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再披甲 八万五老心
——记安徽省芜湖市防指总顾问、市关工委主任魏道斌

2020-08-19 04:07
中国火炬 2020年8期
关键词:汛情大堤芜湖

魏道斌(右二)与市防总同志会商当日水情

从7月7日入住防汛指挥部到29日,时间已过去了500 多个小时。30年来,这种汛期绷紧神经的常态化工作,对于年过古稀的魏道斌来说已再熟悉不过。作为曾经长期分管农林水利工作的副市长和市人大常委会主持工作的副主任,魏道斌退休后任市关工委主任的同时,又接受了市委、市政府的另一项重要任命,担任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总顾问,每年汛期坐镇市防指,协助市领导谋划部署、指挥协调全市的防汛抗洪工作。

面对洪水,披甲出征

魏道斌(右四)在弋江区火龙街道责任大堤上指导防汛

日夜在防汛一线的魏道斌告诉我们,对于地处“吴头楚尾”的安徽第二大城市芜湖而言,水情是最大的市情,水患是最大的隐患。全市江河堤防总长度2130 公里,其中长江干堤194 公里。江北无为大堤守护着合肥、芜湖等4 市11 个县区近千万人口,江南大堤拱卫着芜湖主城区百万人口,防汛压力、责任特别重大。今年芜湖的防汛形势异常严峻,区间降雨量特别密集。入梅以来,累计降水量是历史同期的2.5 倍,创建国后最高;长江水位持续高位,主要支流全面超警。7月19日长江芜湖站水位达到12.70 米,距1954年历史最高水位只有0.17 米;青弋江、漳河、西河等主要支流均超警戒水位,形成江南江北两面夹击、长江内河“两线作战”的态势。面对当前形势,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的重要指示精神,迅速落实省委、省政府防汛救灾指示要求,要坚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确保城区、县城和重要基础设施不淹,确保万亩以上圩口不破。

用经验和智慧化解险情

当长江、内河水位达到警戒线时,魏道斌凭借自己的丰富经验提出了“三线水位责任制”,并组织民工“跑牌”巡堤查险,实行拉网式巡查的建议。这一建议当即被市委、市政府和市防指采纳。针对高水位下堤坝可能出现“外崩内塌”险情以及管涌、渗漏等隐患,他提出了密切关注并加大对重要涵闸斗门的巡察频次,及时清障固基,防患于未然。该项建议引起各级防指重视并组织实施。

不仅提出建议,魏道斌更多的是深入一线察看汛情,指导除险。江北无为大堤十四联圩出现险情时,他与市防指专家组同志一起赶赴现场踏勘,与基层领导共同会商除险方案,使险情很快得以排除。江南繁昌大堤进入12.6 米高水位后,先后发现多处管涌和渗漏隐患,他凭借丰富的实战经验,及时给出治理建议,收到很好效果。

“基层干部和民工长时间的连续作战,人困马乏,会不会产生麻痹懈怠情绪?会不会出现疏漏甚至盲点?”这一直是魏道斌担心的问题。7月27日夜间,魏道斌与市防指几位干部一起,摸黑来到无为大堤部分责任段进行暗访,从深夜11 点一直到翌日凌晨2 点,对暗访中发现的问题一一提出整改要求。

魏道斌在职时跑遍了市域的山山水水,对全局工作了然于胸。退休后每年防汛抗洪第一线总有他的身影。他还主动请缨,全程参与到“青弋江分洪道”项目的规划、论证、立项和施工建设。而今,这项总投资近30 亿元的安徽省单体最大的水利工程已于上年底通过验收。今年汛期,青弋江上游大部分洪水经分洪道分流至长江,确保了主城区及周边近110 万人口、100 万亩农田安然无恙。

动员五老参与一线抗洪

在防汛的严峻形势下,魏道斌带领市关工委一班人,通过层层发动和在芜湖日报、今日芜湖公众号刊发《致全市关工五老同志的一封信》,动员全市各级关工委和广大五老在身体条件允许、搞好自身安全防范的前提下,服从党委、政府防汛抢险救灾工作统一指挥,助力做好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打硬仗的各项工作,义不容辞地投身到人民群众最需要、汛情最严重、抢险最困难的地方。

刘渡镇将全镇有经验的百名五老充实到村(社区)防汛队伍。镇关工委执行主任李万云、副主任许宝珠都是从副镇长位置上退下来的老领导,他俩分别带领工作人员,每天将8500 米长的江堤责任段用脚“丈量”一遍,看汛情、埂情、险情,确定险工要段,及时排除隐患。7月13日下午3时,当有巡堤员报告责任段出现险情时,75 岁的许宝珠火速赶到现场,指挥抢险队伍加子埂、做导渗、下外障、垒“土牛”,经过6 个多小时的奋战,险情终于得到有效排除。

繁昌县荻港镇德远社区辖内长江岸线段长达2000 米。面对连日来强降雨不断、江水暴涨的严峻汛情,社区关工委将有防汛经验的老党员、老退伍军人和志愿者动员起来,组建了荻浦圩五老巡埂抢险突击队。他们佩戴红袖标,手持铁锹,肩扛麻袋,铲砂石、装土方、背沙袋、固堤防。大家说:“我为保卫家园尽责尽力,值了!”。

属于火龙街道5 村3 社区责任段的16135 米圩堤是弋江区城南圩的主要防线,堤上有排涝站6 座、斗门2 座,防汛责任重于泰山。街道关工委在道党工委的领导下,第一时间动员111 名五老人员参战,对堤面、堤坡、堤脚、水塘、排涝站、斗门、穿堤建筑物等定时开展拉网式检查,不留死角,将每一处隐患都消除在萌芽状态。

7月6日,突如其来的强降雨,导致三山区峨桥镇新淮村境内的漳河水位瞬间达到警戒线。村关工委五老董祖奎、盛昌贵全副“武装”不约而同来到村委会请战。他们说:“我们是老党员,有防汛经验,身体又没毛病,让我们上吧!”当天深夜,因上游泄洪,漳河水流异常湍急。董祖奎和盛其贵第一时间上堤,带领一班后生对有渗漏的地方开挖导渗沟,抬石子,压沙包,一直忙到凌晨三点,水位缓慢降落,险情基本消除。

“一半立在风雨中,一半浸在汗水里”,这是许多参与防汛抗洪斗争五老同志的剪影,他们宛若一尊尊雕像,在鲜红旗帜的映衬下巍然屹立,宣誓着关工人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惟愿江河安澜家园无恙”——这是魏道斌的心声,也是芜湖市8 万余名五老的心声。

猜你喜欢
汛情大堤芜湖
进击的芜湖
进击的芜湖
太湖牛腰泾段大堤施工安全风险防护措施探讨
相比1998,今年汛情有哪些新情况
城市防洪安全问题与防治策略
申城防汛插上互联网“翅膀”
湖水