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右玉精神的价值意义与传承

2020-08-14 09:48张二星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1期
关键词:右玉县右玉风沙

地处荒凉戈壁的右玉县自改革开放以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政策,而今的右玉已经成为独具特色的旅游地,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奇迹,在艰苦的实践中探索出了“执政为民、尊重科学、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右玉精神”。右玉精神在当今发展中是需要我们学习借鉴的,它对我们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在两会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进行考察,在这次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到了“右玉精神”,这是他在浙江考察提出发扬企业家精神、陕西考察提出发扬“西迁精神”和延安精神之后,再次强调汲取精神的力量。2011年3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五次对右玉精神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指出:“右玉精神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迎难而上、艰苦奋斗,是久久为功、立在长远。”对右玉精神一定要大力学习,不断将其得到传承与发展。右玉县的发展正是得益于这种精神力量的支撑,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右玉县委书记就带领人民开始治理黄沙,防风固沙行动,在右玉发展过程中,一任任领导人坚持这项基本政策不动摇,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關系,真正做到了为人民服务。

右玉精神的发展与传承对于我们当下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今发展飞速的时代,我们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这两者的关系,需要我们认真研读右玉精神并对其大力弘扬,真正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

一、右玉精神形成的形成

右玉县毗邻毛乌素沙漠,历史上的右玉,风沙成患,旱灾频繁,人们生活极其艰难,《朔平府志》记载:“每遇大风,昼晦如夜,人物咫尺不辨,禾苗被拔,房屋多摧,牲畜亦伤。”解放之初全县粮食全年总产仅有1349万公斤,亩产不到25公斤,改革开放前的35年中有28年吃国家粮食补贴,一首地方谚语生动描述了当时的情形:“山山岭岭和尚头,千沟万壑没水流,水旱风灾年年有,十年到有九不收。”以上描述可以了解到右玉的地形地貌,以及气候特征,右玉主要为丘陵山地形成东南向西北倾斜的地貌特征,其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少雪而漫长,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温凉适宜,秋季降温迅速,整体温差大,且右玉县属于贫水区,主要以降水(洪水)为主,地下泉水补给很小,右玉县风力大,春秋季最大风力9级,新中国成立之初,右玉县人民基本处于饥荒状态,其恶劣的生态环境使当地人民粮食产量收效甚微。

新中国成立之初,第一任县委书记走马上任,其间被“黄龙”所覆盖,即当地风沙,因此上任伊始他就发出口号“治理风沙,植树造林”,“右玉要想富,就得风沙住。要想风沙住,就得多种树”,这是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第一次发出植树造林的号令,这声号令的发出贯穿了右玉县整个的发展。但是右玉县独特的地理环境对种树也有特殊的要求,因此右玉县各届领导人制定合理的植树政策,“20世纪50年代,哪里能栽,先让局部绿起来;60年代,哪里有风哪里栽,再把风沙锁起来;70年代,哪里有空哪里栽,再把窟窿补起来;80年代,适地适树合理栽,再把三松引进来;90年代,乔灌混交立体栽,绿色屏障建起来。”在各届领导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右玉县的黄沙治理有了明显的成效,防风固沙使得右玉整体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风沙变小,土壤质量好转,粮食产量也有所提升。右玉生态文明建设与人民生活不是割裂开来的,生态环境变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就有所提高。

右玉精神是靠一届届领导人带领人民在艰苦奋斗的过程中不断形成的,它体现的是一种“功在当代,利在长远”的精神。右玉拥有丰富的煤矿资源,在发展过程中,是否破坏林地挖煤发展经济还是坚持种树不破坏环境,在当时曾也是争论点,在大跃进、大炼钢铁时代以及改革开放初期,全国经济红红火火搞起来之时,右玉县领导人并没有因为经济而放弃对生态环境的治理,或者说他们并没有放弃植树造林,防风固沙,这一简单而又神圣的历史使命。他们从长远出发,不搞煤矿开发,坚持植树造林,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位,他们把一切为了人民同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开山挖矿会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回到从前的状况,右玉绝对不能走先破坏再修复的路子,人民的幸福生活必须靠种树,保护环境才有出路,种树就是右玉人的根本。右玉县的县委书记们带领群众抗击风沙,植树造林,他们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用绿色铺满了整个右玉县。

二、右玉精神的解读

坚持科学发展,因地制宜。右玉的发展离不开县委书记们的正确科学领导,右玉是一个风沙成患的地区,第一位县委书记上任就提出了“植树造林”的口号,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困难重重。首先,右玉地区平原少,多山地及丘陵,这就为种树增加了困难,其次,风沙大,导致种的树苗及绿色植被存活率很低,一场黄沙就之后,绿色植物所剩无几,并且,右玉县地处晋西北地区,全年干旱少雨,这些自然因素导致右玉县种树存活率低,困难之多。但是,右玉县委书记们认真分析地形地势结合当地自然条件,不断改善种植方法,使得当地植被存货率不断提升。

20世纪50年代,右玉县森林覆盖面积极其少,他们便采用“哪里能栽哪里栽,先让局部绿起来”,“种树才是右玉人发展的根本途径”,根据当时县委书记们的正确指引,右玉人开始种树,树是风沙的天然屏障,只有种树,才能挡住风沙,百姓才有地种,才有饭吃。就是这些正确思想的引领,右玉人坚持种树才有了今天的成就。60年代,他们坚持“哪里有风哪里栽,要把风沙锁起来”,当时的大战黄沙洼、总攻老虎坪等一系列战役,历经诸多挑战,几千人种了两年的树仅仅活了几棵,但这给右玉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他们懂得了如何更好地种树,为右玉后续发展种树提供了很多的经验。70年代,右玉种树事业已初见成效,此时右玉种树政策调整为“哪里有空哪里栽,再把窟窿补起来”。80年代,他们发现一部分外地松树也可以在这里存活,于是,他们坚持“适地适树合理栽,又把三松引进来”,到了90年代,右玉的绿色基本已随处可见,于是他们又改变思路,坚持“乔灌混交立体裁,尽善尽美建起来”,进入21世纪以来,又提出“退耕还林连片栽,山川遍地亮起来”,此时的右玉主要发展生态畜牧业和生态旅游业。

坚持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右玉的地理位置及其自然条件决定了种树必定是一番艰苦的过程,而右玉县人民做到了,将荒凉的戈壁沙漠变为如今的“塞上绿洲”,这不得不提右玉人民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对右玉精神作出批示,他指出右玉精神是迎难而上、艰苦奋斗、功在当代、立在长远的精神。右玉县委书记带领当地人民实干苦干,第一任县委书记曾吃住在农地,为的就是及时观察树苗,在影视剧《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右玉县第一任县委书记住在农田,当“黄龙”快来时,他赶忙去通知人们,大家赶来用自己的身躯护住树苗,而人们最后却被厚厚的黄沙所盖。尽管如此恶劣条件,但右玉县人民仍然不畏艰难险阻,坚持种树。在五六十年代,他们经过了“二战黄沙洼”、“三战黄沙洼”,整整十年,昔日的黄沙洼变成了绿山岗,几十年来,右玉县的山梁和深沟,这是需要怎样的韧劲和拼劲。不管环境多么艰苦,他们都能持之以恒,奋斗到底,右玉的绿是右玉人民用辛苦换来的,正是这种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才使得右玉有了今天得新面貌。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右玉当时的发展并没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但右玉整体的发展都反应了这一理念,“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新中国成立初期,右玉极其贫困,是发展经济还是保护环境,这一历史性问题摆在右玉人眼前,但右玉县委书记做出重要决定,右玉植树造林优先,只有种树才是右玉发展的根本之路,而右玉的发展告诉我们这一决定是正确的,右玉县的转变以及如今的新面貌再一次用事实说明“绿水清山就是金山银山”。

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有正确的理念作为支撑,因为它是行动内在的精神动力喝发展趋势。右玉始终把生态保护喝环保放在首位,坚持植树造林,改善生存环境,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不因煤炭资源的丰富而肆意开采,这与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的理念相吻合。右玉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已探明储量为34亿吨,开采煤炭资源能迅速增加GDP,解决当地贫困面貌,然而右玉县的书记们,每一任书记都坚持生态环保,没有急功近利,而是继续种树,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无论何时都将生态放在首位,只有生态建设好了,经济才能发展。在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右玉县委书记带领当地人民坚持种树,“生态第一”的观念已经潜移默化深入到當地每一位百姓心中,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这块昔日风沙肆虐的不毛之地如今已经成为“冬如白玉,夏似翡翠”的“塞上绿洲”。

坚持党的领导,依靠群众。右玉生态文明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长远的伟大事业,这其中必不可少的是党与群众的紧密配合,右玉县委书记们没有急功近利去做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不做表面文章,一致地把绿化家园、生态建设地事业坚持下来,他们前赴后继,秉承优良传统,坚持种树这件事,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将右玉建设地更加美好。如果说右玉绿化过程是一次长跑,那么历任县委书记们就是领跑者,他们竖起生态建设的大旗,在这场旷日持久地长跑中奔跑在前方,从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根本利益出发,从右玉县的实际情况触犯,无论形势如何变化,都能排除一切干扰,把绿化河山改善生态作为头灯大事。他们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带领干部群众坚持在植树造林第一线,他们顽强执着、全心全意、无怨无悔地为右玉人民和子孙后代造福谋利,而人民群众地积极参与就是他们全部动力的来源。人民群众既是生态建设地执行者,也是生态建设地受益者,生态建设要深入持久地发展下去,就需要全民地广泛参与,就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正是在县委书记们与群众们的密切配合之下,生态建设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才能大规模大范围的开展,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塞上绿洲”右玉。

(张二星:中国石油大学)

猜你喜欢
右玉县右玉风沙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遇见右玉蓝
右玉的故事
风沙地区公路路基防护措施初探
山西省右玉县:右玉生态羊成功入选为“山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记住右玉故事 弘扬右玉精神
东明县风沙化土地监测与治理
山西朔州右玉县将再造林6277.9公顷
右玉县:开展化解涉纪重复信访举报“百日攻坚”活动
高考试题中“风沙、河沙”知识点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