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变革研究

2020-08-16 13:56程赵天周丽霞
兰台世界 2020年8期

程赵天 周丽霞

摘 要  探索新媒体背景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新路径,更大范围地提升公众参与度和资源开发度,以满足档案利用者不断变化的需求。运用文献调研法,阐述新媒体条件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变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而对档案资源开发的实践路径进行分析。变更开发主体、丰富开发内容、共享开发成果,迎合档案利用者信息需求,同时做好完备的前期工作,给未来的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奠定基础,并为新媒体技术下的档案工作后续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q新媒体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 档案信息资源服务 档案用户

中图分类号 G273.5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19-12-17

Abstract It is urgent to explore the new path of archiv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new media,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resources development so as to meet the constantly changing demands of archives users. Based on literature research,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developing and transforming archives information resource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ew media, and then analyzes the practice path of archives resources development. The paper changes the development main body, enriches the development content, shares the development results, caters to the information needs of archives users, does good preliminary work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construction of archives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following archival work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new media technology.

Keyword new media; archives information resources development; archives information resources service; archives user

现今,全世界受大数据环境影响,数据的重要程度吸引着全球的众多注意力,因此需要挖掘更庞大、更琐碎数据的隐含规律,找寻真相,最大程度地施展数据的价值。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居于主导地位,微博、微信等媒体供应的庞杂数据也引发了普遍关注,档案信息可能分布于档案网站、网络论坛、博客、SNS(社交网站)、播客等各类媒体[1]8,因此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应从多种渠道展开。

一、新媒体时代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变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新媒体依托互联网平台,大部分通过网络、手机、数字智能电视等媒介,依托信息技术冲破特定的局限,为公众获取信息服务提供便利。依托新媒体技术的支撑,档案利用者演化出多样的需求,与此同时,档案行业在新媒体背景下的资源开发工作也便利了许多。

1.新媒体时代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变革的必要性。新媒体时代,檔案用户需求及获取信息形式的改变使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变革成为必要。档案利用者越来越适应、依附于新媒体技术,在此基础上的访问方式、浏览内容等都与以往不同。其中一方面为变更资源获取方式,新媒体技术改变了档案行业原有的载体形式,多以网络平台、移动互联等方式呈现。例如,与档案行业相关的微信、微博、线上储存,智能书籍等。另一方面,为适应档案利用者的多样化需求,越来越多的用户摒弃了传统媒介,改为使用手机和iPad等新媒体工具搜索并利用信息,快节拍的日常生活极大地缩减着用户对于有效信息选取的时间,而此时档案利用者对信息的需求必然由单调整体向多样繁杂转变。

档案信息服务形式需求的变化体现在档案信息服务在新媒体技术背景下,将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方式集中统一,体现出共享性、丰富性的特点。档案行业的服务模式必须由陈旧的被动服务改为集成化的创新服务[2]46,并满足利用者多样的信息需求,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因此,档案行业必须响应利用者丰富多样的信息需求,更替陈旧的开放形式,保护传统档案资源的同时,尽可能编研出优质的创新成果。

2.新媒体时代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变革的可行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平台及技术的发展使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变革成为可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公众的信息意识逐渐增强,新媒体技术渐渐步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进一步加深了对档案行业的渗透,给传统档案行业提供更多发展契机。新媒体技术模式多样,线上书籍、移动电影、数字广播、智能电视、地铁车厢广告等,类似于档案行业相关的终端应用,智能书籍、宣传片等,能够使档案行业的资源发掘工作更加便利,使依托新媒体技术衍生档案创新产品成为可能。除此之外,新媒体时代档案行业的人力资源在信息发掘过程中也得到了合理的利用。伴随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档案利用者难以局限于简单的接收信息,他们期待档案行业能倾听公众的建议,这就消除了档案部门与信息利用者间的隔阂。提倡档案利用者为信息资源开采进程出谋划策,为档案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创新开拓思路。

综上,合理应用新技术的基础上,档案行业亟需变革陈旧的开发模式,改进信息发掘路径,提高资源开发效率,进一步为广大档案利用者创新服务方式。

二、新媒体时代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主体及内容变革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公众更加提倡个性、互助、分享的概念,受全新价值观念影响,档案利用者也逐渐变更为丰富、立体、个性化的思想。在迎合档案利用者丰富需求的同时,档案行业必须逐渐将新媒体技术渗透其中,并致力于改进信息资源发掘模式。思想的更替是重要环节也是今后档案工作发展的一部分。

1.开发主体由单一变为多元。传统媒体背景下,档案馆工作人员身为管理者,处于档案发掘的主导地位,其利用专业信息技术及手段挖掘、收集、保存档案资源并向公众发布。社会群众在上述方式下唯有单一的接受,意为受众群体,不能掌握主动权合理发声。只因单一的接受模式及条件限制,社会成员只能被迫接收信息,不能为档案工作提供参考建议。档案资源开发作为社会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它的相关活动必将面向受众,依靠受众的利用与关注。为提升档案资源的利用程度,提升档案部门公共服务水平,档案受众不应只是档案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还应是档案资源开发的参与者[3]89。

随着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档案行业专权控制档案信息的传播和发展被逐步分权化更替。新媒体时代改变了用户身份,从被动的接受者到积极的参与者或利用者。参与者和利用者都可以主张自主权,不一味地听从,参与者状态的变化同时改变了其在新媒体背景下发挥的作用:从单方面的接收者到多样化的积极参加者,也可能是两者的整合,同时承担起接受和传扬信息的使命。传播者在新媒体环境中建立分散化的发展格局,以便全部社会行业、社会大众都能主动加入进来,升级为信息的传扬者,实现档案信息资源价值的最大化。

当今,中国档案行业正在构建多部门协作的资源发掘典范,主张通过行业间的互助协作,将信息资源、文件记录集成并充分加以应用。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方式包括档案机构间的资源互通互享、档案机构与各大高校间的联合推广、档案机构与新媒体平台联手宣传档案知识;不同国家档案机构之间交流传播等。通过互通互享的方式,促进档案行业与相关组织部门联合出版档案类书籍和档案资料、历史文献资料及专业化常识,并协作完成专业纪实视频、影片等。如黑龙江省档案馆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满铁资料,使尘封已久的珍贵历史资料公之于众。然而,这些发展成就并没有从编纂历史资料和文献研讨的理论中得以解放,依旧缺乏用户的关注,仍然难以接近现实,向百姓的生活靠拢,无法充分得到公众认可。在新的媒体时代,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逐步深化和流行,公众的参与理念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大众用户可以凭借独有的知识和偏好,对档案行业的研究工作进行实质补充及重新诠释,从利用者角度出发标注档案信息,提高档案利用者的服务体验,这样不仅公众增强了参与意识,而且助力了信息资源的后期革新。完善档案信息资源大众参与机制不仅可以减缓档案行业的压力,还可以构建丰富多样的档案信息资源,向现实情况靠拢,满足利用者的需求。

2.开发内容由宏观变为微观。就如公众在任何社会活动下直接构建的初始纪录一般,档案是响应现实和恢复历史的最有力的证明,在数据庞杂的历史和档案中难以搜寻生动而完整的历史面貌,这就需要我们用微观视角从档案中去挖掘和发现生动鲜活的历史细节。然而,长此以往,我国档案馆的馆藏资源一直以现行、撤销组织档案的接收,历史档案的收集以及馆际交换的档案为主要内容[4]41,其中公众自身、家族成员和民间组织等一系列零散但信息量巨大的资源缺乏完善统一的管理,不能系统利用,除此之外,把控不严格,缺少保障性等诸多限制,使采集工作难以深入。

在新媒体背景下,公众使用微博、微信、QQ等社交软件的机率大大提高,处于任何环境中所有公众的声音、想法和意见得以持久存储和流传,就引发了微观信息的产生。其中囊括了国家的历史背景、传统文化、发展进程等诸多十分珍贵的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并延续。不久前,美国政府研究决定与推特公司合作,采用2006年至今的推文,以档案形式整理发布,以便为研究人员、用户和后代提供历史见证。顺应当前新媒体发展,明确微观发展思想,再次铭记微观档案的历史纪念意义,强化体系构建,巩固档案信息资源的微观叙事水平,打造积极向群众生活靠拢、切合实际情况的开发思路,力求为百姓服务好。

在传统背景中,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主要集中于机关工作查考以及编史修志,服务的目标主要是政府部门和历史研究人员[5]41。因对档案信息资源缺乏了解和注意力不集中,大部分用户尚未变为档案机构服务的重要目标。因此,档案部门的资源发掘工作与普通公众的联系较少,难以适应现今时代背景下利用者的多样要求。恰恰因为档案部门的受众面过于狭窄,同时造成了开发实质单调的弊端。由于网络环境的虚拟性与极度便利化,用户非常容易因为某种共有的兴趣爱好而組成不同的网络社交群体,如网络上的各种论坛、各种微信群、QQ群等,此类群体大多构成一个十分稳定的人员交流系统。根据网络中各种人员的多样需求,档案组织从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档案中挖掘有效信息,并依照需要使用任意信息插入技术来驱动定制的信息服务。利用者可以按照需要自由选择信息的呈现位置、时间和方式。从这时起,利用者不再必须根据线性过程被动接受档案部门提供的信息内容,而是能够依照自身的爱好和需要自助搜寻,通过一个没有限制的平台筛选及传播利用价值更高的档案资源。

三、新媒体时代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成果及服务变革

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是借助时代背景,依托特定媒介将档案信息传递给公众并为其提供利用的工作。时代的进步导致信息的传播渠道转变,从石器时代逐步演化为纸质时代再到现今的新媒体时代,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方式不断创新。促进档案网络信息和其他网络信息资源的交流、共享,已成为当前开发新型资源和开展深度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6]64。

1.开发成果由自主变为共享。随着实名认证的推广,尤其是通过代表第五媒体的手机客户端的“一站式”入口,博客、微信群组、朋友圈等强化了与现实社会关系网络的重合与覆盖[7]64。传统档案机构的成长步伐较为温和,表现为以原有储存的信息资源为依据创新研究进一步适应当前时代背景的多元素成果集锦,从而完善自我开发机制。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档案资源的发掘利用工作也已经构建了一种由互联网上的档案机构和传统档案机构打造的与档案行业相关的信息平台,基于官方微博、微信公众账号、QQ生活服务账号的多样化联合建设的方式发掘档案信息。现今,中国迅速成长进步的档案信息门户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提供给用户所需的信息材料——文本、图像和视频。为了让利用者更容易依据自身条件搜索信息,这些材料也基于政治、经济、军事、时代背景、传统文化等多样化的丰富题材归档。如热度持续较高的微信公众号“金山记忆”,凭借其文章内容紧密联系热点,文章排版独具特色等优势,位列全国档案微信号排行榜(TOP100)首位。

在以丰富的媒介平台和超链接为优势的新媒体时代正转换着过去操控信息发散路径的局限状况,公众可以随时随地与其他人沟通,传递和分享信息。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冲破时空界限的同时,其难以想象的多元化影响因子可以加速扩大档案行业资源发掘的流转领域。在传统的传播模式基础上打造从单一到发散的分享概念,使公众更广泛地使用信息资源,完成档案价值最大程度的展现。

与此同时,借鉴美国的创新举措,在信息平台建设过程中为档案部门管理人员及潜在的档案利用者打造一个区域,方便用户共享信息并提倡国民将自我留存的资料信息传输给平台,打造智能信息交流系统,建设分享开发的概念,创办共享信息资源的模块,并允许每个对文件信息有想法的公民在不同类型的网络信息背景下开发文件信息资源,倡导个人使用自己的交流账号在任意网站共享文件及信息,以便档案利用者可以按时从文件中捕获信息,带动其余的利用者发掘信息资料,进一步拓展资源发掘团队,实现真正的共享。

2.开发服务由线下变为线上。档案机构的开发服务由传统的档案馆线下查档延伸为档案网站线上咨询及微博、微信公众号推送等多元化的高效便捷模式,然而在公众实际查档利用过程中,微博、微信等平台提供的基础服务仍然难以满足公众的需求,导致档案利用者单单依靠实体档案馆线下服务的现象依然存在。究其根本,新媒体时代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服务过于单一,直接造成了档案工作后续发展迟缓的局面,同时阻碍着档案信息资源在新媒体背景下创新开发变革的进程。

新媒体时代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服务,应千方百计打破固有时间和空间限制,同时为档案利用者提供前所未有的便利服务,进一步规划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分配,最大程度解决公众查档、用档过程中的问题。传统的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仅适用于纸质档案时代,不能与新媒体时代公众日益增长的利用需求相匹配。新媒体时代的独特优势体现为其极速发展的多元平台,档案机构唯有变革服务理念,实现多元化模式发展,方能提高公众参与积极性,完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服务体系。

随着时代的转变,档案利用者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不断变化,但是档案开发提供利用的服务宗旨没有变,以最大限度实现信息共享是信息服务领域的共同追求[8]41。从当今的档案开发建设和公共档案服务提供来看,档案编研成果的宣传工作仅限于史籍、文献等书籍的传播,借助新媒体时代及互联网平台的推广宣传工作尚未普及,各省市级地方档案机构编研的文创产品缺少新意,与档案专业联系不紧密,难以提高公众的参与度,直接导致档案机构的编研成果传播渠道闭塞。互联网平台的搭建及社交媒体、手机终端应用程序软件普及度的逐渐提高,改变着公众检索信息的方式及获取所需资源的途径。如今,档案机构借助新媒体,开发主题多元化,联系史实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服务模式普遍化、智能化,更多地向个性化倾斜,为档案机构开发服务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在新媒体背景下,档案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受新价值观的影响有所转变,这就要求档案机构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中注重先进性和实用性。一方面,将最具价值的历史档案以全新的形式展现,为广大档案利用者带来全新的体验,改善公众对档案行业的陈旧认知,创新行业发展观;另一方面,亟待确立基于开放、对等、互助、交流的档案资源开发成果共享新理念,将开发权下放,不断开拓档案资源开发工作的新契机。

综上,紧随新媒体背景下的行业变革法则,顺应当下时代的需求,档案行业的深层资源建设和发展需面向档案利用者的切实需要,在探索新媒体技术及信息资源内在价值的基础上,促进行业快速、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屹,陈晓晖.芻议新媒体环境下的档案信息聚合服务[J].档案与建设,2017(1):8-11+15.

[2]朱兰兰,李冬.新媒体环境下档案文化资源开发方式的创新[J].档案管理,2016(6):46-48.

[3]任春峰,夏秀丽.档案受众需求下的档案资源开发对策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9(5):88-92.

[4][5]张小飞,曹航.新媒体视角下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理念创新[J].北京档案,2018(9):40-43.

[6]王兰成.新媒体环境下数字档案管理新技术发展与应用[J].中国档案,2017(1):64-66.

[7]丁华东,张燕.论新媒体传播与档案记忆的意义再生产[J].档案学通讯,2018(3):62-67.

[8]刘荣.档案开发利用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发展趋势分析[J].档案管理,2014(1):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