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是促进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法宝”

2020-08-17 09:04李国平江苏南京市江宁区龙都中心小学
教书育人 2020年23期
关键词:法宝橘子应用题

李国平 (江苏南京市江宁区龙都中心小学)

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看来,要做一名优秀教师,不仅仅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那样简单,学会反思才能促进自身成长。农村教师受地域、校情和学情的影响,常常把完成基本教学任务放在第一位,学校没有过多地硬性要求,教学反思只停留在宣传的层面上,许多教师只将教学反思当成了检查的任务而没有真正被重视。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得与失进行全面而深入地冷静思考和提炼总结,以此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积极探索与解决教学中的一系列问题。教学反思是记录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后的随感,是教师切身的体验,如果能及时、准确并运用相关教学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就一定能加深教师对教学规律的认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事实上,写好教学反思并不难,由点到面,有感而发,抓住重点,积少成多,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一般说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写:

一、写教学活动中的成功之处

教学活动后,你总会觉得有比较精彩、成功之处。或许是设计的精彩情境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或者是某种成功的教学方法,引起了学生的共鸣,达成教学目标,甚至是意想不到的收获;再或是解决问题的奇思妙想,突然闪现出灵感的火花,无意渗透的数学核心素养等。

一节课是否成功,检验标准不是优等生如何精彩表现,而是学困生是否也能有成功体验,需要教师准确地把握并挖掘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点亮学生思维的火花。如果我们课后能够及时把它们记录下来,并进行归纳整合,对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很有帮助,同时也能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

二、写教学活动中的改进之处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教学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可控因素较多。即使是名师的课堂,疏漏、失误之处实属正常。有时是因为对教材内容和重难点突破把握不当;有时是因为教学方法选取使用不佳;有时是因为师生互动没有达到预期;有时是因为学生提出了冷门无关的问题,教师缺乏应对导致课堂气氛尴尬;有时是因为学生的小组合作活动组织不够严谨;有时是因为活动的内容觉缺乏价值等。

有一次学校安排我上一节六年级“圆柱的表面积”的片级展示课,为了能顺利地完成教学环节,我就事先在平行班先上了一节研讨课,让数学组的老师们来听课提意见,由于之前对学情预估过高,课后感觉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教学目标未达成,课堂气氛没上来,总觉得缺了点什么。研讨时,我和听课老师共同对教学活动进行分析、探讨、反思,老师们畅所欲言,提了很多宝贵的改进意见,特别是有老师建议在小组合作交流环节要学生带着问题去研讨,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经过了几个轮回的研讨,集大家的智慧,终于形成了一个比较完美的教学方案,在展示课后,得到听课同行的充分肯定。

因此,一节“好课”是通过不断反思,改进策略,寻找不足之处“磨”出来的,有问题不可怕,只要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定能收到满意的效果。上一节好课容易,要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一个层次,就需要积累更多成功的案例,一步一步走向成熟。

三、写教学活动中的学生体验

农村的孩子,由于地区环境差异,家长的教育水平普遍不高,知识底蕴不够深厚,所得知识主要依赖于学校教育,课堂上的几十分钟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我们的课堂上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后,他们的思维会变得敏捷、跳跃,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时而提出有创意的见解,时而主动开展探究乐此不疲;有时学生的解题思路会因为没有达到教师的预期而显得沉闷;有时也会因为教师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而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时,我出示了一道分数除法应用题:“水果店运进48 筐苹果,运进苹果的筐数比橘子多,水果店运进多少筐橘子?”为了充分了解学生思维的差异,我并没有规定学生使用哪种解题方法,而是让他们自由发挥。这道题中因为单位“1”是未知的“橘子”筐数,不是已知的“苹果”筐数,教材提倡学生使用方程来解决,这样就可以将逆向思维转为顺向思维,降低思维的难度。虽然学生过去并没有分数除法知识的积累,但多数学生知道在单位“1”未知的情况下列方程计算比较简单。可少数学生并没有按照我课前的预设去想,或者根本就没有想到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决方法,学生解法整理如下:

方法一:(学生画出线段图)48 筐苹果分成4 份,橘子是其中的3 份,48÷4 算出一份苹果的量,12×3 算出橘子的筐数。

第一种方法运用“份数”的思路去解决,后两种方法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将单位“1”由原来的橘子转化成了苹果,由未知量转化成已知量,把一道原本应该分数除法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了一道熟悉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变得得心应手。

一成不变的教学环节,生搬硬套教案的教学设计已不能满足现今孩子们的求知欲,面对全体,尊重孩子的体验,才能让优生“吃得饱”,学困生“有饭吃”,才是充分尊重他们的差异性。

四、写教学活动中的习惯养成

五、写教学活动中的真情实感

课堂上学生的情感表现是验证一节数学课上得好坏的“晴雨表”。作为农村数学老师要做到关注全体学生的课堂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掌握驾驭课堂的能力,在课前下足功夫,能充分考虑班级学生的差异性,让优等生“跑得快”,有激情,从而带动学困生跑起来,不掉队。在教学活动中,我经常会让学困生尝试完成一些易操作的活动任务,主动参与他们的讨论,从而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让他们减轻自卑感,变得喜欢开口说话,而对于一些发散性的问题,则让优等生畅所欲言,课后研讨,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农村的孩子生性腼腆,不善于表达自己,让学生联系真实的生活体验去学习数学是我们始终追求的目标。

教学相长,多年农村教学实践表明,农村的孩子很淳朴,老师们很敬业,但缺乏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机会,勤于反思是帮助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写“教学反思”要结合实践做到真实、及时、循序渐进,不能一曝十寒。点滴的积累才能做到“集腋成裘”,进而走上专业成长的“高速路”。

猜你喜欢
法宝橘子应用题
法西斯蒂的二件法宝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橘皮猜想
老前辈的小法宝
摘橘子
法宝
沉下去,浮起来
魔笼换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