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农村电商扶贫发展实践和探索

2020-08-17 07:14赵雅男罗蓉
电子商务 2020年8期
关键词:电商扶贫精准扶贫贵州

赵雅男 罗蓉

摘要:随着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的不断升高,电商扶贫模式发展迅速,电商扶贫作为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取得良好成效,越来越多农村贫困户通过电子商务实现了脱贫致富。鉴于此,本文以贵州省大方县实施的农村电商扶贫模式为例,介绍了大方县电商扶贫的主要措施及成效,剖析大方县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推动农村电商可持续化发展提出相应措施。

关键词:贵州,电商扶贫,精准扶贫

1、前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截止2020年2月底,全国仅剩52个贫困县,并且累积减贫人口达到9300多万人,我国扶贫关键字也早已从“区域性”转变为“精准化”扶贫。在精准扶贫视阈下,电商扶贫通过将电子商务和乡村产业密切结合,创造了新的脱贫发展模式,在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进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近年来,贵州省把电商扶贫作后发赶超的战略选择,先后印发了《贵州省贫困村电子商务扶贫实施方案》、《贵州省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并在全省范围内形成齐心协力抓电商、促扶贫的良好氛围,电子商务在促进贵州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卓越成效。

2、大方县电商扶贫实践探索

2.1 大方县“三个三”电商扶贫发展现状

大方县早在2019年4月由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脱贫摘帽,在脱贫发展中大方县积极探索精准扶贫新路径,通过持续推进乡村电商发展步伐,打造农村脱贫的创新典范。

1)“三个化”构建人才培训体系。通过聘任遵义思达电商学院、淘宝讲师等电商领域专家及培训机构,结合大方县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展开电商创业及其相关知识培训,使得人才培育常态化;采用“合作社+企业”的创新培训方式,培养优秀电商创业人,推动乡村电商创业人群普遍化;依托电商人才打造应用平台多样化,目前大方县由天猫商城、黔邮乡情等多个平台发展到个人微店、村集体公众号等移动平台和威门大健康商城等自建平台。

2)“三注重”构建管理服务体系。注重示范引领,如贵州黔香源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入驻天猫、京东等知名平台,促进大方特色产品的推广,使当地电商企业做大做强;注重产品推介,利用“线上+线下”双层营销,打响当地农特产品牌效应,使“小农户”能够走进“大市场”;注重县内电商服务网点建设,做好农村“网货下行”工作,为农村电商服务群众打通“最后一公里”。

3)“三创新”构建产品营销体系。创新扶贫发展模式,构建“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电商”的新模式,为企业及合作社提供从生产到销售的一条龙服务;创新销售方式,以特色农产品为载体,打造贫困户、合作社和企业相融合的完整电商产业链;创新就业形式,通过“电商+产业”的发展方式,使企业能够为贫困户创造多样化的就业岗位,合作社能够聘用更多的贫困户进行种养殖。

2.2 大方县电商扶贫的主要成效

1)提高农产品定价能力,促进农民收入提高

大方县由于地处偏远、产业发展滞后、市场信息阻塞等原因,农户大多不了解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只能通过中介人倒卖入市,容易产生“倒挂”问题,损害农民相关利益。当通过互联网等信息媒体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后,农户直接面对销售市场,降低信息不对称,具备了定价议价能力,提升农户经济收入水平,从而推动的当地电商扶贫的良好发展。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6月大方县已累计实现上行销售300万元,带动群众增收80万元。

2)拓宽产业销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随着电商扶贫在大方县脱贫攻坚中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农产品销售瓶颈,解决了销售平台问题,扩大了当地农产品对外销售市场。一方面贫困户借助电商平台拓宽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如大方县箐口村通过在淘宝注册“沁口”品牌,有效提高当地农产品销量;另一方面随着乡村电商不断发展,当地的教育、交通、旅游等第三产业也会随之发展,使没直接参与到电商产业的贫困户也能分享电商发展成果,从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3)激发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线下销售农产品会受到地域和交易场所等方面的局限,未能充分打开产品销售市场,造成优质产品大量滞销、顾客觉得物非所值等问题,不仅损害农户利益而且还打击了其工作的主动性。大方县通过实施电商扶贫后,产品信息透明化,农户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提高其对电商扶贫的积极性。目前大方县创造电商年销售额1800余万元,直接或间接带动1300余名贫困人口稳定就业。此外大方政府和企业所提供的电商培训,能够增加农户学习技能的机会,从而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实现从“输血式”到“造血式”的可持续化扶贫发展。

3、影响大方县电商扶贫发展的因素分析

3.1 部分地方政府对于电商扶贫的重视不足

大方县政府虽然制定了相关的电商扶贫政策,但是电子商务作为新兴事物,部分地方政府缺乏对电商扶贫的充分认识,并且在决战脱贫攻坚的工作压力下,电商扶贫作为在短期内无法看见显著成效的脱贫措施,使得相关部门并没有真正重视,电商扶贫工作仅流于形式,许多农户对电子商务农村服务站的印象只有可以上网买东西的概念。这不仅与上级政策的真正目的不相符,而且还浪费了有效资源,成为全面巩固脱贫攻坚的绊脚石。

3.2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阻碍电商发展

近年来大方县加大“乡乡通公路”的修建力度,但现阶段基础设施仍有待加强,主要体现在:一是由于农村道路设施差,县乡镇电商经营相距较远,快递收寄点等第三物流服务站分布散乱,物流质量限制农产品的销售和购买;二是目前贵州省各地區农产品销售仅限于小规模和近距离范围内的汇集、运输和流转,仓储物流基础设施仍较为贫乏 ;三是大方县作为喀斯特地貌山区的典型范例,存在无线网信号接收弱、网络维修成本较高等现象,网络基础的制约导致当地电商无法得到良好发展。

3.3 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滞后

目前贵州省偏远地区的农产品仍以农户个体经营为主,没有统一的种植流程和产品标准,农产品标准化体系还不完善。各大电商平台为确保销售产品的质量,各自规定农产品销售标准,这也对偏远地区的农村品销售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此外大方县的猕猴桃、樱桃、李子、辣椒等农产品在网上有一定销量,但多数生态农产品只是简单的加工和包装,产品特色不突出、附加值不高,品牌效应不强,在市场竞争中无法占据有利位置。

3.4 金融支持不足,电商企业融资困难

金融支持是农村电商扶贫发展的基本条件,当地政府虽然给予了一定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但仍难以满足电子商务前期所需投入的资金要求。并且大方县内除了四大银行外,商业银行网点极少,金融机构缺乏扶贫资助的主动性,电商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同时农产品的生产到销售本身就存在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在电商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极有可能出现资金问题,这对农村电商扶贫的发展将会造成很大程度影响。

3.5 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农村电商人才队伍还有待加强

基于贵州省是劳动力输出大省,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现象严重,如何壮大电商人才队伍是当前发展农村电商扶贫中较为棘手的问题。即便现在农村网络不断普及,但大部分留在当地的村民平均文化水平较低,知识接受能力较弱,对于学习电子商务有抵触情绪,技术培训难度很大。此外,由于农村经济落后、文化氛围不足,大多电商人才和高校毕业生倾向选择去城市发展,因此如何引入外来高端人才和培养本土电商人才,是最终成败农村电商发展和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的关键。

4、大方县电商扶贫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4.1 建立政府、市场与贫困户三方利益联结机制

农村电商扶贫工作要以市场发挥关键性作用为前提,同时也需要政府加以重视,整合优势资源,对贫困户进行精准扶贫。包括: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对县乡镇销售好、业绩大的网点重点培养,成为农产品销售示范网点,并鼓励其与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形成“一店带一户”、“一店带多户”的电商精准扶贫模式;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电商扶贫的共性问题,政府部门与电商企业合作形成合力,根据当地电商扶贫发展的弱点进行统一筹划;对于差异性问题,政府部门组织专家队伍实地调研,针对问题分类实施,让扶贫资源落实到村、户、人。

4.2 夯实农村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是进行电商扶贫的前提,需要不断优化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一方面,加大对农村地区网络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针对农户的贫困程度,推迟或降低网络接入费用,逐渐扩大无线网的覆盖范围;另一方面,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度科学的规划路线,逐步建立电商服务中心、网货配送物流基地、冷链物流基地等产业体系。并且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也可以让贫困农户以不同形式参与相关项目工作,使他们成为全职或者是兼职工作人员,促进当地就业发展,提高农户经济收入。

4.3 完善农产品质量,继续加强品牌效应

为使农产品获得充分的市场关注,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建设农产品标准化的生产基地,对生产者进行标准化生产的技术培训等,使农村地区的农产品生产模式逐渐集约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同时,强化“一户一码”和“三品一标”的认证监督,制定全面的上线产品准入标准,对滥用相關标识等行为严惩不贷。最后,充分发挥贵州生态优势,注重农业市场化需求,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特色,改进农产品包装设计,扩大品牌知名度,培育品牌延伸产业链,巩固农村脱贫攻坚成效。

4.4 大力推进农村电商金融扶持

针对大方县农村电商扶贫发展情况,应探索多元化的融资途径,解决贫困地区电商发展中资金短缺的困境。政府需加大对于农村中小电商企业的扶持力度、放宽企业贷款条件、支持企业自主发展。同时还需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模式,推动农村电商扶贫的金融平台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开拓网上借贷服务,激发对农村电商扶贫项目的扶持活跃性,满足农产品企业生产、发展的融资需求,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4.5 展开多层次培训,强化农村电商人才队伍

大方县需要进一步加强多层次的电商培训力度,一方面,通过集体教育、入村指导、对口帮扶等形式传授农业生产技能和网络营销知识,培养本土农业和电商复合型技术人才。另一方,还需加强人才引进政策,通过引进高技能电商经营管理人才,借助他们的市场前瞻性和商业敏锐性对贫困地区农产品结构进行改革,为农村精准扶贫提供生产和加工建议,以适应市场和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变化。

参考文献:

[1] 黎星池.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电商扶贫发展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中国商论,2019(07):193-195.

[2] 颜强,王国丽,陈加友.农产品电商精准扶贫的路径与对策——以贵州贫困农村为例[J].农村经济,2018(02):45-51.

[3] 杨思羽,刘思佳.浅析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J].科技风,2020(09):111+118.

[4] 唐超,罗明忠.贫困地区电商扶贫模式的特点及制度约束——来自安徽砀山县的例证[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19(04):96-104.

[5] 金玉清,邸光才,马晓霞,银春花.基于“互联网+农业”的武威市精准扶贫策略研究[J].商业经济,2018(06):108-112+120.

作者简介:

赵雅男,贵州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农村发展;

罗蓉,贵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农村区域与发展和易地扶贫搬迁。

猜你喜欢
电商扶贫精准扶贫贵州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电商扶贫工作
甘肃清水:做活“电商扶贫”拓宽增收路
电商扶贫的可行性探析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贵州教育出版社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
神奇的贵州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