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近悦远来”聚天下英才

2020-08-17 16:13张玉荣
小康 2020年23期
关键词:英才重庆人才

张玉荣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重庆视察,要求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重庆全市各级组织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着力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加快集聚海内外英才。

党的十九大以来,重庆全市新增人才资源36.04万人,新增高层次人才1772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据科技部监测评价,重庆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數和区域创新能力排名全国第7、西部第1。

培育“重庆英才”揽高端人才

“八方英才汇巴渝”为何凸显?记者获悉,重庆各级组织部门实施更加积极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培育“重庆英才”品牌。

举办重庆英才大会。2019年共设36场活动,吸引全球180余名知名科学家、大学校长、行业领军人才等重要嘉宾,以及1.5万余名优秀人才参会,签约引进紧缺急需优秀人才683名(其中博士262名),引进项目248个、涉及资金647.7亿元,各项成果创历年新高。

推出重庆英才计划。计划5年遴选支持优秀科学家、名家名师、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技术技能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等高层次人才2000名、团队500个,给予入选人才最高50万元人才奖励金、200万元研究支持经费,并提供系列便捷优质的服务。首批评选支持高层次人才389名、团队95个。

开展“百万英才兴重庆”系列引才活动。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坚持靶向引才、市场化引才,建立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绿色通道”,举办“民营企业引才服务月”“博士渝行周”等引才活动200余场,引进各类紧缺优秀人才1.7万余名。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正式揭牌。重庆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9所“双一流”高校签订校地引才和实训合作协议,人才集聚步伐进一步加快。

筑巢引凤形成人才“强磁场”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重庆坚持筑巢引凤和引凤筑巢相结合,全力拓展引才育才平台,让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形成人才“强磁场”。

2020 年7 月2 日,“重庆英才堂”首场讲座在重庆科技馆举行。

注重打造育才平台。如北京大学、同济大学等6所知名高校与重庆市属高校联合举办人工智能、微电子、软件等6个二级学院。建设重庆市高水平新工科高校4所,本科理工农医类专业招生计划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智能产业相关专业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学生规模达到25万人以上。

着力打造聚才平台。深入实施创新主体引育行动,新增超声医学工程、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2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引进新加坡国立大学、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等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在渝建设新型研发机构65家,累计建成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基地784家。

着力打造转化平台。建成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区等各类创新园区41个,加快推进两江新区、永川区、猪八戒网络公司3个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打造6个环大学创新生态圈,累计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平台390家(其中国家级86家),在孵企业8200余家。

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

欲聚天下英才,需营造“近者悦、远者来”良好生态。

“近些年来,重庆坚持以‘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为目标,不断营造重视人才、尊重人才、服务人才、成就人才的良好环境。更加突出政治引领、打造多元发展平台、创新人才服务环境、重点唱响‘重庆英才,聚才品牌效应日渐突显。坚持高端引领、梯次配置、整体开发,建立了层次分明、覆盖全面,统揽各支人才队伍发展的计划体系。”重庆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黄意武对《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说。

记者获悉,重庆加快人才制度和政策创新,发布该市大数据智能化人才、制造业人才等需求指导目录,引导各级各单位靶向引才、精准育才。在编制岗位管理、职称评审、绩效激励等方面大力放权松绑,盘活市属高校周转编制近3000个,增加高、中级岗位近6000个;出台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和大数据智能化等10个领域人才分类评价办法,畅通特殊人才职称评定“绿色通道”,353名特殊人才获得高级职称;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管理的收入项目达20项,人才发展制度环境进一步优化,人才活力有效激发。

优化人才服务保障。推出“人才贷”及相关金融服务,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免抵押、免担保信用贷,已制发“英才金融卡”150多张,发放贷款500余万元。推进人才安居工程,筹建人才公寓1.6万套,为集成电路等智能产业人才提供定向配租住房4.55万套。深入实施人才服务证制度,提供交通出行、子女入学、看病就医等便捷服务。加强人才团结引领。出台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若干措施和推进乡村人才振兴19条举措,选派3000余名专家人才到基层服务,为基层培养招募“三支一扶”人员、全科医生和全科教师等紧缺人才4000余名,有效缓解基层人才不足问题。

未来如何集聚人才?黄意武建议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理念,精准引进、培育、激励、服务各方面优秀人才。如深化人才薪酬体系改革,强化正向激励;制定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事项清单,开展“一对一”专项服务;在各区县试点建设一批“人才公寓”等。(倪泞、岳涛对此文亦有贡献)

编辑/韩静

猜你喜欢
英才重庆人才
重庆客APP
诚聘英才
人才云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招揽英才
招揽英才
在这里看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