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民乐新思路 引领阮族新风潮
——记著名阮演奏家、教育家徐阳

2020-08-18 09:17文/储
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会专业

文/储 言

徐阳,江苏南京人,著名阮演奏家、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师从庞玉璋、林吉良、宁勇。1976年考入河南省戏曲学校,1981年毕业并留校工作;1983年调入河南省歌舞团工作,1985年考入西安音乐学院,1989年毕业并留校任教,1998年调入中央音乐学院成为首位阮专业专职教师。2002年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课程班。徐阳还担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阮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器乐学会理事、中国民族乐器演奏考级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央音乐学院阮族室内乐团艺术总监;乐海乐器有限公司徐阳牌阮族乐器创始人、总监制;徐阳阮族国际文化研究院院长。

与阮结缘 以阮为伴

西晋竹林七贤之一阮咸善弹琵琶,唐代开元年间从阮咸墓中出土铜制琵琶一件,命名为“阮咸”,简称“阮”。阮是中国自创的一种圆体、直项、四弦、12 柱(品)的汉族传统乐器。阮的发展在古代十分缓慢滞后,直到清代,阮仍保持着古制,音域只有一个多八度。在民间流行的旧式阮,则退化为两条或三条弦,即使是四条弦,也是每两条同发一音,音域很窄,音阶也不完备。建国后,阮的改革和演奏艺术才得到发展。20世纪50年代对阮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阮具有高音、中音、次中音和低音4 个声部,而自成一族。

徐阳是当今中国阮族乐器演奏、教学、改革的领军人物,她用自己对阮乐器的热爱、执着、专一和不离不弃为我国阮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能和阮结缘,可以说是一种机缘巧合,因为琵琶是她最早接触和学习的乐器。徐阳的从艺道路并非一路坦途,家里几乎没有音乐工作者,父亲最初也并不支持她从事文艺工作。当年由于“上山下乡”运动的原因,只有一技之长才能留在家中,母亲那时便为徐阳买了一把琵琶,开始了江南丝竹的学习。徐阳11 岁时进入山西临汾豫剧团工作,虽然在山西临汾豫剧团仅工作了短短的三个月,但这段时间的经历却让她一生难忘。后来,徐阳连续三年报考河南戏曲学校,直到第三次才考上器乐伴奏专业。很多人说她不是搞音乐的料,因为手指条件不好,小拇指、大拇指都比较短,对于从事弹拨乐的人来说确实先天不足。

1978年,高考恢复后,河南戏曲学校的很多同学都考上了大学,这对徐阳的内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激发了她要考上大学的信念。徐阳找到吴俊生老师, 吴老师对她说: 你的音乐感觉很好, 但你的技术束缚了你专业的发展,你只有放弃琵琶才有考上音乐学院的可能。徐阳师从庞玉璋老师学习中阮,通过宁勇老师的引荐认识了林吉良老师,在林吉良的指导下丢弃了用指弹阮的习惯而改用拨子弹阮。1984年,徐阳在首届“黄河之滨”音乐周上脱颖而出,所演奏的《满江红》《花会》《小牧民》等阮独奏乐曲首次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向海内外传播至今,在阮乐艺术发展历程中创立了众多第一,推动和加快了阮乐器的复兴和突破。1986年,22 岁的徐阳终于如偿所愿考上了西安音乐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徐阳心目中最崇拜的就是琵琶大师刘德海先生,她一直想成为阮中的刘德海,她说,“要做阮中的刘德海谈何容易,他的艺术高度恐怕我这辈子都无法达到,但我会将他作为我艺术道路上的精神坐标不断追寻!”1997年,徐阳成功的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了个人阮独奏音乐会《玉楼月花下醉——徐阳阮独奏音乐会》,这是西安音乐学院青年演奏家第一次向北京听众和音乐界展示阮专业教学与创作成果的个人演奏会, 也是北京音乐厅有史以来第一次举办的阮独奏音乐会,阮作为一件独奏乐器, 独立的举行个人整场音乐会也是历史第一次,这三个第一正是西安音乐学院青年教师、阮演奏家徐阳的创举。音乐会上,徐阳共演奏了不同形式、不同规格的阮作品7 首,从中软、大阮到高阮,展现了不同特质的阮族乐器丰富的表现力。曲目包括中阮独奏《玉楼月》(宁勇曲)、《满江红》(林吉良曲),大阮独奏《丝路驼铃》(宁勇曲)、《花下醉》(林吉良曲),高音阮、小阮、中阮、大阮重奏《玉关引》(关铭曲)、《讯》(张晓峰曲)和周煜国专为徐阳创作的中阮协奏曲《山韵》。音乐会后,吴祖强教授说道: “徐阳是祖国培养的新一代音乐家, 她的成功在于老师诲人不倦的培养, 在于她孜孜不倦的刻苦追求, 这是一切艺术家成功的必由之路, 她的特殊在于从十岁就选择了民族器乐, 在于就职音乐学院任教育人的同时,从没有停止过拜师求教提高自己, 她的成功与阮的发展溶为了一体……”著名音乐评论家梁茂春这样评价,“徐阳阮独奏音乐会是一次具有开创意义的音乐会,标志着阮族乐器进一步的成熟。阮这件古老的中国乐器正以飞速发展的面貌迎来它的有一次春天”。

传道授业 传承发展

从西安音乐学院到中央音乐学院执教,是徐阳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转折。由于当时人事调动的复杂性,刚入中央音乐学院任教阮专业的时候,徐阳还没有正式的编织,各种生活上、工作上的困难都给她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一时也产生了放弃的念头。在各方面的帮助和鼓励下,徐阳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和信念渡过了难关,这一经历也成为她事业上克服困难、不断努力的动力和宝贵财富。中央音乐学院执教期间,徐阳把自己全部精力都倾注到阮的教学和学科发展上。在此之前,学校没有专职的阮专业教师,相关的阮专业教材和学术资料也是少之又少。就在这种情况下,徐阳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把阮这个空白学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一点点建设、完善起来。为了招收优质的生源,徐阳想尽办法在附中设立阮专业并进行招生,从附中到本科再到研究生的学习,系统的训练和学习培养出的阮专业的学生都有很高的起点和很好的专业素养,相比其他强势的民乐专业比如古筝、二胡等,阮专业后来者居上,也从弱到强的发展起来了。从2001年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招收的第一位阮专业学生,2004年徐阳取得阮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最终成为我国第一位阮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徐阳20 多年的努力和付出收获满满,她为中央音乐学院的民族音乐教学填补了空白,她把阮的演奏、教学和实践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时隔十年后的2007年,又是在北京音乐厅,徐阳举办了首场阮和西洋管弦乐合作的大型作品音乐会:《龙声华韵·竹林一贤——徐阳委约阮作品暨演奏音乐会》,进一步拓宽了阮的演奏形式,这场音乐会由美籍华裔作曲家周龙为艺术顾问。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担任音乐会的乐队协奏部分,著美籍华裔指挥家胡咏言先生担任指挥。第一首作品是由美籍华裔作曲家李滨扬创作的《楼兰寻梦》,由十把大提琴和五把贝斯伴奏徐阳教授担任独奏,此曲是应徐阳之约而作。全曲分三段:1、残垣;2、老歌;3、飘;第二首作品是青年作曲家梁文曦的《新酒狂》,此曲原为古琴曲,应徐阳教授之约,于2006年创作;第三首作品是由中国著名作曲家徐昌俊创作的《剑器》,词曲创作于2005年8月,是作曲家《剑器》系列作品第三号作品;第四首作品是著名美籍华裔作曲家周龙为中阮、打击乐及弦乐而作的《竹林一贤》,乐曲分三部分组成:竹、语、板。音乐刻画贤人身处竹林,纵酒赋诗的放纵性格,并借用了民间音乐和古琴曲的素材,中阮独奏声部融会贯通于弦乐及打击乐音型之中;第五首是由周煜国作曲,王斐楠改编的《山韵》,此曲是作曲家周煜国应徐阳之约在1996年夏创作的中阮与民族管弦乐协奏曲,2007年王斐楠受徐阳之约,改编为中阮与西洋管弦乐协奏曲。最后两首为著名美籍华裔女作曲家陈怡女士创作的《大地的讴歌》《丝绸之路》。《大地的讴歌》(大阮与管弦乐队),使用了信天游与花儿之深沉、凝重、高亢而苍劲的喊唱风格的音调的旋律,表现了人类的对大自然的讴歌。《丝绸之路》(中阮与管弦乐队),作曲家应徐阳教授之约,音乐体裁取自于新疆民歌与木卡姆的节奏和音调素材,通过中阮领奏的形式,表现了西域轻歌曼舞中拿欢快抒情与热情奔放的气质。通过国内外著名作曲家的音乐创作以及徐阳在大阮、中阮同乐团协奏的全面展示,拓展了阮在现代音乐作品中的艺术的魅力。《人民日报》《中国时报》《中国青年报》等都曾对此进行新闻报道。

这场音乐会的一个重要角色“阮族室内乐团”是徐阳在2005年创建的,这让阮乐重奏这一形式堂堂正正的走上舞台走向世界。我们知道,一个乐团想要得到好的发展,不仅需要专业水平过硬,业务能力好的演奏人员,更需要一定数量的高品质原创音乐作品来支撑。为此,徐阳倾其所能,邀请国内外重量级作曲家为乐团量身打造各种风格和形式的委约作品。除了这场音乐会中所演奏的曲目外,还有为阮族乐团和弦乐队而作的《中国艺术之美》(陈怡)、为阮族室内乐与弦乐而作的《作曲家的行列》(于京君)、为阮族与弦乐而作的《鸵鸟袋熊和袋鼠》(布瑞顿·布罗斯道克[澳])、为阮族与管弦乐而作的《行云流水》(林吉良、周照利)、为阮族与管弦乐而作的《酒歌》(刘文金)、阮族重奏《大地·云影》(秦文琛)、阮族重奏《四季》(周龙)、阮族重奏《新南国三章》(李滨扬)、阮族室内乐《云南欢歌》《冬霜》(梁文曦)等作品都为阮族室内乐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徐阳率领的阮族室内乐团在2005年荣获文化部“文化艺术学院杯”民族器乐组合铜奖;2006年荣获文化部全国民族室内乐作品“文华奖”第二名(金奖空缺);2007年获首届CCTV 民族器乐电视大奖赛传统组合类银奖。这三项国家级大奖是我国阮族组合形式有史以来所获得的最高艺术肯定。2019年,中央音乐学院阮族第四代成员参加了CCTV《中国器乐电视大赛》并荣获非传统组合亚军。2006年至今,阮族室内乐团还先后出版《阮族》《阮族之春》《阮乐华章·和而不同》等多张专辑。另外,乐团还多次在北京、天津、上海、西安、成都等地,举办多场“阮乐华章”大型专场音乐会。在艺术的高度和广度上,得到社会和业界的广泛赞誉。

倾心奉献 不懈追求

如今活跃在国内外音乐舞台和优秀民乐团体的很多阮演奏家都是徐阳精心培养出来的,有很多也是“阮族室内乐团”中的一员:崔灿、林洁、葛阳、孙铮、朱文耀等,均已在中央民族乐团、中国广播民族乐团、香港中乐团、澳门中乐团等国内外知名乐团中担任阮声部首席,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阮演奏家群体。所教授学生在国内外举办的各类重大民族器乐比赛中均有突出表现,如:申婷(天津音乐学院青年阮教师)2009年获得第二届CCTV 民族器乐电视大奖赛中阮金奖,2009年荣获中央音乐学院《吴伯超纪念奖学金》(全校唯一获得者),发行首张个人阮专辑DVD《茉莉香满庭》;邸琳(中央音乐学院青年阮教师)2012年获CCTV 民族器乐电视大赛冠军之夜职业组亚军,弹拨组冠军,2012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3年成功举办阮硕士毕业音乐会并同步发行首张个人阮专辑《邸韵琳溪》;2014年,臧晓鹏、华卉成功举办硕士音乐会并同步发行《鹏翼展·卉英萃》阮乐专辑。2015年学生杨冰冰、邓雅婷获第十届金钟奖第一、第三名……鉴于其在阮专业中出色的艺术创新能力和教学成就,徐阳在2009年荣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并先后荣获文化部、教育部和团中央颁发的“优秀园丁奖”;中央音乐学院优秀教师奖等等!

此外,徐阳在中央音乐学院担任阮专业主科教学及阮族室内乐共同课教学之余,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编写了大量的阮专业学习教材和学术论文。其中《跟名师学阮——学阮三十课》成为我国阮专业最畅销教科书已经被多次再版印刷数万册;首创简谱线谱分类记谱的《名师出高徒——阮必学教程(上、下册)》成为全国重点音乐院校推荐教程;为全球不同层次所需编写教材《中央音乐学院海内外阮考级曲目》;教学带《快乐学音乐——名师教我学阮》;由人民乐音出版社联合编著的《阮考级曲集》。2011年,徐阳与《人民音乐》出版社联合策划主办了《阮乐复兴之路的探索》研讨会等学术活动,为我国阮专业在理论建设方面打开了新的思路,其发表的论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全面展示了在阮专业学科建设、艺术哲学思想、委约作品、科研成果、教材建设、音像作品出版等诸多方面所做工作与成果。通过徐阳20 多年的沉淀和积累,学习借鉴老一辈专家学者的经验、成果,形成了自己一套完整而系统的阮乐器演奏、教学体系,为中央音乐学院学科建设的完善和阮乐发展的探索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原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炤这样评价徐阳:“从教学到学科建设,从人才培养到舞台实践,从乐器改革到学术研究,徐阳赋予了阮以生命;她的贡献无疑远远超出了一所学校、一个专业,而是影响了整个中国当代民族音乐事业的前进与发展!”

猜你喜欢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会专业
以《进步日报》看中央音乐学院初创历史原貌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共享、共建、共荣
失败的音乐会
部分专业介绍
家有八千精英兵 却无一席适才位
春天的音乐会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世界嗓音日”——中央音乐学院嗓音研究中心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