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档案专业人员专业化程度调查研究

2020-08-16 13:56徐云爽孙大东
兰台世界 2020年8期

徐云爽 孙大东

摘 要  档案专业人员的专业化程度是衡量档案职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笔者通过对2013—2018年全国档案行政部门和综合档案馆档案专业人员及2008—2012各省市档案专业人员的专业化程度进行调查分析,得出了当前我国档案专业人员专业化程度较低、地区差异较大等结论。并提出了建立健全档案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扩大继续教育力度、改进档案教育方式等建议。

关键词  档案专业人员 专业化程度 档案职业准入 档案专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271.6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20-05-08

Abstract The degree of specialization of archival professionals is an important index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archival career development. The author makes a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degree of specialization of archival professionals in national archives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and comprehensive archives during the period of 2013-2018 and in various provinces and cities during the period of 2008-2012, and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the degree of specialization of archival professionals in China is relatively low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 are large.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such as improving the access system of archiv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expanding the intensity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improving archival education.

Keyword archival professional; degree of specialization; archival occupation access;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archives

一、研究背景

档案专业人员的专业化程度是衡量档案职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2015年,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委员会颁布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类大典》,在1999版本的基础上把“档案业务人员”更名为“档案专业人员”,并且归为第二大类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档案工作者的专业性进行了肯定;2018年档案机构改革,档案管理体制由原来的“局馆合一”转变为“局馆分离”,档案馆成为独立的文化事业机构,档案专业人员与公务人员得以区分,档案专业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势必会受到重视。

2020年3月27日,笔者在中国知网文献库中分别以“档案职业+专业化”“档案工作+专业化”为检索词进行篇名检索,剔除新闻报道、卷首语等非学术性文献,共得到十篇有效文献,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不同系统中档案专业人员专业化程度的重要性、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宋世叶、曲佳音阐述了兼职档案队伍在高校中的重要性,提出了要从专业化角度认识和加强高校兼职档案队伍建设[1]53-54;杨淑婕认为走向专业化是高校档案人员发展的时代要求,分析了制约高校档案管理人员专业化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2]125-128;李静提出加强基础教育系统档案员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指出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途径[3]32-33。二是档案专业化队伍建设影响因素分析。高柏从职业精神要素的角度,强调了档案专业化队伍建设中精神要素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关对策[4]51-53;车向清、赵庆娇提出了科学研究是档案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要以科研促进高校档案工作者专业化发展[5]55-56;刘淑云提出档案考核系统是档案人员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有效保证,并针对当前考核系统的不合理性提出了见解[6]24-27;苏悦、杜丽杰提出了影响档案人员专业化的人才、管理方式、竞争机制等因素,并给出了相关对策[7]99。三是档案专业人员专业化程度的现状研究。盛玉认为专业化档案队伍是建设档案强国的重要基础,并对当前档案队伍的综合素质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档案人员仍属“弱势群体”,并且提出了改进建议[8]121+129;杨光对国家公务员近十年招考职位表进行统计,通过对档案职业技能垄断性进行定性推断,进一步对档案职业专业化程度进行了定位[9]25-34;韩峰认为档案职业的“泛在化”与“专业化”是一个螺旋式发展上升的过程,当前形势下的“泛在化”是对“专业化”的补充[10]52-55。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已有文献对档案职业专业化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较系统,对档案专业人员专业化具体发展程度则研究较少;定性研究居多,定量研究数量有限。鉴于此,本文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国家层面和省市层面的档案专业人员专业化程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檔案专业人员专业化程度现状调查及分析

为保证数据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国家层面,笔者参考国家档案局统计年鉴,对2013—2018年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综合档案馆专职人员文化程度和专业程度数据进行收集与计算,绘制出表1和表2;省市层面,笔者对各个省市的档案专业人员的专业化程度进行调查,发现国家档案局对于各省市档案职业数据的公布截至2012年,而各省市对于这部分数据亦未对外公布,故笔者暂以2008—2012五年的数据为例,并选取各个区域有代表性的省、市,制作出表3。

由表1可知,档案学出身的档案专业人员学历层次涵盖中专及职业高中、大专、大学本科、研究生班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其中,博士研究生总体占比情况较为平稳,略呈下降趋势,在所有层次中比例最低;硕士研究生占比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研究生班研究生占比随年度上下波动,但总体变化不大;大学本科学历的档案专业人员所占比例起伏不定,随年度变化较大,且在所有学历层次中占比最高;有大专学历的档案专业人员占比大体上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中专及职业高中学历的档案专业人员总体占比亦逐年下降。就总比例来看,档案学出身的档案专业人员占总人数的比例随年度变化稍有波动,但所占比例长期维持在12%左右,整体比例较低。

由表2可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档案专业人员总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拥有相应学历的档案学出身的档案专业人员数量除2018年外,整体上也呈下降趋势,占比情况长期徘徊在12%左右,不容乐观。

由表3可知,从时间上来看,我国不同省市的档案专业人员专业化程度都随时间而上下波动,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波动最大,北京市变化最小;从空间上来看,各个省市的档案人员专业化程度差异较大,专业化程度最高的山东省与最低的广东省平均比例差值高达29.91%。档案高等教育与档案职业产生联系至少需要三年时间,故笔者对2005—2009的档案高校数量进行调查,可以看出档案高校数量会对档案专业化程度有一定的影响。

由上述调查数据可知,档案专业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呈现出如下状况。

第一,学历层次丰富,高层次人才占比略低。档案学出身的档案专业人员涵盖了从中专及职业高中到博士研究生,学历层次丰富。其中,有大学本科和大专学历的档案专业人员是主体,但高层次人才如博士研究生与硕士研究生占比较低。第二,档案专业人员专业化程度随年度波动较小。从整体来看,档案学出身的档案专业人员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虽然随年度变化略有起伏,但变化幅度维持在6.52%之间,波动较为平稳;从各省市来看,除个别省市波动幅度较大外,大部分变化幅度较小。第三,档案专业人员专业化程度整体较低。从全国来看,一是在以档案工作为主的机构里,档案学出身的档案专业人员的人数却不到总人数的五分之一,占全体人数比例较低。二是档案学专业出身的档案专业人员数量较少或许是由于总人数中拥有各层次学历的人本来就较少,但把拥有大专及以上學历的档案学出身的人员与拥有相应学历的全体人员相比,其占比长期低于八分之一。这表明,在所有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档案专业人员中,档案学出身的档案专业人员比例亦较低。从各省市来看,虽有极个别省市档案专业化程度达到30%—40%,但绝大多数都维持在10%—20%。第四,档案专业人员专业化程度区域差异较大。各省市档案学出身的档案专业人员所占比值差距较大,而且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些省市的学历层次较丰富,如北京、上海两市具有从博士到中专及职业高中各个层次的档案学人才,而有些省份如吉林省、贵州省,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第五,档案专业人员专业化程度与档案专业教育有一定联系。由表3可知,地理位置相近、经济状况相似的两个省市因档案专业教育情况不同而差异较大,如辽宁省和吉林省,同属东北地区,有两所高等学校的辽宁省,档案专业化程度要远远高于吉林省,不能说与档案专业教育无任何关系。虽然有些省市开设档案专业教育,但档案专业化程度仍不容乐观,未开设档案高等教育的省市档案专业化程度明显低于有档案教育的省市。

三、档案专业人员专业素养提升策略

通过对全国档案行政部门和综合档案馆以及部分省市的档案专业人员专业化程度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当前档案专业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容乐观,专业素养亟需提升。

第一,建立健全档案职业资格准入制度。要想从根源上解决档案专业人员专业化程度较低的问题,必须从档案职业准入上入手,档案职业的准入得不到保障,容易造成“从各种渠道推荐和安排不合适从事档案职业的各类人员”“工作人员是由老干部、党政机关领导的家属或子女、退伍的转业军人等非专业化人员转化而来”“老弱病残收容所”等局面[11]290-292。只有提高准入门槛,档案专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才有可能提升。2013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分七批取消434项职业资格,占部门设置职业资格总数的70%以上。目前,最新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共计139项职业资格;2019年11月,中国政府网发布通知,根据《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明年底将国家职业资格数量再压减一半以上,将技能人员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全部调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近年来,国家对于职业资格数量不断压缩的趋势以及我国当前的就业环境,使得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在国家制度层面确立可能性不大。

继2004年上海首次推行档案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后,我国其他地区也陆续有开展类似考试。笔者以“档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为关键词在搜索引擎上进行检索,得出3条有效检索结果,安徽、辽宁和江西已连续数年在官方网站上推出档案职业技术资格考试的通知,并且都持续至今。除我国部分地区外,国外也已经有了相当完善的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如法国、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已经有了涉及法律保障、职业资格种类、制度的制定与实施等方面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我国各个省份可以在借鉴外国优秀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已推行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地区的经验,并根据各省自身发展状况与档案人才现状,推出地区型的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第二,加大继续教育实施力度。我国目前体制内外的档案机构众多,除了有大量的专职档案人员,还有数量更多的兼职档案人员。当前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为那些在没有接受过档案专业教育的情况下已经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提供一条专业发展的途径[12]17。况且,对于已经在岗的不具有档案专业素养的档案专职或兼职人员,要想把它们全部从工作岗位剔除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档案继续教育便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1997年10月,国家档案局已经发布《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紧接着2002年1月又发布《国家档案局关于加强档案业务人员培训工作的意见》,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普及程度依然有限。以2016年国家档案局公布的数据为例,2016年档案行政部门和综合档案馆共有档案专职人员48871人,其中具有中专及职业高中及以上的档案专业程度的有5837人,接受过在职培训教育的有16016人,这意味着还有27018人既没有档案专业学历也不曾接受过档案在职培训,这部分人竟达到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可见档案继续教育的实施力度尚存在局限性。2019年1月,国家档案局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新版《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规定》,提到“未取得档案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的档案专业人员上岗1年内应当参加初任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档案学出身的档案专业人员人数较少的不足。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加大监督力度,加强制度的落实,加大继续教育的普及力度,从整体上提升档案专业人员的素质。

第三,改进档案专业教育方式。档案专业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档案专业毕业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状况,决定了档案专业毕业生能不能、愿不愿意从事档案职业,从而进一步对档案专业化程度造成影响。因此,从改变档案专业教育方式入手解决档案专业化程度较低的角度来讲也是一个较为重要的突破口。改进档案专业教育方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档案知识技能教育。由上述分析可知,档案行政部门和综合档案馆的档案职位并非只有档案学专业的工作者能够胜任,具有较高的可替代性。从内容上来说,档案所载内容更多地涉及文学、历史、公文方面的知识,在从事相关研究时对档案工作者的文学素养和史学素养要求较高,文史专业的人才不仅完全能够胜任甚至比档案专业人才更有优势[13]25-34。而据笔者观察,目前档案学教育,比较重视档案管理理论的传授,更注重档案的载体和形式,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档案的内容。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是档案编研还是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都需要工作者对档案的内容有所了解,比如公文知识、繁体字知识,大部分档案专业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较为匮乏,档案专业学生只有较好掌握本专业的专业技能,才能在档案岗位中具有核心竞争力,降低被其他专业替代的可能性,提高档案专业化程度。二是档案情感教育。档案知识技能教育解决的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档案情感教育解决的是想不想的问题。除上述客观因素外,主观因素即档案毕业生的情感状况也是影响档案专业化程度的重要因素,这里的情感因素主要强调对档案专业与档案工作的认同感和依托感。选择档案学专业的学生增多,而毕业后从事档案管理岗位的学生却减少了,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专业学生就读期间的流失。档案毕业生自身对档案学的认同感不强、学生对档案学专业的心理落差、缺乏对专业学习和就业的情感依托是造成学生流失的重要原因[14]13-17。现已开设档案学专业的院校可以开展一定数量的情感教育课程,增强学生对于本专业的了解和认同感,逐渐消除社会上刻板印象对于档案专业学生就业的影响,才能提高档案专业毕业生对于档案岗位的自信心,从而愿意从事档案职业。档案优秀人才流失数量得到控制,档案专业人员的专业化程度才有望得到提升。

四、研究不足与结论

本文主要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相关数据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由于部分数据难以获取的原因,某些地方难免出现疏漏之处:一是本文研究主要针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综合档案馆的档案专职人员,然而社会上还有很多其他机构的档案专职人员和数量庞大的档案兼职人员,这些笔者未能纳入研究范围;二是关于档案毕业生未从事档案职业的原因,笔者目前将其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然而要想明确哪一个原因为主要原因,则需要对档案专业的毕业生进行调查,从而确定主要原因,进一步采取更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三是关于档案优秀毕业生的去处。目前关于档案专业毕业生的研究只有个别院校的成果,如饶圆等以关系民族大学展开的分析[15]20-22和何柯等对2015—2017届苏州大学图书档案毕业生的调查[16]161-163以及李春灿对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的分析[17]47-48+77,这些分析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档案专业毕业生的去处,但是目前研究主要涉及档案毕业生所去单位的性质,关于档案专业毕业生具体从事什么样的岗位,目前学术界对此的研究还是空白。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综合档案馆档案专业人员的相关数据表明,当前档案专业人员的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这与我国缺少档案职业准入制度、档案专业毕业生未能从事档案职业等因素有关。要想提高档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除了严格控制准入外,还要给目前已经从事档案职业但未接受过档案专业教育的人员开展继续教育,从准入和继续教育两个角度入手,提高档案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同时也要改进档案专业教育,使档案专业毕业生有能力、有意愿从事档案职业,从而进一步提高档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提高整个档案行业的综合素质。只有档案专业人员的素质得到保障,档案的安全才能有所保障,才能进一步为社会各方面提供利用,为我国留存历史真相,为国家各个部门的建设提供真实可靠的档案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

[1]宋世叶,曲佳音.从专业化视角认识和加强高校兼职档案队伍建设[J].城建档案,2013(4):53-54.

[2]杨淑婕.高校档案管理人员专业化发展探微[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25-128.

[3]李静.论基础教育系统档案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J].基础教育参考,2018(12):32-33.

[4]高柏.专业化档案队伍建设职业精神要素分析及对策[J].兰台世界,2015(32):51-53.

[5]车向清,赵庆娇.以科研促发展——高校档案工作者专业化的诉求[J].兰台世界,2015(14):55-56.

[6]刘淑云.档案人员专业化趋势与绩效考核系统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7(1):24-27.

[7]苏悦,杜丽杰.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和兼职化队伍建设思考[J].求知导刊,2015(9):99.

[8]盛玉.档案强国之人才篇——强大的专业化档案人才队伍[J].办公室业务,2017(10):121,129.

[9][13]杨光.职业社会学视角下中国档案职业专业化程度分析:“知能”的垄断性[J].档案学研究,2019(6):25-34.

[10]韩峰.档案职业“泛在化”与“专业化”之争——档案事业转型升级的螺旋式发展历程[J].办公自动化,2019(7):52-55.

[11]胡鸿杰,吴红.档案职业状况与发展趋势研究[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8:303+290-292.

[12]谭彩敏.我国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发展取向之思考——基于美国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比较[J].档案管理,2015(4):17.

[14]任越.论当代档案高等教育过程中的专业情感教育[J].北京档案,2014(3):13-17.

[15]饶圆,王敏圆.基于档案学本科毕业生就业从业状况分析的专业教学改革思路与方向——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J].浙江档案,2017(7):20-22.

[16]何柯,沈黔.精准化就业导向下图书档案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以2015-2017届苏州大学图书档案专业毕业生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161-163.

[17]李春灿.档案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就业能力提升措施研究——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學院为例[J].档案管理,2019(4):47-4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