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学生突破写作思维定式的方法

2020-08-16 00:59易振仁
广西教育·D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定式高考作文指令

易振仁

全方位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是新高考背景下高考作文的新任务、新使命。纵观近五年高考作文命题,从2015年的“一点(立德树人)四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法治)”到2019年的“一核(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立场)四层(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四翼(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可以看出,立德树人目标始终引导着高考作文的材料选择和考点设计。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要想突破学生作文的思维定式,关键让学生全面了解“任务型指令作文”的特点。

一、何为任务型指令作文

任务型指令作文,又称任务驱动作文,是指考生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以及题目设定的情境、任务、要求,运用合适的文体完成写作的一种命题形式。如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Ⅱ卷的作文题,材料提供了1个时空、3条线索、5个節点,然后设计了“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的任务。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Ⅱ卷作文题设计的任务包含了1个主题即“青年与祖国”,4种文体即演讲稿、书信、观后感、慰问信,5种身份即演讲稿作者、写信给家人的青年学生、写信给同学的青年学生、写观后感的青年学生、写慰问信的青年学生。由此可见,任务型指令作文的形式和内容已日臻完善。这种单主题、多文体、多作者身份的命题变化,对考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考验,突破考生作文思维定式就成了考生能够写出高分作文的“法宝”。

虽然,任务型指令作文的考查从2015年就开始了,但时至今日仍有不少教师坚守传统作文教学的“一亩三分地”,未能充分了解这一作文形式的内涵和特点,对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发散思维也未能予以足够重视。从近年来考生的高考作文情况来看,不少考生尤其是大部分广西考生的思维能力较弱。

通过分析近三年考生写作的一些议论文,笔者发现考生常见的思维定式有6种:一是单一关键词立意,如2018年某考生的《谈绿水青山》一文就忽视了任务指令“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要求;二是缺乏思想高度,如2017年某考生的《高考如梦——我看高考》一文,用排比句将高考比作灯、山、水,辞藻华丽,却不见真知、真情,且忽视了对国家发展大事件的关注,思想较为肤浅;三是逻辑性较差,如2019年某考生的《临近高考》一文,其中一个自然段包含“老师引领学生人生,师生情谊深厚,学校给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老师陪伴学生”四层含义,但缺少一个中心观点作为统率;四是偏离题意,如2018年某考生的《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一文,从“人类社会文明进步”角度去谈“需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严重脱离了“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材料背景;五是审题不严谨,如2017年高考,有的考生要么没有副标题,要么直接以副标题为正标题,也有考生将“我的”与“我看”混为一谈;六是文体意识淡薄,如2019年某考生《做人不忘恩情,并知恩图报》一文,开头引材料立观点,中间讲了两个故事,没有做具体分析,结尾也只是简单议论。

二、突破写作思维定式的方法

要突破思维定式,师生必须熟稔以下三点:第一,明确立德树人乃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第二,明白形式丰富的考查载体只是为达成考查目标服务;第三,理解核心价值之“德”与学科素养之“才”是共生共融的。这样的理性思维越深刻,突破思维定式就越顺利。

如何改变学生的写作思维定式?新高考提出了“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观念、改变自己,摒弃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仔细研究写作要求的变化,认真推敲命题旨意,归纳近三年作文命题的变化规律,然后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思维短板,将新高考作文命题的理论与突破学生写作思维定式的实践有机结合,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任务型指令作文的写作水平。这是新高考赋予语文教师的时代使命。

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深刻理解高考作文选材“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时代”的原则,以及历年高考作文题目的任务模式和方向;其次要全面了解如何实现作文篇章结构与思想内容完美统一的写作方法,并将之教授给学生。

基于多年教学实践,以及对近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分析,笔者发现了一个引导学生突破写作思维定式的好方法,教师可按照以下步骤引导学生进行作文谋篇布局的训练:首段,材料任务亮观点;主体一,就事论事说情境;主体二,就事论理析原因;主体三,联系时代明主旨;结尾,首尾呼应巧点题。下面,笔者结合实例进行具体分析。

(一)材料任务亮观点

引述材料、落实任务、亮出观点,这是在作文首段必须明晰的,这一招能很好地解决上文分析的学生存在的第四种(偏离题意)和第五种(审题不严谨)思维定式。我们不妨以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Ⅱ卷首次出现的“任务型指令作文”为例,分析如何将“概述材料”与“完成任务指令”进行有机结合。如当年某考生《创新诚可贵》一文的首段如下。

三人之中,各人都有其优秀可贵之处:如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如老王爱岗敬业,手艺过人;如小刘捕捉美景,发现美好。但我认为,大李最具风采。在当今世界,创新已经成为个人、社会乃至世界的促进因素。故我认为:创新诚可贵,千万不可抛。

该考生首先对材料进行了概述,然后根据任务指令问什么就答什么,开门见山地亮明观点,非常切合题意。对于其他考生偏离题意、审题模糊的开篇来说,这样的开篇能够很快吸引阅卷教师的眼球。

(二)就事论事说情境

学生作文是否扣题,与能否完美完成“主体一”的写作密切相关。“就事论事”既是避免跑题、偏题的有效方法,也是首段“概述材料”“落实任务”的自然延伸,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突破偏离题意、审题不严谨两种思维定式,高效完成写作任务。仍以2015年高考作文为例,某考生的《创新才是硬道理》是一篇佳作,其第二段这样写道。

老王爱岗敬业,坚守自己的职业操守,将绝活练得炉火纯青,的确令人佩服。但是,时代在变化,只顾一味依靠老的技艺,难免会落后。小刘,将捕捉的美景通过网络向世人展示,的确令人赞叹。但仔细想一想,没有网络的发展,又怎么有如此多的人看到他的照片呢?而大李,他矢志创新的精神,这更值得我们推崇与弘扬。

从中,我们能够看出考生就事论事的功底很扎实。考生在“论事”时特别注意对3个风采人物的权衡,再现作文材料时也不是充当“照相机”“传声筒”,而是恰到好处地进行“论”——评论三者的差异。这正是考生对材料进行“权衡”后进行的恰当的“选择”。这一段实现了任务指令与作文材料的有机融合,既再现了材料情境,又完成了“权衡”“选择”的任务,能够有效突破不切题的思维盲点,可以说是思维敏捷与表达准确的范文。

(三)就事论理析原因

完成好“主体二”的写作,能有效突破第一种(单一关键词立意)、第三种(逻辑性较差)和第六种(文体意识淡薄)思维定式。具体而言,要想从“就事论事”向“就事论理”发展,分析材料所体现的事件本质,就需要论及材料中更多的关键词,突破“单一关键词立意”的思维定式;需要把段内逻辑关系,尤其是“主体二”与“主体一”的因果关系论述清楚,甚至需要多角度、多层面分析,突破“逻辑性较差”的思维定式;需要保证所有论述都符合议论文的文体特征,突破“文体意识淡薄”的思维定式。

综观近几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的设计,对“就事论理析原因”的思维考查非常明显。如2019年某考生《传师生情谊,扬传统美德》的高分作文,文中第三段属于典型的“就事论理析原因”段落。

或许有人会质疑:“当今社会浮躁喧嚣,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中是否仍需要传承谆谆教导、孜孜向学的传统师生关系?”答案固然是肯定的。不妨放眼风物,展望世间:毛泽东尊为国家主席,见到老师时依然鞠躬问候,亲力照顾;社会动荡转型之际,西子湖畔仍传出“溶溶晴港漾春晖,燕子归时柳絮飞”的师生嬉戏游乐之歌唱;年年如花的新时代,山区老师梁俊带领孩子们用“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淳朴志向触动国人心中的柔软。这些和谐的师生关系中蕴含的浓浓情谊如同一坛蜡梅花酒历经千年而愈发深沉醇厚,让琅然之清香氤氲世间。在这个以浮躁命名的时代,老师“我再看看你们”的不舍和期许与学生沉心复习,以成绩报答老师之举无疑为世人注入了一剂镇静剂,呼唤着传统师生情谊在新时代接续散发出它的蓬勃生机。

首先,此段用两个论据相得益彰地分析了需要传承师生情谊的原因,内在逻辑性强。其次,该文的标题已暗含了材料的关键词“美德”,而在此段的论述中,考生又提出了“傳师生情谊,扬传统美德”的中心论点,关键词不再单一。最后,此段开头用设问的方式提出论点,结尾有结论,议论文特征鲜明。

(四)联系时代明主旨

“主体三”的写作是解决第二种思维定式(缺乏思想高度)的关键段落。在近几年高考作文任务设置中,几乎都有“你如何如何”的任务,其中的“你”就是考生“我”,但笔者认为这个“我”不仅是考生的“小我”,而且是与国家、民族紧密联系的“大我”。这是新时代赋予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更是立德树人任务的根本与核心。考生在写作时,只有突破“小我”的思维定式,从“小我”中发现“大我”,才能走出“缺乏思想高度”的误区。

近几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命题,几乎每年都设计了“不负韶光担使命”“我手写我心”这样的主题,因此联系青年一代的实际写凌云志、抒报国情,就成了考生要书写的“大我”。如2018年某考生在《乘着春风冷静前行》一文的倒数第二段这样写道:“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祖国发展的大风早已起势,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为明天出力,为中国梦加油喝彩。”文字虽然简短,但很好地体现了考生的“大我”情怀,表现出学生新时代的精神面貌。

又如2018年某考生在《巍然华夏,其道大光》一文的倒数第二段写道:“而我,经历高考的洗礼,也会心有江河日夜流,慷慨歌未央,以赤诚之心,投入祖国大好蓝图的建设!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以‘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情,不负时代,砥砺前行!”考生将自己置身于时代、融情于社会,立意高远,感染力十足。

(五)首尾呼应巧点题

文章结尾既要体现一种蓬勃向上、横扫千军、言尽意不尽的力度,又要突出考场作文“时时点题,处处扣题”的准度。因此,结束段宜短不宜长,两三个句子,或包含材料、标题的若干关键词,或扣紧中心论点核心字词句,豹尾式结尾,干练利索。

总而言之,在“任务型指令作文”渐成高考主流的当下,考生要想在考场上写出高分作文,突破思维定式就应该成为教师平时教学的题中之意。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式?笔者以为,只要扎实落实好上文论及的5个方法,就一定能带领学生走出思维定式的樊篱。

(责编 蒙秀溪)

猜你喜欢
定式高考作文指令
听我指令:大催眠术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Debate breaks the mindset 辩论打破思维定式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解数学题要克服思维定式
高考作文两关注
随机线性互补问题的无约束优化再定式
ARINC661显控指令快速验证方法
LED照明产品欧盟ErP指令要求解读
突破思维定式,强化解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