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基本素质的培养途径

2020-08-16 14:00陈广清
西部论丛 2020年5期
关键词:提高途径新课改

陈广清

摘 要:进入21世纪,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根据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基本素质的新要求,提出当前教师基本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成因进行分析,最后阐述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基本素质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新课改;教师基本素质;提高途径

前 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新课程改革的力度在不断地加大,同时对人才需求也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教育观念也应随之更新,教师基本素质的提高也势在必行。下面我将从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当前教师基本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及如何提高教师基本素质几个观点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基本素质及当前基本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它是教师工作动力的源泉。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是培养现代四有新人的辛勤园丁,素有“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称。因此,热爱自己的职业,关爱自己的学生,应该是人民教师的天职和美德。2.渊博而坚实的基础知识,它是教师教好功课的基本前提。首先要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知识,了解教材的沿革、发展趋势。其次还要有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如“文史哲”、“数理化”、“外地生”、“体英美”等知识和一些相应的技能。3.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它体现教师驾驭知识和课堂的能力。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与“学”的统一。如何把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完整的一堂课,这就反映出了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所谓组织教学,包括组织教材即课前编写教案和组织课堂。4.启迪思维、激发兴趣,它反映教师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同一节教学内容,同一班学生,不同的教师去上,效果也会截然不同,其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具有获得知识、技能的强烈要求和独立发表自己意见的迫切愿望。5.良好的语言表达,它是教师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语言表达能力包括体态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三方面,它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恰当地运用体态语言往往能收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师的仪表应以整洁、美观、自然为宜。

(二)当前教师基本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1.“信息”时代越来越显出教师知识量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转型为信息社会,封闭式教育便转型为开放式教育。现代的教师只具有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或者只进行某一方面的教学,是很难适应这个信息社会的。2.教师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与时代相悖。传统的教育观认为:教师的工作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对相关知识的积累和先得,使教师具有主导和权威的作用,这样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我们常说的“尊师爱生”其实就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定位。3.教师专业精神不强,业务素质较低。主要表现在:敬业和奉献精神不够强;对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不够明确;专业知识不够扎实;甚至有部分教师教学思想不端正,片面追求“學高为师”的目标,放松了“身正为范”的教育,即重智育轻德育,这是教师专业精神不强的表现。4.教师创新意识、教育实践与科研能力不强。由于受传统灌输式教育观念的影响,广大的教师普遍存在创新意识薄弱,创新思维欠缺,创新能力低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教师教学创新意识的开发。在教学中,“一刀切”、“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普遍存在着。5.教师心理素质不高。目前教师队伍的一些心理状况,的确很令人担忧。不少教师表现出了狭窄的心胸宽容度、自我情绪失控、焦虑、疲劳等现象。

二、当前教师基本素质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改变。在社会转型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观念的转变带有必然性、合理性,无可厚非。而正因为这种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改变,阻碍了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过于追求利益,就会忽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对本职工作的不热爱、不负责。

(二)教育观念滞后,不能适应形式的发展。一些教师面对新要求,不能及时转变教育观念,调整教学方法,固守陈规,运用落后的教育观念来指导新课改下的素质教育,必然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进而影响教师素质的提高。

(三)个别教师责任感和荣誉感不强。现在一些教师不关心教学动态,教案只要没有新内容,基本上不会备新教案,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这种教师缺乏上进的精神,对自己的教学不负责。更有甚者,对党、对共产主义事业失去信心。

(四)部分教师缺乏钻研精神,实践知识匮乏。有些教师不善于总结教学经验教训,除讲课外,基本懒于动脑探讨教学方法、教学规律,懒于实践知识的累积,缺乏钻研的精神。

(五)部分教师前沿学科知识不足,专业知识单一。有些老师缺乏学习的精神,固步自封,造成知识面窄,掌握的前沿学科知识不足,专业知识单一。这样不利于教师个人的发展,还阻碍了教师教学活动的高效进行。

三、提高教师基本素质的途径

(一)提高教学质量和沟通能力。学习对于任何人来说都应该是一件持之以恒的任务,对于老师更是如此,除专业方面的知识外,还应该学心理学,人际沟通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加快自己的知识体系的更新,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内涵,丰富课堂内容。

(二)改革师范教育。在当前,师范教育的改革必须遵循《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和面向中小学生包括幼儿园在内的素质教育,从招生、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多方面进行改革。

(三)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引入竞争机制,拓宽教师来源渠道。由于教师来源途径比较单一,没有竞争机制,致使整个教师队伍缺少活力。但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开始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即不管是什么样性质的学校的毕业生,只要通过教师资格考核,取得教师资格后,便可以从事教师这一职业。

(四)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教研活动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主要途径。学校可以把课题研究作为培训的基础,定期组织课题组或教研组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培训,把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结合起来。定期邀请教育专家和学者做专题讲座,向教师宣传课程改革和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

(五)完善教学评估体系。在我国,同事之间的评估很难进行,通常是教师各自为阵,井水不犯河水。实际上,邀请同事旁听一堂课,让他们进行客观的评价很有指导性。

(六)优化学习环境,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优化教师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创新型教师的重要外部条件。学校管理者应尽力创立“人人乐学”的环境,让每个教师都感受到在工作与创新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与创新的重要性和欢乐,进而形成稳定持久的学习、创新的内力。

(七)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要想开展高效、高质的教学,教师就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急躁、焦虑、不耐烦、简单生硬等不良情绪。因为教师的不良情绪也会给学生造成压抑感甚至反感,这种沉闷的气氛是不利于教学的。

总而言之,课程改革赋于教师素质以新的内涵,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广大教师只有深刻认识到教师的素质构成,才能真正针对自身情况加以提高,打好学者的根基,每时每刻关注教科研的进展状况,以学生的引导者、鼓励者、合作者的姿态从教,最终成为一名独具特色的教师。

参考文献

[1] 黄金燕.新课改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J].中国研究交流,2010,(4).

[2] 在信息时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J].考试周刊,2011,(82).

[3] 刘近宇.新课改下教师“解压”的途径.[J].科研天地,2011,(6).

猜你喜欢
提高途径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全方位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论提高广西农垦国有龙北总场红江橙单产途径
谈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
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高途径与完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