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手术室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网络培训实践效果分析

2020-08-17 07:46向明菊李晓霞
科学咨询 2020年21期
关键词:防护用品肺炎考核

向明菊 李 智 李晓霞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手术室 重庆 400010)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武汉爆发,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也出现疫情爆发[1],随着疫情进展以及对病毒的进一步认识,麻醉科手术室一线医务人员时刻准备着迎接急症疑似或者确诊手术患者,我院有两个院区,疫情期间工作人员一部分在家办公、一部分在岗上班,就如何对所有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知识及科室防控进行同质化培训,我们探索了借助网络信息平台,并利用开展的7例新冠疑似患者手术进行了培训效果的实战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研究对象

我院两个院区于2020年1月25日至3月12日在家办公和在岗上班的医生、护士、工勤人员,其中在家与在岗上班人员需要轮换,其中麻醉医生86人(含包括规培生和研究生30人),护理人员排除产假、病假共计105人(包括规培护士12人),工勤人员14人,以上共纳入研究195人。

二、方法

(一)建立网络学习平台

微信群:有麻醉医生群、手术室护士群、工勤人员群及所有人员群,各自的功能是既有分开学习,又有统一学习的群。钉钉:可以视频讲课、学习打卡。钉钉是一款多功能移动办公软件,内容涵盖视频会议、群直播、智能会议室、钉盘(可长期存放文件)等。317护护士版:医院层面统一要求学习的视频与理论、PPT讲解等。

(二)成立新冠肺炎培训管理小组

科室培训管理小组由主任2名、护士长4名、教学组长3名、教学秘书2名组成,并制定了相应职责。科主任负责培训工作的顺利推进与培训内容的安排,小组其他成员完成具体的课件、讲授、考核、视频制作、操作现场考核等事项。

(三)培训内容及方式

内容:选择了国家级、重庆市级防控指挥部颁布的文件、诊疗方案、防控指南等,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国家级,试行版第一至七版),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护理工作指引(院级,试行第一至四版),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手术处理流程(科级,试行第一至四版),个人防护用品的穿脱及处理流程等;COVID-19是一种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为主要的传播途径[2][3][4],具有较强传染性的,随着对病毒的认识,培训内容不断更新(见表1)。方式:培训管理小组每日跟进最新出台的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国家级和院级文件,结合科室具体的情况解读成PPT,利用微信群和钉钉、317护网络平台进行网上定时培训,采用理论学习、PPT讲授、视频学习、直播讨论等形式(见表1)。

表1 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

医疗保障组职责与分工 医生、护士、工勤微信+钉钉 视频学习、直播讨论微信群中发网络试卷考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处置方案及诊治流程的通知医生、护士、工勤微信+钉钉 视频学习 微信群中发网络试卷考试发热病人诊治流程医生、护士、工勤微信+钉钉 视频学习 微信群中发网络试卷考试

(四)培训效果评价

1.理论学习效果评测

课程结束后立即进行课后测验以检测学员培训效果,针对新冠知识点中的关键点和错误率较高的部分进行解答,并在后续培训考核中进行重新考核,以确保培训效果。

2.操作学习效果评测

学员在微信群和钉钉、317护平台学习操作视频,为避免人员聚集,操作考核方式采用视频连线考核+试卷+轮流上岗时管理小组现场考试方式完成,确保对操作的实际动手能力。

3.手术实战运用评测

两院区共计开展了7例疑似患者手术,全程由培训管理小组成员跟台+监控设施进行监管,采用《xxx岗位执行清单》进行项目考核。

(五)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三、结果

195名医、护、工勤人员参与理论与操作培训,其中有4名工勤人员手机为非智能手机,未完成网络考核,规培医生有3名中途退出培训,以上7名人员成绩均不计结果。理论考核合格分数定为80分,操作考试合格分数定为80分,见表2。疫情期间7例疑似病人手术过程全程考核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100%、熟悉手术分区及流程准确率98%,术后处置流程的综合运用情况正确率97.7%。

表2 结果

四、讨论

网络平台可以实现在家办公与在岗上班人员的同步培训,由于疫情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及对其认识的不断更新中,在家办公变成新冠防控的重要选择,同时也要求在家与在岗人员都要同步掌握新冠肺炎的诊疗和防控知识,网络平台培训能解决不能聚集性学习的问题。网络教学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打破了地域与时间的局限性,帮助教师和学生真正实现了“任何时间(anytime)、任 何 方 式(anyway)、任 何 地 点(anywhere)”的3A式教学和自学[5]。

搭建网络培训平台在本次疫情中起到了及时、有效、同质化、多方位的培训作用。针对疫情突发、人员不宜聚集、两院区人员以及在家办公、在岗上班等具体情况,宜采取远程培训、网络模拟培训、考核等方法[6][7]8]。多项研究表明,医务人员未严格执行防控措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9][10],本次培训内容从国家到科室各层面的各种指引、文件、制度、职责、流程、诊疗方案、防控措施等,科室临时改造的手术区域两通道、三区的布局做到了人人知晓;本次受训人员全覆盖:医生、护理人员、工勤人员都参与,学习考核相同内容达到了同质化培训效果;采取有理论、PPT讲授、视频直播、直播讨论等多方位培训方式;本研究培训后设有效果评测,能及时了解医务人员受训后对知识与操作的掌握与运用情况,其中医生理论学习成绩91.87±6.878,护理人员成绩92.95±7.839,工勤人员成绩74.5±7.024,医生与护理人员成绩达到了合格,工勤人员由于文化程度不同没有要求必须达标,操作成绩:医生、护理人员、工勤人员分别是86.99±4.969、93.70±4.119、85.10±4.280都达到了合格要求;培训后设有督导机制,能真实掌控护士学习情况,起到监督的同时根据学习情况进行反馈[11];依规进行预防与即时的消毒,进行人员的培训,关注医护工作者的身心健康都将有助于防疫工作的胜利[12]。

线上与线下结合提高操作技能,抗击疫情期间,正确的穿脱防护用品可大大降低医护人员被感染的机会,因此掌握穿脱防护用品的操作是每一位医务人员的基本必备技能。疫情期间为避免人员聚集,我院麻醉科手术室采用视频录播的方式进行了穿脱防护用品的培训与理论考核,在岗上班人员由培训管理小组人员完成一对一的操作考核。本研究采用了线上与线下结合模式进行了操作培训的学习和考核,没有真正实现全网络培训模式;若真正做到操作课程的网络培训,还需要借助虚拟仿真教学平台,该平台对提高教育技术水平,培养现代医学专业技术人才,推动教学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13][14]。在进行疑似或确诊患者手术时,培训管理小组成员从手术开始逐一检查个人防护装备穿戴情况,确保防护用品的穿戴有效,术中术后利用手术间监控设备对手术过程中的流程和操作是否规范问题使用《xxx岗位执行清单》进行考核。

本研究中网络培训需要进一步改善,网络授课对网络平台依赖性大,良好的平台建设直接影响教学效果[15],疫情期间网络培训凸显优势,但在运用过程中存在网络信号不稳定、画质不高,缺乏互动功能等不足;教学过程质量的把控是网络教学的一个难点,讲授老师很难在授课过程中监管学员的培训质量,因此网络培训对学员的自觉性要求极高,增加培训效果的考核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难点。

五、结束语

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将无法集中学习的成员进行同质化培训,学习后及时考核能提升培训效果,但网络授课对平台信号的流畅度依赖性很大,也决定着教学效果,线上与线下结合可以解决技能操作的学习、练习与考核。

猜你喜欢
防护用品肺炎考核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基于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自动曝光控制降低CT检查中受检者辐射剂量的研究
浅析生产作业个体防护用品装备及其市场发展
《工作场所粉尘危害防控检查要点
——工会参与尘肺病预防实用指南》—— 检查要点20 为劳动者提供适宜的个人防护用品,并确保正确使用和良好维护(连载六)
犊牛肺炎巧防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内部考核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