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中的高等教育企业收入确认方法探讨

2020-08-18 08:48方盈月上海建桥学院上海201306
商业会计 2020年14期
关键词:学年现金流量学期

方盈月(上海建桥学院 上海201306)

近年来,我国的民办教育政策逐步放开,新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民办高校举办者可以自主选择设立营利性或非营利性学校,使民办高等教育行业迎来资本化的时代,涌现出一大批民办高等教育集团争相赴港、赴美上市。其中典型的案例包括希望教育集团、中国新高教集团、中国春来教育集团、中国银杏教育集团等。

一、高等教育上市公司收入确认会计政策

这些高等教育集团在资本市场中的实践,体现了上市公司、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对国际会计准则的解读、洞察与具体操作。在收入确认方面,2014年5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5号——来自客户合同的收入》(IFRS 15 Revenue from Contracts with Customers,简称IFRS 15),该项新准则的生效日期为2018年1月1日,相比原来的收入准则,IFRS 15规定,企业须遵循五步法进行收入确认:第一步,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第二步,识别合同中的履约义务。第三步,确定交易价格。第四步,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单独的履约义务。第五步,履行每一项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当客户获得商品或服务的控制权时,企业针对这一项履约义务确认收入。控制权在某一时间段内转移的,企业需使用恰当方法确认收入,以体现履约义务的完成进度。

本文汇总分析了2017年至今在港股上市或已递交上市申请的高等教育集团的收入确认会计政策。通过汇总分析发现,除华立大学集团、东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学费收入确认的会计政策是“于学年内按比例确认收入”外,其他已上市或已递交上市申请的高等教育集团学费收入确认的会计政策为“于适用课程的相关期间内按比例确认收入”。是何种原因驱动了资本市场的不同实践?本文做出了进一步的探究。

表1 高等教育的业务模式的五步法分析

二、运用五步法分析收入确认的会计政策

众所周知,IFRS 15新收入准则修订的一大重点,是将合同中履约义务的实现作为企业收入确认的唯一标准。由此可见,在IFRS 15的指引下,履约义务的实现方式,将直接影响收入确认的会计政策与金额。换言之,在IFRS 15的指引下,企业应当将自身的业务类型划分为不同收入类型(Revenue Stream),根据各收入类型中履约义务的实现方式,确定各会计期间收入应当确认的金额。将IFRS 15的规定应用至高等教育行业,则此类高等教育企业的教育教学业务模式决定了收入确认的会计政策。目前,我国的主要高等教育的业务模式有学年学时制、学年学分制和完全学分制三种模式,本文针对这三种高等教育业务模式,运用收入确认的五步法进行了逐一分析,如上页表1所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根据IFRS 15新收入准则的要求,选择采用“学年学分制”的高等教育企业的收入确认会计政策,应当适用“于学年内按比例确认收入”;而选择“学年学分制”和“完全学分制”的高等教育企业的收入确认会计政策,应当适用“于适用课程的相关期间内按比例确认收入”。

三、量化分析两类收入确认方法产生影响

哪一类收入确认的会计政策更利于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与资本实践呢?对此,本文结合具体案例进行量化分析。

表2 是S高等院校本科B专业的教学计划,在该教学计划中,1学分通常需要安排16学时与之对应(一学期通常有十六个教学周组成,前八周为上半学期,后八周为下半学期)。教学计划中的通识教育课、院定专业课、系定专业课以及集中实践课的开设学期及学时数分配代表了我国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服务的履约义务提供情况。

表2 S高等院校的本科B专业教学计划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于学年内按比例确认收入”和“于适用课程的相关期间内按比例确认收入”两种收入确认的会计政策,在整个八学期中收入确认的总金额是一致的。区别在于,选择“于学年内按比例确认收入”的学校,于每学期确认12.5%的教学服务收入;选择“于适用课程的相关期间内按比例确认收入”的学校,按照每学期提供的课程,确认对应的教学服务收入,第一学期至第四学期收入确认的比例高于选择“于学年内按比例确认收入”的学校11.9%(即5.4%+4.2%+1.8%+0.5%),而第五学期至第八学期收入确认的比例低于选择“于学年内按比例确认收入”的学校11.9%(即2.4%+0%+1.8%+7.7%)。由于各学期的相关成本,如课时费等,于实际发生时即确认有关成本费用。

因此,相比选择“于学年内按比例确认收入”作为收入确认会计政策的学校而言,选择“于适用课程的相关期间内按比例确认收入”作为收入确认会计政策的学校通常会在第一学期至第四学期取得更高的净利润,而在第五学期至第八学期取得较低的净利润。这样的时间性差异,在学费收入不断上涨的趋势下,会对公司上市时的股票价值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量化该影响,我们继续做出如下假设:

假设:S高等学院的在校生规模为2万人,大一至大四各年级学生人数为5 000人。该学院每学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安排为,当年9月至次年1月为上半学期,次年2月为寒假,次年3月至次年6月为第二学期,7、8月为暑假,教育教学服务的履约义务在9个月中进行提供。同一届学生在大学中的四年学费保持不变,不同届学生的平均学费增长率为15%,当年7月份毕业的大四学生学费为人民币23 000元每学年,平均销售净利率为30%。则,在不同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式下,两种收入确认会计准则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分析如下:

1.若选择“于学年内按比例确认收入”作为收入确认会计政策,则:

营业收入=23 000×5 000×[5/9+(1+15%)+(1+15%)2+(1+15%)3+(1+15%)4×4/9]=612 520 666(元)

净利润=营业收入×30%=183 756 200(元)

2.若选择“于适用课程的相关期间内按比例确认收入”作为收入确认会计政策,则:

营业收入=23 000×5 000×[1×4×10.7%×1/5+1×4×4.8%+(1+15%)×4×10.1%×1/5+(1+15%)×4×12.5%+(1+15%)×4×10.7%×4/5+(1+15%)2×4×14.3%×1/5+(1+15%)2×4×13.0%+(1+15%)2×4×10.1%×4/5+(1+15%)3×4×17.9%×1/5+(1+15%)3×4×16.7%+(1+15%)3×4×14.3%×4/5+(1+15%)4×4×17.9%×4/5]=636 780 643(元)

净利润=营业收入×30%=191 034 193(元)

3.故选择“于适用课程的相关期间内按比例确认收入”作为收入确认会计政策的企业于业绩期确认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将比选择“于学年内按比例确认收入”作为收入确认会计政策的企业于业绩期确认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多人民币24 259 977元和人民币7 277 993元。

4.采用不同的估值模型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

(1)市盈率估值模型。在市盈率估值模型下,目标企业的股权价值等于可比上市公司的算数平均市盈率乘以目标企业业绩期的净利润。本文选取了四家2018年至2019年经营同类业务且体量相当的可比上市公司,分别计算其上市时的市盈率和平均市盈率,详见表3。

表3 S高等院校可比上市公司市盈率

通过计算可以得出,选择“于适用课程的相关期间内按比例确认收入”作为收入确认会计政策的企业,在满足前文假定条件的前提下,在市盈率模型中,其上市时的企业估值比选择“于学年内按比例确认收入”作为收入确认会计政策高人民币122 343 059元(即两种收入确认方法导致净利润的差额7 277 993乘以可比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 16.81)。

(2)市销率估值模型。在市销率估值模型下,目标企业的股权价值等于可比上市公司的算数平均市销率乘以目标企业业绩期的营业收入。上述四家2018年至2019年经营同类业务且体量相当的可比上市公司在上市时的市销率和平均市销率如表4所示。

表4 S高等院校可比上市公司市销率

通过计算可以得出,选择“于适用课程的相关期间内按比例确认收入”作为收入确认会计政策的企业,在满足前文假定条件的前提下,在市销率模型中,其企业上市时企业估值比选择“于学年内按比例确认收入”作为收入确认会计政策高人民币150 715 101元(即两种收入确认方法导致营业收入的差额24 259 977乘以可比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 6.21)。

(3)折现现金流模型。折现现金流模型按照计算股权价值所依据的现金流量的不同可以分类为股利现金流量模型、股权现金流量模型和实体现金流量模型。由于销售收入确认的时间性差异仅仅是收入确认时间的前推或者后移,并不会影响未来的实体现金流量。因此,在实体现金流量模型中,评估企业价值,两种会计政策的选择,不会对最终结果产生显著影响。

但是,如果使用股利现金流量模型和股权现金流量模型,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时,两种收入确认的会计政策会导致预测期净利润的不同,而使得股利发放金额在特定的股利政策下发生同向变化,即:更高的净利润会导致更高的权益价值与企业估值。

四、结论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行业企业在征战资本市场时,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选择“于适用课程的相关期间内按比例确认收入”作为收入确认的会计政策,可以利用收入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在业绩期展现相对更高的财务表现。相应的,通过市盈率、市销率和股权(股利)现金流量折现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选择“于适用课程的相关期间内按比例确认收入”作为收入确认会计政策的企业将会获得更高的企业估值。

在进军资本市场时,企业应当关注会计政策的选择,通过业务与政策的适当调整,可以在现有基础上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这也体现了财务人员在核算职能之外,在企业的融资与管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学年现金流量学期
2018—2019学年华东师范大学授予理学、工学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试论企业现金流量管理与风险防范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八年级上学期易错题
英国公布2015—2016学年公立学校督导结果
浅论现金流量管理及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
期末综合复习测试卷
ACT和SAT的几个区别
女生玛丽莎Ⅰ
自由现金流量与会计现金流量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