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成人教育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研究

2020-08-14 09:59丁路平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策略

摘 要:文章介绍了应用型成人教育校企合作的概念,分析了当前应用型成人教育校企合作面临的困境,从教育主体、受教育主体、教育资源与实践性操作和教育手段四个方面阐述了应用型成人教育构建校企合作模式的要素,最后提出了应用型成人教育构建校企合作模式的践行路径。

关键词:应用型成人教育;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策略

新时代,社会都有了新的发展规划,市场、人才竞争也越发激烈。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大、就业形势严峻,致使大部分未受过高等院校教育培养的就业人员面临着困难。而应用型成人教育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完善化发展,为就业人员提高素质、成人院校培养人才和企业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一、应用型成人教育校企合作的概念界定

(一)校企合作的内涵

校企合作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途径。教育主体由高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双方通过协商制定课程标准、规定课程书目、构建实训培养联合基地,共同管理和培养学生。[1]受教育群体大部分是通过成人自考方式再接受教育的人员。

(二)应用型成人教育校企合作的特点

首先,课程形式多样化。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渴求以及确保毕业生能够顺利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实现自身价值。校企合作下的课程形式和内容就应该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授课模式,借助智能手段为课程增添新内涵,依托先进技术与社会实际需求接轨,制定教育课程,让学员到企业实践,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课程多元化,激发学员学习热情。其次,教育资源的共享性突出。应用型成人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有助于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资源实现互通有无,让师生发展与企业形成密切联系,利于让企业与学校共同合作,企业的高端技术弥补学校设备不齐全,学校全面性人才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本,在资源共享基础上实现互利共赢。最后,教学计划具有明确性。应用型成人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是为新时代社会高质量发展培养全面性人才。[2]那么在落实教育规划和教学计划时,考虑学生自身兴趣爱好、结合社会实际发展趋向,学校与企业之间通过对内外因素的考量,制定相关课程,对学生以后的培养具有明确性,使学生在今后学习中,具有目标和动力,同时也让教学活动效率明显提高。

(三)应用型成人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趋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建立并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和法规。[3]表明国家对校企合作模式的重视,也能证明校企合作在成人院校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在新时代下,成人院校在实践教学中积极采用校企合作模式,顺应了时代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而成人教育院校是用最直接的方式为社会提供专业性人才。校企合作模式在成人教育院校扮演重要角色,是培养社会性人才,促进学生就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伴随全面深化改革,应用型成人教育采用校企合作模式,是政府、企业、高校合力培养人才的关键性创举。[4]目前,我国对应用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多,立足实际情况推动校企合作模式的完善,以学校教育为主要载体,以企业岗位为培训导向,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满足市场需求。

二、当前应用型成人教育校企合作面临的困境

(一)师资力量不足

应用型成人教育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模式,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现了契合即学校为学生掌握知识、学习理论提供了教育平台,而企业是为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实践操作提供了展示平台。不论是学校还是企业的课程都需要高素质和能力的教师,但目前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队伍中大部分教师对于理论指导和实践培训不能达到专业化的程度,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二)教学理念传统

在应用型成人教育中,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的教育理念,照本宣科、填鸭式的理论灌输,使得课堂枯燥无味。由于遵循传统的教学方式,致使理论学习环节多,实践操作环节少,课程安排形式单一,导致学生丧失对学习的积极性。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传统教育理念和方式与时代有些脱轨,高校和企业有待更新观念。

(三)教育制度不规范

应用型成人院校中,虽然采用了校企合作模式,但在实际发展中学校大部分是自主设定教育制度和管理方案,给予企业参与课程改革、教育制度体系的机会较少,在培养人才教育方案上,无法凸显实践性特点,与社会需求无法达到深入契合。成人院校也缺乏综合考量的管理制度体系,部分学生和老师因获得奖金而努力,缺乏对技能的掌握,部分企业也由于过分追求利益,致使监督体制不合理,严重影响校企合作模式的顺利开展。

三、应用型成人教育构建校企合作模式的要素

(一)教育主体:构建双师型队伍

教育主体是校企模式顺利开展的主要负责人。应用型成人教育院校与高等院校在教学方式上有较大的差距,原因在于应用型成人教育采用了校企合作模式,大部分的高等院校采用的普遍都是学校主导模式。在此基础上就使得在“校企互动”模式下的教育主体具有一定的学术素养同时也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即“双师型”队伍。学生学习理论同时又深入企业实践。聘请理论与实践方面较高的“双师型”教师人员,是应用型成人教育构建和完善校企合作模式的主要力量。

(二)受教育主体:发展成为全面的人才

学生是校企合作模式顺利开展的主体因素。成人教育院校的主要职责是为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受教育的主体是在校学生。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受教育主体身份具有双重性,在学校接受课程安排是学生,在企业服从内部管理是学徒。应用型成人教育构建的校企合作模式,是高校与企业形成合力,为社会发展、企业实际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受教育主体能够全面发展。其主旨是为社会培养专业性人才。

(三)教育資源:兼顾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操作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资源是校企合作模式顺利开展的桥梁。应用型成人院校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互动模式,推动继续教育的开展。这种模式的形成与完善,一方面在于弥补学校主导或企业主导的教学资源存在不足的现象,另一方面在于契合社会、企业发展实际,依托市场现实需求培养专业性人才。校企合作模式最大的好处就在于教育资源是融合企业与院校的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教育资源的进一步丰富与填充,集合了企业与院校的信息,又在企业培训的具体运用下,真正让学生掌握。

(四)教育手段:搭建智能化平台与完善基础设备

智能化的先进技术与完备的基础设施是校企合作模式顺利开展的前提。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先进手段层出不求,应用型成人教育构建的校企合作模式要想在新时代浪潮中抓住机遇,实现转型,就需要让自己的教育手段更先进、基础设施更完备。因此,依托智能化、先进化方式改革教育课程规划,依靠企业资金完善基础设备,为校企合作模式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前提基础,教育手段随着时代发展不断革新,推动了教育内容、教育资源、教育效果等丰富化发展。

四、应用型成人教育构建校企合作模式的践行路径

(一)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提高“双师型”力量是校企合作模式构建的关键环节之一。在校企合作互动模式下,成人院校需要聘请在理论与实践层次上颇有建树的教师,扩大“双师型”队伍,学校专业教师不仅通过自身学习,提高理论水平,让学生深入理解理论学习,而且要定期参与到企业工作中,与学生一起参与实践培训,积极主动参与企业产品的研发、管理,在实践中了解企业的运行过程和生产过程,提高自身的综合管理能力,将实践与理论实现结合,同时言传身教,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应用型成人教育院校需要定期为教师开展专业培训活动、组织各种类型的竞赛活动,并且邀请行业内的权威教师进行讲座,提高“双师型”师资水平。

(二)建立智能化资源共享平台

随着互联网+等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新时代应用型成人教育院校只有抓住先进技术的发展机遇,才能为“校企合作”模式的深入提供创新动力。一方面通过网络手段搭建校企资源交流共享的平台机制,为师生与企业开展良好的互动奠定基础,师生通过使用微信、QQ、微博等媒介随时随地的共享内部资源,方便查找专业所需资源。另一方面依靠先进技术,定期开展线上交流、答疑活动,建立线上学习小组,让课程学习内容依托智能平台更加精细化、专业化,让师生通过传播媒介快捷有效地获取信息知识。另外,也可以通过先进技术手段,打造实践模拟环境,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三)凝聚社会力量奠定物质基础

应用型成人教育校企模式的完善需要资金做保障。因此政府应该出台政策给予院校资金支持,鼓励应用型成人教育院校与企业更加协同发展。院校需要多方吸纳资金,完善基础设备,让师生能够在良好的物质条件下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企业作为培训的实践基地,若想要跟上信息時代的发展步伐,就需要进一步提高内部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例如通过与其他行业的企业进行联合,优化资源配置,在竞争中实现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学校与企业合作,共享地方政府给予的资金支持。凝聚社会力量如企业、高校、政府、社区等形成合力,给予人力物力上的支持。

(四)完善教育管理体系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双方需要共同努力。教学课程、计划等的设定不仅是院校自主决定的,而是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的。学校作为教育主导者,需要依据企业、社会实际所需,结合企业建议,制定出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计划,合理布置课程,优化课堂结构。企业作为课堂践行主体,结合学校理论课程的学习,有针对性的规划实践培训内容,使得教育管理体系满足学生所需。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更应该设定严格的考核管理制度,提高师生综合素质。

总之,应用型成人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是顺应高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成人教育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有助于实现教学与理论践行的创新发展,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熊晓霞.高等应用型成人教育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构建[J].现代盐化工,2018,45(06):115-116+130.

[2]傅昌盛,沈兰兰.政校企合作,“三位一体”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继续教育实践为例[J].继续教育,2014,28(03):58-60.

[3]刘代友.试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长效机制的建立[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3(05):108-111.

[4]黄明达.高等应用型成人教育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构建[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1,23(02):144-148.

作者简介:丁路平(1985-),女,硕士,河北省沧州市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大班美工区材料投放策略的实践与探索
凸显对比策略 促进数学思考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