖掘人物形象身上的高尚人格。如《永远的白衣战士》课时的导入,笔者提了一个问题: “你认为医生是怎样的人?”有的说:“很严肃!”有的说:“只知道赚钱!”……笔者很是震撼,在这些幼小的心灵中对医护人员竟有那么多偏见,并不认为医生的职业是神圣的。笔者意识到必须抓住这个机会纠正孩子们的某些片面想法,进行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引导。因此,对学生的发言并未做过多的评价,只做了简短的过渡打开课文后,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待学生读完后,笔者问:“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让学生先不急着回答, 再听一遍录音感受既有形象。磁带中声情并茂的朗读加上音乐的烘托,使学生们沉浸在护士长叶欣与“非典”病魔作抗争,倒在“战场”上,献出年轻生命的故事中,被她的身先士卒、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震撼着。

1.2 增强审美能力

审美是一种富有情感的精神活动。美的发现必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和热情,从而使阅读教学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各版教材选取的具有代表性的古今中外名家名篇在句式上的变幻多姿,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教师必须按照美的规律从审美角度进行阅读设计,深入挖掘人物形象身,上的审美因素,创设审美的阅读环境,唤起学生的美感情绪,使学生获得深切的美感体验。如《林冲棒打洪教头》中,林冲的语言不多,但极富个性。在洪教头要与之交手时连说:“不敢,不敢。”在被迫交手时,说了声“请教了”,联系林冲当时的处境、身份,便能看出他的忍让、谦虚的性格。笔者引导学生抓住这两句话,想象他的处境,让学生扮演林冲,读出他忍让、谦和的语气。

1.3 提高写作水平

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那一个个丰满的人物形象,一段段优美的文字,一 幕幕感人的情节的阅读,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在课堂上积累词汇、学到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根据课本中的具体教学内容,适时进行片断训练,使作文片断训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人物的理解,不游离于人物形象之外,又能依附一定的媒介扎实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起到读写相互促进的作用。

2 阅读教学中的文学人物形象的艺术特点的把握。

2.1 紧扣刻画人物手法,感受形象

文学作品主要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环境等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所以教师要紧扣课文中刻画人物特点的手法,引导学生透过人物外在的特征感受形象。教学《船长》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哈尔威船长那种忠于职守、舍已救人的高大形象。笔者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哈尔威船长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从哪儿看出来的?不会儿,学生纷纷举手。一个学生说:“哈尔威船长给我的印象是沉着、锁定。我是从当人们发现将沉船,乱得不可开交,局面失控时,哈尔威船长却站在指挥台上,大声维持秩序: . 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救出去!从他的话语里我感受到,他的思维非常清晰。”又一个学生说:“哈尔威船长给我的印象是忠于职守、舍己为人。我从‘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船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这里看出来的。”……此時,学生已从那惟妙惟肖的语言中感受到了哈尔威的人格魅力。我及时总结:“刚才同学们说的都很好,通过这些语言、神态、环境描

写,哈尔威船长那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形象又重现在了我们眼前。”

2.2 从语言入手,品味形象

文学作品是用语言文字来塑造形象的,在文学作品中包含着生动丰富的语言文字,活跃着动人心魂的人物形象。阅读教学中,我主要带领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咀嚼中,对文学人物的性格特点加以品味。课文《景阳冈》中施耐庵只一个“闪”字便充分表现了武松的沉着冷静,有勇有谋。足见作者用语洗练准确。怎样引导学生透过“闪”字品味武松智勇双全的英雄之气呢?教学中我是这样操作的:我先给出个问 题“面对 老虎来势汹汹的三招,武松均“闪而过,这里“闪”可以用哪些字来替换?”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躲”,有的说“避”,有的说“跳”,还有的说“跃”。回答没有超出我预设的答案。我又提了第二个问题:“作者为什么不用‘躲、‘避、“跳”、‘跃而用闪呢?”学生起初一楞,但马上就活跃起来。我说:“不急,大家讨论讨论。”经过激烈地讨论最后我总结道:“同学们,祖国的语言文字艺术真是博大精深,有那么多字可以表达‘躲的意思,而作者只一个‘闪字,让我们看出了他用字之准,也体会到了武松的谋略。让我们齐声朗读描写武松打虎的话,再次去感受武松的英雄气概。”学生们带着对武松的敬佩之情,激情朗读起来。

2.3 以儿童视角,审视形象

小学生因为年龄处于7-13岁,认知能力有很大的局限性,对出自于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不可能有全面的认识,只能用儿童的眼光加以审视,只能“就事论人”。刘备在《三国演义》中,是除诸葛亮、关羽、曹操之外,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之一,他仁德爱民,有济世情怀、尊贤礼士有知人之明,是理想的“明君”形象。这样一个人物,文学界也有很多不同上述看法的呼声,认为他一点也不招人喜爱,甚至觉得他怎么老是那么假惺惺的,耍小心眼,掉鳄鱼泪。在表面上,他总表现出这样的情义:“若以小利而失信于天下,吾不忍也。”而在他的眼泪背后,是心计,是权谋,恨不得比曹操还奸猾,是个伪君子。由于篇幅有限加上四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的限制学生只能感受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所以不必向学生灌输刘备形象的丰富性,人们对他的争议。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阅读、感受、品味文学人物,既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文化视野的开拓,又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尊重多样性文化,教会学生以辨证的眼光审视和吸纳世界文化精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此,作为教师,应善于挖掘人物形象的艺术特点,尽可能全方位、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感官,把握人物形象的艺术魅力,使那些栩栩如生的文学人物成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方向灯、启明星,永远发出耀眼的光芒。

(作者单位:南京市长城小学)

猜你喜欢
哈尔船长文学作品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扎西昂秀作品
“船长”失格
不要盲目答应
文学作品与电影文学作品间的对比分析
不要盲目答应
文学作品与数学
丢失
文学作品与数学
蚂蚁小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