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产低效桃园成因分析及改良措施

2020-08-16 13:52王素云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15期
关键词:桃园

王素云

摘要    本文分析了小池镇桃园低产低效的原因,并从引种、水分管理、土壤改良、肥分管理、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等方面提出了桃園改良措施,以期为改造桃园、提高桃园效益提供参考。

关键词    桃园;低产低效;原因;改良措施

中图分类号    S66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5-0106-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小池镇桃园始建于2016年,建在小池镇狐狸包上,属小山包,海拔100~150 m,北纬30°,属典型的黄砂土,三面山坡由下往上开辟成梯田。主栽品种有油桃、蟠桃、映霜红桃和映雪红桃,面积14.67 hm2,2018—2019年桃树进入初果期,形成一定产量。但由于园主平时疏于管理,任其自然生长,园内桃树流胶病、褐腐病、桃蚜虫、桃蛀螟等病虫害严重,生产的桃果个小,且裂果、病果、虫果占比较大,商品性差,果农经济收入低。

1    低产低效原因分析

一是排灌设施落后。果园附近的山凹处有一水塘,排灌设施落后,14.67 hm2果园仅一口水塘,旱涝年份水分供应不协调,果树生长受限,流胶病、褐腐病、桃蛀螟等病虫害严重。二是选种购种盲目。建园时,园内苗木品种选择比较随意,未经过试验直接引种种植,忽视了苗木品种的适应性,从山东引进的优质冬桃品种映霜红和映雪红,病害较重、桃果个小(只有原产地的1/2)、裂果严重,商品性差;种植的油桃、蟠桃苗木是在附近流动摊点购买,苗木品质较差。三是施肥不合理。仅在春末夏初施1次复合肥,全年没有其他追施措施,不能满足桃树生长、结果需要。四是病虫害防治不合理。该桃园中套栽了油茶,土壤肥力、水分条件差,限制了二者的正常生长;桃树较高,油茶枝叶丛生,降低了园内的通风换气性,加上平时对果园疏于管理,放任其自然生长,桃树树势变弱,高温高湿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桃流胶病、桃褐腐病、蚜虫、桃蛀螟、桑白蚧等病虫害严重。园主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不高,施药时未考虑桃树特性,在桃树上喷施不宜在桃园使用的农药,导致病虫害防治不到位、桃园遭受毁灭性损失。五是见草就杀。新园土壤贫瘠,桃树又没有成林,农户发现野草就喷施除草剂,如2019年园内施5次除草剂,不利于果园小气候调节,甚至造成桃树整株死亡。

2    桃园改良措施

2.1    科学引种

果树是多年生植物,建园初期投入大,引种一定要在有资质的果树技干指导下,分批有序进行。映霜红桃是优良的桃品种,但是不适合当地种植,因而不宜引种栽培。2019年底,在省、县果树专家的帮助下,选择适合本地种植的果树品种红美人进行试种,可有计划地更新原有品种。

2.2    水分管理

完善园内排灌设施,在三面山的山顶上开挖3个蓄水池,并挖好排水渠道,做到上有水池、下有水塘。蓄水池的长、宽、深分别是15、5、2 m,1个水池能供应4~5 hm2桃园用水。桃喜光怕涝,太湖县3—5月为雨季,要注意排涝,做到雨后园内无积水,防止烂根;7—9月为旱季,要注意浇水,确保桃树生长期对水分的需求。

2.3    土壤改良

2.3.1    树下生草。树下生草有利于蓄水固土,夏能防旱、冬能防冻,增加土壤的孔隙度;草刈割后松耕埋入土壤,腐烂变成有机质,可以培肥地力。具体到本园,可选用禾本科牧草早熟禾或者矮生豆科牧草植物紫花苜蓿,能改善土壤团粒结构;而且草的根系分布浅,不会与桃树根系抢肥。

2.3.2    园内覆草。入夏前在地面覆盖稻草、麦草等农作物秸秆,可防止盛夏高温时太阳曝晒地表,造成土壤干旱失水,引起桃树缺水死亡;入冬清园后地面覆草能抵御寒潮,防止低温冻害。覆盖的秸秆腐烂后,还能作为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2.3.3    园土松耕。初夏结合施肥,对树冠滴水线以内的土壤进行浅耕,耕深为10~15 cm;秋、冬季全园进行深耕,耕深为30~45 cm。

2.4    科学施肥

果园施肥主要有有机肥、微生物肥、化肥3种。有机肥的特点是养分全面、持续性长,能提高养分含量,从而培肥地力,但肥效缓慢,一般在秋季作基肥一次性施入土壤中。有机肥主要有厩肥(牛、羊、猪、鸡等畜禽粪便)、堆肥(农作物秸秆沤制)、饼肥(油菜饼)等。微生物肥是由一种或数种有益微生物、经工业化培养发酵而成的生物性肥料,有益菌种群在土壤中与根系互利、大量繁殖,施用微生物肥有助于打破土壤板结、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化肥是指无机肥料,特点是肥效快、养分单一、浓度高,由于化肥省力、见效快,果农为了追求高产,长期施用高浓度化肥,引起元素间拮抗,造成果树部分营养过剩和严重的缺素症。桃园施肥主要分为秋施基肥、追肥和叶面喷肥,有机肥、微生物肥、化肥三者合理配合施用,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微生物肥是催化剂。

2.4.1    秋施基肥。秋、冬季桃树落叶前后,撒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将有机肥、磷肥与土壤混合均匀。桃树侧根和须根发达,吸收能力强,根系主要分布在土壤20~40 cm处,要沿着桃树树冠滴水线外围挖宽30~40 cm、深15~45 cm的环形沟,将混合好的有机肥施入沟中后埋土[1]。该园土壤砂砾化程度重、保水保肥力差,有机肥要选用黏性大的纯鸡粪、纯猪粪,养分纯度高、粪质黏重,能起到保水保肥的功效。基肥用量为22.5~30.0 t/hm2,占全年总肥量的70%。

2.4.2    追肥。桃园追肥以化肥为主,主要施氮磷钾复合肥,可在桃树萌芽期、硬核后期、果实膨大期依据桃树树势进行[2]。硬核后期追肥尤为重要,可施用45%硫酸钾型复合肥750~1 500 kg/hm2。一般在5月中旬进行,占全年施肥量的20%~30%。

2.4.3    叶面喷肥。叶面喷肥要在阴天或晴天早、晚进行,避开晴天白天高温时段,防止肥水烧叶伤树。一般在果实膨大初期,喷施0.3%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或大量元素水溶液,占全年总肥量的10%。

2.5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本桃园建在小山坡上,土壤为黄砂土,富含矿物质和桃树需要的微量元素,适宜桃树生长,但连年管理粗放、土壤有机质匮乏、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桃树树势衰弱、抗病能力下降,是引发桃树流胶病、桃褐腐病的重要原因。为了有效防治桃流胶病和桃褐腐病,当务之急是重视土壤改良、增施有机肥,逐年改善桃树根系生长环境,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降低根系病害的发生概率。同时,还应挖掉油茶,改善桃园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桃园湿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重视秋、冬季清园,把园内的病虫害枝、僵果及枯枝、落叶、翘皮全部清理出园,集中深埋;刮除流胶硬块及腐烂组织,并对全园喷石硫合剂水溶液进行封园,杀死越冬虫卵、病原菌,减少虫口基数[3];早春萌芽前全园喷药杀虫防病;也可在园内安装灭虫灯等。

2.6    整形修剪

桃树喜光、生长极性强。由于该园平时管理粗放,林间郁闭,骨干枝内部光秃,果实长在树的外围,不方便管理。修剪目的是保证桃树枝叶合理的采光,改善桃树通风换气条件,平衡桃树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七年生以内的桃树,修剪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树势,坐果为辅,避免只顾眼前利益,求挂果而不加强科学管理,颠倒主次。本园桃树适用树形是主干形,定好主干后,因树势进行冬季、夏季修剪,主要修剪措施如下。①轻剪长放延长枝、培养侧枝、疏除密生枝、短截旺長枝[4]。值得注意的是,桃树生长极性强,对强旺枝修剪要分步进行,夏剪时先长放,冬剪时再行疏除,防止夏季雨水多,因剪口大而感染,发生流胶。②疏花疏果。为了提高桃果实品质,杜绝大小年,必须在花期、幼果期进行疏花疏果,保证桃树合理负载,提高桃果的商品性,延长桃树挂果寿命。一般在蕾期、花期疏去过密花蕾和不健康的花,保留花蕾间距9~10 cm,保留果枝中间向下或斜向下的花(花蕾),长果枝留8~10个花(花蕾),中果枝留5~6个花(花蕾),短果枝留3~4个花(花蕾)。在桃树第2次生理落果后(花后2~3周),开始进行疏果,一般保留结果枝中部靠前的果,长果枝留2~5个果,中果枝留1~3个果,短果枝留1个果。

3    参考文献

[1] 江国良,余国清,陈栋,等.龙泉山脉低产低效桃园升级改造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19(5):13-14.

[2] 吕芳,赵丽红,郭艳丽.核桃园低产原因及改造对策分析[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8(8):86-87.

[3] 张秀茹.山地低产核桃园改造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8(9):126.

[4] 王小军.低产桃园的改造技术[J].落叶果树,2005(4):55.

猜你喜欢
桃园
桃花
“室”外桃园
咕咕鸡的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