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在大型活动安保中的应用模型

2020-08-16 13:48童林华
商情 2020年35期
关键词:安保物联网模型

童林华

【摘要】近年来,随着物联网的迅猛发展,为各领域的深化改革注入新的活力,这对公安的大型活动安保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将安保中的人员、物品、车辆等治安要素接入物联网,不仅可以有效监控、精确引导人流和车流,防止踩踏事故的发生,还可以对需要密切关注人群的路径、行为及随身物品进行追踪和定位,通过详尽的研判分析,可有效控制和防止危险事件发生,真正做到“事前有效防范、事中有效监督、事后全面追溯”。本文在介绍物联网及公安物联网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公安机关的实际案例,通过构建具象的应用模型,就物联网技术在大型活动安保中的应用价值作了粗浅探索。

【关键词】物联网  安保  模型

引言:本文将重大活动安保涉及的场所、路线、人员、物品、车辆等作为感知对象,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重大活动安保中入场观众身份的全核查、人员数量的自动统计,人流、车流的精细管控,从而及时发现隐患点,有效做好排查排摸,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影响社会治安。

一、概述

物联网是互联网概念的延伸和扩展。互联网接入网络的是计算机,从而实现全球计算机的互联和通信,物联网接入网络的可以是任何“物”(包括手表、汽车、电视、电话、加爵等),只要在“物”上安装遵守物联网通信协议的“芯片”,就可以对纳入物联网的“物”进行信息交换和信息处理,从而实现对物联网中“物”的智能管理。

物聯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由MIT Auto-ID研究中心的Ashton教授在研究RFID时提出。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对外发布的《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并指出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该报告赋予了“物联网”更清晰的定义和更广阔的范围,明确不再只是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2008年2月,国际电信联盟再次发表了题为《泛在传感器网络》的研究报告,报告提出,传感器网络已经向泛在传感器网络(USN)的方向发展,它是由智能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能够以“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人、任何物体”的形式被部署。“物联网”可以把感应器、处理器和无线通信模块嵌入或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等各种物体中,使它们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互通。

二、物联网技术在大型活动安保中的应用需求

(一)导控人流和车流

一方面,在连接大型活动会场的车站、机场、港口等公共场所,以及人员聚众汇集的各个会场内,因人员拥挤移动过程中,容易发生碰撞和意外跌倒,在此情形下极易导致踩踏事件,这对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伤害。另一方面,在活动会场周边,受道路、停车场等区域场所的占地面积限制,实施有效的交通管制,对于防止发生交通堵塞及交通事故存在绝对的必要性。

(二)防范和打击犯罪

缜密防范和严格处置活动会场及周边地区的违法犯罪活动,是保证活动安全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通过对进入场所的各类人员进行追踪和定位,及时发现并处理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苗头,是做好防范和打击犯罪工作的重点。

(三)预防恐怖事件

加强同其他政府机构及外国执法部门的协作与配合,通过严防恐怖分子入境、反劫机、会场上空禁飞、防止核生化武器的滥用等措施,杜绝恐怖事件的发生。

三、大型活动安保中的物联网应用模型

(一)基于物联网的大型活动安保模型

重点分析重大活动安保在感知层、网络层及应用层的需求,面向公安业务应用,构建物联网重大活动安保模型。利用具有先进性、可行性的传感器技术和多网融合技术,将大型安保活动中的重要场所、人员、物品和车辆等“物”共同纳入安保物联网,使“物”的指挥控制中心实现智能信息交换和信息处理,进而促进车辆密度和人员密度的精细管控。牢牢把握大数据物联网,结合公安系统现有的各类信息资源,经过深入研究和挖掘运用,自动发现可疑人员和潜在隐患,主动预警,一旦发生危险和事故,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快速调度警力,做好部署,从而提升公安机关发现问题后的反应能力和协同作战水平。

(二)大型活动安保需求

大型活动安保包括对人员、车辆的监控,重点地域、重点部门、重点人员的保卫,城市基础设施的保障,以及与公安力量的联动等,涉及的内容繁多,环节复杂,因此,要做好重大活动安保系统的安全防护工作,必须深入研究安全防护有关的要素,对保护的对象、防范的对象、参与防范的力量、需防范的活动等进行系统分析,这是项目研究的基础,也是基于物联网大型活动安保模型构建的基本保障。

四、物联网技术在大型活动安保中的应用措施

(一)强化动态监控,编织治安防范网

通过分析辖区阶段性案件发生的变化规律和特点,适时向巡逻单位提出调整巡逻重点的建议,使巡逻警力既分布在街面上、又控制在重点上,缩短警力分布点与警情多发地的距离。同时,在向辖区派出所下发预警指令的基础上,针对重点人员要及时下发红色预警指令,确保在第一时间实现对重点人员的有效控制,大大提高预警指令的发现率和抓获率。

(二)加强人员管理,筑牢“人防”安全网

将高危人群、公安部确定的七类重点人员及前科人员纳入公安物联网,通过电子标签或身份系统进行追踪和识别定位,在确认重点人员身份、位置及体征等信息后,实现对上述人员全天候、全方位、自动化监控和报警,做到“动知轨迹、走明去向、全程掌控”,变公安机关办案方式从“由案到人”为“由人到案”,即在嫌疑人没有实施犯罪行为之前,通过技术手段预判犯罪行为可能性,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

(三)提升物品管控,打造“物防”联动网

将涉警物品如手机、银行卡、电脑等纳入公安物联网,通过追踪物品运动轨迹,精确定位罪犯的活动范围,使办案方式进一步从“由案到人”转变为“由物到案”,化“事后取证”为“事前防范”,推动大数据深度挖掘和应用,借力物联网优势促进警务效能新飞跃,倾力打造“智慧警察”。

参考文献:

[1]桑朝阳.物联网技术在公安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18).

[2]董齐芬,蔡永新.公安院校物联网概论教学设计初探[J].计算机时代,2017(06).

[3]张圆.浅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7).

猜你喜欢
安保物联网模型
自制空间站模型
跟踪导练(一)
模型小览(二)
圆周运动与解题模型
基于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考分析
中国或成“物联网”领军者
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两法则和三模型
“猴”安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