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自走式植保机械精准变量作业试验

2020-08-18 08:12长葛市植保植检站张秋红马会江
河南农业 2020年8期
关键词:喷雾机药液蚜虫

长葛市植保植检站 张秋红 马会江

一、试验目的

为验证在大面积防治小麦病虫害过程中,合理施药量对整体作业的性能、效果、作业效率等方面的影响,特开展利用地面自走式喷杆喷雾机防治小麦蚜虫的药效试验示范。

二、材料和方法

(一)试验机械

3WSH-500 型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临沂市三禾永佳动力有限公司生产),带定量喷雾系统。

(二)试验材料

25%噻虫嗪水分散颗粒剂,20%马氰乳油,30%戊唑醇悬浮剂,1.6%胺鲜酯水剂(试验药剂由安阳市全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小麦品种为新麦26。

(三)试验条件

试验田设在长葛市石象镇孟庄村,试验田面积为66.8 hm2,土地肥力中等,土壤pH 值8.1,土质为壤土,有机质质量分数为17.3 g/kg,水浇条件一般,管理水平中等,前茬作物为玉米,常年小麦病虫害发生程度严重。田间作业由长葛市永硕植保专业合作社具体实施,时间为2019 年4 月24—26 日,共出动2台3WSH-500 型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作业环境温度20~22 ℃,相对湿度40%,风速1.2~2.1 m/s。

(四)试验设计

共设4 个处理,不设重复。(见表1)

表1 各处理试验用药情况

(五)药剂配方

每667 m2用25% 噻虫嗪水分散颗粒剂10 g+20%马·氰乳油80 mL+30%戊唑醇悬浮剂30 mL+1.6%胺鲜酯水剂30 mL,防治蚜虫,预防赤霉病、锈病、白粉病。

三、调查内容及方法

(一)测定流量

将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的工作压力分别调整在0.5 Mpa、0.3 Mpa、0.6 Mpa 以下,用量筒测试2 个喷头的流量,重复3 次,计算单个喷头在不同压力下的流量,并根据喷头的总数计算出喷雾机在不同压力下的总流量(L/min)。确定喷幅,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的喷幅为喷杆长度+1 m(两边的扇形喷头喷幅超出喷杆0.5 m,如11 m 的喷杆其喷幅按12 m 计)。计算作业速度,按照试验确定的每667 m2施药量,计算喷雾机作业时的行走速度:

式中:V—作业行走速度,单位m/min;

Q—喷头总流量,单位L/min;

q—试验设计的单位面积施药量,单位L/667 m2;

B—喷雾时的有效喷幅,单位m。

若喷雾作业行走的速度过快或过慢,可通过选择适合的喷雾压力,改变流量来调整作业速度。

(二)蚜虫防效调查

按农药试验的相关要求调查、计算蚜虫防治效果。每处理区采用5 点取样法,每点固定10 株有蚜株(穗),调查固定株(穗)上的蚜虫头数。施药前调查蚜虫及主要天敌昆虫基数,药后1 d、3 d、7 d 各调查1 次。药效计算方法如下:

(三)雾滴分布密度

试验时采取5 点取样,每点随机取10 株,每株分别于上部、中部、下部各布一张雾滴测试卡(需要分别标注清楚上部、中部、下部)。待施药结束后,取回卡片,通过软件读取每张卡片每平方厘米的雾滴数量,计算上部、中部、下部各50 点的平均数。

(四)作业效率

记录机械从地头加满药液开始下地作业,喷完一整箱药液,到下一个加药点的全部时间,记为T1(min),测试3 次取平均值。记录加满一箱药液的时间,记为T2(min),测试3 次取平均值。配制药液可以在喷药的同时完成,时间不计。每箱药液作业系数记为F(F=每箱药液量/每667 m2喷液量)。每天按照作业8 h 计算,计算日作业效率E(667 m2/d)。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设定机械作业参数及行走速度

根据设定喷洒剂量测定喷头流量和有效喷幅后计算行走速度见表2。但由于田间地面平坦程度不一致、机手操作水平不一等客观原因,在实际作业过程中,每个处理药液设定喷洒剂量与实际喷洒剂量误差范围为10%~15%。

表2 各处理设定喷洒参数及行走速度

(二)蚜虫防治效果

2019 年 4 月 24 日施药后1 d、3 d、7 d,各处理对蚜虫的防效见表3。由表3 可知,药后1 d 调查,处理1 的蚜虫防效比处理2 的防效低14.3%,比处理3 的防效低20.6%;药后3 d 调查,处理1 蚜虫防效比处理2的防效低7.6%,比处理3 的防效低8.6%;药后7 d 调查,处理1 蚜虫防效比处理2 的防效低1%,比处理3的防效低3.3%。7 天后的最终防效以处理3 防效最高,但各处理间差异不大,均达到理想防效。由此可见,在农药施用量相同情况下,处理1 与处理2、处理3 相比较,虽然喷洒药液量各减少1/2、2/3,7 天后均可达到理想防效。之所以1 天后处理1 防效明显低于处理3,分析原因跟使用药剂作用机理有关,20%马氰乳油触杀性能好,处理3 较大喷液量使药液能充分接触蚜虫,其1 天后防效较处理1 明显。

表3 麦蚜防效调查

(三)雾滴分布密度

不同处理的雾滴密度分布情况见表4。处理1 在小麦上部、中部、下部的雾滴密度分别为113.7 个/cm2、60.7 个/cm2、61.2 个/cm2;处理2 在小麦上部、中部、下部的雾滴密度分别为120.5 个/cm2、80.5 个/cm2、66.4 个/cm2;处理3 在小麦上部、中部、下部的雾滴密度分别为158.9 个/cm2、136.6 个/cm2、70.5 个/cm2。处理1 与处理2、处理3 相比,单位面积雾滴数少,但在小麦各个部位均能形成良好的雾滴覆盖,在小麦下部也有60 个/cm2以上雾滴覆盖。

表4 雾滴平均分布密度结果

(四)作业效率

作业效率统计表见表5。由表5 可知,处理1 日作业效率26.83 hm2/d,比处理2 日作业效率19.87 hm2/d 增长35%,比处理3 日作业效率15.09 hm2/d 增长77.8%,日作业效率明显提高。

表5 中,E—日作业效率(hm2/d);F—作业系数(F=每箱药液量/每667 m2喷液量);T1—机械从地头加满药液开始,到下地作业,喷完一整箱药液,到下一个加药点的全部时间(min);T2—加满一箱药液的时间(min)。

表5 作业效率

五、结论与讨论

从试验结果看,3WSH-500 型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自变量)喷洒药液量10 L/667 m2在小麦各个部位均能形成良好的雾滴覆盖,可起到对病虫害良好防效,其作业效率明显提高,能达到理想防效和作业效率。但由于本次试验条件所限,药液在植株上沉积量、雾滴漂移、农药利用率没有测定,但从理论分析,通过提高药液浓度,减少药液喷洒量,减少药液流失,进而提高农药利用率,实现农药减量增效。

猜你喜欢
喷雾机药液蚜虫
蚜虫婆婆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治斑秃
爱吃蚜虫的“花大姐”
治慢性支气管炎
以3WX—650型为例谈喷杆式喷雾机的使用
基于FLUENT模拟的喷雾机的改进设计
药液熏蒸坐浴 治老年阴道炎
1种便于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的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